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哥說做電商一年掙幾十萬,但是看他淘寶銷量卻很低,怎麼回事
近日,小編在職場論壇上看到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提問:表哥說做電商一年掙幾十萬,但是看他淘寶銷量卻很低,怎麼回事?
而對於這個問題,專業人士們紛紛給出了答案,接下來看看大家的說法
圖片來源網絡
1,我來科普一下,利潤與銷量是不成正比的。就拿我圈子裡的三位朋友出來做例子:
一,老何做pu包包的,每天1-3千單,每個包包3-5塊,多的有10塊利潤之間不等。倉庫四個發貨人員,四個客服,一美工,一推廣,一經理,自己開直通車,做營銷,靠靠流量做銷量。120百平的小樓5層,有四層是倉庫。差不多3百萬的囤貨,一層辦公。
二,小林做服裝的,高仿,某寶帳號只是幌子。每天三五十單,一單平均500-800利潤有的上千都有。自己一個人,沒有存貨,每天賣多少,當天拿多少純粹鑽空子。
圖片來源網絡
三、小海做特產精品的,靠幾年口碑積攢,完全無需要做流量營銷,每天都有1-2百單,每單幾百到上千,有幾十~1-2百利潤,兩個人,貨由碼頭水,船直接產打包,只需要有個去監督,貼單驗收。
三個賣家,哪個收益高,哪個有底氣,哪個可以後續有力,一目了然。以上故事2017年還在,18年老何做不下去了流量貴,利潤低人工成本高,轉行了,小林也被查封了。
圖片來源網絡
19年小海每天已經穩定在300單以上,依舊是兩個人,很多買家直接電話,微信下單,看不出什麼熱鬧,其實已經小發了。
2,我有個朋友在淘寶上,最早做OEM貼牌化妝品。說白了,就是跟某個市面上的產品一模一樣的,只不過換個包裝!不誇張的說,不到10塊錢的東西可以賣100塊錢,掙多少錢你自己算吧。
圖片來源網絡
而且那個時候還不用開直通車,他這就是傳統的二道販子,最高峰一個月掙了48萬,這錢根本不知道怎麼來的。網際網路帶來了全新的消費生態,所以說時也命也!後來隨著淘寶規則的逐漸進化,一些小店就越來越不好幹了。要打價格戰,他自己不是第一手價格,拼不過企業直營店!投廣告,上廣告展位直通車,顧客只要點一下,不管買不買,都會讓店家花好幾塊錢的廣告費。慢慢搞的就吃不消了,利潤非常低不值得幹了。於是就逐漸退出了,所以說現在的淘寶啊,不好幹了。
讀者朋友們,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