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基礎知識:介詞(三)

2020-09-15 閒讀與苦讀

介詞

把名詞、代詞或詞組介紹給動詞或形容詞,和這些名詞、代詞或詞組組成介詞結構,表示處所、時間、對象、憑藉等,這種詞叫介詞。文言裡最常見的介詞是:於、乎、諸、以、與、為。

(五)「為」的用法

1.表示替代,相當於現代漢語的「替、給」。如:

1.從是以後,不敢復言河伯娶婦。(褚少孫:《西門豹治鄴》)

——從此以後,誰也不敢再說河神娶媳婦了。

2.於是長安君約車百乘。(《戰國策·觸龍說趙太后》)

——於是長安君準備了一百輛車。

2.表示所向,相當於現代漢語的「向、對」。如:

3.不足外人道也。(陶潛:《桃花源記》)

——(這裡的情況)不值得山外的人去說。

4.桂部從事杜周士為餘言之。(柳宗元:《童區寄傳》)

——廣西從事(官名)杜周士對我說。

3.表示原因,相當於現代漢語的「因、因為」如:

5.天行有常,不堯存,不桀亡。(《荀子·天論》)

——自然界的變化有一定的規律,它不社會上有了堯才存在,也不因社會上有了桀就消亡。

6.盤庚不怨者故改其度。(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盤庚並不因為很多人埋怨就改變自己的計劃。

4.表示被動。例見第四章裡「被動句」。

「為」有介詞和動詞兩種用法。例如「公輸盤雲梯」(《《墨子·公輸》):前「為」是介詞,當「替」講;後「為」是動詞,當「造」講。這一般不致誤解。

值得注意的是文言的「為之」:當它後邊是名詞時,「為」是動詞,「之」是它的近賓語,後邊的名詞是遠賓語;當它後邊是動詞時,「為」是介詞,「為之」是介詞結構,作後邊動詞的狀語。試比較《左傳·鄭伯克段於鄢》同篇中的兩個「為之」:

7.不如早為之所。

——不如早點給他(共叔段)個封地。「所」是名詞,當「處所」講,「為」是動詞。「為之所」相當於現代漢語裡「給你一本書、告訴我一件事」這樣的結構,「之」是「為」的近賓語,「所」是「為」的遠賓語。這種雙賓語的句子是古今都有的。

8.為之請制。

——替他(共叔段)請封制這個地方。「請」是動詞,「為」是介詞,「為之」是「請」的狀語。

未完待續……

這裡有小說、散文、詩詞,還有歷史典故,更有中華傳統文化和寫作技巧方法等。

閱讀是一件最重要的小事!關注起來,一起來讀書養性。

本號是一個傳播傳承純文學的平臺,提倡閱讀純文學,拒絕網絡爽文小說!我們也不提倡聽書,漢字的博大精深與艱深晦澀,只靠「聽」,能懂嗎?

相關焦點

  • 文言基礎知識:介詞(二)
    介詞 把名詞、代詞或詞組介紹給動詞或形容詞,和這些名詞、代詞或詞組組成介詞結構,表示處所、時間、對象、憑藉等,這種詞叫介詞。文言裡最常見的介詞是:於、乎、諸、以、與、為。(《資治通鑑·赤壁之戰》) ——其餘船隻都按照次序前進。2.表示動作、行為產生的原因。原因是從「憑藉」引申出來的,「以」和現代漢語的「因為、由於」相當。
  • 文言基礎知識:介詞(一)
    介詞 把名詞、代詞或詞組介紹給動詞或形容詞,和這些名詞、代詞或詞組組成介詞結構,表示處所、時間、對象、憑藉等,這種詞叫介詞。文言裡最常見的介詞是:於、乎、諸、以、與、為。(一)「於(於)」的用法1.表示動作的處所,相當於現代漢語的「在、從、在……方面」如:1.戰於長勺。
  • 文言基礎知識:助詞(三)
    三、助詞現代漢語的助詞,包括結構助詞和時態助詞(「了、著、過」)。文言裡沒有時態助詞,所以這裡所謂「助詞」,即結構助詞。結構助詞是附加在別的詞語前邊、後邊或一個句子的主謂之間,在句中起結構作用的詞。文言裡常用的結構助詞是:之、者、所、是、見、被。「是、見、被」到第四章「文言的句法」裡再談,這裡只討論「之、者、所」。
  • 文言基礎知識:助詞(一)
    三、助詞現代漢語的助詞,包括結構助詞和時態助詞(「了、著、過」)。文言裡沒有時態助詞,所以這裡所謂「助詞」,即結構助詞。結構助詞是附加在別的詞語前邊、後邊或一個句子的主謂之間,在句中起結構作用的詞。文言裡常用的結構助詞是:之、者、所、是、見、被。「是、見、被」到第四章「文言的句法」裡再談,這裡只討論「之、者、所」。
  • 文言基礎知識:範圍副詞(一)
    文言的虛詞虛詞沒有實在意義,一般也不能單獨用來回答問題,它的基本作用是幫助實詞構造句子,表達意思。虛詞包括:副詞、介詞、助詞、連詞、語氣詞。此外,在這一章裡,也順便談談文言的詞頭、詞尾。(《廣東軍務記·三元裡抗英》)——炮臺都被侵略者佔領。3.江表英豪鹹歸附之。(《《資治通鑑·赤之赤壁戰》)——長江以東的英雄豪傑都投靠孫權。4.聲,則凡非雅聲者舉廢。(《荀子·王制》)——音樂,凡不是正聲的都廢止。
  • 文言基礎知識:範圍副詞(二)
    文言的虛詞虛詞沒有實在意義,一般也不能單獨用來回答問題,它的基本作用是幫助實詞構造句子,表達意思。虛詞包括:副詞、介詞、助詞、連詞、語氣詞。此外,在這一章裡,也順便談談文言的詞頭、詞尾。下邊我們把文言的副詞分為幾組加以討論。討論的重點是:古代常用、而現代不用,或者古今都常用、但含義和用法有所不同的。 (一)範圍副詞「皆、悉、鹹、舉、畢、俱、盡、凡、率、但、特、止、直、唯、第、徒、僅、獨、並、相與、相」等,表示事物範圍的大小或數量的多少,叫「範圍副詞」。
  • 文言基礎知識:時間副詞(一)
    虛詞包括:副詞、介詞、助詞、連詞、語氣詞。此外,在這一章裡,也順便談談文言的詞頭、詞尾。副詞用來修飾動詞、形容詞或其他副詞,表示範圍、時間、否定、語氣、程度、情態等,在句中通常作狀語,這種詞叫副詞。和其他虛詞相比,副詞數量最多。
  • 文言基礎知識:助詞(二)
    三、助詞現代漢語的助詞,包括結構助詞和時態助詞(「了、著、過」)。文言裡沒有時態助詞,所以這裡所謂「助詞」,即結構助詞。結構助詞是附加在別的詞語前邊、後邊或一個句子的主謂之間,在句中起結構作用的詞。文言裡常用的結構助詞是:之、者、所、是、見、被。「是、見、被」到第四章「文言的句法」裡再談,這裡只討論「之、者、所」。
  • 文言基礎知識:時間副詞(三)
    下邊我們把文言的副詞分為幾組加以討論。討論的重點是:古代常用、而現代不用,或者古今都常用、但含義和用法有所不同的。 時間副詞「嘗、素、卒、既、遽、即、立、輒、且、將、垂、幾、行、方、適、尋、旋、俄、數、亟、復」等,它們的主要作用是表示動作的時間或頻率,一般稱之為時間副詞。
  • 文言基礎知識:同義詞(三)
    文言裡有很多的同義詞。說是「同義」,其實它們常常並不相等,或者含義有細微差別,或者用法有所不同。儘量多地掌握一些常用詞,對於閱讀文言文是必要的。但是,只有弄清了同義詞之間的細微差別,才算真正掌握了這些詞。還有一些詞,意義雖不相同,但是相關。
  • 文言基礎知識:疑問代詞(二)
    (《荀子·勸學》)——學習從哪裡開始?到哪裡結束?「惡乎」等於「惡於」,「乎」同「於」。「惡」是介詞「乎」的賓語。5.其義安在?(範縝:《神滅論》)——它的道理在哪裡?「安在」等於「在安」,「安」是動詞「在」的賓語。
  • 文言基礎知識:同義詞(四)
    文言裡有很多的同義詞。說是「同義」,其實它們常常並不相等,或者含義有細微差別,或者用法有所不同。儘量多地掌握一些常用詞,對於閱讀文言文是必要的。但是,只有弄清了同義詞之間的細微差別,才算真正掌握了這些詞。還有一些詞,意義雖不相同,但是相關。
  • 文言基礎知識:程度副詞(二)
    下邊我們把文言的副詞分為幾組加以討論。討論的重點是:古代常用、而現代不用,或者古今都常用、但含義和用法有所不同的。(柳宗元:《封建論》)——(唐朝從開國到現在)將近二百年了,國家基業更加鞏固。2.夜半,雪愈甚。(《資治通鑑·李愬夜取蔡州》)——半夜裡,雪下得越發大了。
  • 文言基礎知識:連詞(一)
    (蘇軾:《石鐘山記》)——(大石)中間是空的,上面有很多窟窿。2.性貪而狠。(馬中錫:《中山狼傳》)——(狼)性情貪婪又狠毒。(《清稗類鈔·馮婉貞》)——由於馮三保勇敢而且會很多武藝,所以被推舉為首領。2.連接一前一後的兩項,表示承接關係,有時和現代漢語的「就、便」相當。如:4.廣起奪而殺尉。(《史記·陳涉起義》)——吳廣奮起奪過將尉的劍,把將尉殺了。
  • 文言基礎知識:時間副詞(二)
    下邊我們把文言的副詞分為幾組加以討論。討論的重點是:古代常用、而現代不用,或者古今都常用、但含義和用法有所不同的。時間副詞「嘗、素、卒、既、遽、即、立、輒、且、將、垂、幾、行、方、適、尋、旋、俄、數、亟、復」等,它們的主要作用是表示動作的時間或頻率,一般稱之為時間副詞。
  • 文言基礎知識:數量詞
    (一)零數和分數1.零數文言的整數和零數之間常加「有」字。這種「有」字,和我們現在說「三百零六」的「零」字、數學上說「一又三分之一」的「又」字,意思差不多。如:①爾來二十有一年矣。(諸葛亮:《前出師表》)——至今二十一年了。②為字共三十有四。
  • 文言基礎知識:情態副詞(一)
    下邊我們把文言的副詞分為幾組加以討論。討論的重點是:古代常用、而現代不用,或者古今都常用、但含義和用法有所不同的。(六)情態副詞「必、固、誠、信、果、尚、亦、乃」等,它們的主要作用是表示動作、行為或情況發展的可能性和必然性,一般稱之為「情態副詞」。
  • 文言基礎知識:語氣副詞(一)
    下邊我們把文言的副詞分為幾組加以討論。討論的重點是:古代常用、而現代不用,或者古今都常用、但含義和用法有所不同的。(四)語氣副詞「其、豈、寧、庸、曾、一、一何、得無、無乃、或、庶、殆」等,這些副詞的主要作用是表示反問、祈使、強調、推測等語氣,一般稱之為「語氣副詞」。
  • 文言基礎知識:情態副詞(二)
    下邊我們把文言的副詞分為幾組加以討論。討論的重點是:古代常用、而現代不用,或者古今都常用、但含義和用法有所不同的。(六)情態副詞「必、固、誠、信、果、尚、亦、乃」等,它們的主要作用是表示動作、行為或情況發展的可能性和必然性,一般稱之為「情態副詞」。
  • 文言基礎知識:程度副詞(一)
    下邊我們把文言的副詞分為幾組加以討論。討論的重點是:古代常用、而現代不用,或者古今都常用、但含義和用法有所不同的。(五)程度副詞「殊、最、極、孔、良、甚、少、略、稍、頗、彌、愈、尤、益」等,表示事物性狀(或動作)的不同程度,叫「程度副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