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祭十二郎文》課例鑑賞

2021-02-19 語文江之岸

 祭十二郎文》課例鑑賞

 羅  丹   秦訓剛

獎項:湖北省高中語文有效教學研討會觀摩課一等獎

時間:2013年12月27日上午第三節

執教人:華中師範大學第一附屬中學  羅  丹

【課堂實錄】

師:文學成就往往伴隨著人生的不幸,這是文學史上非常殘酷的事實。唐貞元十九年,36歲的韓愈在京城突聞噩耗,侄兒老成病死異鄉,年僅33歲,悲痛不能自已。七日之後,方能痛定思痛,銜哀致誠,寫下這篇著名的祭文告慰十二郎之靈。千裡之外,遙望孤墳,韓愈向十二郎傾訴了什麼呢?

這是同學們預習記錄上完成的課文內容梳理概括:(投影:兩世一身,形單影隻; 聚少離多,竟至永別;少歿長存,強夭病全;噩耗襲來,難以置信;未老先衰,願從汝死;如此孩提,冀其成立;病因未明,死期不知;葬汝先兆,惟其所願;撫孤成立,如此而已。)

師:老師看過以後,感覺有一處不太妥當(投影:如此孩提 冀其成立),請大家找到與這處概括相對應的課文內容,讀一讀,議一議,哪裡不妥?怎麼修改?(學生讀書)

師:我們一起來把第七段讀一讀。(學生齊讀「汝之子始十歲」……)

師:這個概括能夠準確地反映文段內容嗎?

生:我認為不能。因為「又可冀其成立邪」是個反問句。

師:那麼怎麼改呢?

生:我覺得應該改成「何以成立」。

師:好!還有沒有其他的改法?「何以成立」呀!大家體會一下這當中有什麼樣的情感?

生:擔憂,憂其成立

師:兩位同學的改法都很好,我們做最小的改動(投影:如此孩提 憂其成立)。

師:來,我們一起將課文內容提要讀一遍。(學生齊讀)

師:剛剛同學們集體犯了一個讀音的錯誤,少歿……

生:長zhǎnɡ

師:實際上這個地方很好地體現了文言當中的詞語對舉現象,「少」與「長」相對,「強」與「病」相對,「歿」與「夭」相對,「存」與「全」相對,理解這種對舉現象可以幫助我們很好地在語境中推知它們的意思。

通過「提要」幫助我們更熟悉課文內容,接下來讓我們走進文本,聽老師讀2、3、4段,同學們感受字裡行間蘊藏的情感。(老師誦讀)

師:從文字中大家感受到了韓愈怎樣的情感?哪些語句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前後同學交流一下。(學生自由交流)

師:哪位同學來說說你體會到的情感?

生:我體會到了韓愈對自己行為的一種後悔。他說「雖萬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輟汝而就也」,他後悔自己當日去追求功名利祿,沒有能夠陪伴十二郎。還有他們兩人感情深厚,從小相依為命,家世衰落,身世非常可憐,「在孫惟汝,在子惟吾,兩世一身,形單影隻。」

生:「孰謂少者歿而長者存,強者夭而病者全乎?」我可以從這裡看出他對年幼的先死感到有一點憤憤不平,面對這種悲痛有一種無奈的感覺。

師:為什麼他會憤憤不平 ?

生:因為「少者歿而長者存,強者夭而病者全」,這有一點不合情理。

師:是啊,世事無常,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悲涼!

生:我覺得除了他們說的那些情感,他還對十二郎非常思念,希望自己能夠代他而去。我覺得他非常的傷痛,他很想念他,又沒有辦法再見到他(哽咽)

師(擁抱學生):她感受到了韓愈深深的悲情,我們讓她安靜一會兒。

師:在昨天同學們的梳理概括中,我還對一位同學對第二段的概括印象很深,這位同學,你能告訴我們你的概括嗎?

生:我概括的是「韓氏兩世,惟此而已」。

師:你為什麼想到用這兩句話來概括本段內容?

生:因為這兩句話是韓愈的嫂嫂說的,從這句話裡可以看到她對韓家人丁不旺、後繼無力無限悲傷

師:這兩句話,我們用現代漢語來說,就是……

生:我們韓家,就靠你們了。

師:那麼這話語中飽含了怎樣的情感?

生(紛紛):悲傷,期待,焦慮

師:韓愈回憶往事時說「吾時雖能記憶,亦未知其言之悲也」,那麼是彼時的嫂嫂更悲還是現在回憶往事的韓愈更悲?

生:現在韓愈更悲。因為那個時候還有韓愈和十二郎兩個人,現在十二郎已不在人世

生:韓愈自己也是「視茫茫,發蒼蒼,齒牙動搖」,還有他們兩人的後輩也很幼小。

生:還有他的官也做得不順利。

師:此情此景,怎能不讓讀者對韓氏家族衰敗之境心懷悲憫?現在如果讓我們用一個字概括從韓愈的文字中體會的情感,大家會用哪一個字?

生:我認為是「悔」。

生:我覺得是「悲」。

師:是啊,從文中我們感受到了韓愈深深的悲情,他悲什麼?他悲家族衰落,悲宦海沉浮,悲十二郎早死,悲自己未老先衰,悲白髮人送黑髮人,而這悲中又凝結著他無限的追悔之意,因為這種悔而更添悲情。帶著這種深遠的悲苦與無限的追悔,讓我們再讀二、三、四段。(學生齊讀課文)

師:這種悲悔之情大家還能在文中其他地方讀到嗎?請同學們自由瀏覽後文,讀一讀,找一找。(學生自由誦讀)

生:我找到的是第五段中的「所謂天者誠難測,而神者誠難明矣。所謂理者不可推,而壽者不可知矣。」韓愈在這裡對無可否認的事實發出了對天和神的質疑,他的悲痛的情感達到了高潮。

生:第十一段「嗚呼!汝病吾不知時,汝歿吾不知日,生不能相養以共居,歿不能撫汝以盡哀。」寫出了他的悔恨之情,他對自己在十二郎在世的時候沒能跟他相處,死後也不能儘自己的力而感到悔恨。

生:「嗚呼!其信然邪?其夢邪?其傳之非其真邪?」這裡連續的發問表達了韓愈對十二郎之死的悲痛以至於對他的死將信將疑。

生:「汝去年書雲……抑別有疾而至斯乎?」,他說他得了軟腳病,但作者對他的病沒太在意,結果竟因此而喪命,表達出一種悔恨之情。

師:如此小病,卻帶走了他摯愛的十二郎,回憶起來,不由得令他悲悔萬分!

生:「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我覺得這句話是不合常態的情感宣洩,通常人們對小孩子寄予的是祝福和期望,但現在韓愈卻對他們的長大成人感到擔憂和絕望。他還連用兩個「嗚呼哀哉」,把悲情渲染到了極致。

師:聽同學們說到這裡,我忽然覺得老師應該換個問題,文中有沒有哪裡不悲?

生:沒有。

師:這樣看來,全文無一事不悲,無一字不悲。誠如作者文末所言:言有窮而情不可終,這份悲悔的情感貫穿了全文。這些樸實的敘事中蘊藏著豐富而深刻的悲悔之情,作者強忍悲痛,在看似平靜的敘述背後,低聲嗚咽,而當這些情感的細流慢慢流淌匯集積聚到他無法承受時便噴湧而出,大放悲聲。文中情感的河流有幾處明顯的激蕩,仿佛巨石投河,是哪裡?

生(紛紛):第五段,第十一段。

師:接下來我們來品讀這兩處情感抒發的高潮。我們先來一齊品讀第五段,為什麼這段文字讓大家覺得情感抒發得特別強烈? (學生齊讀)

師:這段文字在語言上有什麼樣的特點和標誌讓大家覺得情感抒發特別強烈?

生:有很多的感嘆句和問句。

師:你怎麼知道是感嘆和問句的呢?

生:有很多的感嘆號和問號。

師(笑):你說的真好,可是古人那會兒還沒有標點符號呢!

生:有很多的語氣助詞。

師:現在讓我們去掉這些語助詞再把這段文字讀一讀,感覺有沒有變化?(學生小聲讀)

生:平淡了。

師:在意思的理解上有沒有太大的障礙?

生:沒有,但是影響了情感的表達,少了情感。

師:所以這些語助詞在平時看起來無關緊要,它不太影響我們對大意的琢磨,可是對於文氣,對於情感的抒發它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以「乎」為例,一起來咀嚼一下,究竟這些語助詞幫助加強了怎樣的語氣,表達了怎樣的情感。我們來比較體驗一下。

(投影: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純明而不克蒙其澤乎?少者強者而夭歿,長者衰者而存全乎?①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②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③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大家讀一讀這幾例句子。(學生齊讀)

師:這三組初中的句子跟文中的句子請大家比較一下,在語氣和情感上哪個句子和文中的句子比較接近?前後同學交流討論一下。(學生討論)

師:我們先看初中的這幾組句子,大家覺得「乎」表達了什麼樣的語氣?

生:我覺得是疑問的語氣

生:第一組是疑問,第二組是反問,第三組是感嘆。

師:這裡的感嘆可不可以理解成一種強烈的反問?

生:可以。

師:那麼我們文中的句子呢?是疑問還是反問?「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誰來給我們翻譯一下?

生:我的哥哥他有美好的品德卻為何如此早地失去了他的子嗣?

師:那麼你所表達的是一種什麼樣的語氣?

生:反問。

師:這樣看來課文中的「乎」與②③兩例語氣上更為接近,它幫助加強反問的語氣。那麼它們又表達了怎樣的情感呢?

生:第一個句子只是一種詢問的態度。

生:第三個句子情感很強烈,那些王侯將相難道是天生的貴種嗎?不接受命運的安排。

生:課文中的句子能讀出悲痛,還有憤憤不平,不相信;和第三個句子的情感接近。

師:是啊,韓愈不相信,質疑死訊。藉助這些語助詞我們可以將這段文字自然分成三個層次,(投影)剛剛我們已經體會到連用三個「乎」字在語氣上加強了反問,在情感上表達了對十二郎死訊的強烈質疑,於是韓愈推知「未可以為信也」,他不能相信這個消息。那麼前後兩個層次呢?我們又可以藉助這些不同的語助詞咀嚼出他怎樣的心理變化過程和情感起伏呢? 

生:三個「邪」字表達了他對死訊的懷疑和悲痛之情,因為不敢相信而顯得更加悲痛。

師:從懷疑、不願相信到強烈質疑,最後一個層次呢?讀一讀,這個層次用了三個「也」五個「矣」,它們表達了什麼樣的語氣和情感?(學生齊讀)

生:「也」和「矣」表達陳述和肯定的語氣。

生:他現在接受了十二郎死的事實了。

生:他很無奈。

師:是啊,現在他萬般無奈,不得不信。誠如評論家所言,這些語助詞「反覆出沒,如怒濤驚湍,變化不測」,它真實地表現了韓愈聽聞死訊後從不願相信到不能相信最後不得不信的心理情感變化過程。現在請同學們自由誦讀,體會這種心理情感的變化。(學生自由誦讀)

師:我們請一位同學帶著你對這段文字情感的理解,為我們誦讀這段文字。(學生朗讀)

師:如果能在表達質疑時情感更加強烈些,在語速的處理上有變化,你可以表現得更好。人生無常,修短隨化,當韓愈最終無奈地接受了十二郎的死訊後,他的情感態度又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呢?我們一起看看情感抒發的第二次高潮。(學生齊讀第十一段)

師:如果說在突聞噩耗時韓愈是不願相信,他問天地、怨神明,而到了這個時候,他的情感態度是怎樣的呢?

生:我覺得這個時候韓愈是自責。他說「汝病吾不知時,汝歿吾不知日,生不能相養以共居,歿不能撫汝以盡哀。斂不憑其棺,窆不臨其穴。」這裡有六個「不」字,表達了他對十二郎之死的沉痛、惋惜和強烈的自責。

生:「當求數頃之田於伊、潁之上,以待餘年。教吾子與汝子,幸其成;長吾女與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他已經萬念俱灰,不想做官了,只想照料後人,不想再有遺憾。

老師:是啊,韓愈回望與十二郎的相處,生、歿、病、葬,無論哪一點,他都沒有做到,留下無限的遺憾,所以他不再怨天,轉而責己。請同學們讀一讀這幾處句子,感受韓愈的情感。

(投影:吾行負神明,而使汝夭。吾實為之,其又何尤!自今已往,吾其無意於人世矣!如此而已。)(學生齊讀)

師:與第五段相比,這段文字的語言又有怎樣的特色呢?

生:很多整齊的句子,「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與吾形相依,死而魂不與吾夢相接」,很有氣勢,很充沛。

生:排比。

師:幾個句子叫排比?

生:三個

師:像這樣兩兩相對的整齊的句子我們叫它駢句,這段文字大量使用駢句,讀起來氣勢充沛,所謂長歌當哭,不可遏止,而夾雜的散句,仿佛低聲嗚咽,沉鬱頓挫。如此自然有了節奏的輕重快慢緩急。請同學們細細地讀一讀,感受一下。(學生朗讀)

師:白居易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讀完這篇文章,我們回頭看看,韓愈的文字沒有刻意為之;「情之至者,自然流為至文」。《祭十二郎文》是從韓愈的心靈深處自然流淌出來的文字。讀這篇文章,我們仿佛能看到韓愈一面寫,一面哭,字字是血,字字是淚。韓愈何嘗有意為文,他分明是用他的生命,用他全部的情感寫就了這篇千年絕調。最後讓我們在朗朗的書聲中再一次感受韓愈的真情流露,一齊誦讀情感抒發的高潮第十一段。

(學生齊讀)

師:至情之文,感人至深!

    下課。同學們再見。

相關焦點

  • 祭十二郎文賞析
    祭文中的千年絕唱——韓愈《祭十二郎文》  南宋學者趙與時在《賓退錄》中寫道
  • 《祭十二郎文》:一堂讓人抹淚的課
    課代表回話:「多數同學想學《祭十二郎文》,不過希望一節課學完。」為本學期最後一次正兒八經講課文的課,我還是用心準備了一番。經認真學習,認真設計,我做了一份較為簡約的PPT。首先從「十二郎」「祭文」兩個角度解題。「十二郎」部分提及《祭十二郎文》和《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兩文,以達熟悉化效果,又概述十二郎之子成為道教八仙之一的故事,略增趣味性。
  • 《祭十二郎文》:流傳千古的悲痛下,見證了中國文體的轉變與復興
    提到祭文,自然要講一講成文於唐代,被稱為唐宋八大家之首,古文運動發起者之一韓愈所寫的《祭十二郎》文。在那個駢文流行,藻繪相飾、用字的綺麗,文章風格日益趨於卑靡,文人寫文章動輒「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堆砌經文典故的年代中,《祭十二郎文》的出現,打破了人們對於祭文的狹隘理解。
  • 鬼滅之刃:炭治郎能對抗十二鬼月,多虧了一位已故的師傅
    鬼滅之刃:炭治郎能對抗十二鬼月,多虧了一位已故的師傅鬼滅之刃是七月的一部新番,自播出以來便受到眾多漫粉的熱捧,成為七月新番的閃亮之星。鬼滅之刃講述的是炭治郎從草根變成滅鬼隊一員的故事。炭治郎進步神速,不斷斬殺惡鬼,最終與十二鬼月相遇,但卻不是十二鬼月的對手。炭治郎最終能夠活下來,多虧了一位已故之人,他也是炭治郎的師傅。炭治郎能夠在十二鬼月的手下存活,多虧了他已經不在人世的師傅,這位師傅也就是炭治郎的父親。為什麼說炭治郎的父親是助炭治郎對抗十二鬼月的最大幫手呢?
  • 成都武侯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範式課例解析競賽在沙堰小學舉辦
    近日,成都市武侯區教育科學發展研究院主辦的智慧教育背景下「聚焦思維進階的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範式的實踐研究」課例解析競賽活動在成都市沙堰小學舉行。武侯區語文教研員廖馨梅組織本次競賽,青羊區教科院老師劉文虎、成華區教科院老師餘致俊受邀擔任專家評委,區內10所群文閱讀項目校參加本次詩歌組課例解析比賽。
  • 寄語狀元郎
    行百裡者半九十,我們的狀元郎該如何謙虛謹慎,戒驕戒躁,繼續前進?戰鬥正未有窮期,我們的學校應該如何全心全意的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著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承擔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責任?不能不引起人們思考。德才兼備是育人選人的正確標準。錢學森德才兼備,為中華民族建立了不朽功勳。餘茂春有才無德,成為美國打壓中國的幫兇。此間經驗教訓,不能不讓人深思清醒。
  • 聚沙成塔|公牘、書牘、箴銘、哀祭、碑誌類文言體裁詳解
    積跬步,至千裡|論辨、傳狀、雜記、序跋、贈序類文言體裁詳解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文言體裁:公牘、書牘、箴銘、哀祭、04哀祭類體裁哀祭文分「文」、「辭」兩部分,為哀悼死者所寫的文章。文以記事,辭(用韻)以悼念。祭文則是設祭時拿來宣讀的。 誄lěi,就內容來說,是在碑誌與哀辭之間的。《文心雕龍·誄碑》篇說:「大夫之材,臨喪能誄。誄者,累也;累其德行,旌(表揚)之不朽也。」意思是:士大夫的才能之一,就是遇喪事能夠作出誄文。
  • 【詩詞鑑賞】紙錢灰起祭中元—走進古詩詞裡的中元節!
    仙殿崔嵬鐘磬響,紙錢灰起祭中元。 晉陽山中元日 明-宋登春 中元家祭 現代-張朝墉
  • 鬼滅之刃:在蜘蛛山下,炭治郎也害怕了,這次可是正牌十二鬼月哦
    在動漫《鬼滅之刃》的最新一集中,炭治郎終於有了屬於自己的小隊伍了,而從前面的劇情來看,這兩位隊友雖有具有一定「豬」的屬性,但別看他們在平時非常愛玩愛鬧,總是一副讓人放心不起來的模樣,但是一旦到了關鍵時刻可是非常靠譜的哦,他們一旦認真起來,就算是炭治郎也不能夠說比他們強。
  • 郎德上寨的十二道攔門酒,不能用手扶的牛角杯
    郎德上寨,這是一個有百戶人家的苗族村寨,郎德上寨系苗語「能兌昂糾」的意譯,「能兌」即歐兌河下遊之意,村以河名,「昂糾」即上寨,郎德上寨因屬郎德地片上方,而得名。當地的習俗是,想要進入寨子裡,首先要飲完十二道攔路酒,才能進寨。苗族人民秉性豪爽,熱情好客,酒在他們的心目中是接待親朋好好友的佳品,也是對來訪貴賓古老的一種歡迎儀式。
  • 降香祭湄洲林天妃祝文
    降香祭湄洲林天妃祝文 pt.fjsen.com 2013-11-06 18:27  元·洪希文 來源:東南網     維年月日,郡守某等,謹聞之祭法曰:「凡德施於民,御大災,捍大患,皆所當祀」。
  • 青花郎:不止《長安十二時辰》,你身邊可能處處有「盛唐元素」
    近期一部描繪唐朝史詩的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大火,網友對緊湊的節奏、唯美的畫風、考究的服化道的讚美如潮。長安城的結構,以布局嚴謹,結構對稱,排列整齊聞名,外城四面各有三個城門,貫通十二座城門的六條大街是全城的交通幹道;縱貫南北的朱雀大街則是一條標準的中軸線。這種建築風格是浸透了傳統中、正、雅的文化理念,流傳至今依然在各地中式建築和設計中常見的形式。其實如果生活中細心一些,你會發現,很多身邊的元素都有著盛唐之象。
  • 鬼滅之刃,炭治郎消滅十二鬼月中的三名成員,為什麼還成不了柱?
    ,那就是斬殺十二鬼月,分別有無限列車中的下弦之一魘夢,吉原花街中的上弦之六妓夫太郎,鍛刀人村中的上弦之四的半天狗,但是即使如此,炭治郎也卻並沒有獲得等級上的晉升那麼為什麼已經符合鬼殺隊晉升條件,並且成功斬殺十二鬼月的炭治郎卻始終沒有獲得柱級認可呢?
  • 範縣第二小學語文課例研究,名師工作室在行動
    課例研究,名師工作室在行動 ——範縣第二小學語文研究課紀實炎炎夏日,驕陽似火,範縣第二小學於秋存名師工作室、李敏名師工作室活動也進行地如火如荼。6月10日下午,於秋存、李敏名師工作室全體成員齊聚範縣第二小學北會議室,認真觀摩於秋存校長和二年級十二班的孩子們帶來的研究課《當世界年紀還小的時候》。課堂上,於校長緊緊圍繞單元目標、課時目標,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創設多種情境,滲透學法指導,落實生字認讀會寫,引導孩子們根據課文內容展開想像,展示了低學段精彩而高效的語文課堂。
  • 學園偶像祭》公布發售日及詳細情報
    學園偶像祭 after school ACTIVITY 熱鬧的家庭聚會!!》公布發售日及遊戲內容等詳細情報。該作品將於2021年3月24日推出,採取免費下載+DLC收費的運營方式,免費版可以遊玩8首歌曲,並包含3種服裝。遊戲文字部分支持日語、英語、簡體中文、繁體中文。
  • 1937年毛澤東曾寫"祭黃帝陵文" 被評抗日"出師表"
    1937年毛澤東曾寫"祭黃帝陵文" 被評抗日"出師表" 2015-07-21 09:28:33  毛澤東  毛澤東的這篇《祭黃帝陵文》,激奮昂揚,讀之頓生民族豪情,這是近現代以來民族危亡時刻,中華兒女抗擊外侮的《出師表》!  這篇「出師表」,採用傳統祭文撰寫形式,開頭說明致祭時間、致祭人、致祭人委派代表、致祭祭品等情況。
  • 【黃帝陵·新時代】毛澤東撰寫的抗日「出師表」:《祭黃帝陵文》
    中國共產黨代表是林祖涵,中國國民黨代表是張繼,兩黨代表在公祭儀式上分別宣讀了《祭黃帝陵文》。中國共產黨的《祭黃帝陵文》是毛澤東親筆撰寫的。  毛澤東撰寫的《祭黃帝陵文》,除由林祖涵在公祭黃帝陵儀式上莊重宣讀外,還在蘇維埃中央政府機關報《新中華報》上公開刊登發表,任弼時指出這篇祭文是中國共產黨人和中華民族奔赴前線誓死抗日的「出師表」。
  • 日本大學最熱鬧的社團活動:學園祭
    大阪大學有豊中、吹田、箕面和中之島四個校區,分別屬於豊中市、吹田市、箕面市和大阪市,每年都會舉辦很多學園祭,規模比較大的主要有待兼山祭(每年 11 月 1-3 日)、銀杏祭(4 月 30 日 -5 月 1 日)、間谷祭(11 月 1-2 日)、夏日祭(6 月底 7 月初)、醫學部祭(11 月中旬)、阪齒祭、中之島祭(11 月 15 日)和人科祭,等等。
  • 二月初二賀花神 大學生穿漢服扮「十二花神」降臨園博園
    18日,即農曆二月初二花朝節,一群身著中國傳統漢服的大學生俊郎佳人在重慶市園博園穿行,衣袂飄飄,吸引往來遊客的目光——這是來自西南大學漢服協會的成員在花朝祭祀、踏春遊園。據悉,「十二花神」分別代表一年中的十二個月份,「花神」由西南大學漢服協會的會員自願報名再經篩選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