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提問關鍵字:缺乏信心、懶惰、初高中、不愛學習
「你倒是說話啊!」
三年級的時候,每次幫兒子訂正試卷,講錯題的時候,兒子就好像電腦死機了一樣,反應速度奇慢無比,急得我總要語氣不善的催促。更不用說智商突降50%,很簡單的計算也做不出來,有時候我真疑惑:這是不是「上學上傻了」?
其實,兒子不是「上學上傻了」,而是「多巴胺」分泌不足,讓孩子在學習中就無法得到愉悅感,大腦會自然的迴避那些產生痛苦的行為,孩子會變得更懶、更沒主動性和行動力。
當人類體驗成功時,受A10神經的刺激,大腦就會分泌「多巴胺」。而大量的多巴胺會讓人產生愉悅感,為了「再次感受這種愉悅感」,大腦會增強對該行為的學習興趣,提高相關部位的活躍度。這種傾向被稱為「強化學習」。——《超級大腦的七個習慣》
日本著名腦神經學家菅原道仁在其著作中闡述了「多巴胺」對大腦的作用,並根據多巴胺的分泌機制,提出了「多巴胺控制法」。
什麼是「多巴胺控制法」?
「多巴胺控制法」就是利用大腦對多巴胺的依賴性,通過讓孩子不斷體驗成功、帶動多巴胺的分泌,從而激活其認知、記憶和學習動機水平,不但讓孩子從習得性無助中跳脫出來,還讓孩子的大腦轉變為「主動行動的大腦」。
按照腦神經學家菅原道仁的總結,多巴胺控制法有三個步驟:
1、自我暗示:每天早晚大聲念出「每一天,我的各方面都在不斷變好!」
2、將大目標分解成階段性小目標
3、促進多巴胺分泌
不過在實際操作中,讓一個初高中的羞澀男孩,每天早晚大聲念出傻乎乎的「正向暗示」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我自己嘗試下來,用這些方法,即使是在「考砸」的情況下,也能啟動孩子腦中的多巴胺分泌,激活孩子的認知、記憶和動機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