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發現2.7億年前化石形成的漢字,展現了自然的神奇,寓意美好

2020-12-13 騰訊網

文丨帖春嵐

我是2003年初見《每周文摘》報導救星石之文的,當時第一感覺是震驚,第二感覺是神奇,第三感覺是大自然的神奇。救星石位於貴州平塘掌布鄉浪馬河峽谷內右側,石上赫然有五個近似「黨名」的漢字(約2米長x3米寬x2米高)。

當時經貴州大學地質專家初步鑑定,這幾個漢字的存在距今已有兩億七千萬年。該巨石位於二疊統棲霞組深灰巖中的古生物化石與生物碎屑突出於石灰巖上,未發現有人工雕琢加工痕跡。每字一尺見方,筆畫凸於石面,狀如浮雕。掌布發現神石的消息不脛而走,引來很多搜奇探幽的遊客,他們先後給這塊神奇石頭取名為天書、黨名石、神石等等名稱,而當地村民出於對黨的熱愛與敬仰,則把這塊石稱為救星石。該事件被多家媒體報導後,立刻引發強烈爭議:這幾個字究竟是天然形成,還是人為打造?真如當地人所說很早就存在,為何多年以來都沒被發現?

2003年8月,貴州工業大學組織地質專家來考察並鑑定石頭上的字。結果讓人震驚:幾個字是天然形成的。原由化石組成,無人工雕刻、粘貼的痕跡。專家判定依據是:組成字的筆畫是由兩億七千萬年以前生活在海洋中的海綿和珊瑚石所形成。

貴州在兩億七千萬前是海洋,地殼因抬升而成為陸地,這些化石與海洋中的泥沙共同沉積,變成一層層的石頭,才成為現在的形狀。專家雖已鑑定,但一塊石頭上有五個象形的漢字,且組成當代中國最常用的政治詞語,而這些字的筆畫竟由兩億七千多萬年的古生物化石形成,聽起來的確有天方夜譚之感。

鑑定結論可靠嗎?為何這些數億年的化石偏偏組成這幾個字?而排列大小並間隔一致,甚至連筆畫粗細都與真字差不多。所有見過的與沒見過的人,都對這樣的結論心存疑問。

2003年9月,貴州省國土資源廳報請中科院專家再次對掌布奇石進行鑑定。可結果與之前的鑑定絕無二致:這幾個字,就是由兩億七千萬年前的古生物化石所組成,中科院專家們留下了鑑定結果。

對於如此報導,我內心萌生一睹為快的想法,這個思緒,十數年縈繞腦際,而揮之不去。但我的願望,終於在2019年得到實現。當站在救星石前面時,我則浮想聯翩: 第一想到歷史上曾出現過相同的物證:即公元前210年(己卯),秦國出現兩件不可思議的事情:第一件是在鹹陽以東,從空中落下一塊巨大隕石;第二件事是秦始皇南巡祭江神的一塊玉璧,時隔8年反被人送回來。而且隕石落地與重現玉璧的地方全都說祖龍死天下分等等相同的話,結果秦始皇在當年(第六次)出巡途中死於半道之上。

第二想到魏明帝青龍3年(即235年乙卯),天地出現異象:即在張掖郡山丹縣(現甘肅山丹)大金山的一次山洪暴發,而激蕩出一塊奇石,此石廣一丈六尺(英制534米),長一丈七尺(英制566米),周圍五丈八寸(英制1934米)。奇石上有圖像鮮明:巨石狀若靈龜。圖有形馬七,一人乘騎。其一羈絆,其五有形而不成。還有麒麟在東,鳳鳥在南,白虎在西,犀牛在北,馬自中列四面,色皆蒼白。其文曰:上上三天王。述大金,大討曹,金但取之。大金馬一匹在中,大吉開壽,此馬甲寅述水等文字當年離此不遠的氐池(現民樂縣)柳谷口,被山洪急流衝出一塊石頭,長一丈六(英制534米),高八尺(英制267米)。上面圖文更具形象:赫然排列13匹馬、1牛、1鳥,八卦玉玦皆隆起。其文曰:大討曹,適水中,甲寅(即魏明帝青龍2年)。

當時,這塊石頭被地方官送至朝廷,司馬懿也過了目。他看後,很不悅,命人鑿去討字,用青色石堵塞其鑿。據魏史記載:晉初之時,這塊石頭紋飾愈明,馬象通皆煥徹如玉,明亮光潔。因前兩塊石頭都有馬牛形肖,這塊石頭也有形神畢肖的馬牛。而俱象文字是馬前牛後,史謂牛繼馬後之象。以司馬懿天資學識,肯定能從文字與圖像上悟出五行秘密所在:確定牛繼馬後顯示司馬皇權後將由牛姓人替代。

司馬懿在千軍萬馬的摧鋒陷陣中可以氣定神閒,但司馬懿對這塊帶字石頭,無論如何很難保持平靜,因大將牛金自石頭出現之後,始終活靈活現地在他的思維屏幕上走動。司馬懿曾不止一次的捫心自問:天地通過具體圖像顯示未來改變司馬皇權的人非牛金不可。思前想後的司馬懿最終決定:在人不知鬼不覺地情況下,除掉這個衝鋒陷陣的先鋒將,絕不使牛繼馬後出現在司馬皇權之後。於是司馬懿找來能工巧匠,把玄石雕成酒具(看來此石比前兩塊小,不然如何雕成酒壺),酒壺設兩儲室(古謂『榼』),一榼盛毒酒,一榼盛好酒。

牛金本將佐之才,被當今驃騎大將軍,太子太傅單獨宴請,深感受寵若驚。家宴就司馬與牛金兩人。牛金十數年跟隨司馬懿出生入死,忠心不二,此時更是心無旁騖,毫無芥蒂。還象以往出徵那樣,他豪爽地端起司馬懿斟出的毒酒一飲而盡。可牛金感覺飲下的是毒酒時,他已不能言語,而是大睜兩眼,暴斃在司馬懿座前。

牛金僅在司馬懿傳紀中出現過兩次,一次是西徵蜀漢大戰馬岱(236年丙辰),一次東徵叛將公孫淵(238年戊午),前後兩頭僅3年,以後再沒現過身。牛金被毒死,歷史無論如何都不能為其留下傳記。但畢竟西晉有50年歷史,東晉又殘存上百年時光,歷史還是把「牛」姓的蛛絲馬跡殘留於故紙之上。東晉元帝司馬睿則被史料記為牛姓後裔(317年丁丑即位,活脫脫落於能量之醜的窠臼之中),其因是晉元帝母與牛姓小吏勾搭成奸而生下司馬睿,明代思想家李贄則在他的書中稱晉元帝為「牛睿」而不是司馬睿。

司馬懿畢竟是政治家,在他有為時刻,是不會放過對手的。作為牛金畢竟不是司馬的對手,但牛金是鐫上天地檔案(玄石)的競爭種姓。牛金死去,小吏「牛欽」還在,司馬懿殺不完世界上所有的「牛」 姓之人。

站在「救星石」面前,我的思緒想的很遠很遠:宇宙能量運動的無邊之力,是小小的人類無論如何都無法規避克服的,天地能量造化真得是萬分了得,因她給了宇宙間所有生物的生命(包括靜物動物),僅此,決定生物的生長壯大,以至於寂滅,那就是「能量」。所以,在展開議論之前,還是用聖賢們的言論最貼切。孔子在系詞中曾說:「法象」莫大乎天地;「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天垂象,見吉兇,聖人「象」之;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引號著者所加)。

而老子《道德經》則說:道之為物,為恍為惚,其中有「象」。

北宋的周敦頤則在易著《通說》中說: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易》,何止五經之源?其天地鬼神之奧乎!

北宋易學家張載說:天者無為,原有主宰,恆然如此。天能為性,人謀為能,大人盡性,不以天能為能,而以人謀為能,故天地設位,聖人成能,天能為自然之所能。此指「氣化」之物,無心之為,自然而然,故稱為能。人能指人的思謀慮化,人要發「物人之本性,竭盡其性」,其思慮謀劃不以「自然無為」為能。此即易說「天地設位,聖人成能」之義也!

1921年(辛酉)7月第一屆黨代會在上海召開,經浴血奮戰28年,於1949年(己丑)宣布成立共和國。黨在領導中國的過程中,一路血與水,成功沒有苦難多,而就在即將擺脫貧困,過上小康的前夜(減免賦稅投資農業),「救星石」則出現在當年黨率領的紅軍即將脫困走向坦途的貴陽大地之上。

天地以不自能而能,但她所鑄成並釋放的圖像,實際是「天地之性」使然。如果一個人不排斥自己也是自然物體,那這個人的熱量體能思維行動是否也是一種能量綜合體,當他釋放了熱量體能思維行動之後,他所留在自然界的東西,也是固化的象徵,也即人能看到的東西。既然,天地與人是在一個平臺論事的(其實先賢們一直以來都認為天地人三才,實則是人得天地之生,人是不能造天地的),人為何看低天地而不能平等對待呢?因此,人只注重人類自身的活動,往往把自然界的活動看作被動靜止或「無性」的,甚至不可思議的。

因人類的知識所限,不能把天地間所有的東西全都掌握,所以,人類就會對知識以外的任何現象加以否定。救星石的出現,被專家認為是地殼形成之初的2.7億年前,這個數字說明周圍8萬餘裡的地球,所形成生物時間是很長的,那麼形成一個集團組織當然更需很長時間,既然這5個大字出現在石頭上,那就說明:作為地球物體的組成部分,無論其來頭,還是生命力,抑或是成就,都是不可小覷的,這就是自然的神奇。

救星石的五個漢字中有個共字,雖是文字,但特具數字特性,共和國創建者毛爺爺曾在大庭廣眾之下講過「共」字是「廿八」,那廿八表明什麼呢?黨成立28年建立共和國,寓意美好。我們相信,在未來無數個28年裡,中華民族一定會更加繁榮富強。

相關焦點

  • 貴州發現3億年恐龍化石,頭上長了「雙角」,專家:龍族的祖先
    當然了恐龍是真實存在,而且活在億萬年之前,如今的考古工作中我們真的是發現了大量的恐龍化石,而且每一次都能震撼世界。 早在上個世紀的90年代,貴州這邊就發現了爬行動物化石,而且當時的《貴州日報》都明確登過這則新聞,在那會兒可以說是非常轟動的,就這樣關於龍的話題也被再次引爆了。
  • 5億年前的海底有什麼神奇物種?這隻千足蟲化石,帶你窺探一二
    地球上的生命出現的歷史已經比較悠久了,不過關於具體的時間古生物學家一直在努力地去探索研究,最近發現了5億年前的某一天地球上在海底出現了一隻尖尖的小千足蟲,而這隻小千足蟲在海底棲息,並且在泥濘的海底漫步,結果卻死在了這裡,留下了一塊非凡的化石,正是這塊化石的出土,讓我們了解了當時動物在地球表面行走的最早證據
  • 地大逸夫博物館「鎮館之寶」:距今2.3億年海百合化石
    1月8日,記者從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逸夫博物館獲悉,該館展出的一塊產自貴州關嶺的海百合化石,距今2.3億年,是其「鎮館之寶」之一。走進地大逸夫博物館二樓生命起源與進化展廳,迎面就可看到:一座15.7平方米的化石上,數十朵綻放的百合花栩栩如生,根、莖、冠全都清晰可辨,整個造型如花似畫。
  • 中科院團隊發現2億年前蜻蜓化石 大如手掌
    新華社南京6月15日電(記者 王珏玢)記者15日從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由該所科研人員領銜的團隊,在我國準噶爾盆地西北邊緣最新發現一枚距今2億年的原始蜻蜓化石。這種新發現的原始蜻蜓翅展寬度達到210毫米,與成年人手掌長度類似,是目前在我國發現的第二大蜻蜓化石。
  • 日本富山市地層中發現1.2億年前甲龍足跡化石
    日本富山市博物館3日發布消息稱,在富山市內的地層中發掘到遠古甲龍足跡的化石。【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日本《產經新聞》12月3日報導,日本富山市博物館3日發布消息稱,在富山市內的地層中發掘到遠古甲龍足跡的化石。甲龍是草食類恐龍,為保護自身背部有「甲殼」一樣的骨板,堅實異常。
  • 雲南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利用科技手段加強雲南澄江化石地自然...
    大約5.2億年前,雲南澄江的一片淺海中,生存著一群形形色色且結構複雜的動物:有的體形碩大,有的身披硬殼。突然有一天,地震引發的海嘯將它們衝上岸灘,隨之被泥沙快速掩埋……鬥轉星移,滄海桑田。1984年,在雲南省澂江縣(現為澄江市)帽天山地區科考的古生物學家侯先光教授,一錘砸開腳下的巖層,發現了一種之前僅見於加拿大伯吉斯頁巖中的節肢動物化石——納羅蟲。就此,記錄寒武紀生命大爆發奧秘的澄江生物群化石重見天日。走進陳列這些化石的雲南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迎面就是兩層樓高的化石牆,由埋藏化石的巖層拼接而成,巖壁中可尋到化石的身影。
  • 中國發現神奇恐龍,化石保持睡覺姿勢!
    中國發現神奇恐龍,化石保持睡覺姿勢!距今1.23億年前的早白堊世時期,兩隻小恐龍正在地下的洞穴中休息。突然間,地動山搖,洞穴瞬間塌方,小恐龍還沒有來得及逃出去就被活埋。它們並不知道,自己的屍骨會變成化石,並且被人類發現,成為2020年被命名的中國新恐龍。
  • 科學家發現4億年前的金屬齒輪化石,這是史前文明還是外星遺物?
    這種精巧的結構,以及有規律的排列,使得人們第一次發現這種化石時嚇了一跳,這實在太像人類生產出的金屬彈簧或者螺絲,然而根據放射物測年法顯示,這個化石形成於2億年前。除此之外,科學家們還發現了一種化石,這種化石看起來非常像人造的齒輪。研究表明,這種化石形成於4億年前。
  • 國外發現距今約20億年藍藻化石,這種化石發現,具有重大的意義
    藍藻化石為何這樣神奇呢?接下來讓我為您揭秘: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大約形成於45億年前,而人類祖先類人猿最早的出現年代,被認為是大約5000萬年左右,為何兩者可以差出這麼長的時間呢?這是因為在地球剛形成的很長一段時間中,其環境根本不適合人類生存,比如最開始,地球只是一個巖石和宇宙塵埃組成的行星,而它的來源,是一顆古老的恆星大爆炸時產生的碎屑。
  • 化石隕石——見證4.6億年前的小行星裂解
    欲哭無淚的他們如果要怪罪誰,那就請責備4.6億年前發生在一顆直徑達150公裡的小行星身上的「交通事故」吧。想要發點小財的他們如果想要點建議,我會告訴他們,要不試著找找「化石隕石」?此時並沒有人知道它有何獨特之處,又如何能與發生在遙遠小行星帶中,30億年以來有記錄的太陽系最大規模小行星裂解事件聯繫起來。首塊被發現的化石隕石Brunflo[1]Thorslund教授面前,斯堪地那維亞半島常見的奧陶紀(4.4-4.8億年前)石灰巖中,嵌著一塊不到10釐米的深色巖石碎塊,周圍環繞著渾圓的淺色蝕變暈。
  • 中英科學家認清6億年前胚胎化石結構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中、英古生物學者近期運用三維無損成像技術,首次看清了一批6億年前胚胎狀化石的內部精細結構。結果顯示,6億年前,這些古生物已經能像現在的動物胚胎一樣進行細胞分裂。這對解開動物起源之謎具有重要意義。
  • 科學家發現含16億年前氧氣氣泡的「準化石」
    新華社北京3月3日電丹麥和瑞典科學家從印度出土的疊層石裡發現了16億年前的氧氣氣泡痕跡,這些氧氣是生活在淺水中的藍藻產生的。疊層石是一種有著細微層狀結構的特殊巖石,由遠古細菌活動導致有機物和礦物質沉積而成,代表著地球上最古老的微生物生態系統,可以視作「準化石」。科學家在《地球生物學》雜誌上報告說,他們研究的這批疊層石出土於印度中部,裡面含有大量直徑約1毫米或更小的氣泡,夾雜著磷灰石微粒,分析顯示這是藍藻的生活遺蹟。
  • 中國科學家發現「神奇靈武龍」
    中國科學家發現「神奇靈武龍」本報訊(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邱晨輝)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員徐星團隊的最新研究認為,來自中國中侏羅世早期即1.74億年前,生存著一種名為「神奇靈武龍」的梁龍類新屬種——這一發現挑戰了關於梁龍類恐龍和其他新蜥腳類恐龍的起源和擴散的傳統觀點
  • 貴州甕安生物群發現「特殊」化石,破解了先有雞,先有蛋的難題
    前不久,文物專家給出答案:先有蛋。在清理貴州甕安生物群的過程中,專家們發現一個小化石,而通過研究後,他們破解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難題,那麼,這個小化石究竟是什麼呢?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揭秘一下:(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
  • 美國出土2億年前化石,考古發現人類足跡,古猿進化論或被推翻?
    這恐怕是近百年來科學界一直都致力解答的謎團,按照達爾文的《物種起源》來講,人類的先祖是古猿,古猿當中的一支南方古猿為了適應環境的變遷,開始站立行走,並使用工具,最終形成了人類.不過古猿進化為猿人的中間的過渡生物並沒有被發現,這讓古猿進化一直都受到質疑,古猿進化成為人類,不過只有5000萬年,人類的歷史更是只是短短數萬年,而地球誕生了40多億年,這幾十年億年當中,地球又產生了什麼樣的生命呢?
  • 科學雜誌評出2019年十大古生物化石發現
    生存年代:中侏羅世,距今1.68億年前體型數據:體長7至8米,體重1.5噸阿斯法託獵龍是一種生活在侏羅紀時期的大型食肉恐龍,其屬于堅尾龍類(tetanuran)的基底類型。>生存年代:晚三疊世,距今2.23億年前體型數據:體長約3米,體重約80千克噬顎龍的化石發現於2014年,地點位於巴西南部城鎮聖若昂-杜波萊西尼附近,其化石非常完整,包括了大量重要的部位。
  • 肉眼看不見的化石告訴你 2億年前 四川盆地發生了什麼?
    滔滔海水之中,冒出綿延上百公裡的火山群,它們夜以繼日地噴發,濃煙和火山灰遮天蔽日,地質歷史上三疊紀末的生物大滅絕事件就此拉開序幕……2億年前的四川宣漢,大量蕨類植物孢子和裸子植物花粉被風吹散,飄落河流中,被水流聚在一起,再被沙土「封禁」。後經歷漫長的時光更替,這些孢子花粉埋藏在地層深處,保存為化石。2億年後的今天,它們重見天日,這些遠古世界留給我們的密碼,正在被科學家一一破解。
  • 化石證據顯示8億年前藍藻既能輸氧還能固氮
    8億年前藍藻既能輸氧還能固氮最新發現與創新科技日報南京2月2日電 (記者張曄)每到夏季,太湖等湖泊就會發生「水華」,黃海海域也會暴發「赤潮」,藍藻成為養殖和旅遊業避之不及的「環境殺手但近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在安徽壽縣發現8億年前的「大型安徽絲藻」,為地球早期生物固氮提供了最早化石證據。相關成果於2月2日在線發表在《細胞》出版集團《當代生物學》雜誌上。 藍藻是地球上最古老、生存時間最長的生物門類之一,通過光合作用釋放氧氣。藍藻還有不少具備固氮能力的種類。
  • 中國科學家發現生物固氮最早化石證據 距今8億年
    原標題:中國科學家發現生物固氮的最早化石證據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早期生命研究團隊在安徽壽縣約8億年前的化石中,發現了具有多細胞和細胞分化的「大型安徽絲藻」,其成為早期生物固氮的最早化石證據。
  • 距今幾億年前三葉蟲化石上發現類似人類腳印圖案,這是怎麼回事?
    但也有一些科學家持不同觀點,人類有可能在地球形成的46億年裡並不是唯一出現過的智慧生命,他們認為,在恐龍滅絕前是有史前人類出現在地球上,他們的科學非常發達,只是後來不知什麼原因消失不見了。對於史前文明,現代科學家也有不少在研究,而在地球上確實發現了一些幾千萬年前和幾億年前的一些科技產物,比如發現的那個幾億年前的核反應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