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其實,葡萄酒中國自古就有,而且已隨歷史更迭了幾千個春秋。
據史料記載,中國的葡萄栽培及葡萄酒的生產最早始於漢代張騫出使西域歸來的時候,葡萄酒盛產流行多見於唐,亦留下了不少膾炙人口、流傳千古的詩篇。
可悲的是,如今提起盛產葡萄酒的大陸,大家可能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歐洲、澳洲又或者是北美洲——在葡萄酒的世界裡,亞洲中國似乎一直默默無名。
人們大概遺忘了,中國宇哥百年葡萄酒品牌;市場大概也早已遺忘,A股曾經有一個酒王——張裕。
一百多年前,張裕成功揭開了中國葡萄酒工業的序幕;一百多年後的今天,張裕雖依然是中國葡萄酒業的龍頭,卻有些尷尬。
2001年,它頂著「亞洲第一紅酒股」的光環登陸資本市場,市值曾大過半個茅臺。如今,茅臺市值早已突破2萬億,張裕的市值卻只剩不到270億。
頂著百年光環的張裕,為什麼時間的玫瑰就沒有隨之綻放呢?
壹
遙看漢水鴨頭綠, 恰似葡萄初醱醅。
張裕是中國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葡萄釀酒公司,取姓自創始人張振勳,始建於1892年。
張裕葡萄酒在2007年時的銷售額,已經躋身全球葡萄酒業前十強了,如今更是中國紅酒行業龍頭。
現在的張裕葡萄酒有如此大的發展,你一定想不到他的創始人開始只是一個店鋪中的小雜工。
張振勳,字弼士,1841年出生於廣東,跟大多數華僑的經歷一樣,因家中貧困他17歲時就跟船到了印尼首都雅加達(古稱巴城)謀生。
一無所有的他為了生存,做過苦力、曠工等工作,後來質樸勤勞的他被人介紹到一家米鋪做雜工。
沒想到的是,在這裡張振勳開始了自己傳奇的一生!
不得不說,努力的人,運氣一般都不會太差!讀過三年私塾的張振勳聰慧能幹,很快就被老闆升為了帳房先生,隨著越來越多的接觸之後,張振勳得到了老闆的肯定,將唯一的女兒許給了他。
就這樣,張振勳成了米鋪的姑爺,在老闆去世之後,自然而然地繼承了老闆的產業。
終於到了張振勳大展拳腳的時候,他卻並沒有再著重去發展米行產業,而是另闢蹊徑開了一家酒行,積累人脈,還頗為意外地結識了荷蘭總督!
然後,張振勳利用廣闊的人脈關係成功拿到了稅務承包業的所屬權,之後他又開始進軍種植業,金融業等不同的商業模式,並且每一個都做得很成功。
貳
到1890年時,張振勳的產業已經遍布東南亞,成為名副其實的華人首富,巔峰時期資產高達8000萬兩白銀,比當時清廷的收入還要多1000萬兩。
國人耳熟能詳的「紅頂商人」胡雪巖,資產也不過是他的四分之一。《紐約時報》曾為他發特稿,稱其為「中國的洛克菲勒」。
值得一提的是,張振勳曾多次拒絕過英荷殖民地政府的封官賞賜,並且在家鄉有困難時,多次伸出援助之手。
作為華人,大多都有儒家理想和家國情懷;作為商人,大多都希望榮歸故裡造福故土!
事業有成的張振勳也一直在等待著一個機會,在一個酒會上他聽到法國領事對在煙臺時用葡萄自釀的酒念念不忘時,他覺得機會到了!
1892年,著名愛國僑領張弼士先生為了實現「實業興邦」的夢想,先後投資300萬兩白銀在煙臺創辦了「張裕釀酒公司」,「張裕」二字取「張」姓,「昌裕興隆」之意。
中國第一座帶有現代工業色彩的葡萄釀酒公司的成立,同時也意味著中國葡萄酒工業化的序幕由此拉開。
從釀出中國第一瓶葡萄酒與第一瓶白蘭地,到在國際舞臺上嶄露頭角,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百年張裕已經發展成為中國乃至亞洲最大的葡萄酒生產經營企業。
1997年和2001年張裕B股和A股先後成功發行並上市。
百年張裕在世界品牌價值實驗室(World Brand Value Lab)編制的2010年度《中國品牌500強》排行榜中排名第64位,品牌價值已達89.27億元。
叄
蒲(葡)萄酒,金叵羅,吳姬十五細馬馱。
被譽為「紅酒茅臺」的張裕,終究還不是茅臺,無法遵循茅臺的成功邏輯的同時,還錯失了最為關鍵的10年。
回顧張裕公司近十年的業績表現,不難看出,其在2011年時以超過60億元的營收達到歷史峰值,2012年有所回落,但仍然達到56.4億元;
此後即跌破50億元,尤其在2013年和2014年,甚至到了40億元邊緣;2015年起穩步回升,至今連續四年保持增長態勢,直至重新站上50億元層級。
究其根本,會發現過去10年是電商的黃金時代,締造了令人矚目的商業與資本神話。但對百年張裕而言,它可以說是以缺席的姿態,錯過了這黃金髮展機會的10年。
就像溫水煮青蛙,一場YQ,把這個短板給逼了出來。雖然線上銷售拓展空間很大,但能否有效提振業績,還有待觀察。
中國酒業協會數據顯示,2019年國內規模以上葡萄酒企業155家,累計完成銷售收入145.09億,實現利潤10.58億。而張裕一家的利潤,就有11.3億。
其實,中國葡萄酒行業在成長中遭遇不少的困難:
一方面國內葡萄酒產量持續走低,另一方面國外葡萄酒競爭力很強,佔據較大的市場份額,此外還與國人酒類消費偏向白酒和啤酒有一定關係。
印象中,紅酒都來源於國外,要比白酒貴很多,可事實卻是中國也有自己的百年紅酒品牌,而且高端白酒比高端紅酒更貴,低端紅酒也比平價白酒便宜。
而且,紅酒還有著一個致命的缺陷,那就是成本更高,因為葡萄要比糧食貴,加上國內目前還沒有形成深厚的紅酒文化,最終就導致紅酒企業生存起來要難得多!
肆
關於張裕及國產葡萄酒的品質,一些行業人士也許會戴著有色眼鏡。但是存在即合理,100年的信譽積累和技術迭代,難道還不能詮釋張裕的品質嗎!
作為中國紅酒的領導品牌張裕其實還不錯,最近三年的淨利潤保持10億,營收也在50億左右徘徊,這麼高的營收利潤比,其他行業是沒有的,但市值卻只有不到270億,連茅臺八十分之一都沒有!
2020年初,一場黑天鵝事件,使得各行各業都面臨著巨大的生存壓力,葡萄酒行業亦不例外。根據中國報告大廳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1-6月全國葡萄酒產量為12.7萬千升,累計下降30.2%。
市場寒冬之下,作為國產葡萄酒龍頭企業的張裕,頂住疲態,撐起了國產葡萄酒的半壁江山。
1到3月,張裕實現營收8億,佔全國155家規模以上葡萄酒企業總收入42%,市場份額進一步擴大,實現淨利潤2.33億元,而國產酒整體淨利潤僅為0.01億元。
目前,張裕在國內外一共擁有35萬畝葡萄園、21家葡萄酒生產工廠,產品銷往70多個國家,成為全球布局最深、最廣的葡萄酒企業之一,是亞洲最大、世界第四的葡萄酒生產經營企業。
在中國,葡萄酒還遠遠沒有普及,市場前景巨大。
數據顯示,目前我國葡萄酒年消費量人均只有0.66升,只佔世界年人均6升消費量的十分之一左右。2019年中國國產葡萄酒與進口葡萄酒加起來是92萬噸,相當於12.3億瓶,而中國適合喝葡萄酒的人群大約10億,可以得出數據,一個中國人一年只喝1.2瓶葡萄酒,這是一個非常低的數據。
棧道千裡,無所不通!
張裕這個已經走過百年曆程的老牌企業,已經錯過了關鍵的10年,如若再不大刀闊斧改革,接下來的10年或許是被屠戮的10年,市場留給張裕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參考資料:
華商韜略《百年張裕失去的10年》、
鰲頭財經《錯失了10年,張裕還有多少時間?》、
葡萄酒雜誌《張裕孫健:「堅定不移」的30年》、
滇南王《公司研究165:張裕A發出了非常明顯的見底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