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身高重要嗎?當你點開這篇文章的時侯,我覺得已經不需要在這裡討論這個問題了。
那麼,希望寶寶長高的事,我們家長的心裡要有譜:
科學預測身高,對正常生長、矮小或提早發育做到心中有數大多數健康嬰兒和兒童會以預期模式生長,即遵循典型的體重、身長和頭圍發展模式,這也就形成了我們的生長曲線。人類的正常生長是呈脈衝式的,並不是像生長曲線那麼均勻,它可以忽然長一陣,忽然有一陣不長,這樣間隔交替地成長著。
同時,有研究表明,生長也呈季節性,春季和夏季月份中生長速度更快。這可能跟春夏季節時的兒童更加活躍,更多戶外活動有關。
我們的目的也很明確,就是讓孩子有個「理想」的身高。孩子會不會如家長所願地成長,我們要先認清孩子的先天身高潛力(父母身高中值)。
第一步,可以通過計算父母身高中值,並且根據兒童的性別校正後,估算出兒童的成年身高潛力:
男孩 = 父母的平均身高 + 6.5 釐米
女孩 = 父母的平均身高 - 6.5 釐米
上面公式計算的是先天身高潛力的平均數,呈正態分布,即大部位集中在平均值附近,再上下波動 8.5 釐米,95% 的人群都在這個波動範圍,即 8.5 釐米是兩個標準差。
比如父母的平均身高是 170 釐米,那麼後代中,男孩身高是 176.5 釐米,女孩身高 163.5 釐米,還有 8.5 釐米的變化,也就是說,後代孩子的身高在 95% 機率是 168~185 釐米。
第二步,根據孩子目前身高的生長曲線百分位置(下兩圖),推斷孩子 18~20 歲時對應的身高,通過這個方法,基本可以確定兩歲以上兒童的預計身高(80%~100%)。
生長曲線在 6~24 月齡是校正期,此時是由受宮內因素影響向後天營養和先天體質因素多因素影響轉變。在這一轉變期之後,2~9 歲期間兒童的生長通常會沿著相同的生長軌道前進。這可用於預測成年身高。
第三步,再將生長曲線身高與父母身高中值進行比較,以確定兒童的生長是否與遺傳潛力相符。如果不相符時,需要回顧寶寶身高的進展,過高提示性早熟,過矮提矮小症,需要進一步評估。
圖片來源:首都兒科研究所生長發育研究室
圖片來源:首都兒科研究所生長發育研究室
上兩圖是中國人的生長曲線參考表。不過人長高並非是一條均勻的線,多是連續快長 2 個月,然後有半個多月慢慢長,如此交替。
所以要得出孩子正常的生長曲線(生長速度),需要記錄至少 6 個月的身高變化。我們只需要對照孩子曲線的速率,跟其它標準曲線大致平行增長就可以了。
對於有生長延遲或生長加速的兒童(即生長曲線趨勢呈跨越式交叉另一條或兩條曲線),需要採用骨齡來評估身高曲線,而非實足年齡,這樣就能夠更準確地預計身高。
寶寶身高不符合心中期望怎麼辦?上表中的生長曲線是 2~18 歲中國兒童的生長曲線圖,建議 0~2 歲的兒童使用一些育兒 APP 或生長曲線小程序來記錄,每月 1 次,有異常時可以 1~2 周 1 次。
當孩子 2 歲之後,頻率可以適當減少,關心身高變化的可以隔 3 個月記錄 1 次,對孩子身高放心的可以隔半年到 1 年記錄 1 次。
如果寶寶的成年預測身高不符合父母的期望,但仍在先天身高波動的範圍,那麼我們可以通過把握影響後天身高的因素——科學管理寶寶身高:發揮更高 15 釐米潛力,讓寶寶的身高發揮在先天上限,而不是下限。如果寶寶的成年預測身高不在先天身高波動範圍,偏高或偏矮,或者生長曲線跨線式增長 / 下降,跟其它標準曲線不平衡,那麼需要警惕性早熟或矮小症等疾病原因,需要及時就診、評估、檢查等,必要時進行幹預。作者:範運柱
本文經由 丁香診所 兒科主治醫師 王秋華 審核
策劃校審:丁香醫生
參考文獻
[1] 王衛平,孫錕,常立文. 兒科學[M]. 第 9 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
[2] 王庭槐. 生理學[M]. 第 9 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
[3] 中國營養學會.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M]. 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
[4] Ronald E. Kleinman 著, 申昆玲譯. 兒童營養學[M]. 第 7 版. 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15.
[5] 中國兒童青少年身體活動指南製作工作組. 中國兒童青少年身體活動指南[J]. 中國循證兒科雜誌,2017, 12(6): 401-408.
[6] 教育部. 3-6 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OL].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12.
[7] 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內分泌遺傳代謝學組. 矮身材兒童診治指南[J]. 中華兒科雜誌,2008, 46(6): 428-430.
[8] Alan D Rogol. 特發性身材矮小的生長激素治療. UpToDate臨床顧問. 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zh-Hans/growth-hormone-treatment-for-idiopathic-short-stature. (Accessed on May 19, 2020).
[9] Alan D Rogol, PhDErick J Richmond. 兒童生長激素缺乏症的治療. UpToDate臨床顧問. 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zh-Hans/treatment-of-growth-hormone-deficiency-in-children. (Accessed on Oct 30, 2019).
[10] Erick J Richmond, Alan D Rogol. 兒童高身材和 / 或異常快速生長. UpToDate臨床顧問. 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zh-Hans/the-child-with-tall-stature-and-or-abnormally-rapid-growth. (Accessed on Jan 08, 2020).
[11] Julieana Nichols. 嬰兒和青春期前兒童的正常生長模式. UpToDate臨床顧問. 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zh-Hans/normal-growth-patterns-in-infants-and-prepubertal-children. (Accessed on Mar 23, 2020).
[12] Jennifer Harrington, Mark R Palmert. 性早熟的治療. UpToDate臨床顧問. 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zh-Hans/treatment-of-precocious-puberty. (Accessed on Mar 18, 2020).
[13] Yan-Qin Ying, Ling Hou, Yan Liang,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recombinant human growth hormone in treating Chinese children with idiopathic short stature[J]. Growth Horm IGF Res, 2018, 42-43: 80-85.
[14] Yoshikazu Nishi, Toshiaki Tanaka. Growth Hormone Treatment and Adverse Events[J]. Pediatr Endocrinol Rev, 2017, 14(1): 235-239.
[15] Hui-Juan Liu, Ling-Hong Wang, Lu Chen. Evaluation of Safety and Efficacy of Growth Hormone Therapy by IGF-1 Z Score in Children with Short Stature[J]. Adv Ther, 2019, 36(9): 2374-2383.
【來源:丁香園】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