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翦滅楚提出多次大膽要求,秦始皇覺得肉疼,卻只能咬牙答應

2020-12-17 魚羊秘史

01

公元前224年,秦國先後消滅韓國、趙國、燕國和魏國,正值壯年的秦始皇自信滿滿,只要平定楚國和齊國,便可一統寰宇。

秦王嬴政召集將軍們商議滅楚大計,首先問年近七十的老將王翦。

王翦父子剛剛滅了趙國、燕國和魏國,王翦更是久經戰陣德高望重,因此深受秦王器重。

王翦出班,捋一捋鬍鬚說道:「非六十萬大軍不可!」

嬴政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畢竟王翦的兒子王賁剛剛大敗楚國,楚國已經是驚弓之鳥。

嬴政以為王翦年邁怯戰,便徵詢其他將領意見。

少壯派將軍李信出班說道:「小將只需二十萬即可!」

嬴政大悅:「李信滅燕立功很大,主動請纓勇氣可嘉!」

於是,秦王以李信為主帥統兵徵伐楚國,同時批准了王翦退休的請示。

楚軍聽聞李信前來,一面且戰且退誘敵深入,一面用精銳部隊偷襲李信後方,很快大敗秦軍,殺掉了秦軍7個都尉。

嬴政暴跳如雷,悔恨不用王翦導致吃了敗仗。

嬴政親自前往王翦老家頻陽向王翦謝罪:「寡人沒有聽信您的話,導致李信兵敗。如今楚軍西進,還請將軍不要背棄寡人。」

王翦推辭道:「我老了,還請大王另擇能者!」

嬴政握緊王翦的手:「就這麼定了,將軍不要再推辭了!」

王翦說道:「那臣非得六十萬不可!」

嬴政無法再討價還價,最終答應出兵。

《史記》記載:「王翦謝曰:『老臣罷病悖亂,唯大王更擇賢將。』始皇謝曰:『已矣,將軍勿復言!』王翦曰:『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萬人不可。』始皇曰:『為聽將軍計耳。』」

02

王翦確實是嬴政時期助秦國崛起的一位強人。

王翦祖上是周靈王太子晉之後,早在秦昭王時期,王翦年紀輕輕便投奔秦國並嶄露頭角。

當時相國範睢與魏國丞相魏齊有仇,通過多次攻打魏國妄圖逼迫魏國殺掉魏齊,誰知其逃跑到趙國被平原君接納。

範睢無計可施,秦昭王決議發兵趙國,為相國報仇。

王翦立即制止,並且修書一封便讓趙國送上了人頭。

王翦以秦王名義邀請平原君前來赴宴,趁機扣留並送到鹹陽,然後傳訊邯鄲:不送魏齊人頭便殺了平原君,攻打趙國。

趙王魂飛魄散,迅速捉拿魏齊,最終魏齊無處可逃,自殺而死。

王翦不用一兵一卒便辦成大事,讓秦王君臣刮目相看。

後來,王翦便開始侍奉秦王嬴政。

公元前239年,嬴政命令弟弟長安君成蟜領兵攻打趙國,但是期間因為樊於期挑唆,導致成蟜舉兵反叛。

於是秦王嬴政命令最信賴的王翦領兵平叛。

王翦穩住局面後,命令說客前往勸說成蟜投降,恩威並用軟硬兼施最終使成蟜主動投降。樊於期逃往燕國。

隨後秦始皇誅殺弟弟成蟜,逼迫把持朝政的呂不韋和太后讓自己親政。

03

當初呂不韋和太后有私情,而且政務也由呂不韋把持,但是隨著嬴政年長,他們的私情逐漸曝光並對呂不韋構成政治威脅。

呂不韋便想遠離太后,於是向其進獻了男寵嫪毐。

太后不斷向嬴政為嫪毐討封賞,封嫪毐為長信侯,領地和勢力也越來越大。

太后和嫪毐住到了秦故都雍城生下兩個私生子,嫪毐對外自稱是嬴政的「假父」,野心越來越大。

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在秦故都雍城行冠禮親政,嫪毐趁機作亂。

嬴政早有準備,命令王翦領兵三萬監控雍城和鹹陽的呂不韋,最終兩個人都被嬴政鎮壓。

嫪毐兵敗被殺,呂不韋被解除職務流放蜀地。

王翦後來建議嬴政一定要殺了呂不韋以絕後患,最終嬴政答應將其賜死,可見嬴政對王翦的信任。

04

但是比起政治,王翦還是更喜歡軍事。

公元前236年,嬴政第一次命令王翦領兵對外徵戰,目標是趙國閼與。

王翦領兵的第十八天做出了一個重大決定:所有俸祿不滿百石的校尉全部回家。

王翦隨後挑選了自己看中的人為校尉,並且每十個士兵中只保留兩個精壯士卒。

留下來的精壯士卒士氣高昂,當天便攻下閼與,後來一口氣又打下了九座城池。

《史記》記載:「始皇十一年,翦將攻趙閼與,破之,拔九城…」

此後,隨著嬴政滅六國雄心壯志的實施,王翦開始盡顯軍事才華。

公元前229年,王翦出兵攻擊趙國,結果趙國用大將李牧,雙方僵持一年多。王翦最後用反間計除掉李牧,隨即攻下邯鄲俘虜趙王遷。

前227年,荊軻刺殺秦王嬴政未遂。嬴政一怒之下命令王翦揮師東下滅燕國。

公元前225年嬴政派王翦之子王賁大敗楚國,隨後回師與王翦匯合滅魏國,俘獲魏王假。

05

多年徵戰,王翦也老了,於是便有了文章開頭那一幕。

秦王為王翦舉行了隆重的出徵儀式。

在出徵儀式上,秦王嬴政向王翦敬酒,王翦趁機說道:「大王且等一等!」

嬴政一愣,聽王翦說道:「臣老了,前幾天在老家發現宅院太破家裡太窮,還請大王賞賜臣幾處宅院和金銀珠寶吧?」

秦王哈哈大笑:「老將軍,六十萬大軍等著呢!快飲酒出徵吧!」

王翦拒絕道:「大王不同意,老臣就不出徵!」

嬴政無奈地說道:「老將軍就趕緊出發吧,你不必擔心貧窮!」

王翦較真地說道:「老臣給大王做將領,有功也不奢望能夠封侯。因此今天借著大王還能用得著臣,趕緊請求一些良田宅院,為子孫置辦一些家產罷了!」

秦始皇被王翦的話給逗樂了,當場賞賜王翦諸多宅院和珠寶。

《史記》記載:「王翦行,請美田宅園池甚眾。始皇曰:『將軍行矣,何憂貧乎?』王翦曰:『為大王將,有功終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鄉臣,臣亦及時以請園池為子孫業耳。』始皇大笑。」

06

王翦領兵與李信軍隊匯合,並取代李信作指揮。

楚國聽聞王翦領兵支援,舉國徵兵與秦軍決戰。

王翦到任緊閉城門,堅守不戰。

楚軍實在憋不住,多次派人前來挑戰,王翦卻不迎戰。

王翦終日與將士們訓練,美酒美食好好招待將士們,一等就是一年多。

期間,王翦每隔著幾個月便向秦王索要良田和珠寶,一年之中竟然派出了五次使者。

下屬實在看不下去了,勸說王翦道:「老將軍請賞太多了,是不是太過分了?!」

王翦呵斥道:「你懂什麼?!」

由於曠日持久,秦朝大臣們開始紛紛上奏秦王嬴政,職責王翦擁兵自重,請求將其免職治罪。

秦王嬴政每每動搖,看到王翦前來要珠寶良田,便覺得王翦只是貪圖小便宜,沒有大的野心,所以對群臣的彈劾置之不理。

王翦發現軍隊開始覺得終日無所事事而紛紛請戰,並且楚軍早已對秦軍駐防習以為常,王翦認為戰機到來。

王翦一聲令下,六十萬大軍揮師東下一舉攻克楚國都城,俘虜楚王負芻,順勢了平定南越土地。

捷報傳來,秦王嬴政興奮不已。

王翦則因為年老,在軍中「生病」,將軍隊交給了王賁和李信,自己回到了秦王賞賜的宅院「養病」去了。

正如王翦後來自己所說:「秦王本來性格多疑,將全國軍隊委託給我,我要不多要良田宅院讓秦王放心,難道等著秦王來懷疑我嗎?!」

魚公子認為:人生如戲,全靠演技。真正的聰明人,從來都是「曲則全」。

策劃:魚羊史記 監製:魚公子

撰文:長嘯 製作:吃硬碟吧、發達蚊

本作品版權歸「魚羊史記」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歡迎轉發朋友圈。

相關焦點

  • 王翦父子滅六國
    王翦,頻陽(今富平縣美原鎮南千口村)人,戰國末期秦國著名戰將,與其子王賁在輔助秦始皇兼滅六國的戰爭中立有大功,除韓之外,其餘五國均為王翦父子所滅,成為秦始皇兼滅六國的最大功臣,與白起、李牧、廉頗並列為戰國四大名將。王翦少時喜讀兵書,認真練武。後在秦軍中,很會用兵,屢建功勳,得到秦始皇的重用,任命為大將軍。歷史上兩千年來民間就有「王翦一怒滅六國」的傳說。
  • 功高震主的王翦為何能在秦始皇手下善終?他除了會打仗還善於自黑
    秦始皇在親政後逐步消滅了朝堂上的多股外戚勢力,將軍政大權牢牢把握在了自己手中。同時他開始刻意培養真正屬於自己的一套班子,特別喜歡能力出眾的年輕人,已經逐漸看不上老成持重的王翦和當了多年丞相的表叔昌平君。於是在橫掃了北方的戰場,將韓趙魏悉數滅掉後,秦始皇自信心大增,打算南下滅楚。
  • 秦始皇最強的對手楚國有多強?秦國滅亡了楚國,而楚人滅亡了秦朝
    所以嬴政是信得過昌文君、昌平君這些楚人的。但是這些楚人再秦國國內用是沒有問題,但是要是用這些參與滅楚,那麼就難免這些人舊國情懷復發,兔死狐悲以後反噬秦軍,昌平君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秦國及時調整滅楚方略,最終滅亡楚國李信戰敗後,嬴政重新找到王翦,態度誠懇的對王翦說:「當初沒有聽的的,現在李信慘敗,還得老將軍出面收拾殘局。」
  • 王翦
    白起寧可抗拒秦王命令,也不肯指揮秦軍去打邯鄲。
  • 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王翦,率領鐵軍橫掃六國,為何最終沒有回歸中原
    在公元前224年,秦王把國家的大臣們都叫到一起來商量如何一舉消滅楚國,王翦提出最少需要六十萬兵馬才能打敗楚國,但是另一個大臣李信覺得不到二十萬兵馬就能打敗楚國了,這樣一來秦王就覺得王翦年事已高已經沒有當年的風採謀略了,便給了李信二十萬兵馬讓李信去攻打楚國,王翦沒有辦法只好託詞說自己生病了回到了自己的家鄉。
  • 戰國最牛英雄世家,爺爺把戰神王翦打怕,孫子直接滅了秦國
    公元前225年,秦始皇在滅掉了韓國經此之敗後,秦始皇認為只有王翦才能滅楚,於是親自請王翦出徵,並給他準備了60萬軍隊。公元前224年,王翦和蒙恬再率大軍攻楚,楚國全國總動員才10萬之眾,楚王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了項燕身上。
  • 大秦賦2.0:章邯被俘王離被殺,王翦的圓滑有底線,絕不叛國
    比如秦滅六國的最大功臣良將王翦,率領大軍六國滅了五國,這樣的功績不可謂不大,然而功高蓋主兔死狗烹,歷史上許多功勞巨大的名將下場都不太好。 遠的不說,就說跟王翦齊名的戰國四大名將,可以說除了王翦,無一善終,在那個戰國亂世,王翦不是沒遇到過危機,而是王翦憑藉著自己老練圓滑的智慧,成功的保全了自己和家族。
  • 秦始皇滅六國後,嬴政是如何處置六國國君的?結局讓人感慨
    有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那就是秦始皇滅了六國之後,是如何處置這六國國君的呢?其實秦始皇滅了六國之後,這六國國君的結局都不是很好,要麼流放要麼死亡,嬴政差不多花了十年的時間統一了六國,滅六國的順序是按照韓、趙、魏、楚、燕、齊的順序進行的,秦國結束了五百多年的諸侯割據時期,建立了歷史上第一個專制主義的封建王朝。
  • 秦滅六國過程中,這才是最難滅的國家,結果幾乎傾全國之力滅掉它
    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清秦始皇滅六國的故事,在秦滅東方六國的過程中,哪一個國家最難滅呢?有人說最難滅的是趙國,的確在戰國末期秦趙兩國都是最具備實現統一的實力,但是趙國最終輸在整體的國力上。不過在小編的心目中秦在滅六國的過程中,最難滅的是楚國,最後秦全國舉全國之力才能將其滅掉。當秦始皇在攻下韓趙魏等中原國家之後,就開始把目光對象了南方大國楚國。
  • 白起、王翦、廉頗、李牧,戰國四大名將究竟誰最強?
    七年後,白起攻楚,拔五城,次年再攻楚,破楚國都城郢,燒了夷陵,迫使楚王逃亡。楚國因此一蹶不振。昭王四十七年,秦再攻韓上黨,上黨百姓逃難去了趙國,於是秦國攻趙長平。這一戰的主角原先是秦將王齕和趙將廉頗。這時的秦軍氣勢正銳,連續攻破了趙軍兩道防線,殺一將,擄六尉。廉頗只好堅守不戰,避秦軍鋒銳。廉頗最擅長的就是防守,然後伺機反擊。
  • 秦滅六國都知道,但是為什麼說秦滅了兩次楚?
    秦王政在消滅了了丞相呂不韋和長信侯嫪毐集團後開始親政,隨後便著手制定了秦滅六國的計劃,秦國在先後滅掉了韓趙魏,中間除了滅趙其他基本是摧枯拉朽,與此同時順帶把燕國的國都也給打下了此時燕王出逃,北方的四國基本已經滅亡,隨後秦國便開始了滅楚之戰。
  • 秦始皇滅六國的順序是怎樣的?哪國最難打?哪國又最難滅?
    秦始皇親政後(前231年),繼續推行「遠交近攻」的國策,六國相繼被滅,其先後順序是: 1、滅韓。 3、滅魏。 4、滅楚。 5、滅燕。 6、滅齊。 前221年,六國全部被滅。
  • 秦始皇統一全國後,有沒有殺掉立下汗馬功勞的功臣
    在秦始皇攻滅六國、統一天下的過程裡,湧現了許多功臣。他們分別是王翦、王賁、王離、章邯、蒙武、蒙恬、蒙毅、李信、李斯等(排名不分先後,如有遺漏歡迎補充)。 王翦是秦國名將,頻陽東鄉(今陝西富平縣)人,生於公元前269年。秦始皇滅掉六國的戰爭,持續了差不多10年。其中,打得最辛苦的是滅趙和滅楚兩場戰爭。
  • 秦滅六國,一統天下之後,六國國君下場如何?
    前言公元前221年,在經過十年的勵精圖治之後,秦始皇嬴政終於結束了長達五百餘年的諸侯割據戰亂紛爭不斷的局面,實現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真正意義的大一統。在這十年中,秦始皇和其顧問天團制定了「籠絡燕齊,消滅韓趙;遠交近攻,逐個擊破」的戰略方針,相繼滅亡了韓、趙、魏、楚、燕、齊六國,使關內六國國君都成為了亡國之君。
  • 《秦始皇》⑧ |自私才是一個皇帝最大的魅力
    老謀深算的王翦 秦始皇繼位後,將軍王翦開始在政壇上活躍。燕國曾派刺客刺殺秦始皇,而王翦則是後來率兵攻打燕國的人。 秦始皇得知戰鬥失敗後,親自去向王翦道歉,請他出馬。王翦再三推脫,秦始皇再三懇求,最後王翦以出兵六十萬為條件,答應去攻打楚國。秦始皇親自送王翦至灞河附近,王翦在途中反覆對秦始皇說,如果他打了勝仗,就請賜他良田、豪宅還有園林。 他說了太多遍,使得秦始皇不得不回應道:「將軍且去吧,有我在,不必為錢財之事煩憂。」
  • 趙國兵力強盛,秦始皇為什麼第二個滅它,原來跟小時候經歷有關
    秦始皇嬴政滅六國的順序分別為韓、趙、魏、楚、燕、齊。這個順序是按照範雎和張儀制定的遠交近攻方針執行的,先將自己周邊的韓、趙、魏三國滅掉,之後再慢慢進攻相對較遠的其他三個國家,但是趙國兵力強盛,為什麼秦始皇要第二個滅掉它呢,這樣會耗費秦國很多的軍力,其實原因有三點。
  • 戰國四大名將,為何只有王翦能善終?因為只有他最會玩弄權術
    戰國四大名將,為何只有王翦能善終?因為只有他最會玩弄權術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一段精彩紛呈的歷史,更是將星雲集的時代,其中最負盛名的要數四大名將:白起、王翦、李牧、廉頗。但這四位傑出的將領只有王翦最後善終了,其他三位都沒能落下一個好下場。
  • 戰功赫赫的將軍王翦想告老還鄉,秦始皇跟他說:不用走,朕不殺你
    而作為功臣的那些人呢,大都覺得自己早就為皇帝的大業立下了汗馬之功勞,怎麼著在朝廷上也得有一席之地,所以一不小心就給生出了個驕傲自大的脾性,甚至當中有一些人還蠻橫跋扈,不講道理。例如鼎鼎有名的韓信,大家興許只知道劉邦是多麼殘忍地殺害了他,卻沒有仔細去了解到當中的原因。
  • 秦始皇統一六國,嬴政手下的九大功臣誰排第一?
    他們分別是:王翦、王賁、王離、章邯、蒙武、蒙恬、蒙毅、李信、李斯,八個武將,一個謀臣,作為以統一為主題的秦國,武將的作用很突出,滅國之戰更是令人讀之熱血沸騰。這裡面武將排前三的應該是王翦、王賁和李信,王賁是大將王翦的兒子,更是秦國滅魏、燕兩國的主要功臣,李信屬於秦軍之中的「少壯派」,曾與大將王賁一起攻打燕國,將燕軍攻擊得潰不成軍,最終迫使老燕王喜不得不將太子丹殺掉賠罪,即便後來李信在攻打楚國之時失利,從秦王對其處理的態度來看,也不能否認李信個人的能力和功勞。
  • 秦國歷代國君及秦國滅六國順序
    秦國歷代國君及秦國滅六國順序秦國歷代國君,從秦非子建秦國到秦始皇稱帝,泰國列代國君共有38位。秦國在列代國君的共同努力下,勵精圖治,最終成就了大秦帝國。秦朝皇帝列表,看秦國如何消滅六國。自秦始皇至秦王子嬰,共傳三帝,享國十五年。秦始皇帝(前221年-前210年)秦二世皇帝(前209年-前207年)秦末王(前207年)秦滅六國年表:秦王政十七年(前230年),韓國降將內史騰率秦軍滅韓國,俘韓王安,韓亡。所得韓地置潁川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