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鶴齡:陳水/扁倡兩岸和解向蔡英文叫牌

2021-02-13 中評社

袁鶴齡。(中評社 方敬為攝)

  陳水/扁日前與趙少康「破冰對談」,並倡議兩岸和解,中興大學國家政策與公共事務研究所教授袁鶴齡向中評社分析表示,以談判策略的角度來看,陳、趙兩人是在彼此運用,達到某種目的,研判陳水/扁是想藉此向蔡英文某些做法表達不滿,以鞏固自身在民進黨的地位,同時為仍在政壇內的兒子陳致中爭取更多政治籌碼,叫牌意味濃厚。

  袁鶴齡,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政治學博士、美國俄亥俄大學國際事務碩士、東吳大學政治系學士。現任中興大學「國家政策與公共事務研究所」教授、中興大學EMBA兼任教授、中華臺商研究學會理事長,曾任臺中科技大學教授兼國際事務長等職。

  趙少康10月31日赴臺南拜訪陳水/扁,1994曾一同競爭臺北市長選戰的兩人,上演「世紀大和解」,雙方暢談境內外政治局勢,陳水/扁並特別喊話「兩岸、朝野大和解」,引起關注。

  針對陳、趙舉動,袁鶴齡表示,從表層面來看,陳水/扁、趙少康過去在臺北市長選舉是死對頭,兩人在市議會的質詢、答詢攻防也非常激烈,可以在事隔多時之後,破冰對談,代表雙方可以超然態度來看待過去的敵對,對照兩人所提出來的藍綠大和解、兩岸大和解,整體調性都強調平和、包容、尊重,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宣示意義,目標也相當正面,相信無人會提出反對。

  只是說,兩人倡議的大和解,該如何落實?袁鶴齡表示,陳、趙皆未再進一步闡述,代表相關論調事實上兩個人也是無解的,所以也只是把問題點出來,但要達到目標則是難以實踐。因為想要和解就是要對方能夠接受彼此的主張、尊重、包容,最後才有可能走向和解。

  袁鶴齡說,但現況看來,無論兩岸或是藍綠關係,都是越走越緊繃的情況,甚至失去中間的灰色地帶,兩者之間已沒有一個可互動的橋梁或空間,因此短時間來看,兩岸及朝野都難以達到真正的和解。

  既然目標難以落實,陳水/扁現在出面喊話的用意何在?

  袁鶴齡分析,就裡層面來看,可以發現到,陳水/扁前幾天也評論了中天換照案,並公開表態,不同意中天新聞臺關臺,這點基本上跟趙少康的立場相同,所以也可能是因為這個關係,促成雙方互動。這是談判技巧的展現,也就是說,趙少康可能透過與陳水/扁彼此之間的和解,彼此達到某種利害目的。

  袁鶴齡認為,陳水/扁願意接受趙少康訪問,第一個,當然也是對蔡英文的很多作法不盡認同,包括在統獨的色彩上面,還有其他的政治議題上面,可能扁與蔡的立場不太相同,所以陳水/扁講這些話,基本上也是講給蔡英文聽的。

  因為陳水/扁本身也有一些壓力,袁鶴齡指出,例如支持陳水/扁的獨派壓力、兒子陳致中面臨被罷免的壓力,所以這次與趙少康的和解,一方面也是對蔡英文的一種叫牌,就是表達立場與蔡政府不同,向蔡釋出壓力訊號,如果要獲得陳水/扁認同,蔡可能必須提供一些回饋,或是某種利益交換。

  也就是說,陳水/扁透過其所擁有的政治實力,希望從蔡政府身上獲取某種好處,袁鶴齡指出,這種交換可能就涉及其子陳致中的罷免案,畢竟陳致中還在政壇上面打拼,又面臨罷免壓力,不管是成是敗,陳水/扁身為父親,提供給兒子更多的政治籌碼,非常合邏輯。

  就趙少康的立場而言,當然也是藉由與陳/水/扁會面,達到借力使力的效果,袁鶴齡表示,兩人是私底下見面,事後再透過錄影公開,就代表雙方有某種程度的共識,可能談什麼內容、講什麼話,都已經設定好主題綱要了,這是談判策略典型的相互襯託。

  袁鶴齡說,以談判技巧來說,其實談判雙方都有一個很重要的目的,就是替談判的對手,創造某種程度的利器,意思就是說,趙少康跟陳水/扁見面,讓陳水/扁在民進黨內有更穩固地位的效果,同樣道理,陳水/扁也讓趙少康在媒體經營的話語權,有更根深蒂固的基礎。所以趙、陳兩人相互彼此運用,藉此機會抬高彼此在各自領域上的地位,獲得發言權,這是很合理的。

  至於陳水/扁的「和解說」,大陸或是蔡政府會不會買單?

  袁鶴齡認為,可能性低,可以發現,陳水/扁一直在訪談中強調,其在位期間,對中國大陸的態度有放軟,提出「四不一沒有」政策等,但是後來中國大陸只是用「觀其行,聽其言」幾個字簡單回應,對陳水/扁的態度相當保守。所以這個議題上,大陸官方沒有發言,畢竟陳水/扁早已沒有政治實權,影響力也愈來越少。

  蔡政府的政治態度也不會轉變,因為民進黨政府現在「一黨獨大、勝者全拿」,沒有必要屈就陳水/扁的話語,更無需與之做任何利益交換,畢竟陳水/扁的支持者多屬於「臺獨」基本教義派,這群人在臺灣的政治市場上比例偏低,不構成威脅,從府院系統完全未針對陳水/扁發言予以回應來看,蔡英文不理會的機會較大。

記者:方敬為(臺中)

責編:若若

來源:中評網



相關焦點

  • 臺灣學者:陳水扁倡兩岸和解向蔡英文叫牌
    陳水扁日前與趙少康「破冰對談」,並倡議兩岸和解,臺灣中興大學國家政策與公共事務研究所教授袁鶴齡向中評社分析表示,以談判策略的角度來看,陳、趙兩人是在彼此運用,達到某種目的,研判陳水扁是想藉此向蔡英文某些做法表達不滿
  • 陳水扁「喊話」蔡英文:求兩岸和解
    導讀:據臺灣地區相關媒體報導,前不久,陳水扁和趙少康非常罕見地進行了一次對話,陳水扁還提出倡議,希望兩岸關係能夠得到和解。據相關權威學者分析表明,從相關角度來看,這兩個人存在著一種彼此利用的關係,最終只是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和利益。
  • 兩岸低潮 柯文哲賴清德向蔡英文叫陣?
    據臺媒報導,臺北市長柯文哲將於7月初出席兩岸雙城論壇,臺南市長賴清德的「親中愛臺」則逼著蔡英文陣營跟著喊進叫牌。臺灣兩位重量級地方縣市長的積極表態,不僅搖撼著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的「維持現狀」,也讓處處地雷坑的蔡英文當局提前跛腳。
  • 陳水扁「獨」性突變,接連呼籲兩岸和解,他的目的何在?
    陳水扁在歷任臺北市長的聚會上發言時提到,兩岸應該坐下來談和解,藍綠兩黨也是如此。在10月31日,陳水扁與老對手趙少康談話時也提及了相同觀點。不僅呼籲臺灣藍綠兩黨和解,還呼籲兩岸和解。陳水扁的真正目的還有待觀察,但是希望他的表態能夠給兩岸關係帶來一些積極效果。
  • 當臺灣主流民意認同兩岸和解 蔡英文還能狂幾天?
    來源:中國臺灣網蔡英文與韓國瑜(圖源:臺媒)固然蔡英文靠著向大陸嗆聲,提高了自己的支持度和網路聲量,但是她一直未能在各項民意調查中搶佔第一位。反而主張兩岸和解的高雄市長韓國瑜在民調中穩居第一,同樣主張兩岸和解的臺北市長柯文哲則與蔡英文互有輸贏。臺灣《大華網絡報》評論指出,由此可見,臺灣主流民意是認同兩岸和解的。也就是說,蔡英文在兩岸政策上所走的對抗路線,只是使她重新回到綠營的首席,壓制了一度企圖挑戰她的賴清德,卻無法憑此路線爭取到多數民眾支持。
  • 馬、蔡交鋒 臺灣學者:蔡英文「主權牌」失靈
    中國國民黨前主席馬英九日前一席「蔡英文將臺灣推向戰爭邊緣」論,引發馬、蔡隔空交火,各界關注。中興大學教授袁鶴齡向中評社表示,馬蔡交鋒的重點,將統「獨」之爭,轉移至戰爭與和平之爭,而此面向對蔡英文當局往美靠攏的路線有衝突,因此蔡試圖將論述拉至所謂「主權」議題,但和平已是普世價值,蔡「不惜一戰」的論調,能否保有市場,值得關注。
  • 蔡英文「520」演說能打開兩岸和解大門嗎?
    如此巧合的時間表,究竟這是歷史給蔡英文兩岸政策的「補考」機會、還是臺灣終將難逃兩岸對撞的宿命?因新冠肺炎疫情而引發的新一波兩岸緊張態勢,又為了臺灣參與世界衛生組織大會屢遭阻撓而加深猜忌,在雙方主政者都退無可退的僵局下,沒有人會對未來4年的兩岸前景感到樂觀。
  • 馬英九正中蔡英文痛點?臺教授:蔡反擊的這張牌可能失靈
    據香港中評社報導,馬英九日前一席「蔡英文將兩岸推向戰爭邊緣」論,引發馬、蔡隔空交火,各界關注。中興大學教授袁鶴齡向中評社表示,馬蔡交鋒的重點,將」統獨「之爭,轉移至戰爭與和平之爭,而此面向對蔡當局往美靠攏的路線有衝突,因此蔡試圖將論述拉至」主權「議題,但和平已是普世價值,蔡「不惜一戰」的」主權「論調,能否保有市場,值得關注。  馬英九22日出席「臺灣不安全研討會」,抨擊蔡英文的」外交「路線將臺灣推向戰爭邊緣,並宣布「從現在起到我告別世界的那一天,一定要防止兩岸戰爭的發生」。
  • 臺"白色恐怖"受難者邀蔡英文參加秋祭 高喊兩岸和解
    臺"白色恐怖"受難者邀蔡英文參加秋祭 高喊兩岸和解 2016-10,邀請蔡英文參加22日在馬場町紀念公園舉辦的「50年代白色恐怖犧牲受難人秋祭追思慰靈大會」。
  • 馬英九與蔡英文因兩岸議題隔空互批,臺灣網友為何更支持馬英九?
    島內網絡平臺所做針對兩岸議題「雙英對決」的民調,支持馬英九的人數大幅領先蔡英文,臺灣學者袁鶴齡認為,在馬英九「要戰爭還是要和平」的質問下,蔡英文的所謂「主權牌」可能失靈。對此張亞中有何解讀?馬英九網絡民調大幅領先蔡英文張亞中:以往大家感覺好像年輕人比較認同蔡英文的主張,可是最近一個網絡民調顯示,支持馬英九的反而超過民進黨蔡英文三倍左右,所以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差別。馬英九說「兩岸首戰即終戰」,而且美國不會來保衛臺灣的,這是馬英九的主基調。
  • 蘇嘉全家族涉弊 袁鶴齡:蔡英文難控制派系
    針對民進黨親英系蘇嘉全家族涉弊風波對蔡英文的影響,臺灣中興大學「國家政策與公共事務研究所」教授袁鶴齡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蔡英文默許蘇家做大,卻無法控制派系胡作非為,如今蘇震清爆出涉賄醜聞,蘇嘉全請辭走路,英系布局受創,蔡後續勢必面對各派系爭權奪利,卻無能為力的窘境,跛腳效應已開始,目前蔡安排李大維擔任蔡辦秘書長擋駕,但終究是緩兵之計
  • 蔡英文想通過世界聯繫大陸?臺學者:此路不通
    (中評社 林谷隆攝)海外網5月28日電 據中評社消息,臺灣中興大學國家政策與公共事務研究所教授、中華臺商研究學會理事長袁鶴齡接受中評社採訪表示,蔡當局將斐濟視為小國是瞞騙真相,代表蔡無法處理在國際上失衡的情況。兩岸、對外情勢的發展,產生效應將會影響民眾的生活,企業出走、資金只出不進,民進黨不要忽略民眾對經濟的感受,這不是軍公教年金改革、「轉型正義」可以轉移焦點。
  • 借媽祖喊話 蔡英文握兩岸和解契機
    文化總會借重媽祖既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符號,也是臺灣間信仰的核心之一,顯示蔡當局希望經由媽祖、民俗文化,找到兩岸對話的基礎;因此也被視為利用此一機會點,藉機向也有媽祖信仰的大陸展開喊話,其用心堪稱值得鼓勵。
  • 蔡英文該不該推動和解?柯文哲:連「特赦」阿扁都不肯
    [新聞頁-臺海網]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北市長柯文哲6日赴議會接受市政總質詢,國民黨議員遊淑慧問柯,蔡英文該不該去做島內社會和解的事,不論是藍綠、世代或兩岸和解,柯回說,連陳水扁「特赦」都不肯了,還講到藍營?他強調,正確講法不叫「特赦」,該把這歷史問題解決掉。
  • 「復談悲觀,對抗加劇」,蔡英文落井下石,讓兩岸關係到達新高度
    中國軍魂編輯:軍尚目前兩岸關係受到了很多人的關注,由於蔡英文的港臺讓兩岸的關係就已經開始緊繃,但是目前大陸出現了疫情,國難面前蔡英文的做法讓很多大陸人民感到心寒,兩岸關係更是到達了冰點。蔡英文上臺,兩岸關係只是部分的反映,目前臺灣對大陸落井下石的態度,讓兩岸關係又到達了另一個「新高度」。臺灣出臺禁令,禁止幫助大陸渡過難關,面對同胞有難,他們袖手旁觀。但是疫情總會過去,之後兩岸關係如何發展才是關鍵。滯留武漢的臺灣同胞返鄉,被臺當局政治化,不顧人道主義,拿臺灣同胞大做文章,並且肆意抹黑大陸,簡直恬不知恥。
  • 蘇起:蔡英文「一邊一國」概念已出 兩岸只剩對抗
    臺當局前「國安會秘書長」蘇起今(27日)表示,蔡英文使用「中國」而非「中國大陸」,「一邊一國」的概念已出,另談論拉攏全世界對抗大陸,等於走上國際,兩岸和解沒了,只剩下對抗。據報導,蘇起今出席前「國安會副秘書長」楊永明「亞洲大崛起」新書發表會,他指出,兩岸已經進入「冷對抗」,不是「冷和平」,蔡英文近期談話都用「中國」稱呼,而非「中國大陸」,已經是「一邊一國」的概念。臺當局前「國安會秘書長」蘇起。
  • 鍾厚濤:美國向蔡英文亮出兩岸議題底線
    因而施藍旗明確告訴蔡英文,維護臺海地區和平穩定符合美國的利益,蔡英文不要像當年陳水扁那樣,去挑戰和衝擊美國的利益。  第三,民進黨必須在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前提出兩岸政策。目前蔡英文在兩岸政策上猶猶豫豫,左右搖擺,一方面聲稱支持兩岸交流,有能力維護臺海地區和平穩定,另一方面又不願意放棄「臺獨黨綱」,拒絕接受「九二共識」。
  • 陸學者:牢握兩岸關係主導權 大陸須防範蔡英文打「三張牌」
    蔡英文無所顧忌地推出「年改」、「一例一休」、破壞兩岸關係,導致臺灣農產品積壓,島內觀光業受到衝擊,「討厭民進黨」成為臺灣社會主流,這反映出民進黨的所作所為已經失去民心。不過,王在希也指出,影響2020臺灣「大選」的因素很複雜。蔡英文利用香港「修例風波」和中美經貿摩擦,積極主動「配合」美國,甚至直接插手香港事務,藉機攻擊「一國兩制」。
  • 時評:蔡英文為什麼不敢說清楚兩岸政策?
    既然民進黨過去7年一再質疑馬英九的方針,那民眾希望蔡英文公開說明清楚她的兩岸政策,更只是基本要求而已,豈可「嚴以律人、寬以待己」呢?更何況蔡英文日前還向企業界誇口,將打造一個「最會溝通的政府」,對照爾今的逃避行徑,根本是自打嘴巴、言行不一的「空心蔡」。  俗語說,「雞蛋再密也有縫」。
  • 和解?陳水扁與馬英九握手!柯文哲說與蔡英文「沒仇」
    @銳看臺灣報導 和解?陳水扁今天在臺北市設市百年活動後主動與馬英九握手;臺北市長柯文哲會後受訪被問是否跟蔡英文「和解」,柯文哲笑回「跟她又沒有仇」、「我跟她還好」。  陳水扁表示,希望看到朝野、兩岸和解。他並在會後主動找馬英九握手交談,互動引發關注。  臺北市長柯文哲會後被堵訪,他提到今天最有意義的便是陳水扁說的藍綠、朝野和解,「大家坐下來想想看」。  媒體追問是否要跟蔡英文會面「和解」,柯文哲笑答「我跟她又沒有仇怎麼和解」、「我跟她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