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統一六國,嬴政手下的九大功臣誰排第一?

2020-12-16 每天忘記煩惱

秦王嬴政最終能夠統一六國,除了自身的雄才偉略之外,自然也離不開手下一眾馬仔們的不懈努力,根據史書記載,祖龍手下文臣如雨,猛將如雲,其中最出彩的共有九人,這九位可以算得上是秦國最傑出的頂級人才。他們分別是:王翦、王賁、王離、章邯、蒙武、蒙恬、蒙毅、李信、李斯,八個武將,一個謀臣,作為以統一為主題的秦國,武將的作用很突出,滅國之戰更是令人讀之熱血沸騰。這裡面武將排前三的應該是王翦、王賁和李信,王賁是大將王翦的兒子,更是秦國滅魏、燕兩國的主要功臣,李信屬於秦軍之中的「少壯派」,曾與大將王賁一起攻打燕國,將燕軍攻擊得潰不成軍,最終迫使老燕王喜不得不將太子丹殺掉賠罪,即便後來李信在攻打楚國之時失利,從秦王對其處理的態度來看,也不能否認李信個人的能力和功勞。

而老將王翦,作為秦始皇時期,秦國頭號名將,在秦國滅掉六國的戰爭當中,則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在六國當中,能夠有實力跟秦國PK的國家有三個國家:趙國、楚國、齊國,齊國袖手旁觀,最終自食其果,趙國和楚國在亡國危機之下,拼死反抗,成為了秦國統一六國的進程當中,最難啃的骨頭。而在滅趙、滅楚當中,最難啃的攻堅戰,恰恰都是被老將王翦給啃下來的,武將之中首推王翦一點兒都不過分。那麼,作為九大功臣中唯一的文臣,李斯的功勞到底能不能媲美王翦呢?答案應該是肯定的。秦朝最終能夠統一六國是歷代秦君努力、積累的結果,然而到了嬴政時期,秦國卻幹出了一個自毀前程的事情,那就是在秦國發現了韓國的「疲秦計劃」之後,秦國君臣就覺得,外國人看著怎麼看怎麼不順眼,都有害我之心,於是便下達了驅逐所有外國客卿的逐客令。

這些人才雖然是外國人,但都是抱著振興秦國目標而來,倘若不分良莠,一股腦全部被驅逐出去,那麼他們只能選擇改投他國,人才流逝必然會重創秦國的未來,正是李斯的《諫逐客令》最終打動了秦王,讓其幡然醒悟,最終沒有鑄成大錯。而對於統一戰爭,李斯獻上計謀,勸秦王派遣謀士持金銀珠寶出關,遊說山東諸國,離間各國君臣,不少國之幹城,如李牧等輩,最終都是倒在了秦國的離間計上,這也為正面戰場的順利開展,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保證。在李斯的多年謀劃和輔佐之下,秦王嬴政最終掃平六國,統一寰宇,成為了千古一帝。因此在秦王的九大功臣當中,排名第一的不是武將,而應該是謀臣李斯。

相關焦點

  • 秦國統一六國,六位最大功臣!
    秦國的統一不是偶然的,除了秦國六代傳承七位國君(秦武王和秦昭襄王是同父異母的兄弟算是同一代)幾乎都是明君之外,也和秦國歷代眾多名臣名將的努力是分不開的,今天就說一說從秦孝公到秦始皇,秦國統一天下七大功臣:商鞅居首,白起次之。
  • 秦始皇滅六國後,嬴政是如何處置六國國君的?結局讓人感慨
    秦始皇是一個很了不起的皇帝,統一六國,結束了幾百年割據分裂的局面,但是,這個功勞不僅僅是秦始皇一個人的功勞,這和他之前的幾代皇帝的殫精竭慮離不開關係,雖然秦朝之存在了短短的十幾年,但是對後世的影響是不可磨滅的。
  • 秦始皇統一全國後,有沒有殺掉立下汗馬功勞的功臣
    公元前221年,已經攻滅六國、統一天下的秦王嬴政,認為稱王已經不能夠彰顯自己的功業,於是採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自封為皇帝。 古語說:「鳥盡弓藏,兔死狗烹。」這是什麼意思呢?是說比喻事情成功後,把出過力的人拋棄或殺死。那麼,秦始皇統一全國後,有沒有殺掉為他立下汗馬功勞的功臣呢?
  • 從秦始皇稱帝到宣統退位,若按皇帝綜合實力排名,誰能排第一?
    從公元前207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秦朝開始到1912年清廢帝溥儀退位,這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歷史上被承認的封建王朝的皇帝就出現了408個之多。其中不乏有昏庸無能之輩,也有不少賢能的皇帝,只是能被放上來有實力互相較量一番的皇帝就相當稀少了。
  • 秦始皇嬴政統一六國時身強體壯,因愛做這些事,導致他英年早逝?
    電視劇《大秦賦》正在熱播,秦始皇統一六國,創下了千秋功業。但是秦始皇正當身強體壯之時為何突然暴斃,這裡面隱藏著什麼樣的秘密,小編來為你解答!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嬴政出去視察工作,結果死在自己的豪華專列大馬車上了,年僅五十歲。
  • 秦始皇滅六國不算統一天下,有國家存在900年到秦二世才滅亡
    說起千古一帝秦始皇的功績,其中之一就是掃滅六國,一統天下。秦王嬴政即位之初,周王室剛剛衰亡。當時實力較強的諸侯國有七個,即「戰國七雄」:齊、楚、秦、燕、趙、魏、韓國。從地理位置而言,秦國位於西北地區,因而其餘「六雄」就是東方六國。從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用了十年,逐一攻滅東方六國,乃稱皇帝,是為秦始皇。
  • 秦國是怎麼統一六國?這六國君是怎樣的下場呢?歷史誤會秦始皇了
    眾所周知,秦王嬴政最終消滅六國後,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制秦朝,積累了璀璨的歷史功績。秦始皇是怎麼一步步滅掉六國的呢,而這六國的王又是什麼下場呢?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終於剷除了尾大不掉的丞相呂不韋,開始真正掌握國家的大權。他在李斯、蒙恬等人的協助下,推行「遠交近攻」之策,分化瓦解其餘六國的攻守同盟。
  • 秦始皇雄才偉略統一華夏,六國為何不主動納降?
    不是每個人都有秦始皇的雄才偉略,也不是每個人都有秦始皇的統一六國之心。 首先,秦始皇能統一六國,也不僅僅是他一人之力,是秦國集六代君主的力量,才發展成後來的統一大業。 自秦孝公開始,秦國名相輩出,大將林立,因為有了這些人才的輔助,秦國才得到長足的發展。
  • 秦始皇統一六國時,世界其他國家在幹什麼?其中日本最為搞笑
    大秦王朝是真正封建王朝的開始,嬴政認為自己的功績前無古人,沒人可以與之相比,所以他自稱秦始皇,首次將皇與帝結合在一起,為中國封建皇權統治奠定了基礎,他的功勞立於千秋,的確功不可沒,他真正的將中國進行了大一統,包括文字,語言,和計量衡器,這無疑就是將文明徹底的整理並且統一。
  • 我們應該講句公道話,秦始皇比孔子偉大的多,可是被人罵了幾千年
    沒殺功臣,沒處死六國貴族,為何秦始皇卻被稱為暴君?特別是故事,孟姜女哭倒長城,大家千萬不要信,那都是子虛烏有虛構的故事,修建長城的確是徵用了不少的秦國百姓和六國人民,但是其基礎是在接駁已經存在於六國,用以抵禦匈奴的城牆,讓其連成一條線,成為抵禦匈奴的第一道防線。雖然工程量不小,但是當時趙,燕,秦都修建過,這並不是忽然搞的大工程,六國人民除了楚國韓國以外,都幹過這事,不算什麼特別的工程。
  • 秦始皇當真叫嬴政嗎?那趙政是誰?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2月16日電(記者 宋宇晟)最近,不論在電視劇《大秦賦》還是在綜藝節目《國家寶藏》中,秦始皇都成了熱議的話題。  說到秦始皇,你可能會脫口而出兩個字:嬴政。  但他真的叫嬴政嗎?
  • 揭秘|秦國哪些國君為滅六國統一天下起了作用?
    嬴政從公元前 230年發動統一戰爭,歷時十年兼併了六國。其實,在戰國後期七雄之中,任何一國都有統一天下的可能與機會,然而最終卻由秦始皇以氣吞萬裡之勢,橫掃六合。所有的歷史課本談到秦滅六國,都有一個共同的觀點——統一天下是歷史發展的大趨勢。但是,人們似乎都忽略了這麼一個問題:為什麼由秦國統一天下是歷史發展的大趨勢呢?這是歷史的必然,還是一時的偶然?
  • 秦朝統一,秦始皇做出7項加強統治的決定,除修築長城外還有哪些
    秦始皇嬴政事實並非如此!秦始皇統一六國,雖然收穫了六國的國土,也剷除和流放了原六國的國君,但是原六國貴族等頗有影響和勢力的人物,並沒有全部剷除,比如張良、項羽等人,就是六國貴族後裔。這一點也不怪秦始皇,實際上自從商鞅變法之後,法家便成了秦國的特色。並且依靠這種特色,為秦國統一天下打下了基礎。秦始皇無疑就是法家思想的受益者,而且在統一六國中,法家代表人物李斯也起到很大作用,因此秦朝統一後也堅持以重法治天下。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重刑罰的確鞏固了秦始皇的統治,剛統一六國正是人心不穩之時,正是這種決定讓很多人不敢反抗。
  • 大秦帝國中奠定統一基業的嬴駟、嬴稷和嬴政誰更厲害
    言歸正傳,要想回答問題,咱得先把人物關係梳理一下,嬴駟、嬴稷和嬴政到底都是誰呢?咱們按照時間來排序:一、嬴駟嬴駟是秦孝公之子,他是秦國第一位稱王的人,他就是秦惠文王。三、嬴政嬴政是秦昭襄王的曾孫,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秦始皇,他在位期間,統一了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
  • 千古一帝——秦始皇嬴政:初展雄才 獨攬權柄,重才任人 掃滅六國
    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嬴政,嬴姓,秦氏或趙氏,名政,又名趙正(政)、秦政,或稱祖龍。秦始皇的父親秦莊襄王,名異人,後改子楚。異人原是秦的公子,曾被作為人質留在趙國,在陽翟被邯鄲大商人呂不韋發現。呂認為立一國之王最為得利,便把自己已經懷孕的妾夏姬嫁給了子楚,同時不惜千金為子楚立為太子而積極活動,終於得到了孝文王后華陽夫人的同意,被立為太子。
  • 你知道秦始皇嬴政和羋月是什麼關係嗎
    說起秦始皇我們都知道他雄才偉略,統一了六國,他的豐功偉績、青史留名我們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那你知不知道他出身如何?那麼請問,秦惠文王嬴駟跟秦始皇嬴政是什麼關係呢?這麼算起來秦惠文王嬴駟就是秦始皇嬴政的高祖,你猜對了嗎?秦始皇往上四輩你肯定都認識他們,但是我不給你說你肯定不知道他們是這樣的關係。
  • 秦始皇究竟是誰的兒子?嬴異人?呂不韋?
    秦始皇究竟是誰的兒子,這不但成為歷史上一個撲朔(shuò)迷離的公案,還是兩千年來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照理說,秦始皇的生父是誰,有那麼重要嗎?有,非常重要。因為秦始皇可是統一中國的千古一帝啊!統一中國的意義,那是不必言說的。假如秦始皇不是姓嬴的,那可不得了了,原來兩千多年前,並非秦國收拾了六國,而是秦國被六國搞啦!
  • 秦始皇當真叫嬴政嗎?那趙政是誰?_新聞中心_中國網
    最近,不論在電視劇《大秦賦》還是在綜藝節目《國家寶藏》中,秦始皇都成了熱議的話題。說到秦始皇,你可能會脫口而出兩個字:嬴政。但他真的叫嬴政嗎?劇方供圖秦始皇叫什麼?在《大秦賦》的開頭,秦始皇自稱「嬴政」;而到了《國家寶藏》中,憤怒的燕太子丹稱秦始皇為「趙政」。一個人怎麼出了兩個名字?難不成秦始皇曾經化名?在史料典籍中,這位始皇帝的姓名還真就不止一個。西漢揚雄在《法言》中說,「嬴政二十六載,天下擅秦」。這裡用的是嬴政。
  • 《大秦賦》以為看的是嬴政橫掃六國,結果演的大情婦之嫪毐傳
    開始以為我看的是大秦賦,嬴政橫掃六國一統江山。結果演的是大情婦之嫪毐傳,趙太后與粗人後宮雜事。秦始皇作為千古一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為難以評價,甚至是蓋棺都難定論的帝王。就想,秦始皇13歲登基,一直到統一六國時才39歲,這短短的26年的時間用得著拍78集?而現在一看這都40多集過去了,這贏政嫪毐還沒解決,自己還沒親政呢,整部劇2/3都快過去了,這後面秦始皇那麼多可歌可泣的事一個都還沒說呢,這78集夠演的麼?
  • 公心大於私心時,他是秦朝功臣,反之,則是罪臣
    李斯被嬴政賞識的原因是,他鼓動嬴政完成一統天下的偉業,這個建議正好跟嬴政的理想一致,且李斯還向嬴政獻上了離間六國君臣的計策,提出了一統天下要先滅韓國的方略,種種謀劃都觸動了嬴政的雄心,於是,他被嬴政拜為客卿(在本國做官的外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