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璀:
今天這篇文章,讓我想起我有次去幼兒園接小核桃,門口保安核查了我好幾遍:「你是媽媽?你孩子叫什麼?有什麼特徵?你稍等下我跟老師核實下。」
——由於我每天超過14個小時的工作時長,小核桃轉到新幼兒園半年了,我第一次去。小核桃看到我,一愣,轉頭跟老師說,「這是我媽媽。」然後拉著我,拐了幾個彎去到一個辦公室,跟他的園長介紹,「這是我媽媽。」
我一路抱歉地笑,對保安,對園長——為了我的「不稱職」。
可是小核桃會跟小朋友說,我媽媽在講課的視頻裡超好看。他也會在我問他「幸福是什麼」的時候說,媽媽你永遠是我另外一半的笑容。
原來,當我們以自己的方式愛著孩子的時候,很可能也在被孩子寵愛著。
一起繼續往前走吧。
媽咪OK,港大教育學博士創辦、美國幼兒教育協會成員指導。關注0-6歲寶寶大腦科學、智商情商。我們總在說,有了孩子之後,生活就完全不一樣了。
沒了從前的自由自在,取而代之的是各種雞毛蒜皮的瑣事。
除了養娃本身的壓力,還要應付剪不斷理還亂的家庭關係,有時候各種情況交織在一起,就會覺得生活特別難。
前幾天有好友發了一條朋友圈:
周末在家先生要加班,到處找滑鼠;
我也要碼字,卻死活找不到筆記本電腦;
正著急,兒子來找我倆陪他搭房子……這日子過得就是這麼「焦灼」。
是啊,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工作還忙得要死要活,生活過得真就那麼苦。
縱然那麼苦,日子還得過。所以今兒我要特別和大家分享一部日本紀錄片,相信看完後,我們都能從中獲取滿滿的正能量。
紀錄片講的是日本福岡的一家幼兒園的故事,這家幼兒園表面上看起來跟別的幼兒園差不多:
七點開園,有親切的老師、有小圖書館、有很多遊樂設施。
但實際上它卻有著非常特別的屬性:從早上七點開園後,一直要到凌晨兩點才閉園。所以它也被稱為「深夜幼兒園」。
之所以有那麼特殊的經營時段,是因為這家深夜幼兒園位於日本福岡的中洲。
這裡遍布酒吧、夜店、居酒屋、風俗店,是日本非常有名的娛樂街區,即使到了深夜依舊燈火通明。
在這附近工作的爸媽都會工作到很晚,他們中有飯店老闆娘、做室內裝修的媽媽、房產經紀、美髮師、酒吧招待等,所以需要把孩子託付在幼兒園。
從下午四點到夜裡兩點,爸媽們會陸續把孩子接回去。但只要是下班了,大家都會第一時間過來接孩子。
有些為了多陪孩子點時間,下午忙完事立馬來幼兒園接回去,到了夜裡工作開始再出門工作;
△ 因為開餐廳無法脫身,
這位媽媽把1歲多的女兒託付在幼兒園。
有的實在是條件不允許,只能把孩子寄放到深夜,最晚的甚至要凌晨一點多來接。
深夜來接孩子時,孩子都已經睡熟了,怎麼動都弄不醒。
是的,全世界的爸媽雖然有著完全不同的生活處境和教養方式,但卻有著相同的「辛苦」,生活對誰都不易。
紀錄片中的他們很多比我們更艱難,但依舊竭盡所能、努力地讓孩子過得更有愛、更幸福。
1
- 單身媽媽 -
就算只有我一個人,也要讓孩子幸福
最開始戳中我的,是每次睡到凌晨一點多,就會自己醒過來的小男孩。
小男孩長得很可愛、顏值很高,頭髮微卷,眼睛閃閃亮的,看起來被照顧得很好。
他是幼兒園裡每天最晚被接走的小孩之一。
夜裡12點似乎已經成了小男孩的生物鐘,每天一到這個點,他就會自動醒過來,眨巴著眼睛等著媽媽來接。
那天媽媽比以往晚來了一些,孩子醒來翻來翻去,老師拍拍他安撫著他也無法再入睡,不過他很乖,也不鬧。
忽然聽到老師說:「媽媽來了噢!」小男孩一骨碌爬了起來,跑出去找媽媽。
這一段,我反覆看了好幾遍,每次一看到這裡,都會忍不住要流淚。
看到媽媽來了,遠遠地就撲過去,眼睛裡全是興奮與喜悅。
小男孩的媽媽為什麼總是要到這麼晚才能前來?
原來她是一位單身媽媽,因為孩子爸爸的不負責任,她苦惱了很久,最後還是決定一個人把孩子生下來。
為了賺錢養活自己和孩子,她做了好幾份工,晚上是在中洲的酒吧裡工作,所以每天要到凌晨1點才下班:
雖然過得很艱難,但是她說後來決定了,就會認為「只是一個人,也要讓這個孩子幸福」。
第二天好不容易有了一天休息,白天陪完孩子,晚上她又不得不把孩子託付到幼兒園。
看到媽媽離開,小男孩哭得撕心裂肺,但是生活太多時候不會「隨你所願」,媽媽還是要離開。
不過好在男孩看不見媽媽之後,馬上就不哭了。
有經驗的保育員已經很習慣這樣的事情,她說:這裡的孩子,大部分都這樣。
回看了好幾遍,每次看到這個男孩,眼淚都會止不住往下流。
2
- 單身爸爸 -
什麼才是父親的撫養方式?
缺失的母愛能彌補嗎?
這天是幼兒園的野餐日。
小朋友們都樂呵呵地吃著媽媽們精心準備的便當,有個小男孩卻默默地坐在一旁啃炸雞。
老師特地走到他身旁跟他說:「你看,是你最喜歡吃的炸雞呢!」
男孩沒說話,但還是很低落。
原來其他小朋友的便當,看起來要精緻可口很多,都是媽媽們精心準備的:
相比之下,小男孩的便當確實普通不少,都是超市裡的速食品:
他一邊吃,一遍安慰自己說:「這個是爸爸做的」。
原來男孩的媽媽找了新的男朋友,所以從三年前開始,小男孩就與爸爸相依為命了。
獨自一人養娃的爸爸很努力。
為了能和孩子相處更多時間,他換了一份時間上更自由的工作,甚至在猶豫要不要辭掉目前的工作,用更多的時間來陪伴孩子。
在幼兒園集體去郊外午餐時,爸爸儘管不擅長做飯,卻還是去超市買了菜,給兒子做了便當。
但兒科醫生和他說,在某些地方,父親是替代不了母親的。所以他一直很困惑,不知道該用怎樣的方式去撫養孩子。
雖然盡了最大的努力在彌補,但媽媽的角色,爸爸始終還是沒辦法替代啊……
3
- 異地夫婦 -
家庭事業兩難全,一定要會有人要做出犧牲
如果說單親家庭有著再努力也無法彌補的遺憾的話,很多雙親家庭,其實也存在著無法兩全的艱難。
比如在新聞媒體工作的這位媽媽,因為先生工作調動去了大阪工作,就算是坐最快的新幹線也要三個小時才能到福岡,所以平時只有周末才能回來。
而媽媽也很熱愛自己的工作,不想就這樣放棄自己的事業,最終在平日裡,媽媽只能辛苦一個人帶兩歲大的女兒若葉。
T2期的娃有多煩,相信經歷過的爸媽都懂。
小若葉每天放學各種不不不,什麼事都要自己做,有提不完的要求,往往要花上一個多小時,才答應跟著媽媽回家。
媽媽工作了一天,還要應付女兒,每次都疲憊不堪。
然後第二天一大早送入園,母女間又是一場戰鬥。
只有到了周末爸爸從大阪趕回來後,這位媽媽才能難得有放鬆的時刻。
聽到爸爸來了,小若葉噠噠噠地跑去找,看到爸爸就捨不得放手。
也奇怪,原本難搞的小朋友在爸爸勉強忽然變得溫順,渾身的小叛逆也不見了。
媽媽終於可以歇一口氣,說:安心了。
但是這樣的安心,也僅僅是一個周末而已。
新的一周開始,又是媽媽一個人的戰鬥。
4
- 開花店的爸爸 -
回家的15分鐘,是父子倆小小的溫情時間
同樣也是夫妻感情特別好的家庭。
這家夫婦開了一家花店,因為要經營到深夜,所以晚飯前的空閒時間,由爸爸來接孩子回家。
跟很多接了孩子就回家的爸媽不同,這位爸爸在接到孩子後,陪著他在幼兒園的庭院裡踢起了球。
回家的路上,也是各種玩:
儘管一起走回家的路只有15分鐘,爸爸卻很珍惜。
他說:我想儘量做到一個父親的樣子。
大概是因為有這樣的爸爸,所以兒子才五歲多已經很懂事,小小年紀就能在店裡幫忙了。
短暫的父子時光結束,把孩子託付給爺爺奶奶後,爸爸又要接著工作了。
這家更像我們中國大多數的家庭:
孩子爸媽都要工作,每天只有很少的時間能陪到孩子,幸好家裡還有老人能幫襯下……
單親媽媽、單親爸爸、異地夫婦……其實光看這些人的生活處境,都會覺得有點「喪」,很艱難。
為了生活得更好一點,他們顯然都沒法給孩子足夠的陪伴。但日子還要繼續,說什麼也要堅持。
「雖然也很想靠一靠,但希望自己能成為你的倚靠,並不斷的努力!」
片子裡那位媽媽對孩子說的心裡話,道出了無數人的心聲,儘管透著讓人心酸的無奈,卻又充滿著力量。
是的,孩子的到來,讓我們體會了未曾想過的「生活之難」,卻也讓我們品嘗了未曾有過的「幸福之味」。
於是多難多累多疲憊,我們終究會覺得「值得」!
所以,把最好的祝福送給我們每個當爸媽的自己,讓我們一起認真、充滿力量地過好每一天。
- END -
- 猜你想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