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文言|王一舸

2021-02-12 風雅志



民初文言諸公,鄉飲焚室,爭餅摧輪。不能整軍以應時勢。故為揚棄。此曰天道,亦憾人事。蓋人雖欲日新,而學養滋沃,清季為最盛。學者之精深,縱則前代無匹,橫則溉溢於民風。若雲天道無常,盛極必折拗,可也;若雲與國勢並衰而更弦,則非也。

而舊之華棟,今之柴薪。世理常然,非獨文言。今國家重昭傳統,思續文華。詩詞作者,不啻千萬。文言亦時有作焉。多暗認餘香,欲稍成勢。或識者夥而有智,或路稍辨而香清。今學者不少,而作者稍歉。斯猶勉哉。讀者亦與作者鏡映,讀者不作則作者不興,讀者不辨而作者魚龍。惟文一途,非可姑且。

夫文當以實狀,情當以深張。實則感人,深則可久。以而為者,知音者樂而悲,不知音者怪而偉。用文言,則昏忞隔閡。人多置不論。斯為憾事。蓋古人為文申意,萬事無不敘,萬物無不狀。文言非莫測難求之物,古辭非難操之器也。而千代以降,辭華與體式偕美,文與質相麗。中華文明賴傳焉。今之文名事枯而累,文辭庶幾。是猶未成也。未成猶可期,而成者不可棄。今乃以儉文陋句掩炎炎之大統,宜三思也。而前百年之巨變,以文為最事。今之為,誠接續爾。既子推之山,復萌炭孽。蓬茸草木,豈皆舊觀?

或有檢腹之徒,作非文之言以應附庸。或有雜駁之客,操鬼窟之語,用鳥蟲之字,猜讖緯之意。以為自奇。在古皆不倫,在今為獵奇。又烏足論。至於以挈瓶之才而蒞國士之尊,以三家村夫子兔園冊而竊統緒之名,途效口氣者,從今譯古而膚淺其文者,揚揚然橫行於百業,豈止文言一科。學者深於學而不能致文者夥矣。作者稍有其能已如星鳳,複音聲順旨,摧翮從庸泰半。而數輩猶或各拘執,諍辭滿於荒階,斯亦可哀。是乎文非一則,古之人既各有面貌,爛若列星,不可殫形,今人豈可拘一式。惟百川各異,總歸乎水。流雲變態,其質一也。雲歸碧海,雁沒青天。言有各致,惟非群鳥之相噪也。餘簡該小識,稍撮語一二爾。

餘以為既作文言,當深醇。深則言淺託深,類微喻大,搜心淵而剔靈府。醇則餘玩未已,含滋嚼句齒牙猶香也。所致此者,必厚於學而堅其志,不阿行而盡其心。然後能照淵明輝,千仞透底。至於奮銳毫操觚,虎變炳煥。指使後作也。是故為文者不學則無文。猶書之熟於法帖而後能新,文之沃於先達然後求我。東坡居士猶雲「顧我已無當世望,似君須向古人求。」況吾輩乎?至於至熟後化,則體世味人,明心大意,無不用此。若夫閱水成川,閱人成世。何世弗新,何文能故?古之歸震川,張宗子輩,無不「左對孺人,顧弄稚子。脫略公卿,跌宕文史。」概不特以文為別事,乃皆驗乎身而明本心之器用也。

而古人也深,餘也有限。未深文章之流輩,先撣故籍之屑塵,勢從難免。至於尋章摘句,滯於故典,支離格律,守祧棺骨。獺祭以陳冊,痴蟲於穴紙,則不免而失也。古人尤以美物依本,贊事宜實。玉卮無當,雖寶非用;侈言無驗,雖麗非經。懷璧足以加害,飾櫝適以招累。今有珠玉盈目而析理不通,乖雲弄月拼嵌諸名者,皆病此。若夫人工之智能可辦者,烏取乎諸人哉?宜當為三人之思也。

文貴當代,白樂天追慕開元天寶一代風流,不及柳七錄下嘉祐一代太平。何耶?一己之生死可見也。當代不必盡求諸外,求自身可矣。蓋人人之身歷不同,惟不可求古人之身歷也。古人之有共情,亦復良有所感。荒疏不慚,雕刻為尊者,皆敷衍他人之事而不能實心歷身也。實,則拊抃呼笑皆成文章,囅咍憂蹙皆為辭語。是不為創製而自新,風貌自出焉。至若有心以求,知行一貫,則尤嘉矣。

今之為文者尚創作,此得大體。學者精嚴,亦幸甚哉。惟各分野,辨涇渭,別參商。而乃互孰視。而不知合流則文言起,分置則不利。宜乎學者為文,文者益學。振文言之諸美,彰於國人,使知之美之,品藻之,而作者相益,英華挺出,斯當可期也。庚子小滿

青藤書屋,一陿室也。青藤者,一欹人也。

餘少時偶讀《四聲猿》,心為之懾。其戲文大異明人,雖漢卿輩各操器而已。復覽諸作,交感益深。夫悽厲本於裂痛,呼喝發於久懣,陰潛慘涼,不真何注?是故青藤之作,豈非心之所至耶?至於釘拭錐擊,非大痛不能忍而不能,一心存者,世人唏噓,深深哀之可也。夫以欹人孤獨於世,異怪煢煢於古今,青藤也永矣。文人無賴,嘗欲附會其狀,戲劇其情,不知非其人固不能得也。或雲千萬人之心矣。豈非咫尺千裡歟?青藤之謬訛相習也久矣,若君有冥靈,豈無增憾。

青藤之所居也狹矣。顧其筆下苦風慘雨,皆風窗背燈處所作。外則湫巷有刺刺之聲之聲,內則催老於風頭日腳,其哀與物俱深。其人也,既非湔蘭洗竹之客,亦無《爾雅》注蟲之心。在蝸室陋屋中,伏鼠盤頭不顧,飢蠅攢口猶眠。是其忘玩適,絕塵想。追落拓,逐慘痛,入玄泉,探幽穴,或出於崑崙與蒼梧。以三冬枯木之身,達人不敢達之境也。此餘大推伏欲門下走者也。

今風情移易,人心鞠踏,為世抑人挫志,於行謬陋乖張。百年之間,胡氣赫盛,父母所養,蠻夷其心。松風自古有東西,而滄桑時時可以改。是夫學府屍木,不過愚民牧畜之爾。權焰洶然,何足兵車刀馬之務。愚似狗,狠如狼,曝大義,亂人倫,以為性情。蠅鳴之詩,塗鴉之字,互相題拂,有目無齒。復睜目曰「古之文長亦然。」嗚呼!其於青藤非參商歟!?青藤知天地之性離,人心之阻隔,大義之不能行,故顛倒其行骸。今人有其行無其實也。實者,思而後作。古之為異人而今之為禽獸,無知無道故也。惟今古一者,醒者見世如諾皋。醉者且隨鬼神去。

哀也!明人其與今遠也。青藤不與餘可感。前餘讀焚書,如雰埃中恍然有蕤綏之跡。而青藤抑可稍知歟?斷腸之文猶在,聲絕而恍然有也。往追無益,惟見簾幕陰陰。日夕將昏,蕭條莽蕩。此意非青藤卓吾輩,吾誰與知邪?一心而已。甲申秋日

胡天聰,字芸臺。京兆人也。循禮明道,蘊法其中。表表有魯儒之風,盈盈有府中之韻。在學中多與教習親近,以其堪任事,甫就學生會之職。積有年,孤詣盡心,擢為主席。天聰以為仕途平步,頗自得也。

仕途既進,唯求美人。天聰風雅過人,惟微憾者,體甚肥碩,雖祿山垂膝,布袋捧腹,不能過也。人多目怪之。兼有調舌之婢,無賴之子,每見輒伸頸切耳,顯笑陰譏。復有仿其狀為角牴參軍者,蒼鶻戲擊,四座哄然不能止。自是關鳩入林,鼓瑟生塵,天聰甚苦之。

有同窗姑蘇季氏名芳菲者,天聰嘗屬意之。而生性敦謹,不擅好逑,復以為身居宦位,故與季氏陽談不過公事,更無私會。唯日設偶遇再三,邀季氏共聽講座云云。人亦多曉其意,互目笑之。季氏亦知,不破其意,惟據理恭情而已。稍漸,天聰自有得色。

一日,天聰邀季氏至其家。引繞房數匝,然後曰「吾父向居宣傳部,母亦大族。奔波日月,故有是宅。此宅不甚闊,吾向居之還可,日久情深而已。今二老又別置一處,吾日後為業,自當居此宅中。君若不以為陋,能有意為此宅之女主乎?」言畢赧然,俯首赤耳,低眉向地,貌若有失。方半晌,季氏徐謂曰「君子之意,今明於奴,奴之幸也。惟奴已有屬意,幸求見諒。」天聰汗滲滴席,耳鳴若轟,唯唯不知所已。幸季氏善轉圜,佯談諸端,未幾洽然如初也。

越二三日,天聰入學府辦事。見有人遠側指劃,心不自安。適見同年大慶孟生,一揖未了,孟生忽曰「兄雖近有情礙,切毋傷悲。」天聰聞之大驚,止之曰「君言何由?」孟生笑曰「丈夫行徑,何患之有。季氏有目無珠,兄若掛懷,弟向為兄所不取。」天聰聞之,面色如重棗,雙頤若垂腎,不顧疾去。於是遇季氏則改徑,逢季氏則避席。見人則力辯其非,惴惴以為有失,忐忑不能任事。所以上官切責。天聰復以為上官有知,心益憂懣,夙夜哀嘆,不能始終。

未幾,將有碩士之考。天聰以為私稔於有司,或能保薦。奈何天不假人,歲無一例。遂隱忍攻書,而久佞官場,復遭驚創,不能定心忍性,往往一日鬥汗,無尺寸之進。憂慮無加,寢食難常,其貌或少清癯也。

曩競考前夕,天聰伏案攻書。燭短夜長,生憊極,昏然之際,忽覺涼風侵衣。回顧門戶半啟,季氏盈盈倚門也。生急起欲迎,季氏以指抵唇,求毋趨動。乃自飄然於前。徐俯首,婉拜生曰「夤夜造訪,不勝惶恐。知君苦奴深也,故不得不相擾,君毋怪!」天聰聞之切然,見之宛如。憤懣萬端,苦恨千尋,悉化萬縷柔情矣。生連連曰「無相怪,君切莫掛於心。」季氏曰「知君義君子,峻拒君子,奴之失也。今夕復至,君子必以為奴輕薄。」生痴曰「萬無此念,萬無此念!」季氏唯側首順目。時紅燭低徊,紅顏羞怨,秋波盈然,悽豔萬端。默然良久,季氏復曰「奴,家遠關山,所寄陌鄉。雖衣食不餒,中夜煢煢,幽幽之懷,良難道遣。孤孤無依,唯君見憐。君前時之意,奴初遇倉促,未能決也。歸無所計,彷徨不絕。有同舍姊妹見問寒暖,所以相訴。未知齒舌相傳,致君傷懷。奴惶恐無那,心神俱喪,終日陰忍,旦憂夕忡,實難自抑。奴不能自白於君前,此恨綿綿無絕期也!」生憐而撫其手曰「不知佳人為鄙夫若此,敢不惶恐!鄙夫無寸心是怨,唯求不吝,仍託心意。」季氏曰「君意如此,奴心安矣。今夜久長,奴當自奉,望君不棄。」生見焰豔悽幽,紅袖在側;冷香與清風齊飛,玉顏共弦月一色;血氣蓬然,心神大慟,悲不自抑,強攬季氏入懷,伏其肩項,抽泣不已。初方隱忍,忽然淚噴於眼鼻,氣衝於胸膺,竟大嚎啕。移時方平。於是賦詩曰「白露分廣漢,涉江求美人,美人執蘭草,迢迢不能分。」季氏亦輕啜泣,復歌曰「姍姍風貌影依依,鏡月不知華夢稀,杜宇曾識湘女恨,丁零忘寄漢妃期;鮫人帶卻鮫綃離,銀箭引得銀漏急,緣遠星天徒自夢,誰留一線系絕期。」因相扶床幃,盡襄女之情。

中宵燭盡,月落窗紗。生徐拊季氏背曰「鄙夫形態若此,佳人尚不棄,鄙夫之愧也。」季氏枕臂曰「奴愛君情深至誠,風格高邁。不知其他。」生望月色,聽聞是言,不覺淚流惘然。季氏以蛟綃帕輕揩,徐曰「君慎毋自傷,日久天長,來日可期。」生於是感極,攬勒季氏甚迫,兩心相貼,天聰以為此生無求也。

既過四鼓,季氏徐起謂天聰曰「奴將行矣,郎君莫怪。」生夢迷求索而不能動。俄而季氏啟戶去。涼風遽入,乍驚天聰,四顧之際,唯殘燼一盞,書卷滿案爾。生枯坐良久,方悟此一夢也。

明日大考,天聰名落。亦不以為意。唯日狀若失心,形影相弔。未幾,季氏南歸,天聰吐血半鬥,悉推官任,乞假於學府。居有年,有故相知遇於途,則知天聰已供職廣電局矣。人所以為異者,天聰已清俊如許也。甲申臘二十

秋載未既,氣序實更。大火朝覿,參宿宵明。夜盤桓而難半,日須臾而仄傾。方取照於堂奧,既混晦以楣楹。惜光陰之有限,挈短景之未盈。眩鮮耀之楸樸,耽布彩之櫨櫻。吹響桐而時恨,振長楊以忽驚。烈風高嘯,寄雁悲鳴。俯滄水之多曲,望溝洫之縱橫。蕩木葉以摧剝,滾玄氣以相爭。

斯期歲老,感物行傷。鼓風酸目,阻道鹽霜。銷褪黗赭,變易朱黃。蔡莽蜇刺,荊蓁蔽芒。槎枿錯日,蕞蕪就荒。膠雲黏於穢草,凍水凝以波梁。丘阜淪於涵藪,陂障限以汙潢。會溦其冰土,瀝跡於陰牆。鳴蟲靡噤,濩流靡長。園圃泥淖,湫池溼涼。芙蕖崩朽,蘆蓼僕僵。哀暖意之不復,悲寒時之迫將。繄霰雪之馳驟,惟徹風而彷徨。

是乃深乎不樂,沉鬱難安。或有賓客,暫解憂煩。肥羜豐腯,相和薤韭;脯膾醢胥,互佐蔥芫。偎爐炮燔,才焙螿影;鉤炭炙火,不祛蛩寒。俄蕭疏於尊俎,竟闌珊以杯盤。便醉遊乎深野,眄薪槱於大原。忍生靈之伏隱,恨人境之摧殘。

是乎夭曲之不舒,豈謂斂藏而毋用。積鬱兮如才,蒞事兮何重。莽天時之肅殺兮,介一身以難眾。既世道之遭逢兮,猶決然以馳縱。豈懷璧之迂楚兮,或曝陽之莽宋。人謂執術於屠龍兮,信故櫜顆於稼種。

惟以涇渭互混兮,徒費珠目之考。冗耐沉淪兮,年月虛耗。世貴甑缶而鍾呂不興兮,人慾糟泔而膏粱殄暴。緇涅兮不分,紺青兮相冒。或處廡鼠之窟穴兮,饜冬稟之遺犒;或為枝鷯之孰觀兮,應時流而呼噪。豕目不及天日兮,霜冰難況以夏燠。非春秋以循達兮,惟盛冬之既造。

寒心已已,熱腸慘結。故雁猶銜陽以圖南,今人將移燈而照雪。山河一囊,生身如屑。千山睡而寒樹奔,萬聲死而吹息絕。哀太白之鯨落,悔長吉之星滅。顧月華之冰衣,但邀酒而吞舌。先賢聖矣,猶然無別;今我來兮,更復何說。

莫如迎春傅粉,自亂丹鉛;離秋簪朽,引斷絲弦。茭蘆雪浦,適足以逐流;荇藻澌潦,莞爾而周旋。沙蜮接槳,照犀憑舷。履冰則厓岸,濟水則舟船。世事有如,倒其行而逆其施;人勉哉也,因於方而就於圓。若必將乎若此,誓相訣於人天。

於是整冠危座,振衣反思。冬雖未已,寒尚耐之。萬物方歇,大塊為累。人猶備冬而遑命,我獨待春於將持。花葉之退虧,萌芽之始櫱;搜風之赫怒,和陽之期時。應節序而含吐,當有為以如斯。藏養浩然,蓄秉格知。聞憂聲而無顧,矢所願之不辭。悲衰蕪之中心,猶奮旌而催麾。是故如此而作斯賦,可為託意詠志之詞。己亥臘月初七 

炎暑既耗,大火西流。秋聲蔽野,宵焰縈樓。雲氣騰鬱,星漢浮漚。奔溜厓谷,不測始休。動陰陽之期序,引明滅以玄幽。

時初地生溽潤,草木葳蕤。臨軒伊鬱,綴綷華滋。搖蒲炎燀,蘙蔽參差。但登臺以眺遠,循林路而躕踟。野田曠莽,長楊若馳。騰霓涾沲,接霞流澌。翔陽溶於大潦,月窟湧以天涯。

至於隆頹山阜,激轉飛河。濆淪盛蒸,金蟲鬧歌;萍流颯颸,銀蟾動波。魚龍躍以雲間,靈黿沉於淵渦。腐草吹焰,居人不寧,蒿薤熛燼,意生婆娑。

而其白雨時至,紫電驟奔。殷雷初乍,雹雨殺喧。淜滂筠篷,錯迕門欄。蘅蕪狼藉,芳蘺紛殘。紫電裂天而矯逞,紅光坼地而懾觀。貫風一室,狂葉滿山。所以披巾斂衽,悽惶無端。瑣夢逐碎,惏慄萬般。據欹枕而危座,聽激雨之更番。方置酒於長夜,遂罷飲而不歡。猶握玉以懷脈,動藥珠而粹寒。是故翻雷催夏,秋聲始繁。於是待夜消受,漏以揮彈,驟過炎涼,斯誠可言。

久之長楊擊以空響,松柏動以慘風。受夜恍若,交感倏匆。初爽人際,斜光才融。已而悲從涼起,秋心如叢。乃哀萬物虔劉,金聲刀劍,生靈凋破,秋響鏑弓。是乃其時,陰陽交嬗,生人哀愀,靈魄分空。

既而虛冥遊蕩,各別宅府,魂魄往來,自分薤露。方牛女之合橋,便尾生以抱柱。太真犀照,洞玄陸離;長吉篆奉,天音簫鼓。當崑崙池會,泰山泉土,紛垂異象,仙人彩羽。暴雨初落,燃燭新舞。既人鬼而莫辨,便仙凡以混聚。而或煢然陽臺,雕蟲刻句;仰覽層天,俯察字蠹。至於出厭之別分,四門之念苦。復無謂之胡加,但無住以何取。

奈人易感悲,物易傷別。夜中思兮,愁語吞結。適中元而分燼餘,當盂蘭而羅燈列。疊果長衢,以饗無祭。三牲深祠,祀遠以血。非為神鬼而致禮,實當禮意以情設。

噫嘻,時序既秋,星映天人。致感傷歿,聊思嬗輪。六道悲喜,見解秋春。若接異域之餘願,自雖人天而何泯。於是分蓮燈,引河渡,照故人,共舊親。所寄百色之交感,了致萬願以通神。雖魂魄秋草,不過一身;執執於斯,便還果因。是七月思懷,非止牛女之夕緣,人境玄感,但通神鬼之晨昏。是為斯賦以道雲,以持一意之念真。戊戌七月十二


春之始也,在乎氣也。氣蕩而為風,氣化而為雪雨。地應氣而醒,草木得氣而相與。是乃東風發於海上,激洋洋而吹,蕩滂滂而怒。泓溶騰漨,雲蒸霧聚。及飽水行陸,滋沃壟畝,浸朽壤,濯靈石,於是萬物感而復寤。

其所過也。土被錦錯,木披羅紗。河滣繡羽,鬱毛岡崖,蟲蠢動,獸出穴,候鳥回翼,林樹芳華。雨師汎灑,喝野噴霞。

其之為也。溟濛而山青,屬潦則川紫。湧瀆而跳鱗,坼冰而迅水。改地換天,曛來寒止。東作負日之暄,園圃隱賑以使。彩桃李以葳蕤,氛百香而披靡。使鶯雀以躍新,命梁燕之歸裡。當潤物之油油,生甘雨以潛起。

是故朔氣相逗,東氣已翻。微颸撲朔,坐晚還寒。昧然忘已,幽雲晦昏。花溼如霧,風吹不解,長條短枝,疏影開門。春窗半角,小燈一丸。未伸於行樂,物意已趨繁。檣茶撥水,焙酒盈尊。聽雪聲與雨聲,變冬跡而為春痕。

及其晴夜,爽氣澈天。璧月噓暖,簾開而歡然;犀桃成暢,窈窕於風前。拂衫徘柳,傳譜胡弦。會遣百慮,陳餚行筵。移宮轉羽,促席合肩。引吭長調,酪酒割鮮。動龜茲之繁索,換回鶻之悲篇。哀玉門之不度,悵河漢之槎船。或羅陳瀛洲之海錯,隨形而成鱠;江湖之水族,因質以炙煎。決明流彩,耀燁螺鈿;蚌蛤紛陳,珠母垂懸。葡萄膏液之不滿,清醪未酲以杯圓。由取未央之美意,但恐良宵之有愆。是夫三春高樂,於此而為大喧。

而乃陽氣敷曠,閬風暇坂;布澤林莽,入影浮梁。臨潦川曲,有日則暖,無日則涼。好花如舞,次第以妝。禊沐芳影,歌扇迎陽。顛倒枝香於一盞,映錯芳菲於半塘。山林微微,徘徊池沼;寸人豆馬,迤邐山光。而其大江長邁,崇巒堂堂。苯䔿蓬茸,彌皋被岡。江波濯色,大壑為蒼。則陽和之氣,微芥子而被浮壒,充九垓而溢八荒。是謂之盛極矣。

至於飛花薄暮,恨減芳時。淑景朝變,紅顏夕遲。楊花與淡日同滾,落英隨迴水俱辭。白杏山塔,黃梅江祠。鶬鶊錯飛於野,關鳩偕翼於涯。海鴉昏報,杜宇朝司。客潦憑凌,奄歘而合離。羽蟬振作,蛙鼓之如推。其人也,傷春景之奄逝,待夏果以心馳。未比景之陰蔽,方感氣而易知。

是故春氣勃鬱,夏氣生焉。四時有法,自然行焉。萬物隨其時而適變,居人持虛靜以應不寧。春之盡矣,但生生之未盈。氣之蓬矣,與殷殷而繩繩。宜春之心,合以宜夏。感春之所省,循夏而同經。炎涼遂易,暇觀止平。秋冬輪始,愜暗而和明。是以春之字賦,體氣變之無形。抒交感之微意,與天地之載迎。庚子元月十七

龍社書訊

       各位詩友:歷時一年餘,《龍社嚶鳴初集》已經由現代文化出版社出版(2019年12月第1版)。本書由陳逸卿、陳興武兩先生作序,由王蟄堪先生題寫書名,由王翼奇、林英男、魏新河、楊克炎等先生題墨及數十名海內詩家題詠,選錄三十餘位詩家、詞人作品近千首。本書裝幀精美,排版清雅,值得閱讀收藏。本書定價68元,現48元一本出售(5本起包快遞),多購者(10本起六折包郵),天下風騷同道欲有購者請與本社聯繫。

聯繫電話:18745106068(微信同號)

購書地址:http://book.kongfz.com/426264/2162880722/1602125652/

也可點擊手機屏幕底端「閱讀原文」下單購買。

                             

相關焦點

  • 【佑品空間 | 中國當代藝術平臺 】2017 ART KAOHSIUNG 高雄藝術博覽會
    XueBo 朗雪波   Li Yu+LIU Bo 李鬱+劉波     WEI GuangQing 魏光慶WANG Ling 汪凌 YUAN XIAOFANG 袁曉舫  YE ZhiCong 葉致聰  ZHOU Hong 周虹中國當代藝術平臺
  • 文言用詞法——文言語法的特點
    語法特點第一、文言句子,差不多都帶上一個或幾個之、乎、者、也、矣、焉、哉之類的文言虛詞。第二、文言用詞規則,較今天也有些特殊地方,主要表現在實詞的活用。如名詞用作動詞性謂語、名詞用作狀詞、名詞和形容詞的使動和意動用法、動詞用作名詞以及「數」的表示法等等。以上情況在一定的程度上妨礙文言文的閱讀。
  • 文言基礎知識:文言的句法
    第四章文言的句法 具有一定語調、能夠獨立表達一個完整意思的語言單位,叫句子。句子包括多少個成分,這些成分之間發生什麼關係、前後次序怎樣安排,一句話:怎樣組詞成句,這有一定的規則。句法就是組詞成句的規則、規律。古今漢語的句法結構有相同的一面,也有不同的一面。
  • 文言翻譯引發熱議,中學生該如何正確對待文言學習?
    而所謂的文言直譯也沒有標準答案,太過計較於此的意義不大,解決問題的根源還是應該考慮文言中的教、學以及考試的問題,之所以會出現糾結,其實最終還要回歸考試這個話題。考試的內容要求直譯,於是在教學中文言的學習重點也轉移到了直譯,但是在文言的學習中,直譯真的重要嗎?
  • 文言基礎知識:文言複句的特點
    文言的緊縮複句通常只用一個連詞,而且同一個連詞常常表示不同的意義關係。還有,現代漢語的緊縮複句只是一種特殊句式,文言的緊縮複句卻是常見的。如:1.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孫子·謀攻篇》)一一如果自己的兵力相當於敵人的十倍,就包圍它;如果相當於敵人的五倍,就進攻它。
  • 古代文言與白話相去不遠
    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前奏是文學革命,文學革命的重要內容就是提倡白話文,於是一般的人就認為文言與白話之間有著巨大的鴻溝,而且從來就是如此。如果從古代的歷史文獻與少數存留下來的一些白話文學作品相對照,這種看法不無道理。這一點可以參考胡適的《白話文學史》與鄭振鐸的《中國俗文學史》便很清楚。除此而外,我們今天還可以看到光緒皇帝留下來的硃批中就有從白話到文言的的修改。
  • 文言文字詞學習方法
    文言文學習首先要從字詞入手,可文言字詞浩如煙海,一個字就能有很多種意思,往往猜對了開頭猜不對結尾,實在是令人苦惱,別急,這就來教幾個文言文字詞的學習方法給大家。語境結合法文言字詞中蘊含作者豐富的思想感情,因此學習過程中可以先體會文章中蘊含的思想感情,同時在理解文意、鑑賞文章的過程中把握文言字詞的意義。
  • 人大教授評最炫文言風:不算文言文 接近甄嬛體
    人大教授評最炫文言風:不算文言文 接近甄嬛體   近日,一股「最炫文言風」的活動在某社交網站興起,登上微博熱門話題排行榜,其內容集納了眾多網絡流行語,甚至還涉及詩歌、歌曲等文藝作品。
  • 文言的學習 (一)詞彙
    文言和語體是對立的,然而一般人對於二者之間的界限常常分不清。普通對於語體的解釋是依照白話寫下來的文章,反過來說,凡不依照白話寫下來的,就是文言。這種含糊的解釋就是文言和語體界限分不清的原因。所謂「白話」,如果是指一般民眾的口語而言,現在書報上的「白話文」十分之九是名不副實的,所以有人把它叫作「新文言」。如果以白不白為語體文言的標準,「新文言」這個名詞是恰當的。
  • 增強文言功底,培養文言語感,輕鬆拿分
    要把文言語句放到上下文中來理解,放到具體的語言環境中來斟酌。❤增強文言功底,培養文言語感。這是做好翻譯題乃至做好所有文言文題目最根本的一點。文言文閱讀理解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決非一朝一夕之功。❤因此學姐為大家準備了【文言文翻譯練習100篇】,熟能生巧,當你有了文言語感,自然不怕文言文翻譯這塊丟分,抓緊收藏哦!
  • 文言字詞理解的三條規律
    初中學生由於受文言字詞積累面狹窄的限制,在解釋某些文言字詞時,往往會出現一些偏差。有三條規律可以幫助我們去準確解釋文言字詞的意思。   規律一:義項與被解釋文言字詞的詞性必須相同。   【病例展示】   許昌士人張孝基,娶同裡富人女。富人只一子,不肖,斥逐去。富人病且死,盡以家財付孝基。孝基與治後事如禮。
  • 文言實詞之通假字
    理   解— ①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               ②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用法;               ③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句中的含義 文言實詞通常包括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量詞等。
  • 文言用詞法——基數的表示法
    請從圖中用古代基數表示一下人的數量?文言中的基數詞是用來表示確鑿數目字的詞。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億……,其中「一」至「九」稱作個數;十、百、萬、千、億等稱作位數。文言中基數的稱數法有三點:一、個數和位數的結合。
  • 傳承傳統文人的君子風範——當代文言尺牘
    文學革命以後,尺牘在書寫語言上又有重大變革,出現了文白並行的局面,「文言尺牘」也成為與白話書信對舉的新稱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白話文成為主流書面語,文言教育的主要目標也由習作、應用轉向閱讀欣賞。但是文言書寫作為一種習慣、宗尚或志趣,依然流行於作家、學者、書畫家及古典文藝愛好者之間,特別在尺牘這一文體上,有著較為廣泛的應用,且具備旺盛的生命力。近年來,有學者已敏銳察覺到此一現象的重要意義。
  • 得到120個文言實詞
    這次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120個文言文實詞》,材料簡單,解釋清楚,PDF可以下載和列印。在「愁啊!文言文怎麼學啊?」初高中學習階段,我總能聽到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如何學好文言文是初中生最頭疼的問題。平時看書很難靜下心來看書,更要別提讀晦澀難懂的文言文。文言文閱讀在語文試卷中佔很大比例,無論是中考還是高考,高分都是個大問題。
  • 文言基礎知識:虛數和概數
    1.虛數文言裡的數字有些並不是實數,閱讀時不要死摳字面。「一」或「一、二」常用來極言其少,「三、九、百、千、萬」等常用來極言其多,它們都是虛數。三、九」等用作虛數是文言裡所特有的。如:①繞樹三匝,何枝可依?(曹操:《短歌行》)——(烏鵲)繞樹飛轉不停,哪個樹可供你棲留?②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
  • 文言基礎知識:數量詞
    (一)零數和分數 1.零數 文言的整數和零數之間常加「有」字。這種「有」字,和我們現在說「三百零六」的「零」字、數學上說「一又三分之一」的「又」字,意思差不多。如: 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 文言基礎知識:數量詞
    (一)零數和分數1.零數文言的整數和零數之間常加「有」字。這種「有」字,和我們現在說「三百零六」的「零」字、數學上說「一又三分之一」的「又」字,意思差不多。如:①爾來二十有一年矣。(諸葛亮:《前出師表》)——至今二十一年了。②為字共三十有四。
  • 「最炫文言風」帶熱古文今用
    而在這股「文言神翻譯」風潮引發熱議的同時,「古典文化回歸」的話題再次引起公眾的關注。  吸引眼球的文言「神翻譯」  「富賈,可為吾友乎」,「吾與友皆愕然」。初一看這樣文縐縐的兩句話,有點不知所云,但「翻譯」過來便一笑皆知:「土豪,我們做朋友吧」、「我和小夥伴們都驚呆了」。
  • 中國古代文言文言簡意賅,為何會替換成囉囉嗦嗦的白話文?
    中國古代文言文言簡意賅,為何會替換成囉囉嗦嗦的白話文?在初中時期,許多學生最頭疼的事情就是背誦各類古文了,特別是文言文,由於其對於初中生來講很難懂,更是令不少學生頭疼。在中國古代由於地大物博,不同地方的人所說的語言也是不同,但是如果大家見了面聽不懂對方說話,只要會寫字,溝通是毫無障礙的,文言文從這個角度來講也算是維護中國文化統一、傳承、凝聚的一大貢獻,這是不可否定的,不然的話,很可能就因為沒有文言文令如今中國大地變為像歐洲小國一樣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