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了,天氣也漸漸涼了下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收到媽媽寄來的棉衣棉褲呢?
不過,現在大街上的小哥哥小姐姐們還是挺抗凍的,就算是晝夜溫差大,路上一些上班的人穿著還是比較清涼的。
但大多數的學生,早就被自己的爸爸媽媽們穿的厚厚的送到學校。
#那麼,入秋後給孩子的添衣指南,「春捂秋凍」到底靠譜嗎?
俗話說「春捂秋凍」,但爸爸媽媽們一定要了解清楚這個到底靠不靠譜。
「春捂秋凍」真的是個靠譜的穿衣指南嗎?
朋友家的寶寶在剛入秋的時候就不小心感冒了,一周了都還沒好。
我知道後提醒朋友:現在早晚溫差大,早上記得給孩子穿個外套,哪怕熱了再脫呢。
但是,朋友卻滿不在乎,非說「春捂秋凍」,孩子凍一凍抵抗力會更強。
然後她家寶寶到現在感冒都還沒有好,反而把他們夫妻倆都傳染感冒了。
所以,雖然老話說的「春捂秋凍」看似靠譜,但也要根據實際情況來。
對於「秋凍」,我們要凍對時間
一般當戶外早晚溫度降低到15℃以下,就應該結束「秋凍」了,否則不但不能預防疾病,還易「惹病上身」。
「秋凍」適用於夏末秋初,晚秋再「秋凍」,不僅對健康無益,還會引發呼吸道和心血管疾病。
日照溫度在15℃-20℃時,人們減少穿衣適當「凍」一下,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強抵抗力。氣溫降至15℃以下時,就要穿上秋冬衣服了。
每個人的體質不同,耐受冷熱的程度也不同,但要以自己能夠接受的溫度為限度。
「秋凍」的原則是:使身體略感涼意,但不感覺寒冷。
#入秋後盲目遵從「秋凍」,容易給孩子造成以下傷害:
1、孩子的皮膚會受到損傷
與成人相比,孩子的皮膚更加嬌嫩,血管也更加豐富,所以會對外界的低溫刺激非常敏感。
如果入秋後因為不及時增減衣物而感冒,會導致孩子的皮膚受到損傷,出現皸裂紅腫等現象。
2、導致孩子容易生病
我們知道,小孩子的免疫系統母嬰大人的厲害,所以抵抗力也較差,如果在秋季一味的「秋凍」,會導致孩子難以抵擋溫度的變化,病菌的侵襲而感冒。
並且因為孩子的體溫調節系統也不完善,不能盲目讓他們像大人那樣經歷「春捂秋凍」來增強身體適應外界溫度的能力。
如果按照大人的辦法,那孩子是抵擋不住氣溫低差距,早早地投降了。
秋季給孩子添衣,到底該如何做呢?
家長要學會判斷孩子的冷熱
判斷孩子冷熱的方法,主要就是「一看二摸」。
▼「一看」:
看看孩子有沒有出汗,小臉是熱得通紅,還是凍得蒼白,嘴唇有沒有發紫,渾身有沒有打顫,等等。
這些通過仔細看,還是很明顯就能判斷孩子的冷熱的。
▼「二摸」:
摸摸孩子身上是熱還是涼,可不是只摸小手小腳,而是要摸孩子的後背。
後背溫熱,說明溫度適中,不用增減衣物;而後背出汗,很明顯孩子是熱了,要適當減衣物;等到後背發涼時,就說明孩子冷了,該加衣服。
找到最佳的添衣指南
給孩子添衣服,要根據實際情況,找到最合適孩子的穿衣方式。
比如:
▼衣服要透氣,且方便脫和穿
我們知道,給孩子選衣服的時候,要儘量選擇棉質的,這樣不僅不容易給孩子的皮膚造成刺激,還因為透氣性好,更利於排汗。
然後,這個季節給孩子穿衣服,一定要穿一些開衫外套,而不是套頭衛衣,這樣孩子冷了熱了方便脫和穿。
▼處理好身體關鍵部位的冷熱
給孩子增添衣物的時候,寶媽們要注意,一定要處理好孩子身體關鍵部位的冷熱。
比如,頭部,是我們渾身最不怕冷的部位,這個季節沒有必要給孩子提前戴帽子。
因為頭部是人體熱能消耗最多的部位,熱了頭髮可以幫助孩子排汗,冷了頭髮又可以給孩子保暖。
然後,是背部和肚子,這兩個部位是需要「保暖」的。
孩子的背部溫暖,可以減少生病的機率。
而肚子保暖,是因為人體腹部肌肉並不發達,所以腸胃對外界溫度相當敏感,萬一著涼,很容易拉肚子或者感冒。
麥太優品溫馨小貼士:
總之,入秋後家長給孩子遵循的穿衣指南
不能光看「春捂秋凍」,要學會科學育兒
從實際情況判斷孩子的冷熱。
然後學會適當地增減衣服
這才能儘可能地避免孩子因為換季而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