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SFC(可持續時尚中國)楊大筠應邀參加了「淮海中路闢築120周年」國際商業高峰論壇暨「淮海中路時尚魅力指數」發布會,和眾多的上海各界領導以及行業專家進行了深度溝通交流,探討了淮海中路未來的創新與發展及進一步發揮時尚魅力的諸多可能性。
下文為楊大筠發言實錄
我在全球時尚行業中工作時間最長,工作了30多年。我過往的工作主要是幫助中國的時尚產業實現更多的國際化,包括通過併購收購國外的一些企業、時尚集團等。
前面很多嘉賓都在上海生活,一直在講我們從哪裡來,也在講未來到哪裡去。而我講的比較宏觀,就是我們怎麼做?大家知道,任何商業形態的成長蝶變一定是和消費趨勢有關的。中國這幾十年改革開放到現在為止,因為我每個月都來上海,我也經常在上海大街小巷走,無論是北京、上海還是日本東京銀座或者是香榭麗舍大街,包括米蘭大街都在發生改變,這些改變主要是消費習慣的改變,但是中國的改變與全球有很大的不同。
比如說我們的消費者,現在和15年前相比最大的改變是什麼?我們以前叫消費娛樂,那是一個需求大於供給的時代。所以那個時候我們看到淮海中路的品牌和商業結構和今天是不一樣的,那個時候整個商業業態是只要開店做零售、做百貨都可以賺到錢。但是現在不一樣了,因為商業本質發生了改變。
現在我們稱之為娛樂消費,今天所有的商業業態如果說沒有娛樂,你的東西是賣不掉的。消費者去商場購物是先滿足娛樂,然後才是消費,把買東西當做娛樂已經越來越少了。所以我們看到購物中心裡的餐飲和娛樂的東西遠遠超過服裝店、珠寶店,而且這個業態正在快速發生改變。
當商業業態發生改變的時候,淮海中路怎麼辦?現在的商業業態還改變的不徹底,現在我們的社會已經慢慢從「擁有型社會」變成了「存在型社會」。在擁有型社會,購物是一種娛樂,大家情感的滿足感在馬斯洛需求理論當中是比較低級的。而今天物質極大豐富,在這樣的情況下,消費者開始注重物質之外的個人消費的存在價值。我們商場的品牌、商業業態都發生了改變,以量取勝的商業基本上消失了。
實際上義大利米蘭奢侈品一條街、香榭麗舍大街、日本東京銀座業績增長表現並不是很高,為什麼?日本人口年齡嚴重老化,你在日本商場當中基本上看不到二三十歲的年輕人在購買奢侈品,大部分都是老年人在消費,而且商場當中是主要的奢侈品消費主力。日本的技術、製造能力都是世界一流的,當一個國家的人口已經完全老齡化的時候,帶來的結果就是你的CPI從80年代到2019年變化一直不大,你的製造能力再強,品質再高,沒有人消費,你的CPI不會有太大變化。所以人們說日本社會進入了「低欲望消費的社會」。
北京和上海很快也會進入到了人口老齡化城市。現在我們主流消費群體是90後一直到00後,而60年代、70年代出生的人,在未來5年將被劃入老齡化的比例當中。中國未來將會進入銀髮經濟時代,中國有近4億這樣的人口,這樣的人口老了之後,中國一定會充滿魅力,充滿豐富色彩的消費市場,這個消費市場跟我父母那一代的純粹的物質市場是完全不一樣的,這個銀髮市場的規模一定是很大的。
第二個市場是Z時代的市場,也就是00後。這個市場就是你們看到的國潮的崛起,各種中國元素的化妝品、網紅品牌迅速崛起,甚至是增長幅度和速度遠遠超過任何的世界大品牌。一個社會的發展,消費的動向會被政治或者是社會的焦點左右的時候,是會形成一種新的消費群體。
所有這些東西整合在一起,我從宏觀上認為,我們的發展規劃一定要跑在世界前沿,而不是複製模仿,也不要像東京銀座學,也不要向日本學,中國必須是中國的,中國企業做戰略的時候,要大膽的站起來,喊出你想做的東西。科特勒講過一句話:優秀的企業滿足市場需求,偉大的企業創造市場需求。中國該引領消費了。
來來整個淮海路和時尚產業只有走可持續:我們規劃要考慮低碳排放,綠色,美好生活等為人類帶來的價值,人類最大的幸福感是在消費時創造的價值。未來的時尚一定是可持續為導向的。所有的國際大品牌都不再使用動物皮毛,而是採用可循環的材料。國外使用的燈是低排放的燈,地上鋪的材料是可循環材料做的,塗料完全是環保的,如果說中國比他們還落後,怎麼引領呢?
內容為原創
更多精彩請關注公號:可持續時尚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