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毛澤東曾寫"祭黃帝陵文" 被評抗日"出師表"

2020-12-20 中國新聞網

1937年毛澤東曾寫"祭黃帝陵文" 被評抗日"出師表"

2015-07-21 09:28:33來源:陝西日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宋宇晟

2015年07月21日 09:28 來源:陝西日報 

參與互動

(

)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主席毛澤東祭黃帝陵文手跡碑 (資料照片)

  1936年12月,張學良、楊虎城發動的「西安事變」,促成了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在此背景下,1937年4月5日,在中華民族祭祀祖先的傳統節日清明節之際,為進一步營造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民黨聯合抗日的社會氛圍,國共兩黨分別派出代表,共赴陝西省中部縣(今黃陵縣)橋山黃帝陵,舉行國共兩黨共祭黃帝陵儀式。這是國共兩黨自成立以來,首次共同公祭黃帝陵。中國共產黨派出的代表是林祖涵(林伯渠),中國國民黨派出的代表是張繼。兩黨代表在公祭儀式上宣讀了各自的《祭黃帝陵文》,其中,中國共產黨的「祭文」由毛澤東親筆撰寫,全文如下:

  中華民國二十六年四月五日,蘇維埃政府主席毛澤東、人民抗日紅軍總司令朱德敬派代表林祖涵,以鮮花時果之儀,致祭於我中華民族始祖軒轅黃帝之陵。而致詞曰:

  赫赫始祖,吾華肇造,胄衍祀綿,嶽峨河浩。

  聰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偉業,雄立東方。

  世變滄桑,中更蹉跌,越數千年,強鄰蔑德。

  琉臺不守,三韓為墟,遼海燕冀,漢奸何多!

  以地事敵,敵欲豈足,人執笞繩,我為奴辱。

  懿維我祖,命世之英,涿鹿奮戰,區宇以寧。

  豈其苗裔,不武如斯,泱泱大國,讓其淪胥。

  東等不才,劍屨俱奮,萬裡崎嶇,為國效命。

  頻年苦鬥,備歷險夷,匈奴未滅,何以家為。

  各黨各界,團結堅固,不論軍民,不分貧富。

  民族陣線,救國良方,四萬萬眾,堅決抵抗。

  民主共和,改革內政,億兆一心,戰則必勝。

  還我河山,衛我國權,此物此志,永矢勿諼。

  經武整軍,昭告列祖,實鑑臨之,皇天后土。

  尚饗!

  毛澤東

  毛澤東的這篇《祭黃帝陵文》,激奮昂揚,讀之頓生民族豪情,這是近現代以來民族危亡時刻,中華兒女抗擊外侮的《出師表》!

  這篇「出師表」,採用傳統祭文撰寫形式,開頭說明致祭時間、致祭人、致祭人委派代表、致祭祭品等情況。正文採用四言古體,共56句,可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前8句),高度概括了軒轅黃帝建立華夏民族的豐功偉業;第二部分(第9句至第28句),追溯了自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以來,日本帝國主義不斷發動和擴大對中國的侵略,中華民族正面臨著亡國滅種的危險境界;第三部分(第29句至篇尾),毛澤東昭告明志:誓死保衛祖國江山,與日本侵略者血戰到底,直到「還我河山,衛我國權」,取得抗日戰爭最後勝利。同時提出「民族陣線,救國良方」的抗日主張,呼籲各黨各界,團結堅固,同仇敵愾,共御外侮,使赫赫始祖之偉業,如鳳凰之再生。

  毛澤東為中國共產黨人撰寫的這篇《祭黃帝陵文》,除4月5日由林祖涵在國共兩黨共祭黃帝陵儀式上莊重宣讀外,還於4月6日在蘇維埃中央政府機關報《新中華報》上公開發表。《新中華報》編輯部所加按語中指出,中國共產黨人「誓死為抗日救亡之前驅」。

  1937年8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洛川召開擴大會議。8月25日,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毛澤東,副主席朱德、周恩來發布關於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的命令。會議結束後,八路軍總指揮朱德、副總指揮彭德懷、政治部主任任弼時一行,專程由洛川到中部縣橋山拜謁黃帝陵。據《任弼時年譜》記載,此時軒轅廟內的供案上,還陳列著毛澤東手書的《祭黃帝陵文》。任弼時認真品味領會祭文的深刻思想後,言簡意賅地指出:「這是我們共產黨人奔赴前線誓死抗日的『出師表』」!

  諸葛亮《出師表》中的「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受命之日,寢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徵」;「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等,同毛澤東《祭黃帝陵文》中所言之事雖異,但情志相類。視毛澤東《祭黃帝陵文》為中國共產黨及其軍隊奔赴抗日前線的《出師表》,是準確的定位,其在當時發揮的巨大鼓舞作用毋庸置疑。如今,毛澤東撰寫的《祭黃帝陵文》已勒石立碑,聳立在黃帝陵軒轅廟碑亭,每天接受數以萬計的海內外中華兒女和國際友人的瞻仰。

  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到來的今天,再讀毛澤東撰寫的《祭黃帝陵文》,依然使人熱血沸騰!深刻領會其中的思想和精神,對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蘇宇/文 作者系陝西省公祭黃帝陵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

相關焦點

  • 【黃帝陵·新時代】毛澤東撰寫的抗日「出師表」:《祭黃帝陵文》
    中國青年網西安4月6日電(劉韻甜 記者 高琦) 1937年4月5日,正值抗日戰爭爆發前夕,為喚起四萬萬同胞抗擊日本帝國主義,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民黨分別派代表,共同赴位於陝西黃陵縣橋山黃帝陵,公祭中華民族的始祖軒轅黃帝。
  • 中美鬥爭回看:毛澤東抗日「出師表」《祭黃帝陵文》
    矗立于于黃帝陵軒轅廟的毛澤東《祭黃帝陵文》中國共產黨代表是林祖涵(林伯渠),中國國民黨代表是張繼,兩黨代表在公祭儀式上分別宣讀了《祭黃帝陵文》。中國共產黨的《祭黃帝陵文》是毛澤東親筆撰寫的。毛澤東撰寫的《祭黃帝陵文》,除由林祖涵在公祭黃帝陵儀式上莊重宣讀外,還在蘇維埃中央政府機關報《新中華報》上公開刊登發表,任弼時指出這篇祭文是中國共產黨人和中華民族奔赴前線誓死抗日的「出師表」。
  • 1937毛澤東祭軒轅黃帝雄文:遼海燕冀漢奸何多!
    1937毛澤東祭軒轅黃帝雄文:遼海燕冀漢奸何多! 2017年04月05日 13:35:57  來源:中國青年網   氣勢磅礴、壯志凌雲!
  • 毛主席1937:祭黃帝陵
    (1937年4月5日,在中華民族祭祀祖先之清明節,毛主席直面日本侵華寫下祭文,全篇昭告明志「還我河山,衛我國權」「民族陣線,救國良方」,由中共代表林伯渠宣讀於公祭黃帝陵儀式。《祭黃帝陵》之宣讀,喚醒民族誓死抗日之決心。此後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愈演愈烈,中華民族四萬萬同胞團結一心,堅持抗戰,革命到底,必勝決心,克成奇功。黃帝在上,皇天后土,列祖列宗,佑我民族!)
  • 《毛澤東詩詞》•祭文•祭黃帝陵
    《毛澤東詩詞》•祭文•祭黃帝陵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4月17日 17:01 來源:   來源:商都網整理  中華民國26年4月5日,蘇維埃政府主席毛澤東、人民抗日紅軍總司令朱德敬派代表林祖涵,以鮮花時果之儀致祭於我中華民族始祖軒轅黃帝之陵
  • 辭舊迎新走陝西——黃帝陵
    西側前邊一通為1937年清明節國共兩黨共祭黃帝陵時毛澤東親筆撰寫的《祭黃帝陵文》。這篇祭文精闢概括了黃帝為中華民族所建立的千秋偉業,追溯了1895年甲午戰爭以來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不斷擴大的侵略,充分表達了中國共產黨人誓言驅逐日寇出中國的堅定決心,堪稱現代版的《出師表》。
  • 蔡英文忠烈祠致祭 取消遙祭黃帝陵
    臺「今日新聞網」圖    「2017年向先祖暨忠烈殉職人員致祭」今(29)日在臺北圓山忠烈祠隆重舉行,蔡英文親臨主祭,陳建仁與五院負責人陪祭。不過「府」表示,今年沒有遙祭黃帝陵。     蔡英文今天在「府」代理秘書長劉建忻陪同下,於崇戎樂聲中抵達忠烈祠。典禮開始,鐘鼓齊鳴,主祭、陪祭、與祭人員就位、奏歌,隨後蔡英文向各民族先祖及革命烈士之靈位獻花;在恭讀祭文後,蔡英文率同陪祭及與祭人員行三鞠躬禮,典禮莊嚴隆重。
  • 蔡英文今年不再「遙祭黃帝陵」
    蔡英文今年不再「遙祭黃帝陵」。(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中國臺灣網3月29日訊 據臺灣《旺報》報導,臺灣當局「2017年向先祖暨忠烈殉職人員致祭」活動29日上午10時在臺北市圓山「國民革命忠烈祠」舉行,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親臨主祭。
  • 臺灣政客祭拜黃帝陵:洪秀柱前往大陸,馬英九「遙祭」,蔡英文「去...
    不過,60年後先人的夙願得以實現。2006年9月,當年「臺灣光復致敬團」的後人組成「原臺灣光復致敬團後人謁黃帝陵團」,第一次來到黃帝陵前,拜祭中華人文初祖,並將當年「臺灣光復致敬團」祭黃帝陵文的勒石銘刻,立在了黃帝陵邊,旁邊矗立著香港回歸紀念碑與澳門回歸紀念碑。
  • 夜祭黃帝陵
    夜祭黃帝陵■ 高敬傑作者
  • 天下第一陵:陝西黃帝陵
    除了陝西黃帝陵外,還有河南荊山黃帝陵、甘肅正寧縣黃帝陵、河北涿鹿黃帝陵。我去的,是陝西的黃帝陵。也是正史中唯一記載的黃帝陵。 論哪一處正宗不是我關注的焦點,作為炎黃子孫,黃帝是我們的人文始祖,這就夠了,或者說黃帝本身是否存在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有一個共同的根。橋山土厚水豐,林木鬱蔥,現有柏樹林1300餘畝,柏樹8萬餘株,不過上千年的柏樹並不多。
  • 左雙文、曾榮:聯蘇、和共、抗日:1937年宋美齡的政治選擇
    1937年,是中國時局轉變的關鍵一年——實現了由內戰向抗戰的完全轉變。在這歷史的轉折關頭,宋美齡作為中國政治舞臺上具有特殊影響的人物,她的政治選擇,簡單的概括就是三點:即聯蘇、和共、抗日。這是當時最大的政治,也是歷史發展的客觀需要,1937年宋美齡的政治選擇,順應了當時的歷史潮流。
  • 綠營執政縣市遙祭黃陵 彰化縣長親自主祭
    臺海網3月30日訊 據中評社報導,2015年春祭大典暨遙祭黃陵大典在29日上午舉行,分別由臺中市副市長張光瑤、潘文忠擔任臺中主祭,彰化縣長魏明谷及陸軍第十軍團陳寶餘中將擔任彰化主祭,這是兩地由綠營執政後,首次遙祭黃帝陵,備受矚目。
  • 文投研學遊|走進中華始祖堂 探訪中華文明精神標識
    第三展廳 饗祀講述從古至今帝王百姓紀念黃帝的祭祀傳統;近代以來黃帝崇拜在民族覺醒過程中發揮的重大作用;1937年清明節國共共祭黃帝陵,毛澤東撰寫的《祭黃帝陵文》發出了全民抗戰、抵禦日寇的號召;新中國成立後掀起了祭祀黃帝、促進民族復興的熱潮。
  • 毛澤東與紅中社
    作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機關報,《紅色中華》多次刊登以毛澤東等名義發表的聲明、宣言、通電等。由毛澤東起草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對日作戰宣言》,刊於1932年4月21日出版的《紅色中華》報,發表後引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紅色中華》報也曾刊載過毛澤東撰寫的一些署名文章,如1933年7月29日刊登的《新的形勢與新的任務》等。
  • 1937年"四川王"率軍出川抗日,卻被蔣介石氣死!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全國抗戰的呼聲甚高,中共中央明確提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主張停止內戰,一致對外。四川省政府主席劉湘立即向中央和全國通電請纓抗戰:和平果已絕望,除全民抗戰外,別無自存之道,要求當局早決大計,甫澄願率川軍供驅遣抗敵!
  • 毛澤東曾談李達的《社會學大綱》:我已讀了十遍
    毛澤東當時為什麼下苦功研究哲學?主要是他確實感到自己的馬列主義哲學水平不高。據《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史》記載,毛澤東1937年5月至8月講授《辯證法唯物論》,每周兩次,每次四小時。每次備課都花了很大工夫,但還是覺得講不出什麼東西來。毛澤東當時發憤閱讀哲學書籍,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想回擊中央蘇區時期教條主義者對他的批判。對這個出發點,毛澤東從不隱諱。
  • 抗戰初期國共兩黨的合作抗日
    毛澤東、林伯渠、吳玉章、董必武、陳紹禹、秦邦憲、鄧穎超等七人,被聘為國民參政會參議員,除毛澤東外,其他六位都出席了這年7月在漢口召開的第一屆國民參政會第一次大會。中共和其他民主黨派、愛國人士緊密團結,提出了許多有利於抗日的提案和建議。
  • 國共雙方公認的二十二名國軍抗日名將(中)
    1945年1月時任新一軍軍長參與滇西戰役獲青天白日勳章,後曾獲美國二戰銀質自由勳章,有「東方隆美爾」之譽,被打敗的日軍尊稱為戰神,不過沒有收錄在大陸官方紀念網站,故排名靠後。8.聲震崑崙關的抗日將軍----杜聿明,1904-1981,陝西,抗戰時為國軍陸軍中將,美國總統的抗戰銀質自由勳章,抗戰時曾任國民黨六大候補中央執行委員,1942年底擔任第五集團軍總司令。
  • 悲壯的起點 不屈的抗爭——1931-1937年局部抗戰啟示錄
    毛澤東1938年在延安會見美國合眾社記者時這樣評價:「有名的義勇軍領袖楊靖宇、趙尚志、李紅光等等,他們都是共產黨員,他們的堅決抗日艱苦奮鬥的戰績是人所共知的。」中共黨員、抗聯名將趙尚志犧牲後,敵人殘忍地割下他的頭顱。得知死訊後,趙尚志的老父親沒有落淚,平靜地對家人說:「我死後,在我墳前戳個板兒,上面寫上『趙尚志之父』五個字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