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楊霞
9月25日,上海中穀物流股份有限公司(603565.SH ,下稱「中穀物流」)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發行價22.19元/股,開盤後即觸及漲停,截至收盤,報31.95元/股,漲幅達43.98%。
中穀物流是一家以貨櫃為核心載體,整合水路、公路、鐵路運輸的綜合物流公司,其中又以水運業務為核心。此次上市,公司擬募集資金近15億元,主要用於貨櫃船舶購置項目及貨櫃購置項目等。
根據國際權威航運研究機構Alphaliner報告,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中穀物流綜合運力在全球排名第13位,國內排名前三,在內貿貨櫃航運領域排名第二。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中穀物流共運營貨櫃船舶112艘,擁有及控制運力達到248.65萬載重噸,標準化貨櫃38.24萬TEU。
這是中穀物流第二次衝擊上市。2016年3月,中穀物流曾在新三板掛牌,掛牌名稱為中谷股份,次年5月即宣布終止掛牌。隨後,中穀物流進入上交所IPO輔導備案,2020年7月,中穀物流IPO過會。
招股書顯示,此次發行前,中谷集團的持股比例為70.15%、谷洋投資持股比例為8.62%、谷澤投資持股比例為4.36%,這三家企業公司實際控制人都是盧宗俊。
與此同時,中穀物流的大股東還包括日本軟銀旗下的軟銀資本、鐘鼎資本等知名投資機構。其中,軟銀投資是中穀物流的第四大股東,持股數為14863246,股票發行後的持股比例為2.23%;鐘鼎資本(即「鐘鼎四號」)也是中穀物流前十大股東之一,目前持股數為7839400,股票發行後的持股比例為1.18%。
招股書顯示,2017年,中穀物流啟動了多輪對外私募股權融資,軟銀投資、沄合投資、北京智維、湖州智宏、湖州智維、乾袤投資、鐘鼎四號、寧波鐵發、圓鼎一期、尹羿創投、江霈投資等投資方均於2017年下半年通過增資擴股方式引入。
其中,軟銀投資和沄合投資在2017年10月各自向中穀物流出資1億元,合計2億元;同年11月,中穀物流獲得乾袤投資、北京智維、湖州智宏等2億元投資;同年12月,獲得江霈投資、鐘鼎四號等3億元投資,其中鐘鼎四號出資8500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中穀物流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與上述投資人曾籤署一份《增資協議之補充協議》,雙方約定,截至2021年12月31日,除非不可抗力所致,若中穀物流未完成在境內A股上市,投資人有權在觸發情形發生後的180天內回售股份。
中穀物流採取集中引資、籤訂對賭協議等舉措,體現了內貿貨櫃物流行業的競爭需求。內貿貨櫃物流行業服務於實體經濟,主要運輸大宗貨物,具有周期性、季節性、地域性,需求及行業景氣程度與宏觀經濟周期的關聯度較高,受上遊行業經濟周期波動的影響較大,是一個資金密集型行業,規模效應明顯。
2016年下半年以來,國家鼓勵「散改集」以及多式聯運運輸方式的系列政策密集出臺,利好貨櫃物流行業,市場景氣程度持續提升。在2017年,行業洗牌進一步加劇,資金成為企業競爭的核心因素之一。因此,2017年末,中穀物流藉助引進外部資本,加大對核心資產的投入,提升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目前,內貿貨櫃物流行業集中度較高,中穀物流與過去中遠海運集團旗下的泛亞航運、民營企業安通控股這三家行業龍頭佔據了市場的大部分份額,其中安通控股於2016年借殼上市。此外,中國外運旗下的外運速航等企業也具有一定競爭力。
2017年度、2018年度和2019年度,中穀物流的營業收入分別為56.00億元、80.78億元和99.00億元,主要為貨櫃物流服務收入,三年的營業收入複合增長率為32.96%;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分別為4.49億元、3.72億元和6.43億元。
受燃油價格上漲、船舶折舊、人工成本增長等因素的疊加影響,中穀物流2017-2019年的毛利率呈現波動態勢,三年綜合毛利率分別為13.90%、9.55%和12.17%。
據招股書顯示,中穀物流2020年上半年業績出現下滑:實現總營業收入44.4億元,同比減少1.11%;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49億元,同比減少19.99%;扣非淨利潤1.52億元,同比減少22.91%;公司2020年1-6月綜合毛利率下降 0.84 個百分點,毛利額相應減少。
對此,中穀物流解釋稱,主要是受今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影響,各地政府採取了包括封城、限制交通等防控措施,復工比往年推遲,公司的採購及貨櫃運輸服務提供等環節在短期內均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上半年國內部分地區疫情出現反覆,製造業及消費企業普遍持續受到疫情影響,預期中的補庫存需求未能及時出現,整體下遊市場需求恢復不及預期,對水運業務單價產生較大影響。
與此同時,今年上半年內貿貨櫃航運市場整體呈現需求疲軟、貨源不足、運價下降幅度較大等局面,頭部的企業之間競爭進一步加劇。
中穀物流的競爭對手——安通控股(*ST安通,600179)的日子也不好過。據企業財報顯示,2020上半年安通控股實現營業收入18.8億元,同比下降37.38%;歸母淨利潤-4.8億元,較上年同期虧損增加1.93億元。加之公司大股東違規擔保、資金佔用等事項的影響,導致安通控股及主要核心子公司涉及大量訴訟,部分銀行帳戶及資金被債權人司法凍結,公司現金流緊張,業績進一步下滑,安通控股如今正處在破產重組、退市的邊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