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判斷句
在現代漢語裡,判斷句的主要形式是:×是×。例如:「上海是祖國的國際化大都市。」在漢語發展史上,先秦時代還沒有這個判斷詞「是」字。漢代以後雖然有了判斷詞「是」,但由於文人仿古的原因,後來的文言文仍然很少把它作為判斷詞使用。
文言裡怎樣表示判斷呢?
(一)判斷句的主要形式
1.用「者、也」相呼應表示判斷,構成「……者,……也」的形式。如:
1.陳勝者,陽城人也。(《史記·陳涉起義》)
——陳勝是陽城人。
2.夫積貯者,天下之大命也。(賈誼:《論積貯疏》)
——積存糧食是關係國家命運的大事。
2.只用「也」不用「者」,構成「……,……也」的形式。如:
3.其巫,老女子也。(褚少孫:《西門豹治鄴》
——那個大巫是個老婦人。
4.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陶潛:《桃花源記》)
——南陽的劉子驥,是個高尚名士。
如果主語是代詞,則一律不用「者」。如:
5.此勁敵也。(《清稗類鈔·馮婉貞》)
——這是一股強有力的敵人。「此」不說「此者」。
3.只用「者」不用「也」,構成「……者,……」的形式。如:
6.粟者,民之所種。(晁錯:《論貴粟疏》)
——糧食是農民種植的。
7.裴子者,裴秀。(傅玄:《馬鈞傳》)
——裴子就是裴秀。
4.「者、也」都不用,構成「……,……」的形式。如:
8.荀卿,趙人。(《史記·荀卿列傳》)
——苟卿是趙國人。
9.此用武之國。(《三國志·隆中對》)
——這是兵家必爭之地。
5.用副詞表示判斷,構成「……乃(即、則、非)……(也)」的形式。文言的判斷句不用判斷詞「是」,它的謂語是由名詞或名詞性詞組充當的。謂語可以受副詞修飾,這種名詞或名詞性詞組既然是謂語,當然也可以受副詞修飾。副詞「乃、即、則」相當於現代漢語裡「就是」的「就」、「應是」的「應」,用在名詞謂語前邊有加強肯定判斷的作用,可以譯為「是、就是」;副詞「非」相當於現代漢語裡「不是」的「不」,用在名詞前邊表示否定判斷,可以譯為「不是」。如:
10.當立者乃公子扶蘇。(《史記·陳涉起義》)
——應當立為皇帝的是公子扶蘇。
11.梁父即楚將項燕。(《史記·項羽本紀》)
——項梁的父親是楚國名將項燕。
12.此則嶽陽樓之大觀也。(範仲淹:《嶽陽樓記》)
——這就是在嶽陽樓上看到的雄偉景象。這裡的「則」是副詞,不是連詞。
13.予本非文人畫士。(龔自珍:《病梅館記》)
——我本不是文人畫家。
6.用動詞「為」表示判斷,構成「……為……」的形式。「為」是個含義十分廣泛的動詞。它的本義是「做」,可根據具體情況解釋為「做、造、建造、當、充當、是」等。「為」有時用來表示判斷,但它並不是真正的判斷詞。如:
14.項燕為楚將。(《史記·陳涉起義》)——項燕是楚國的大將。
15.以後典籍皆為板本。(《夢溪筆談·活板》)
——以後的書籍都是木板本。
7.「是」用作判斷詞,如同現代的判斷句一樣,大約始於漢代,以後漸多。如:
16.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史記·商君列傳》)
——旅店的人不知道他是商鞅。
17.問今是何世。(陶潛:《桃花源記》)
——(他們)問現在是什麼朝代。
18.不知木蘭是女郎。(《木蘭詩》)
——不知道木蘭是個女孩子。
有些指示代詞「是」,很容易被誤認為判斷詞,值得注意。如:
19.夫星之隊(墜),木之鳴,是天地之變,陰陽之化,物之罕至者也。(《荀子·天論》
——隕星墜落,樹木發出聲響,這是天地、陰陽變化一種反常的、少有的現象。
20.是葉公非好龍也。(《新序·葉公好龍》)
——這說明葉公並不是真的喜愛龍啊。
(二)判斷句式的活用
「……者,……也」「……,……也」、「……者,……」這些判斷句式,有時並不表示判斷,而表示解釋原因。這是判斷句式的活用。如:
1.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荀子·勸學》)
——螃蟹六隻腳、兩個鉗夾,可是如果沒有鱔魚的洞穴就沒有託身之地,這是因為它太浮燥了。
2.持其踵為之泣,念悲其遠也。(《戰國策·觸龍說趙太后》)
——(您)拉著燕後為她哭泣,是傷心地想到她要遠行啊。
3.不以木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則高下不平,兼與藥相粘不可取。(《夢溪筆談·活板》)
——不用木料做字模的原因,是木紋有疏密,沾水後高低不平,並且和藥粘在一起,不容易取出來。
未完待續……
本文選自田雁寧、譚力的文學小說《都市放牛》,1995年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
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小學語文教材回憶匯總
全本《寫作技巧方法》整理匯總
全本《文章寫作》整理匯總
文學小說《趟過男人河的女人》全本整理匯總
全本小說《命運四重奏》整理匯總
全本《畢淑敏散文》整理匯總(一)
全本《民國名家隨筆散文》整理匯總
你的移動文學圖書館:這有小說、散文、詩詞,還有歷史典故,更有中華傳統文化和寫作技巧方法等。
閱讀是一件最重要的小事!每天留半個小時來閱讀,給自己充個電。關注本號,百萬讀者和你一起讀書養性、終身學習!
本號是一個傳播傳承純文學的平臺,提倡閱讀純文學,拒絕網絡爽文小說!我們也不提倡聽書,漢字的博大精深與艱深晦澀,只靠「聽」,能懂嗎?
喜歡這篇文章請點個「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