文丨木蓮媽媽,原創內容
現在天氣越來越冷了,給孩子穿衣服成為了家長們最頭疼的事情。南方大多數地區沒有暖氣,室內室外溫差並不是很大,孩子們穿衣服的原則就是保暖。
在北方的家庭中,室內溫暖如春,室外凍得人發抖,家長們給孩子穿衣服的時候也猶豫不決。畢竟一冷一熱的溫差,太容易讓孩子感冒了。
冬天到底該給孩子穿多少衣服?怎麼判斷孩子的冷熱?家長們掌握這個方法,讓你家孩子溫暖過冬。
很多家長在判斷孩子冷熱的時候,都會走進一個誤區。他們會摸孩子的手腳,覺得手腳冰涼,就會添加衣服。這時候就來了問題,明明給孩子穿了大棉襖二棉褲,為什麼還是會手腳冰涼呢?
其實,孩子手腳冰涼可能不是因為太冷了,而是因為血液循環不暢通。冬天,孩子的血液循環不流暢是常有的事情,並不是病理性的問題,家長們不需要太緊張。
但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家長們給孩子穿得衣服太緊了,光顧著保暖,忘記了給孩子穿舒適的衣服,這也會造成血液循環不暢。所以,通過觸摸手腳的方法來判斷孩子冷熱,是不科學的。
最科學的判斷方法,是摸一摸孩子的後頸。很多兒科醫生都會建議家長們用這樣的方法判斷孩子冷熱,這是較為權威的判斷依據。
但數據統計顯示,僅有百分之三十的父母知道這一秘訣,所以今天就來給大家可科普一下,如何才能通過觸摸孩子後頸,判斷冷熱。
首先,父母在觸摸孩子後頸的時候要保證手部的乾淨,不能用髒手觸摸孩子。其次,要保證你雙手的溫度是常溫的,如果太冷或太熱,都會影響你的判斷。
保證做到以上兩點後,就可以觸摸後頸了。如果感覺到孩子後頸乾燥、溫熱,這就證明孩子此刻的穿衣正好,不冷不熱,不需要額外添加或減少衣物。
如果覺得孩子的後頸發涼,這代表穿衣服少了,需要添衣。如果孩子的後頸有汗,皮膚觸感發粘,這代表穿的太多了,孩子會覺得很熱,可以減少衣物。
想讓孩子過一個溫暖的冬天,這幾個地方一定不能著涼。
◆腳步不能著涼:腳底的穴位連接著我們的五臟六腑,寒從腳起,如果著涼的話,容易讓孩子變成寒涼體質,對身體發育十分不利。
◆頭部不能著涼:頭部著涼會讓孩子覺得頭疼,整天都死氣沉沉的,沒什麼精神。
◆腹部不能著涼:腹部著涼會影響腸胃功能,讓孩子吃不下去,也不容易消化,對身體產生不良影響。
家長們給這幾個地方做好保暖,孩子一定會過一個溫暖的冬天。
▼保暖和重要,透氣更重要
在保證衣服保暖性的同時,要注意透氣性。有的衣服非常的悶,這會讓孩子的皮膚無法呼吸,很容易造成皮炎、溼疹等皮膚類問題。兩者兼顧的衣服,才是上上之選。
▼保證衣服質量
有些衣服的材質不好,會讓孩子過敏。比如,在製作過程中用了太多化學產品,孩子的皮膚非常嬌嫩,受不了這些東西的刺激,很容易受到傷害。
還有一些衣服看起來很好看,甚至有點花裡胡哨,有很多貼的鑽和小物件,這些東西容易劃傷孩子。家長們儘量不要給孩子選擇此類衣物,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傷。
▼注意貼身衣物的選擇
比起外面穿的衣服,貼身衣物的質量更加重要。貼身穿的衣服,不僅質量要好,而且一定要足夠暖和。現在給孩子穿二手衣服的家庭少了,都是買新的穿。
但還是有一部分家長會給孩子穿親戚孩子穿過的衣服,這樣雖然很環保,但不一定貼身。外面的衣服穿穿倒也無妨,但貼身的衣物一定要買合適的。
一件比較薄的棉衫相當於1℃,厚的棉衫是2℃,薄外套約等於3℃.棉背心、棉衣、薄羽絨服、厚羽絨服分別相當於4℃、5℃、6℃、9℃。
最讓孩子覺得舒適的溫度是26℃,也就是說,如果現在室溫是26℃,給孩子穿了一件薄棉衫,孩子的感覺就是27℃,如果穿了一件棉背心,孩子的感覺就是30℃。
當然,這只是一個大概數值,具體的還要看自己孩子的體質。另外,這個穿衣公式會根據地區不同而產生差異,家長們要彈性使用。
給孩子穿衣服是一件很講究的事情,家長們不能馬虎,要給孩子一個溫暖的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