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成塔|公牘、書牘、箴銘、哀祭、碑誌類文言體裁詳解

2020-12-20 小窗幽語

古代文化常識是高考必考內容,但龐雜的內容往往讓不少同學望而生畏。但其實,只要把知識專題化、系統化,每天積累一點,就會有很好的效果。

原文接上次的文言體裁,錯過的同學可以翻閱往期文章:

積跬步,至千裡|論辨、傳狀、雜記、序跋、贈序類文言體裁詳解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文言體裁:公牘、書牘、箴銘、哀祭、碑誌類

01公牘類體裁

1.公牘類是指古代政府、朝廷通常使用的公文。牘原意為古代寫字用的木簡,公牘指官方文件、書信。可以分為「上行公文」和「下行公文」

2.奏議類:臣下給帝王的上書,有奏、議、章、表、疏、啟等名目。最常見的是表和疏。

(1)表又稱「奏表」,是用來向皇帝陳述衷情的,例如諸葛亮的《出師表》、李密的《陳情表》,都是感人肺腑之言。

(2)疏的本意是逐條述說,人臣向皇帝提意見的一種文言體裁,例如賈誼的《論積貯疏》、魏徵的《諫太宗十思疏》。

3.詔令類:皇帝給臣民的文告,屬於「下行文書」。有詔、令、命、制、諭等名目。檄(xí),是詔令的一個附類。它被用來曉諭、或者用來聲討罪惡。檄,不一定是皇帝發出的;有時候,也可能是敵國互相聲討,或者是所謂「討賊」。

公元1367年,明太祖朱元璋在應天府(今南京)準備北伐時發表《朱元璋奉天討元北伐檄文》,檄文中提出了「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的口號,成為朱元璋北伐的綱領。

有沒有覺得這個口號很熟悉?沒錯!後來這句話被孫中山所改編,作為中國同盟會的政治綱領。「驅除韃dá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簡稱「民族、民權、民生」即「三民主義」。

02書牘類體裁

指個人之間交往的書信。許多書信寫得詞情意切、感人肺腑,是文質兼美、膾炙人口的名篇。例如:陶弘景《答謝中書書》、吳均《與朱元思書》。

回顧一下:

《與朱元思書》記敘作者乘船自桐廬至富陽途中所見,描繪了這一段的山光水色,創造出一種清新自然的意境;同時也表現出愛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隱的高潔之趣。

《答謝中書書》是南朝文學家陶弘景寫給朋友謝中書的一封書信。文章以感慨發端:山川之美,古來共談,有高雅情懷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反映了作者娛情山水的思想。

03箴銘類體裁

箴就是古「針」字,古人以針石治病,故箴文亦寓「療救」之意。

銘是刻(或寫)在日常器物、居室乃至山石上的警戒性的文字,「座右銘」則是指題後置於身邊坐旁,以便隨時警戒自己的銘文。古今銘文,劉禹錫《陋室銘》最佳,借讚美陋室抒寫自己志行高潔,安貧樂道,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意趣。

04哀祭類體裁

哀祭文分「文」、「辭」兩部分,為哀悼死者所寫的文章

文以記事,辭(用韻)以悼念。祭文則是設祭時拿來宣讀的。

誄lěi,就內容來說,是在碑誌與哀辭之間的。《文心雕龍·誄碑》篇說:「大夫之材,臨喪能誄。誄者,累也;累其德行,旌(表揚)之不朽也。」

意思是:士大夫的才能之一,就是遇喪事能夠作出誄文。誄,就是積累;累計死者生前的德行,加以表彰,使其不朽。由此看來,誄就很像碑誌,只是不刻石罷了。

韓愈《祭十二郎文》、袁枚《祭妹文》、陶淵明的《自祭文》都是哀祭類名作。

05碑誌類體裁

碑誌類包括碑銘和墓志銘。碑銘的範圍頗廣。有封禪和紀功的刻文,例如秦始皇《泰山刻文》,班固《封燕然山銘》等。有寺觀、橋梁等建築物的刻文,例如王簡棲《頭陀寺碑文》,韓愈《南海神廟碑》等。

墓志銘(墓誌)也是記載死者生前事跡的,前有志,後有銘。它一般是兩塊方石,一底一蓋,底刻志銘,蓋刻標題(某朝某官某人墓誌),安葬時埋在墓壙裡。內容大體上有死者的籍貫、姓名、生平、生卒年月等。

【注意】志多用散文,敘述死者姓氏、籍貫、生平等;銘用韻文,是對死者的頌揚、悼念、安慰等之詞。

相關焦點

  • 積跬步,至千裡|論辨、傳狀、雜記、序跋、贈序類文言體裁詳解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文言體裁:論辨、傳狀、雜記、序跋、贈序類。01論辨類體裁1.包括論說的文章和論辨的文章。有木有發現自己原來學過那麼多篇的論辨類文章~02傳狀類體裁1.2.行狀就是「品行狀貌」的意思,作為文言體裁,多記述死者籍貫、生卒年月、生平事跡等,一般由死者家屬、門生或故舊所作。目的是為向朝廷申請諡號或樹碑立傳而準備的參考資料,多溢美之詞。
  • 《古文觀止》裡的文章,簡單分個類
    按現代的劃分方法,「文體」是有兩種說法的:文學體裁和文章體裁。文學體裁包括詩歌、小說、散文、戲劇。《古文觀止》中的文章當全為「散文」一類,但是這樣的分法未免太過簡略,分與不分,無甚差別,解決不了我的問題。文章體裁包括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應用文。
  • 徐海容丨唐宋轉型與碑誌文創作
    唐宋文化昌明,文學昌盛,碑誌作家多、作品多,眾所周知。而從轉型的角度比較分析碑誌文的發展流程和風格特徵,有助於深化唐宋之際的文學認識。有唐一代,像韓柳元白等,雖為詞臣,但多游離於廟堂之外,始終未能進入中樞階層,掌握核心權力,其碑誌作品或應時制景而頌美銘功,或憂憤感懷發不平之鳴。殆至宋代,碑誌作家的主體身份發生了變化。
  • 詩詞:春蕪戚戚柳哀哀,風卷灰飛滿廢臺。荒冢無人祭清酒
    七絕清明所見文/無恙春蕪戚戚柳哀哀,風卷飛灰滿廢臺。荒冢無人祭清酒,鬱蒼翠柏寂寥栽。四澄狂語:「春蕪」「廢臺」「荒冢」,悽涼之景,憂傷之情。盡收筆底。嗚呼!人生如夢,無力悲天但盡人事足矣。謝評,修改如下:清明所見文:無恙春蕪戚戚柳哀哀,風卷灰飛滿廢臺。荒冢無人祭清酒,鬱蒼翠柏寂寥哉?
  • 文言文知識講解,先了解它的體裁有哪些
    搜集整理 : 指尖花花古代文學體裁集錦 (一) 賦是我國古代的一種文體,它講求文採,韻律,兼具詩歌和散文的性質。其特點是"鋪採離文,體物寫志"。這類文章,按照不同的內容分別屬於說明文或議論文,說明編寫目的、簡介編寫體例和內容的,屬於說明文,對作者作品進行評論或對問題進行闡發的屬於議論文。《〈吶喊〉自序》、《指南錄後序》《伶官傳序》 (九)贈序文體名。古代送別各以詩文相贈。集而為之作序的,稱為贈序。內容多推崇、讚許或勉勵之辭。
  • 最新上海中考語文145個文言文實詞詳解
    一詞多意,一詞多解,是文言文實詞虛詞的常態。相信很多上了初中的孩子已經開始接觸實詞與虛詞了,今天小編整理2020屆上海中考145個文言文實詞詳解,需要的可下載列印!適合上海初中6、7、8、9年級的同學。
  • 當代文言|王一舸
    世理常然,非獨文言。今國家重昭傳統,思續文華。詩詞作者,不啻千萬。文言亦時有作焉。多暗認餘香,欲稍成勢。或識者夥而有智,或路稍辨而香清。今學者不少,而作者稍歉。斯猶勉哉。讀者亦與作者鏡映,讀者不作則作者不興,讀者不辨而作者魚龍。惟文一途,非可姑且。夫文當以實狀,情當以深張。實則感人,深則可久。以而為者,知音者樂而悲,不知音者怪而偉。用文言,則昏忞隔閡。人多置不論。斯為憾事。
  • 文言翻譯引發熱議,中學生該如何正確對待文言學習?
    語言學習講究語感,但是這類學習體悟無法通過考試得到體現,至少在分數上是這樣的。一篇《是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把這個注釋改錯了,還是老師和學生跑偏了?》文章在網上引發熱議,關於「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中的「殆」字該如何解釋,有強調以教材為準——這樣考試不會扣分,也有認為教材注釋不準確的。
  • 人教版高二語文:「古代散文經典推薦閱讀」,答案詳解
    俳優(pái) 親厚無間(jiān) 逸豫 篷草【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識記現代漢語普通話常用字的字音,識記並正確書寫現代常用規範漢字的能力。解答這類題目,要審清題幹的要求,這裡既考查了字音,也考查了字形,考生要結合具體的語境分析正誤。
  • 《火影忍者手遊》夏日祭活動怎麼樣 夏日祭活動介紹
    導 讀 火影忍者手遊夏日祭活動如何玩呢?手遊夏日街活動詳解。接下來一起來看看相關的信息。
  • 文學中的體裁源自拉丁文,又稱作文類,是一個歷史範疇和文化範疇
    從詞源上講,「體裁(genre)」這個概念源自拉丁文genus,本義為表示生物分類體系中「屬」的概念,一般的意義是「種類」或「類型」。在文學史上,它又可以被稱作「文類」,是一個古老的批評概念。在中西方的文學理論中,有著大量關於文類的文獻資料。
  • 營銷洞察|聚沙成塔
    原來聚沙成塔的成語是出自佛典,比喻積少成多。大浪淘沙,泥沙俱下,聚沙成塔。是在闡述著任何事物在通向成功的道路上,必須要有積澱,累積。在累積中成長,在成長中歷練,在歷練中成型,在成型中創新,在創新中兌變。毋庸置疑的一個事實是—沒有人隨隨便便成功,在通向成功的道路上,有風,有雨,有雷電,有山崩,有風雨兼程,有躑躅前行。
  • 《三天學會五筆》第五講——字根詳解(撇區)
    《三天學會五筆》第五講——字根詳解(撇區)撇區E鍵月(EEEE)且(EGD)縣(EGCU)用(EHK)角(QEHJ)舟(TEI)般(TEWC)船(TEWK)衣(YEU)哀(豸(ETYT)豹(EQYY)豺(EFTT)貂(EVKG))臼(ETHG)鼠(ENUN)舅(ELER)輿(ELGW)愛(EPDC)受(EPCU)參(CDER)修(WHTE)4、撇區W鍵:人八登祭風頭幾
  • 18個高考文言虛詞終極整理版——14因
    高考文言虛詞終極整理版
  • 【王旭私房課】開明文言誦讀暑期特訓營
    文言誦讀特訓營文言文朗讀,是學習文言文的捷徑。文言語感的培養,需在反覆朗讀吟誦中浸潤習染。
  • 【教學研討】 沈華|基於宏觀視野的文言文言語形式表達
    所謂體式,是指文類的特性和某一文本的特定樣式。宏觀視野下的文言文體式,偏重於文言文的文體類型,即文章體裁。「閱讀是一種文體思維,即對某一種特定文本的理解、解釋、體驗、感受。」①閱讀教學要量體裁衣,面對不同類型和個性的文本,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學習活動的組織,就會因體而異,隨體而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