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夜讀(7)】共和國榮光|南仁東:夢圓「天眼」 魂歸宇宙

2021-02-22 花椒小築

來源:學習強國


我們穿過喧囂的白晝,沉入深邃的夜晚;傾聽夜的呼吸,思考人生的意義。「花椒小築」開展「紅色夜讀」欄目,讓我們身邊優秀的小花椒們在每一個靜謐的夜晚為您講述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歷史如詩,寫不完黨的故事;歲月如歌,歌不盡黨的精神。讓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深刻思考,不斷進步,為黨和國家的事業而奮鬥。此刻正在聆聽的您,今天過得好嗎?歡迎收聽今晚的花椒小築紅色夜讀欄目,我是今天的主播郭磊,今天想要和您分享的文章是共和國榮光——南仁東:夢圓「天眼」魂歸宇宙。

南仁東(1945年2月-2017年9月15日),男,滿族,群眾,吉林遼源人,中國天文學家、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曾任FAST工程首席科學家兼總工程師,主要研究領域為射電天體物理和射電天文技術與方法,負責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的科學技術工作。2017年5月,獲得全國創新爭先獎; 2017年7月,入選為2017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2017年9月15日晚,南仁東因病逝世,享年72歲。2018年12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授予南仁東同志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並獲評"中國天眼"的主要發起者和奠基人。

八字鬍、戴眼鏡、小個頭、一身工服……南仁東的塑像,佇立在貴州大窩凼,凝望著遠方。他的一生與「中國天眼」緊緊連在一起。

新中國成立70周年前夕,南仁東被授予「人民科學家」國家榮譽稱號。

1993年,懷著回報民族的赤誠和描繪宇宙的初心,活躍在國際天文界的南仁東毅然回國,力主中國獨立建造射電「大望遠鏡」,回溯原初宇宙,解答天文學難題。

1995年底,南仁東等人提出利用貴州喀斯特窪地建造球反射面,即「阿雷西博型天線陣」的喀斯特工程概念。當中科院支持項目啟動預研究之後,國外傳來了評說該項目過時的聲音。但南仁東堅信,一臺比剛斬獲諾貝爾獎的阿雷西博更強的望遠鏡,怎麼會過時呢?

2010年8月,工程開工前夕,南仁東得知前期做的所有索網實驗都失敗了。國內頂級的應用於斜拉橋上的鋼索,在「天眼」的鋼索抗疲勞試驗中都斷絲了,這使他萬分焦慮。經過近百次的失敗,南仁東組織攻關,終於研製出強度為500兆帕、抗200萬次拉伸的鋼索,把材料工藝提高到國標的2.5倍。

有人說,天文學是貴族科學,南仁東不以為然。他常說:「我不是一個戰略大師,我是一個戰術型的老工人。」在「中國天眼」預研究階段,他經常帶著學生坐綠皮火車往返於北京和貴州,單程要幾十個小時。就是這樣一個自信的科學家,可以放下身段成了「老工人」,遇到難題和大家一起想辦法,在施工一線與工人交流探討……「中國天眼」工程涉及眾多專業,想要把這些頂尖人才匯聚在一起,實現為國家服務的崇高目標,並不是一件易事。但南老師用自己的才華和人格魅力,把大家聚在了一起。

南仁東平時熱愛繪畫和建築藝術。但魂牽夢縈的,是「中國天眼」。在貴州省平塘縣天文小鎮的南仁東先進事跡館內,保存著他手繪的「天眼」饋源支撐塔圖樣和計算方程、英文說明。

在南仁東看來,「中國天眼」既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在建設階段,他的德國朋友幫助完成了工程仿真,澳大利亞朋友幫助完成了19波束接收機……他心中的目標,就是為下一代科學家建一臺好用的望遠鏡。

人們永遠忘不了,2016年9月25日,「中國天眼」落成啟用的那一天,一直帶病工作的南仁東重返貴州大窩凼,見證「天眼」的「開眼」,指導「天眼」的調試……

2017年9月15日,72歲的南仁東永遠閉上了眼睛。2018年10月15日,中科院國家天文臺宣布,將一顆國際永久編號的小行星正式命名為「南仁東星」。

出品:黨員教育管理中心

來源:學習強國

編輯:郭磊  金天  段江濤

責任編輯:段江濤

指導老師:萬雯怡

相關焦點

  • 「中國天眼」將對全球科學界開放,緬懷「天眼之父」南仁東
    「中國天眼」於2020年1月11日正式開放運行。在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主導建設之初,即確立了「中國天眼」將按國際慣例逐步開放的原則,以更好地發揮其科學效能,促進重大科學成果產出,為全人類探索和認識宇宙作出貢獻。
  • 追憶「天眼」之父南仁東:進入無垠廣袤的人生
    「痴」:為「天眼」穿越一生「『天眼』項目就像為南仁東而生,也燃燒了他最後20多年的人生。」許多個萬籟寂靜的夜晚,南仁東曾仰望星空:我們是誰?我們從哪裡來?茫茫宇宙中我們真是孤獨的嗎?探索未知的宇宙——這個藏在無數人心底的夢,他用一生去追尋。八字鬍,牛仔褲,個子不高,嗓音渾厚。
  • 【新華網】進入無垠廣袤的人生——追憶「天眼」之父南仁東
    「痴」:為「天眼」穿越一生  「『天眼』項目就像為南仁東而生,也燃燒了他最後20多年的人生。」  許多個萬籟寂靜的夜晚,南仁東曾仰望星空:我們是誰?我們從哪裡來?茫茫宇宙中我們真是孤獨的嗎?  探索未知的宇宙——這個藏在無數人心底的夢,他用一生去追尋。  八字鬍,牛仔褲,個子不高,嗓音渾厚。
  • 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仰望蒼穹 氣沖斗牛
    十多年啦,這一段時間足以讓一個孩子長大,足以讓一個成人老去,而南仁東,用這一段時間找到了FAST的家。」   這是《仰望蒼穹——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這本書當中的一段話,讀到這裡,眼淚不由自主。我的上高一的孩子,他在晚自習結束後回家拿到這本書,第二天一早,他跟我說:「媽媽,我連夜一口氣讀完了,中國太需要南仁東精神了,這本書值得一看再看。」
  • 燃盡生命,只為點亮「中國天眼」 !CCTV-1今天20:00檔,《故事裡的中國》走近「天眼之父」南仁東
    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單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將於2021年4月1日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徵集來自全球科學家的觀測申請此消息一經發布便有無數人想起那位為中國人打開一扇宇宙之窗的「追星人」—— 「天眼之父」南仁東從20世紀90年代初,中國最大的射電望遠鏡口徑不到30
  • 看臺人語|杜安:紮根黔中沃土,跨越寰宇星辰·原創話劇《天眼之魂...
    這是原創話劇《天眼之魂》開場第一幕。這齣劇作,由貴州師範大學和貴州省科學技術協會聯手打造,是國內首部「中國天眼」題材的大型舞臺劇。這齣劇,題材重大,涉及「大國重器」天眼工程、「時代楷模」南仁東先生;劇情綿延,縱貫天眼工程建設的20餘年;演員人數達到60餘名,演出時長超過兩小時。創作和表演極具挑戰和難度。
  • 看見宇宙邊緣:「中國天眼」讓全球科學家大開眼界
    FAST也是中國近年來深空探索最受全球矚目的大科學裝置。199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約瑟夫·泰勒(JosephTaylor)教授曾在一次上海訪問中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中國在天文觀測大裝置的建設方面成就非常大,『中國天眼』的建成只花了5年時間,期待它給我們帶來更多驚喜。」約瑟夫·泰勒曾在2016年FAST正式完工時親臨現場參觀。
  • 「中國天眼」將對全球科學界開放!今天,又想起他的名字……
    「中國天眼」於2020年1月11日正式開放運行。在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主導建設之初,即確立了「中國天眼」將按國際慣例逐步開放的原則,以更好地發揮其科學效能,促進重大科學成果產出,為全人類探索和認識宇宙作出貢獻。
  • 平塘:中國天眼 激發愛國主義熱情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群眾遊行活動中,中國天眼造型在「創新驅動」和「多彩貴州」方陣中兩次出現在螢屏,激發國人愛國主義熱情。國慶長假,訪客們慕名來到平塘縣天文小鎮,一睹「中國天眼」的雄姿,親身感受祖國的科技魅力。
  • 為啥出現在中國「天眼」天文體驗館?
    7月17日至22日,長沙麓山國際實驗小學的17名小學生前往貴州中國「天眼」天文科普基地,參加了一場主題為「美麗中國」的研學旅行活動。紅網時刻7月22日訊(記者 王詩穎 通訊員 張祥)「老師,外星人長得像地球人嗎?」「老師,天眼能聽到外星人聊天的聲音嗎?」
  • 「巨鍋」橫空出世,被國際譽為「中國天眼」,它1秒鐘耗多少電?
    中國的"天眼"之父南仁東在凝聚他畢生心血的天眼工程竣工落成的那一天奮筆寫下了這十四個大字。雖然天眼這個大傢伙工作起來耗電量十分的驚人,但與其在天文、航天、國防安全等領域所能發揮的巨大作用相比,根本就不值一提。
  • 南仁東塑像在母校遼源五中揭幕
    9月15日,「中國天眼」的主要發起者和奠基人,「時代楷模」「改革先鋒」「人民科學家」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南仁東的塑像揭幕儀式在市第五中學舉行。市委副書記韓陽,紹興市委常委、副市長欒國棟,浙江紹興三花控股集團總裁辦主任周思鵬、市教育局領導、南仁東先生親屬代表、市五中師生代表參加儀式。
  • 「天眼」開了!第一個想告訴他……
    1月11日下午,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簡稱FAST,通過國家驗收,正式開放運行,成為全球最大且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這意味著「中國天眼」開啟了睜眼看宇宙的新徵程,也意味著人類向宇宙未知地帶探索的眼力更加深邃,眼界更加開闊。
  • 南仁東塑像在母校遼源五中落成
    9月15日,「中國天眼」的主要發起者和奠基人,「時代楷模」「改革先鋒」「人民科學家」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南仁東的塑像揭幕儀式在遼源市第五中學舉行。遼源市委副書記韓陽,紹興市委常委、副市長欒國棟,浙江紹興三花控股集團總裁辦主任周思鵬、市教育局領導、南仁東先生親屬代表、市五中師生代表參加儀式。
  • 南仁東塑像在母校遼源五中揭幕
    9月15日,「中國天眼」的主要發起者和奠基人,「時代楷模」「改革先鋒」「人民科學家」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南仁東的塑像揭幕儀式在市第五中學舉行
  • 「天眼」菸捲被嚴查,並宣告商標無效啦
    呼籲書稱,坐落於貴州的「天眼」,是我國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世界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是觀測宇宙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也是國家耗費巨資,南仁東等科學家歷時22年才打造成的國之重器,是我們國家和人民的驕傲,它將引領中國天文走向「黃金時代」。
  • 「南仁東」班來了!這所西部高校成立天文系
    提到「中國天眼」你一定會想起一個人,他就是南仁東。FAST被譽為「中國天眼」,是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世界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南仁東先生就是FAST工程的發起者及奠基人,20多年嘔心瀝血,為國人打開了一個「天眼」。
  • 二十二年:美國「天眼」墜落,中國天眼獨存,從落後到領先的逆襲
    射電望遠鏡素有"天眼"的美譽。而在世界上,也只有兩座被廣為認可的"眼睛",分別是美國第一天眼和中國第一天眼,它們一度被譽為地球的「雙眼」。一座位於美國,叫阿雷西勃望遠鏡。一座位於中國,FAST望遠鏡。它是由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教授就帶領自己的團隊歷經二十二年,完成科技攻關,不僅實現了技術的逆襲與趕超,還將美國的射電望遠鏡遠遠甩在身後。今天,我們可以自豪地說:坐落於中國貴州的FAST射電望遠鏡,是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達到了人類可以觀測的宇宙邊界,137億光年。讓中國在宇宙天體探索上,快人一步,更讓中國的天體宇宙實驗,領先世界二十年。
  • 「一口大鍋」帶火貴州小鎮,天文體驗館藏著黑洞與宇宙秘密!
    這口大鍋就是中國天眼,位於平塘縣克度鎮大窩凼的喀斯特窪坑中。中國天眼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總面積達到25萬平方米,差不多有30個足球場那麼大。截止到目前為止,通過這口巨型永遠鏡已經發現數十顆脈衝星,在科學家的努力下,未來將發現更多宇宙的秘密。
  • 「中國天眼」FAST都有哪些特長?有哪些任務?會發現些什麼呢?
    天眼FAST不僅是世界上第一單口徑射電望遠鏡,更是我國的自主智慧財產權,沒有外國人的幫助,我國自主建設起世界第一靈敏度的射電望遠鏡,說到這裡我們應該感謝一個人,他就是尊敬的天眼之父、天文學家——南仁東!南仁東最高靈敏度究竟靈敏了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