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帖春嵐
我是2003年初見《每周文摘》報導救星石之文的,當時第一感覺是震驚,第二感覺是神奇,第三感覺是大自然的神奇。救星石位於貴州平塘掌布鄉浪馬河峽谷內右側,石上赫然有五個近似「黨名」的漢字(約2米長x3米寬x2米高)。
當時經貴州大學地質專家初步鑑定,這幾個漢字的存在距今已有兩億七千萬年。該巨石位於二疊統棲霞組深灰巖中的古生物化石與生物碎屑突出於石灰巖上,未發現有人工雕琢加工痕跡。每字一尺見方,筆畫凸於石面,狀如浮雕。掌布發現神石的消息不脛而走,引來很多搜奇探幽的遊客,他們先後給這塊神奇石頭取名為天書、黨名石、神石等等名稱,而當地村民出於對黨的熱愛與敬仰,則把這塊石稱為救星石。該事件被多家媒體報導後,立刻引發強烈爭議:這幾個字究竟是天然形成,還是人為打造?真如當地人所說很早就存在,為何多年以來都沒被發現?
2003年8月,貴州工業大學組織地質專家來考察並鑑定石頭上的字。結果讓人震驚:幾個字是天然形成的。原由化石組成,無人工雕刻、粘貼的痕跡。專家判定依據是:組成字的筆畫是由兩億七千萬年以前生活在海洋中的海綿和珊瑚石所形成。
貴州在兩億七千萬前是海洋,地殼因抬升而成為陸地,這些化石與海洋中的泥沙共同沉積,變成一層層的石頭,才成為現在的形狀。專家雖已鑑定,但一塊石頭上有五個象形的漢字,且組成當代中國最常用的政治詞語,而這些字的筆畫竟由兩億七千多萬年的古生物化石形成,聽起來的確有天方夜譚之感。
鑑定結論可靠嗎?為何這些數億年的化石偏偏組成這幾個字?而排列大小並間隔一致,甚至連筆畫粗細都與真字差不多。所有見過的與沒見過的人,都對這樣的結論心存疑問。
2003年9月,貴州省國土資源廳報請中科院專家再次對掌布奇石進行鑑定。可結果與之前的鑑定絕無二致:這幾個字,就是由兩億七千萬年前的古生物化石所組成,中科院專家們留下了鑑定結果。
對於如此報導,我內心萌生一睹為快的想法,這個思緒,十數年縈繞腦際,而揮之不去。但我的願望,終於在2019年得到實現。當站在救星石前面時,我則浮想聯翩: 第一想到歷史上曾出現過相同的物證:即公元前210年(己卯),秦國出現兩件不可思議的事情:第一件是在鹹陽以東,從空中落下一塊巨大隕石;第二件事是秦始皇南巡祭江神的一塊玉璧,時隔8年反被人送回來。而且隕石落地與重現玉璧的地方全都說祖龍死天下分等等相同的話,結果秦始皇在當年(第六次)出巡途中死於半道之上。
第二想到魏明帝青龍3年(即235年乙卯),天地出現異象:即在張掖郡山丹縣(現甘肅山丹)大金山的一次山洪暴發,而激蕩出一塊奇石,此石廣一丈六尺(英制534米),長一丈七尺(英制566米),周圍五丈八寸(英制1934米)。奇石上有圖像鮮明:巨石狀若靈龜。圖有形馬七,一人乘騎。其一羈絆,其五有形而不成。還有麒麟在東,鳳鳥在南,白虎在西,犀牛在北,馬自中列四面,色皆蒼白。其文曰:上上三天王。述大金,大討曹,金但取之。大金馬一匹在中,大吉開壽,此馬甲寅述水等文字當年離此不遠的氐池(現民樂縣)柳谷口,被山洪急流衝出一塊石頭,長一丈六(英制534米),高八尺(英制267米)。上面圖文更具形象:赫然排列13匹馬、1牛、1鳥,八卦玉玦皆隆起。其文曰:大討曹,適水中,甲寅(即魏明帝青龍2年)。
當時,這塊石頭被地方官送至朝廷,司馬懿也過了目。他看後,很不悅,命人鑿去討字,用青色石堵塞其鑿。據魏史記載:晉初之時,這塊石頭紋飾愈明,馬象通皆煥徹如玉,明亮光潔。因前兩塊石頭都有馬牛形肖,這塊石頭也有形神畢肖的馬牛。而俱象文字是馬前牛後,史謂牛繼馬後之象。以司馬懿天資學識,肯定能從文字與圖像上悟出五行秘密所在:確定牛繼馬後顯示司馬皇權後將由牛姓人替代。
司馬懿在千軍萬馬的摧鋒陷陣中可以氣定神閒,但司馬懿對這塊帶字石頭,無論如何很難保持平靜,因大將牛金自石頭出現之後,始終活靈活現地在他的思維屏幕上走動。司馬懿曾不止一次的捫心自問:天地通過具體圖像顯示未來改變司馬皇權的人非牛金不可。思前想後的司馬懿最終決定:在人不知鬼不覺地情況下,除掉這個衝鋒陷陣的先鋒將,絕不使牛繼馬後出現在司馬皇權之後。於是司馬懿找來能工巧匠,把玄石雕成酒具(看來此石比前兩塊小,不然如何雕成酒壺),酒壺設兩儲室(古謂『榼』),一榼盛毒酒,一榼盛好酒。
牛金本將佐之才,被當今驃騎大將軍,太子太傅單獨宴請,深感受寵若驚。家宴就司馬與牛金兩人。牛金十數年跟隨司馬懿出生入死,忠心不二,此時更是心無旁騖,毫無芥蒂。還象以往出徵那樣,他豪爽地端起司馬懿斟出的毒酒一飲而盡。可牛金感覺飲下的是毒酒時,他已不能言語,而是大睜兩眼,暴斃在司馬懿座前。
牛金僅在司馬懿傳紀中出現過兩次,一次是西徵蜀漢大戰馬岱(236年丙辰),一次東徵叛將公孫淵(238年戊午),前後兩頭僅3年,以後再沒現過身。牛金被毒死,歷史無論如何都不能為其留下傳記。但畢竟西晉有50年歷史,東晉又殘存上百年時光,歷史還是把「牛」姓的蛛絲馬跡殘留於故紙之上。東晉元帝司馬睿則被史料記為牛姓後裔(317年丁丑即位,活脫脫落於能量之醜的窠臼之中),其因是晉元帝母與牛姓小吏勾搭成奸而生下司馬睿,明代思想家李贄則在他的書中稱晉元帝為「牛睿」而不是司馬睿。
司馬懿畢竟是政治家,在他有為時刻,是不會放過對手的。作為牛金畢竟不是司馬的對手,但牛金是鐫上天地檔案(玄石)的競爭種姓。牛金死去,小吏「牛欽」還在,司馬懿殺不完世界上所有的「牛」 姓之人。
站在「救星石」面前,我的思緒想的很遠很遠:宇宙能量運動的無邊之力,是小小的人類無論如何都無法規避克服的,天地能量造化真得是萬分了得,因她給了宇宙間所有生物的生命(包括靜物動物),僅此,決定生物的生長壯大,以至於寂滅,那就是「能量」。所以,在展開議論之前,還是用聖賢們的言論最貼切。孔子在系詞中曾說:「法象」莫大乎天地;「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天垂象,見吉兇,聖人「象」之;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引號著者所加)。
而老子《道德經》則說:道之為物,為恍為惚,其中有「象」。
北宋的周敦頤則在易著《通說》中說: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易》,何止五經之源?其天地鬼神之奧乎!
北宋易學家張載說:天者無為,原有主宰,恆然如此。天能為性,人謀為能,大人盡性,不以天能為能,而以人謀為能,故天地設位,聖人成能,天能為自然之所能。此指「氣化」之物,無心之為,自然而然,故稱為能。人能指人的思謀慮化,人要發「物人之本性,竭盡其性」,其思慮謀劃不以「自然無為」為能。此即易說「天地設位,聖人成能」之義也!
1921年(辛酉)7月第一屆黨代會在上海召開,經浴血奮戰28年,於1949年(己丑)宣布成立共和國。黨在領導中國的過程中,一路血與水,成功沒有苦難多,而就在即將擺脫貧困,過上小康的前夜(減免賦稅投資農業),「救星石」則出現在當年黨率領的紅軍即將脫困走向坦途的貴陽大地之上。
天地以不自能而能,但她所鑄成並釋放的圖像,實際是「天地之性」使然。如果一個人不排斥自己也是自然物體,那這個人的熱量體能思維行動是否也是一種能量綜合體,當他釋放了熱量體能思維行動之後,他所留在自然界的東西,也是固化的象徵,也即人能看到的東西。既然,天地與人是在一個平臺論事的(其實先賢們一直以來都認為天地人三才,實則是人得天地之生,人是不能造天地的),人為何看低天地而不能平等對待呢?因此,人只注重人類自身的活動,往往把自然界的活動看作被動靜止或「無性」的,甚至不可思議的。
因人類的知識所限,不能把天地間所有的東西全都掌握,所以,人類就會對知識以外的任何現象加以否定。救星石的出現,被專家認為是地殼形成之初的2.7億年前,這個數字說明周圍8萬餘裡的地球,所形成生物時間是很長的,那麼形成一個集團組織當然更需很長時間,既然這5個大字出現在石頭上,那就說明:作為地球物體的組成部分,無論其來頭,還是生命力,抑或是成就,都是不可小覷的,這就是自然的神奇。
救星石的五個漢字中有個共字,雖是文字,但特具數字特性,共和國創建者毛爺爺曾在大庭廣眾之下講過「共」字是「廿八」,那廿八表明什麼呢?黨成立28年建立共和國,寓意美好。我們相信,在未來無數個28年裡,中華民族一定會更加繁榮富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