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昕焦慮式狂吃保健品上熱搜,「中藥保健品」到底存在嗎?

2020-12-19 澎湃新聞

隨著某檔綜藝節目的播出,湖南知名女主持人吳昕焦慮式的狂吃保健品畫面上了熱搜。有人粗略統計,她每天要吃下的保健品不止10種!

權健的新聞最近雖不在頭條了,但購買保健食品的熱潮,卻隨著節假日而又起一波。那麼保健品有治療作用嗎?在層出不窮的保健品騙局中,打著「中醫」名號的所謂「產品」尤其受到青睞,有人聽到某保健品含有「中藥材成分」就認為這是既能養生保健又能治療疾病的「中藥保健品」,這種想法正確嗎?

中醫的「保健」基礎是「辨證施治」

什麼是保健品?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臨床營養科註冊營養師田芳指出,保健食品是一類特殊的食品,區別於藥品和普通食品,一般具有明確的食用量、食用方法、適宜和不適宜人群。我國保健食品分為營養素補充劑和功能型保健食品, 它們不能治療疾病,更不能替代藥物。

在層出不窮的保健品騙局中,很多都穿著「中醫」的馬甲。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嶽陽中西醫結合醫院副主任醫師謝吟靈醫生指出,主要原因是人們特別是老年人對祖國醫學存在著諸多誤解。

「首先要明確中醫的『保健』的概念。」謝吟靈醫生說。今天,老年人熱衷的「保健」「養生」都屬於中醫「治未病」理念,但無論是中醫的「治未病」還是「治已病」,也無論採取什麼診療手段,都必須建立在對人的身體狀況準確了解的基礎上,也就是中醫的「辨證施治」。

例如,很多老年人都非常熱衷的泡腳,就不是人人都能泡;在泡腳水中加入中藥材,更是因人而異。

又例如,備受老年人推崇的「藥茶」,同樣的茶,有的人喝了滋補養生,有的人卻越喝越難受。殊不知,這類茶被中醫稱為「茶劑」,在辯證的前提下,才可以用作保健或者治療,而不是每個人都能當茶喝。

所以,把中醫的各種診療手段等同於「養生保健」,認為「只有好處沒有壞處」的想法是完全錯誤的。

「中藥保健品」?不存在!

中醫有「藥食同源」理論,老百姓容易有「反正比吃藥安全,吃了能保健」的觀念。謝醫生指出,實際上,早在2000年3月,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頒發了74號文——《關於開展中藥保健品整頓工作的通知》,明確提出了撤銷中藥「健」字文號,統一納入藥品管理。2004年1月1起,所有「健」字號藥品都不得在市場上流通。也就是說,所謂的「中藥保健品」從2004年起就已經在我們國家不存在了!

保健品是食品,其包含的所有成分都是食品!中醫有「藥食同源」理論,指的是有些東西既是食物又是藥材,《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中專門有《既是食物又是藥材的物品名單》,就是針對「藥食同源」理論的,例如我們熟悉的蜂蜜、枸杞子、花椒、甘草、薏苡仁等。但是,這種既是食品又是藥材的東西,當它加入正規保健品時,生產工藝、製作方法都只能讓它們的性質和作用屬於「食品」,發揮不了藥材治病的作用;而當它們作為藥材使用時,炮製方法、和其他藥材的配伍又讓它發揮藥物的作用。

謝吟靈醫生提醒,不要看到或者聽到某保健品含有「中藥材成分」就認為這是既能養生保健又能治療疾病的「中藥保健品」,任何東西只要其身份是「食品」,就不具備治療作用!而宣稱因含有「名貴中藥材」就能治「三高」「抗癌」的「中藥保健品」,那就是謊言!

保健食品如此「有效」?要警惕

田芳營養師提醒,不合規的保健食品常有虛假宣傳,說它能「治療高血壓」、「擺脫糖尿病」、「治癒關節痛」 ,緊緊抓住人們「吃食品、治疾病」的心理。

有人可能會疑惑,我明明看見朋友圈裡小張的媽媽吃了某降糖食品非常有效啊!若是某保健食品如此「有效」,必須要警惕裡面是否非法添加了藥物。

「保健食品基質複雜,配料較多,添加化合物的手段和類型層出不窮,即便是專業檢測機構,也需要不斷更新技術儲備,才能應對檢測需求。」田芳營養師說。

例如:

–宣稱其功能為緩解風溼痛的保健食品,被檢出含有大量解熱鎮痛類化合物;

–降糖類保健食品可能非法添加甲苯磺丁脲、格列苯脲等降糖藥物;

–聲稱具有消炎止痛功效的保健食品,可能添加抗生素類化合物,容易使人們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服用、濫用抗生素,導致身體產生耐藥性;

–聲稱改善睡眠功能產品可能會非法添加地西泮、硝西泮等鎮靜催眠藥物;

–聲稱抗疲勞、增強/調節免疫的功能性飲品和抗疲勞類保健食品,可能會非法添加那紅地那非、紅地那非、伐地那非等藥物。

「若確診為某種疾病,應以臨床治療為主,而不能寄希望於吃保健品來治療,但可以藉助它來輔助調節人體機能。」田芳營養師說,「還有一種較為特殊的食品是醫用食品,患者可以在醫師建議下選擇合適的醫用食品進行營養補充。」

醫用食品全稱叫做「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可以理解為「更適用於疾病狀態」的食品。當出現進食受限(例如吞咽困難)、消化吸收障礙(例如炎性腸病或腸道手術後)、代謝紊亂或特定疾病狀態(例如腫瘤)下,對營養或膳食有特殊需要,就要用到這些專門加工配製的食品,且必須在醫生或臨床營養師指導下食用。

田芳營養師提醒:別老說長輩,現在青年人也很熱衷於購買保健食品:買點青汁通便養顏,熬夜久了吃幾片螺旋藻,外賣吃多了來幾盒減肥酵素……您是否會掉到一個坑裡,就是拿著某款保健食品說明書,來比對自己的「症狀」,於是越看越覺得有必要來一盒。

一般來說,長期飲酒、加班熬夜、膳食不規律、食物品種單調、全素飲食等情況下,營養缺乏的風險很大,如果生活方式調整有難度,那還是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用一些營養素補充劑來補充維生素礦物質,或者用一些功能型保健食品來提高人體機能的。

不要迷信「秘方」「偏方」

對於有些人迷信的「秘方」「偏方」,謝吟靈醫生指出,影視劇中的「祖傳秘方」「民間偏方」根本不屬於中醫範疇,有的只是一些民間傳說,而更多的則是藝術虛構。

正規的中醫只有「古方」和「驗方」。每一個時代的合格中醫,對於古方、驗方甚至民間土方都不會照搬照抄,都是繼承、發掘、驗證之後才會使用,到了現代,對於中醫的診療手段、方法、用藥更為規範和嚴格,正規的中醫師是絕對不會隨便採用什麼奇異的、自己「發現」的、故紙堆裡找到的「秘方」「偏方」的。

但凡號稱擁有「秘方」「偏方」的「專家」「權威」,要麼是不學無術的江湖郎中,要麼就是赤裸裸的騙子。

治病和養生,有時會「相衝」

不少老人一邊吃藥一邊吃保健品,認為治病養生兩不誤。但其實,當藥物遇見保健品時,兩者的關係可並不像老年人以為的那麼「美好」,有些藥物和保健品會「相衝」,影響藥效,甚至造成危險。謝吟靈醫生提醒:

阿司匹林「不愛」三七,藏紅花。有心腦血管疾病,存在腦梗、心梗高危因素的老年人常會服用阿司匹林、華法林等抗凝藥物,降低血液凝結成血栓的可能。出於對腦梗、心梗的懼怕,不少老年人覺得吃藥還不夠,喜歡服用具有活血化瘀成分的保健品或補品,尤其是含有三七、藏紅花成分的。同時服用抗凝藥物和活血化瘀成分的保健品,存在出血甚至流血不止的隱患,尤其是老年人的血管存在彈性降低、低脆性增大的特點,容易出現牙齦出血、皮膚淤斑、黑便、血尿的現象,嚴重的甚至會有腦出血的危險。所以在服用抗凝劑時,應避免服用含有上述成分的保健品。

過敏患者少吃蛋白粉。蛋白粉不僅備受老年人喜愛,也是子女孝敬父母時最愛買的保健品。但是,市面上的蛋白粉各種各樣,很多人挑選時只憑「進口」「國產」和價格,從不關心成分。有的蛋白粉富含組氨酸,這種成分進入人體後會產生大量的組胺,對過敏體質或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可能誘發嚴重的過敏反應,即使正在服用抗過敏藥,也會大大影響藥物的療效。

「總之,平時服用藥物的老年人如果要服用保健品,最好先諮詢醫生,了解清楚保健品的成分。即使少量服用,也最好在服用藥物2小時後再吃。」謝吟靈醫生說。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吳昕吃保健品「續命」惹爭議:這樣「偽養生」,坑了多少年輕人?
    一下子吃近10種保健品,吳昕「養生法」因上了熱搜從綜藝節目《我家那閨女》中可以看出,保健品對吳昕來說就是必需品,隨時隨地來一顆,並且種類繁多。她說從三十歲開始就十分注重保養,每天要吃至少9種保健品:美白的口服液、抗衰老的葡萄籽、魚油、阿膠、補氣丸、補鈣補鐵補鋅等等,覆蓋面積極為廣泛。
  • 吃著保健品焦慮的年輕人,是你嗎?
    剩餘的幾類相對來說功效更明晰一些,益生菌和酵素主打腸胃調理,葡萄籽和膠原蛋白奮力對抗衰老,魚油主打護眼……小紅書上關於保健品的討論,也跟上述調研相互佐證。女性和上班族,可以說是中青年保健品市場的兩大支柱。▍保健品治的到底是什麼?
  • 90後養生焦慮推動保健品新一波崛起
    泡枸杞喝,買各種美容儀,買保健食品,90後的養生焦慮已經推動了保健品產業的新一波崛起。  「過了25歲就必須保養」  90後養生焦慮到底怎樣?  在某視頻網站工作的lucy剛過26歲生日,生日這天她沒有吃蛋糕更沒有喝奶茶,而是如往常一樣煲了赤豆茯苓蓮子湯。
  • 你還在吃保健品養生嗎?「是藥三分毒」不會有假!
    四川95後姑娘小段一天要吃7種保健品,床頭五顏六色的瓶瓶罐罐十多瓶。「25歲以後皮膚氧化速度就很快了,要提前準備」。談起女生該如何抗氧化,防衰老,小段頭頭是道。她將保健品當飯吃,每月開支近千元,父母攔都攔不住。
  • 買保健品,是年輕人最後的倔強
    年輕人們對保健品認知的改變,更多來源於產品的迭代。最早一批保健品主打中老年人市場,如腦白金、蓋中蓋。那些產品所強調的是補鈣,治腰腿疼痛,一口氣上五樓,不費勁。年輕人們對此的感知是不深的,他們也很難相信吃了腦白金之後,就能像電視裡的動畫老頭一樣蹦蹦跳跳。
  • 褪黑素、抗糖丸……90後養生焦慮推動保健品新一波崛起
    如果你稍微關注一下微信好友裡的保健品代購,可以看出它一直在推薦購買助眠的褪黑素和抗老的抗糖丸等保健品,而消費者不是容易「上當」的中老年,反倒是90後成為購買主力軍。而身邊部分不到30歲、風華正茂的青壯年,已經陷入了深深的養生焦慮。泡枸杞喝,買各種美容儀,買保健食品,90後的養生焦慮已經推動了保健品產業的新一波崛起。
  • 吃保健品?真的可能吃出肝損傷
    去年年底,吳昕因為保健品而刷了屏。她那種類繁多堪比麻辣燙的保健品,一把藥丸一口悶的架勢,讓人至今記憶猶新。  圖片來自湖南衛視綜藝節目《我家那閨女》 在大家對她高度保養的生活方式(以及用於高度保養的錢錢)表示羨慕嫉妒恨的同時,也有不少人提出了疑問: 吃這麼多保健品,真的好嗎?
  • 吃保健品「上癮」的年輕人
    林晴所說的「藥」,並不是經過大量臨床驗證後,具有嚴格適應症和治療作用的藥物,而是保健品。從2014年開始,還在上大二的林晴就拿自己當「試驗品」,從膠原蛋白液、葉綠素片到褪黑素、護肝片,她前後吃過不下十種。「早飯可以來不及吃,但保健品必須得吃。」定時鬧鐘之外,林晴還上了雙重保險:隨身攜帶全套保健品,早上忘了吃,中午也能補上。「已經上癮了。」
  • 吳昕減肥超有毅力,深夜吃火鍋卻只吃黃瓜,還擔心喝中藥會胖
    在節目中的吳昕儘管因為事業的原因會影響到個人生活,她依舊勇敢的追求自己的幸福。這一期節目中吳昕和好朋友出來一起吃飯,這次的吃飯對象非常講究,兩人是娛樂圈當中出名的模範夫妻,吳昕表示要和兩人吸取經驗。劉洪悅和她的老公姜帥和桌子另一端的吳昕就像是老師在給學生上課,圍著火鍋邊吃邊談,氣氛還不錯。
  • 老年人到底要不要吃保健品?吃保健品有沒有好處?一起來分析分析
    如果老人身體非常健康,生活作息規律,不吃保健品也是沒問題的,當然吃了會更好。但是如果沒有太過於安逸的生活,不吃保健品,也會有可能誘發一些疾病。所以吃不吃保健品要取決於自己的意願,但是對於一些身體不好的老年人,常年失眠,不儘早調理也是不實際的。
  • 給孩子吃點保健品,能增強孩子的免疫力嗎?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隨著人們保健意識的增強,很多人希望可以通過服用保健品預防疾病、強身健體。市場上各種保健品層出不窮,尤其是針對中老年人的各種保健藥品、食品更是五花八門,而這幾年也開始有越來越多的廠家加入了兒童保健品的大軍。那麼,能給兒童吃保健品嗎?
  • 保健品,我們還要不要吃?
    知道保健食品為何物嗎  目前我國的保健品,大多數與「食藥同源」的中藥材有關。最近30年,是我國保健品發展最快、起落最大的時期,也是保健品深入人心的時期。「儘管如此,即使到現在,很多人認識『保健品』3個字,卻並不真正了解保健品為何物。」宋教授的學術經歷讓他有充分的理由這樣說。
  • 「躺平養生」的95後,能靠保健品換個心安?
    在某知識分享平臺上的一個高分點讚內容中可以看到這樣一句話:「我只從親戚的渠道買,絕不交智商稅,票圈、各種群裡的推薦絕不信。」但是,他們逃得出保健品「智商稅」的怪圈嗎?曾經在一檔綜藝節目裡,湖南電視臺主持人吳昕一口氣吃下了十幾種種保健品,按照吳昕的透露,她每天要吃二三十粒,已經持續吃了六年。不僅僅是吳昕,包括戚薇、王子異等影視明星也都曾在公開場合透露過自己服用保健品的心得。明星之外,抖音、快手、小紅書這些網際網路社區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 狂吃某鞭某腰?磕天價保健品?解讀提高生育力的幾大誤區
    狂吃某鞭、某腰子,「以形補形」不靠譜!對於中國人來說,「吃什麼補什麼」的邏輯已經深深的印在了老一輩兒的生活哲學裡,雖然現代醫學已經告訴我們,這個簡單粗暴的邏輯根本是不存在的,但是依然有很多人對此樂此不疲。
  • 年輕人嗑起保健品,連爸媽都攔不住
    你永遠想像不到,年輕人能在保健品上花多少錢。 對於他們來說,不存在沒玩過的,只有玩膩了的。 當你以為最近刷屏的盲盒、手辦、球鞋、Lolita裙、漢服等就是他們生活的全部,姑娘小夥兒們只會以微微一笑回應,順手端出常駐床邊案頭的一罐罐保健品。 在他們看來,人是鐵,保健品是鋼,一頓不吃,還怎麼放肆浪?
  • 我們平常吃的保健品到底是「藥品」還是「食品」?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越來越注重養生,鹿茸、冬蟲夏草、雪蓮等經常被作為滋補保健品食用。但對於這些可食用的保健品,到底是藥品還是食品,很多消費者並不了解,遇到相關的權益糾紛也無所適從。今天就和大家聊聊我們身邊的「保健品」。
  • 孕婦保健品需要吃嗎,怎麼吃
    孕婦保健品需要吃嗎,怎麼吃編輯Ps: 醫生不建議孕婦吃dha 孕婦保健品騙局 孕婦吃的十大保健品 孕期到底要不要吃保健品 孕婦的保健品普通人能吃嗎今天是6.1兒童節最近很多人問下邊懷孕期間要不要吃保健品,今天小編給大家解答一下。女性朋友們自從懷孕後,飲食方面就需要格外注意了,補充豐富的營養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孕婦保健品需要吃嗎?孕婦吃什麼保健品好?下面,小編就來為大家分享有關孕婦保健品的相關內容。
  • 安利的保健品怎麼樣生病了可以吃保健品治療嗎
    時下不少人可能因為身體原因,所以需要買一些保健品來加強身體素質,而在保健品市場上也是比較多選擇的。因而大家看到一個就會問一個,比如安利的保健品怎麼樣。安利是個大品牌,但在保健品這方面,即便是大品牌,在人家初次接觸中依舊還是會被安利的保健品怎麼樣所吸引。
  • 藥品保健品營養補充品,到底買哪個?
    可是,到底買什麼東西合適呢?很多人問我:「你是營養專家,會買營養品和保健品作為禮物嗎?」其實,我很少買這類產品。倒不是因為我真的認為營養品和保健品都沒有用,全是騙人的,而是因為送它們作為禮物難度比較大。保健食品各國都有,它有社會需求所以有存在意義。不過,麻煩就在於它們並不是適合每個人的,不敢隨便送。
  • 保健品和中藥是導致肝損傷的最主要藥物?專家回應五大疑問
    對此,該論文共同通訊作者之一、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茅益民稱,由於這一論文發表在國際雜誌上,需要結合國際慣例,而國際上通常將草藥與膳食補充劑(Herbal and Dietary Supplement,簡稱為HDS)歸為一大類。保健品和中藥是藥物肝損傷的最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