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婚冷靜期」正式開始實行了,那「結婚冷靜期」呢?
離婚冷靜期這幾個字眼自出現開始,人們的爭議就沒有停過。
很多人不由發聲質問道:
「最該實施的難道不是結婚冷靜期嗎?」
結婚冷靜期,乍一聽起來很有必要。似乎一段時間的冷靜可以讓很多人對婚姻愛情有新的認識。
可實際上,即使真的有「結婚冷靜期」存在,對多數人來說也是百搭,擺設而已。
看看那對「內衣買小遭退婚,彩禮退還,協商離婚」的新人最終「神結局」,我想很多人也就明了了!
臨近結婚,因為男方給女方買的「從頭禮」內衣小了,女方要求男方重新買。
可男方的態度直接讓新娘覺得自己不被重視,甚至是有故意擠兌之嫌。
故而,在迎親當天,女方拒絕接親,新郎怒而轉身,表示不接了。甚至把自己準備好的婚宴變成了家族聯歡晚宴。
事後,視頻被曝光到網上以後,很多網友紛紛指責女方小題大做,就是為了錢才故意這樣的。
而在女孩子被網絡惡意攻擊時,男方自始至終沒有說一句話。甚至在協調的過程中,不僅要求女方退還彩禮,還要負擔賠償婚宴的損失。
後來女方退還了彩禮,靜待一個月後辦理離婚時,新郎卻發文說「不要再攻擊女孩子了,看著她哭我就會慌,會很心疼」。
看著新郎在彩禮歸還前後的所作所為,所言所行。很多網友說:
「慶幸女方沒有嫁過去!」
本以為事情到這裡,就徹底結束了,可最終的「神結局」卻讓眾網友大跌眼鏡:
男方再次請媒人上門提親,已經協商好另選日期舉辦婚禮。
本來婚禮的一出出鬧劇已經讓兩個人更加了解和看清楚了彼此。也有了一定的「結婚冷靜期」。
此時在外人看來,各自安好是最好的選擇。
可女孩子為什麼還是在所有人都覺得不該嫁的時候,又再次選擇了曾經那個人呢?
是她拎不清嗎?
不,她的最終抉擇才是無數由愛情步入婚姻的情侶的正常選擇。
彼得狄雄曾說:
「愛情和婚姻最大的區別就在於,一個是和對方的優點談戀愛,一個是和對方的缺點生活。」
「情人眼裡出西施」這句話不是空穴來風。
在戀愛期間,我們看到的和欣賞的,都是對方的優點和長處。
沒有婚姻裡的雞零狗碎,沒有日日相對的審美疲勞,沒有沒休沒止的日常瑣事,更沒有許許多多不曾見過的另一面……
總之,一切都很美好。
而在決定步入婚姻殿堂的時候,我們也是抱著「兩個人共同打造美好未來,擁有長長久久的幸福和溫馨的家」這個目標而去的。
至於那些婚姻裡可能出現的不快樂、壓力、不圓滿。
這個時候,大多數人不會去想,也不願意去想。
畢竟,沒有誰結婚是奔著不幸福去的。
我們都是倔強的人兒,都有著不走一遭,不信邪的傲氣。
明明在接親時和彩禮歸還前後男方的所作所為已經讓女孩兒失瞭望,可她為什麼還是如此抉擇呢?
都說突如其來的脾氣,大抵是因為積攢了很久的委屈。
每一對走到最後,一起磕磕絆絆了許多年還決定離婚的人,都是因為在婚姻裡攢夠了失望。
從滿心歡喜、到小心翼翼,從小心翼翼、到歇斯底裡,從歇斯底裡、到沉默無言……
每一次情緒的轉變,都是無數事件的積累疊加結出的果。
在沒有真正走進婚姻殿堂以前,我們以為一切都是可以被克服的。
所以我們不畏懼別人口中的「愛情的墳墓」。
不管父母是不是會反對,也不相信別人所說的那些細枝末節裡的不在乎……
那個時候,大多數人只願意相信自己的抉擇,認為所選定的那個人就是對的人,沒有意外,也不會有別離。
帶著對未來人生的美好希冀,憑著一股「我不幸福,誰幸福」的衝勁兒,一頭扎進了婚姻裡。
即使「結婚冷靜期」出現,在冷靜期內沒有發生任何巨大的變故和時間之前,它就形同虛設,有了也白搭。
這世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很多事,沒有親身經歷過以前,信的人不多。
有些路,沒有親自用腳丈量過以前,是不知道它到底是崎嶇還是暢行無阻的。
感情也是一樣。
沒有遇見過痛苦和失望以前,你讓那些每天都在甜蜜歡樂中的情侶冷靜思考,決定要不要結婚,大抵也起不了什麼作用!
經歷過無數次失望,最終絕望心死的情感,無論冷靜多久,也難起波瀾。
而處於濃情蜜意時期的人,哪怕給予時間靜思,也不過隔靴搔癢,牽動不了早已交付的心!
離婚冷靜期和結婚冷靜期,你覺得哪個更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