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基礎知識:助詞(三)

2020-09-18 閒讀與苦讀

三、助詞

現代漢語的助詞,包括結構助詞和時態助詞(「了、著、過」)。文言裡沒有時態助詞,所以這裡所謂「助詞」,即結構助詞。結構助詞是附加在別的詞語前邊、後邊或一個句子的主謂之間,在句中起結構作用的詞。文言裡常用的結構助詞是:之、者、所、是、見、被。「是、見、被」到第四章「文言的句法」裡再談,這裡只討論「之、者、所」。


(三)「所」的用法

「所」字的基本功能是附加在動詞或動詞性詞組前邊,和它後邊的詞語組成「所」字結構。「所」字結構也相當於一個名詞。

1.附加在動詞前邊,和動詞組成「所」字結構,指代動作、行為的對象,表示「……的人、……的事情」。例如:「所見」指所見的「東西」,「所想」指所想的「事情」。因為「所」字結構具有名詞性,所以它在句中常作主語、賓語。如:

1.三年不見生牛,所見皆死牛也。(《論衡·訂鬼》)

——(庖丁)開始三年裡沒有見過活牛,見到的牛都是死牛。「見」是動詞,加「所」而具有名詞性,「所見」作第二分句的主語。

2.予在患難中,間以詩記所遭。(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我在患難中,有時用詩記下所遭遇的事情。「所遭」作「記」的賓語。

當「所」字結構所指代的對象需要明確指示出來的時候,還可以在它後邊加名詞,補出它所指代的具體人或物。在這種情況下,「所」字結構就作定語了。如:

3.所操之術多異故也。(王安石:《答諫議書》)

——所採取的主張有很多不同的緣故。「所操」是「術」的定語。

2附加在介詞前邊,和介詞、連同介詞後邊的動詞或動詞性詞組一起組成「所」字結構,指代介詞所介紹的對象、處所、原因、方式等,表示「……的人、……的地方、……的原因」。如:

4.聖人非所與熙(嬉)也。(《晏子春秋·晏子使楚》)

——聖人不是能同他開玩笑的人。這是個否定判斷句。「與」是介詞,「熙」是動詞,「所與熙」指代「與」所介紹的對象,表「……的人」。

5.善用兵者,感忽悠暗,莫知其所從出。(《荀子議兵》)

——善於用兵的人,變化莫測,沒有誰能知道他那兵出來的地方。「從」是介詞,「出」是動詞,「所從出」指代「從」所介紹的處所,表示「……的地方」。

「所」附加在介詞「以」前組成「所以……」。文言裡的「所以」有兩種情況:一是「以」當「用」講,「所以」表示「用來……的方法(東西)」;二是「以」當「因」講,「所以」表示「……的原因」。如:

6.吾知所以距(拒)子矣。(《墨子·公輸》)

——我知道用來對付你的辦法。「以」當「用」講。

8.知賢不疑,見可能斷,此其所以成功也。(《資治通鑑》)

——知道人有才幹就大膽任用,遇事能當機立斷,這就是他成功的原因。「以」當「因」講。

3.為了明確表示「所」字結構的名詞性,有時還在「所」字結構後邊加「者」,構成「所……者、所以……者」這樣的格式。如:

8.舟止,從其入水求之。(《呂氏春秋·察今》)

——船停後,從他刻記號的那個地方下水去找劍。「所契者」和「所契」意思是一樣,加「者」而增強了「所契」這個「所」字結構的名詞性,使它指代更為明確了。

9.所以遣將守關,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史記·鴻門宴》)

——派遣將士守關的原因,是防備別的壞人出入和意外的變亂。「所以遣將守關者」和「所以遣將守關」意思也是一樣的,加「者」而增強了「所以……」的名詞性。

4.和介詞「為」相配合,構成「為……所」的格式以表示被動。例見第四章的「被動句」。

「所」字結構和「者」字結構都具有名詞性,但二者所指不同:「見者、聞者」指動作行為的主動者,「所見、所聞」指被看見、被聽見的東西。

未完待續……

這裡有小說、散文、詩詞,還有歷史典故,更有中華傳統文化和寫作技巧方法等。


閱讀是一件最重要的小事!關注起來,一起來讀書養性。


本號是一個傳播傳承純文學的平臺,提倡閱讀純文學,拒絕網絡爽文小說!我們也不提倡聽書,漢字的博大精深與艱深晦澀,只靠「聽」,能懂嗎?

相關焦點

  • 文言基礎知識:助詞(二)
    三、助詞現代漢語的助詞,包括結構助詞和時態助詞(「了、著、過」)。文言裡沒有時態助詞,所以這裡所謂「助詞」,即結構助詞。結構助詞是附加在別的詞語前邊、後邊或一個句子的主謂之間,在句中起結構作用的詞。文言裡常用的結構助詞是:之、者、所、是、見、被。「是、見、被」到第四章「文言的句法」裡再談,這裡只討論「之、者、所」。
  • 文言基礎知識:助詞(一)
    三、助詞現代漢語的助詞,包括結構助詞和時態助詞(「了、著、過」)。文言裡沒有時態助詞,所以這裡所謂「助詞」,即結構助詞。結構助詞是附加在別的詞語前邊、後邊或一個句子的主謂之間,在句中起結構作用的詞。文言裡常用的結構助詞是:之、者、所、是、見、被。「是、見、被」到第四章「文言的句法」裡再談,這裡只討論「之、者、所」。
  • 文言基礎知識:範圍副詞(一)
    文言的虛詞虛詞沒有實在意義,一般也不能單獨用來回答問題,它的基本作用是幫助實詞構造句子,表達意思。虛詞包括:副詞、介詞、助詞、連詞、語氣詞。此外,在這一章裡,也順便談談文言的詞頭、詞尾。(《廣東軍務記·三元裡抗英》)——炮臺都被侵略者佔領。3.江表英豪鹹歸附之。(《《資治通鑑·赤之赤壁戰》)——長江以東的英雄豪傑都投靠孫權。4.聲,則凡非雅聲者舉廢。(《荀子·王制》)——音樂,凡不是正聲的都廢止。
  • 文言基礎知識:時間副詞(一)
    虛詞包括:副詞、介詞、助詞、連詞、語氣詞。此外,在這一章裡,也順便談談文言的詞頭、詞尾。副詞用來修飾動詞、形容詞或其他副詞,表示範圍、時間、否定、語氣、程度、情態等,在句中通常作狀語,這種詞叫副詞。和其他虛詞相比,副詞數量最多。
  • 文言基礎知識:範圍副詞(二)
    文言的虛詞虛詞沒有實在意義,一般也不能單獨用來回答問題,它的基本作用是幫助實詞構造句子,表達意思。虛詞包括:副詞、介詞、助詞、連詞、語氣詞。此外,在這一章裡,也順便談談文言的詞頭、詞尾。下邊我們把文言的副詞分為幾組加以討論。討論的重點是:古代常用、而現代不用,或者古今都常用、但含義和用法有所不同的。 (一)範圍副詞「皆、悉、鹹、舉、畢、俱、盡、凡、率、但、特、止、直、唯、第、徒、僅、獨、並、相與、相」等,表示事物範圍的大小或數量的多少,叫「範圍副詞」。
  • 文言基礎知識:介詞(三)
    文言裡最常見的介詞是:於、乎、諸、以、與、為。 (五)「為」的用法1.表示替代,相當於現代漢語的「替、給」。如:1.從是以後,不敢復言為河伯娶婦。(陶潛:《桃花源記》)——(這裡的情況)不值得向山外的人去說。4.桂部從事杜周士為餘言之。(柳宗元:《童區寄傳》)——廣西從事(官名)杜周士對我說。
  • 文言基礎知識:時間副詞(三)
    下邊我們把文言的副詞分為幾組加以討論。討論的重點是:古代常用、而現代不用,或者古今都常用、但含義和用法有所不同的。 時間副詞「嘗、素、卒、既、遽、即、立、輒、且、將、垂、幾、行、方、適、尋、旋、俄、數、亟、復」等,它們的主要作用是表示動作的時間或頻率,一般稱之為時間副詞。
  • 文言基礎知識:介詞(二)
    文言裡最常見的介詞是:於、乎、諸、以、與、為。 (三)「以」的用法1.表示動作、行為的工具或憑藉,和現代漢語裡「拿、用、把、按照」這樣的詞相當。(《資治通鑑·赤壁之戰》) ——其餘船隻都按照次序前進。2.表示動作、行為產生的原因。原因是從「憑藉」引申出來的,「以」和現代漢語的「因為、由於」相當。
  • 文言基礎知識:同義詞(三)
    文言裡有很多的同義詞。說是「同義」,其實它們常常並不相等,或者含義有細微差別,或者用法有所不同。儘量多地掌握一些常用詞,對於閱讀文言文是必要的。但是,只有弄清了同義詞之間的細微差別,才算真正掌握了這些詞。還有一些詞,意義雖不相同,但是相關。
  • 文言基礎知識:同義詞(四)
    文言裡有很多的同義詞。說是「同義」,其實它們常常並不相等,或者含義有細微差別,或者用法有所不同。儘量多地掌握一些常用詞,對於閱讀文言文是必要的。但是,只有弄清了同義詞之間的細微差別,才算真正掌握了這些詞。還有一些詞,意義雖不相同,但是相關。
  • 文言基礎知識:介詞(一)
    文言裡最常見的介詞是:於、乎、諸、以、與、為。(一)「於(於)」的用法1.表示動作的處所,相當於現代漢語的「在、從、在……方面」如:1.戰於長勺。(《左傳·曹劌論戰》)——在長勺作戰。2.子墨子聞之,起於魯。(《墨子·公輸》)——墨子聽說這件事,就從魯國動身。3.
  • 文言基礎知識:程度副詞(二)
    下邊我們把文言的副詞分為幾組加以討論。討論的重點是:古代常用、而現代不用,或者古今都常用、但含義和用法有所不同的。(柳宗元:《封建論》)——(唐朝從開國到現在)將近二百年了,國家基業更加鞏固。2.夜半,雪愈甚。(《資治通鑑·李愬夜取蔡州》)——半夜裡,雪下得越發大了。
  • 文言基礎知識:連詞(一)
    (蘇軾:《石鐘山記》)——(大石)中間是空的,上面有很多窟窿。2.性貪而狠。(馬中錫:《中山狼傳》)——(狼)性情貪婪又狠毒。(《清稗類鈔·馮婉貞》)——由於馮三保勇敢而且會很多武藝,所以被推舉為首領。2.連接一前一後的兩項,表示承接關係,有時和現代漢語的「就、便」相當。如:4.廣起奪而殺尉。(《史記·陳涉起義》)——吳廣奮起奪過將尉的劍,把將尉殺了。
  • 文言基礎知識:時間副詞(二)
    下邊我們把文言的副詞分為幾組加以討論。討論的重點是:古代常用、而現代不用,或者古今都常用、但含義和用法有所不同的。時間副詞「嘗、素、卒、既、遽、即、立、輒、且、將、垂、幾、行、方、適、尋、旋、俄、數、亟、復」等,它們的主要作用是表示動作的時間或頻率,一般稱之為時間副詞。
  • 文言基礎知識:情態副詞(一)
    下邊我們把文言的副詞分為幾組加以討論。討論的重點是:古代常用、而現代不用,或者古今都常用、但含義和用法有所不同的。(六)情態副詞「必、固、誠、信、果、尚、亦、乃」等,它們的主要作用是表示動作、行為或情況發展的可能性和必然性,一般稱之為「情態副詞」。
  • 文言基礎知識:數量詞
    (一)零數和分數1.零數文言的整數和零數之間常加「有」字。這種「有」字,和我們現在說「三百零六」的「零」字、數學上說「一又三分之一」的「又」字,意思差不多。如:①爾來二十有一年矣。(諸葛亮:《前出師表》)——至今二十一年了。②為字共三十有四。
  • 文言基礎知識:語氣副詞(一)
    下邊我們把文言的副詞分為幾組加以討論。討論的重點是:古代常用、而現代不用,或者古今都常用、但含義和用法有所不同的。(四)語氣副詞「其、豈、寧、庸、曾、一、一何、得無、無乃、或、庶、殆」等,這些副詞的主要作用是表示反問、祈使、強調、推測等語氣,一般稱之為「語氣副詞」。
  • 文言基礎知識:情態副詞(二)
    下邊我們把文言的副詞分為幾組加以討論。討論的重點是:古代常用、而現代不用,或者古今都常用、但含義和用法有所不同的。(六)情態副詞「必、固、誠、信、果、尚、亦、乃」等,它們的主要作用是表示動作、行為或情況發展的可能性和必然性,一般稱之為「情態副詞」。
  • 文言基礎知識:程度副詞(一)
    下邊我們把文言的副詞分為幾組加以討論。討論的重點是:古代常用、而現代不用,或者古今都常用、但含義和用法有所不同的。(五)程度副詞「殊、最、極、孔、良、甚、少、略、稍、頗、彌、愈、尤、益」等,表示事物性狀(或動作)的不同程度,叫「程度副詞」。
  • 文言基礎知識:文言的句法
    句法結構具有很大的穩固性,所以古今漢語的句法基本上是相同的:和現代漢語一樣,文言的句子也有單句和複句的區別,這在下邊就要談到;文言的單句也和現代漢語一樣,主要有六種成分:主語、謂語、賓語、補語、定語、狀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