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惠文:一個好玩的父親,對孩子竟然有這麼大的影響

2021-01-18 親子天下
傳統的父親被框在一個嚴肅的角色中,他們負責指責是非、懲罰,教導人倫義理,而沒辦法柔軟、親近、玩耍,但大家都知道,父親對我們的愛,不只是那樣。陪伴每個父母和小孩,成為更好的自己。
讓每位父母、教育工作者,都有能力,以生命滋養另一個生命,帶領孩子,走向海闊天空的未來。

作者:鄧惠文

精神科醫師、榮格心理分析師、作家、節目主持人,擅長以精神分析取向、榮格取向進行個人及伴侶治療。鄧醫師執業看診超過二十三年,不論在著作或節目中,總能用你我熟悉的故事,加上她充滿同理的口吻與精闢的解析,讓受眾獲得改變人生的啟發。親子天下專欄作家,著有《有你,更能做自己》等書。另有在線課程《鄧惠文的關係心理學:夫妻篇》、《鄧惠文的關係心理學:親子篇》。



第一次在歐洲長住,最讓我悸動的一個畫面是星期天在公園,看見爸爸們推著娃娃車,牽著小小孩在公園玩。
我常駐足,有時還偷偷拍照,並不是說真的迷戀這些爸爸,而是內心一股暖流,彷佛看到了具體的父愛。據說挪威爸爸是牛津大學調查十二國爸爸中,最完美的爸爸。挪威的爸爸幾乎都會做家事,跟孩子相處時間非常非常多。星期六到咖啡館,你會看到爸爸坐在那邊跟孩子玩,媽媽在旁邊看報紙。我很羨慕,跟英國同學提起時,他們撇撇嘴說:「現在歐洲離婚率太高,你看到的可能是沒分配到監護權的爸爸,在公園演出一周只有一次的親子天倫樂。」沒有進行田野調查,不知是真是假,但我倒是真實看見,這幾年臺灣爸爸也不同於昔日,幾乎都在第一線把屎把尿,真是可喜!女性朋友說:「為什麼看到平時很堅持自我的男人,為了孩子丟臉出糗、把屎把尿,會讓人覺得特別容易被觸動?」為了孩子丟臉、出糗,讓人看到可親近的柔性特質,甚至看到一點點無助。或許因為如此,當堅持自我的剛硬男性,表現出人性或女性的一面時,會讓爸爸的存在有了立體感,而不再只是一副面具。當我們看到父親照顧小孩的畫面,每一個人都會有共鳴。如果一個傳統上代表權威、力量、穩定、秩序的父親也會失序,而且是為了心疼他的孩子,這個角度讓我們想起那個從小跟我們一起玩的父親,會出糗、犯一點小錯,我們對父愛的內在渴望會被喚醒。這種渴望常被壓抑、無法述說,人們無助時哭喊媽媽,但極少哭喊爸爸。傳統的父親,被框在一個嚴肅的角色中,他們負責指責是非、懲罰,教導人倫義理,而沒辦法柔軟、親近、玩耍,但大家都知道,父親對我們的愛,不只是那樣。童年記憶中,一個有趣、調皮,一邊講故事、一邊玩蠢遊戲的父親,可以是孩子成年後,面對困難時刻的深厚支持。一個好玩的父親,連結孩子內心的創造力跟自信。


第一,父親讓孩子認識自己的攻擊性。父親常能讓小孩放心測試,並調節自己的攻擊性,不會因為害怕被制止,而一味否認自己的攻擊性。
例如,很多爸爸抱著小孩玩,可以容許小孩踢他、打他,跟小孩假裝打架的可能性,比媽媽高很多,媽媽比較不習慣這樣打鬧。爸爸跟小孩玩打仗時,讓小孩在發展階段認知到:我有邪惡、有調皮,但在一個安全保護之下,這些東西不會造成毀滅。於是,孩子有機會去調節自己的力道,從中認識力量與攻擊性。「你對我太過分的時候,我對你是會有憤怒的。我承認我會憤怒,我們可以靠比賽或者公平競爭的方法,決定怎麼辦。」缺乏這種經驗的人,特別是女性,長大後往往沒辦法正面認識自己的憤怒,常用扭曲的方式,比如自虐、裝可憐、過度管束或犧牲,試圖控制對方。她們說我對你沒有憤怒。事實上,對方都知道她滿腔怨恨。追溯這種女性的童年,常缺乏一個安全的探索經驗,讓她去測試自己的拳頭有多強,所以她害怕自己的憤怒。或者壓抑,或者被虐,變得很扭曲,用不健康的方式控制別人,而不認識自己的憤怒,導致人際關係的問題。這當然可以有很多種組合,但一般而言,父親對兒子的影響是:你以後會變成像我一樣有力、可信賴、足以保護家庭的典範角色;而父親對女兒可以展現的是:我從一個男性角度,非常欣賞你將長大成為一個令人欣賞喜愛的女性。在這樣父女關係下長大的女孩,多半能擁有穩定的自信,她不害怕展現自己的女性魅力,但她也不需刻意展現。成年後與異性的關係,也比較不會出現「被拋棄恐懼」和「討好人格」。當媽媽看到爸爸跟孩子,邊玩邊打架時,不用急著制止,那是男性特質的愉悅經驗,孩子從中會學到男性世界的很多道理:他要去體會,永遠有拳頭比他粗的人,他會有現實感。心理治療師多建議,不要過度保護小孩,但是身為媽媽,難免擔心,常常出手阻擋他們。可能媽媽們也不太喜歡,自己的男人看起來像個小男孩,老公不見了,變成兩個幼稚的兒子,這是媽媽們需要克服的心理障礙。*本文摘錄自親子天下出版《有你,更能做自己》,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版權所有,轉載前請申請開白,核准授權之內容須完整加注作者及出處,出處為親子天下微信公眾號

★尊重原創,請依照規範申請轉載,未申請開白之自行轉載行為將一律視為侵權。



相關焦點

  • 父親一直「忙」,竟然對孩子的影響
    孩子一不如意就哭鬧,一不開心就發脾氣,亂扔東西……如果爸媽對孩子的壞脾氣妥協,孩子就會得寸進尺,反覆「要挾」父母。缺乏父親教育是孩子發展不健全、生活不幸福的重要原因。這些問題,不僅會深刻影響孩子學習、交往等成長的各個方面,而且會隨著孩子年齡增大而日顯嚴重。
  • 《父親的生物學意義》:父親對孩子的影響從娘胎裡就開始了!
    ,當理察對著肚子說話時,妻子能明顯地感覺到胎動,聲譜儀操作員用超聲波掃描發現胎兒的心跳也在加快,媽媽說話時胎兒心跳為136,爸爸說話時則為144,胎寶寶對父親的喜愛程度竟然超過了孕育她的母親。結論:絕大多數人覺得懷孕時只有母體能跟孩子產生聯繫,實驗竟然發現胎兒從娘胎裡就知道了父親的存在,父親的生物學影響從胎兒就開始了,甚至有一些準爸爸也會像孕婦一樣莫名的噁心嘔吐,叫做「擬娩症候群」。
  • 孕期對孩子的性格影響竟然這麼大
    實際上孩子的性格除了後天環境的影響之外,媽媽在懷孕期間的心情狀態,也會影響到孩子的性格。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聊一聊,孕期孕婦的心情狀況,和孩子性格之間的聯繫。實際上,媽媽的情緒和孩子的顏值性格真的有關係哦!懷孕的時候孩子和媽媽的距離是最親近的,彼此之間心靈相通,寶寶能夠感受到媽媽的情緒變化。如果媽媽每天心情都非常好,孩子的安全感就會非常充足,出生後也會非常乖巧懂事。如果媽媽情緒總是激動,孩子總是處於驚恐之中,那麼孩子出生後就會非常難帶。
  • 父親對孩子的未來影響有多大?孩子說出了真相
    家庭起源、組合及對孩子未來的影響。人類的起源,由原始社會經過多年演變而成為今天的獨立家庭。最初是母系社會,孩子接觸到的只是母親的影響,隨著社會的進步,人類由群居性的母系,演變出獨立的夫妻家庭。這個時候中國古代是一個典型的血緣宗親社會形成,家庭的傳延被看得很重,所以十分重視養子教子。在家中父親就是頂梁柱。
  • 一個好父親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看看楊絳的家庭教育,就知道了!
    「先生」;2016年,當她去世時,有港媒如此評價:「中國最後一個用先生稱呼的女性走了。」一個好父親,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楊蔭杭學貫中西,是美國賓大的法學碩士;他涉獵頗廣,不僅對中國古詩詞頗有研究,還翻譯了多部外國法律;他創立了上海律師公會,還一度成為了江蘇省最高司法廳廳長。
  • 空氣淨化器哪個牌子好,空氣汙染對孩子的影響竟然這麼大
    空氣淨化器哪個牌子好,空氣汙染對孩子的影響竟然這麼大 自從PM2.5的危害被陸續科普以來,它已經引起了全社會對空氣品質的廣泛關注,媽媽們都把注意力放在了室外空氣汙染對寶寶的傷害上來。
  • 爸爸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耶魯大學:父親帶的孩子智商更高
    父親對男孩和女孩的影響有不同父親對孩子的影響,很重要的一點就在於榜樣的力量,當然男孩女孩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力量可能也會有不同,男孩以父親為榜樣,會努力以超過父親為目標,變得更加優秀;而女孩可能會以父親的綜合形象作為一個標準,在尋找愛情的時候某些方面和父親相近,或更優秀的另一半。
  • 父親對孩子的影響比媽媽大,4件事父親不要做,注意言行
    那麼小編也有對孩子不自信的這件事做過研究,發現孩子不自信很大一部分可能是來自於原生家庭中父親對孩子的影響,父親在孩子的眼中本來就應該是一個非常偉大的存在,所以在家裡孩子就很可能會把很大部分的注意力放在爸爸身上。
  • 孩子住校VS走讀,對成績的影響竟然這麼大?
    孩子住校VS走讀,對成績的影響竟然這麼大?如果從初中算起的話,加上大學要住校10年,就算從高中算起,也將面臨7年的住校,更不要說一旦考研、讀博,甚至在外地安家……孩子住校VS走讀,對成績的影響竟然這麼大
  • 親子溝通對孩子的影響這麼大
    親子溝通對孩子的影響這麼大可見親子溝通對於孩子語言資本積累的重要性。親子之間的交談是孩子很重要的一項語言運用渠道,尤其是對於小學生而言。2.改變教育觀念,改善溝通技巧,以縮小受教育程度與職業的差距研宄發現,家長的受教育狀況和職業性質類型與親子溝通有密切的關係。雖然父母受教育程度的差異和職業的不同對小學生親子溝通的影響是客觀存在的,但並不是絕對的,是具有可塑性的。家長角色是一個不斷發展的角色。
  • 家長低估了精細動作,對孩子的影響竟然這麼大
    近期,羅媽媽讀了一篇關於精細動作對孩子發育影響方面的論文,發現精細動作對孩子的重要性完全超出了之前羅媽媽的認知。之前羅媽媽對孩子的能力訓練重要程度的排序大概是這樣的:觀察力>認知力>邏輯思維能力>專注力>精細動作>表達力,現在看來,精細動作起碼應該排前3,所以,羅媽媽今天晚上用2期的時間給大家分享精細動作的教具。精細動作一般是指手上的百捏的動作、握的動作,屈的動作、旋轉的動作、還有託、扭、擰、撕、推、抓、刮、撥、壓、挖、彈、鼓掌、夾、穿、抹、度拍、搖。
  • 「父親缺位」有何不良影響?好父親,不會對孩子的教育撒手不管
    如果父親沒有責任心,對家庭、對孩子來說,都是一種巨大的災難。」對孩子有何不良影響?如果孩子從小缺乏父親的教育和陪伴,對孩子的智力發展會產生一定的不良影響。而有付錢陪伴的孩子,在智力方面則更勝一籌。:焦慮的母親、缺席的父親、有問題的孩子。
  • 精神科醫師鄧惠文:路人請不要來教我如何當媽
    親子天下專欄作家,著有《有你,更能做自己》等書。另有在線課程《鄧惠文的關係心理學:夫妻篇》、《鄧惠文的關係心理學:親子篇》。有了小孩之後,經常會讓人不自覺的從母親,變身母獸。生活中隨處都有一句話惹怒媽媽的例子,最常見的是聽到別人說:你怎麼沒有為小孩做更多?
  • 當長大後對孩子的影響居然這麼大
    當大後對孩子的影響居然這麼大隨著網絡詞彙越來越多,現在經常聽到熊孩子這個名詞,但是雖然表面上說的是比較調皮的孩子,其實是在對孩子的父母進行評價,這個孩子的教育如何,家教如何,看孩子的日常待人接物就知道了。
  • 鄧惠文暗指周揚青「恐怖情人」逆風發文連遭三名網紅痛批!
    前幾日娛樂圈大瓜之一---周揚青揭露羅志祥「多人運動",讓他從亞洲舞王一夕淪為劈腿渣男,媒體報導與社會輿論也炒得沸沸揚揚。對此,精神科醫師鄧惠文自稱「逆風發文」,呼籲停止輿論公審。文章一出不只引來正反雙方留言激辯,陳沂、廣告小妹和個人意見也在各自的粉絲專頁發表看法。
  • 竟然有這麼多好玩的……
    竟然有這麼多好玩的…… 2020-12-22 18: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語言暴力對孩子的傷害竟然這麼大!
    它來自「這麼簡單都不會,你是豬腦子嗎?」「你不嫌丟人,我還嫌丟人呢!」諸如這些我們似乎還很熟悉的訓斥。一個鮮為人知的研究表明,在中國,青少年犯罪與童年時期遭受語言暴力之間有強烈的聯繫。,「你怎麼這麼愛管閒事」,「你再這樣我不要你了」;在對孩子的行為感到不可理解時,有的父母會說:「你是傻瓜嗎」,「你長大不會有出息的」甚至在發火時總結說一句:「看你這個樣子,不成器的東西!」長期研究兒童心理的專家指出,在中國家庭中,家長與孩子對話的結果往往是「噎死孩子、憋死孩子、急死孩子、嚇死孩子」。
  • 爆鄧惠文婚前當小三婚後找小王!名教授回應了
    藝人羅志祥與周揚青分手風波鬧得沸沸揚揚,羅志祥的總總行徑也因此被認為是「渣男」,這時精神科醫師鄧惠文卻逆風點評,呼籲網友要重視孩子的教育,不要等小孩成為恐怖情人學會網絡公審才來抱怨,但這番發言也被廣告小妹揭開「婚前當小三,婚後找小王」一事,讓鄧惠文因此關閉臉書神隱。
  • 好男人未必是合格的父親,父愛對孩子的成長影響很大
    《獅子王》裡有一個有趣的畫面,小獅子辛巴吵醒了正在睡覺的父親,然後獅王就對自己的妻子說:天亮之前,辛巴是你的兒子。獅王的話言簡意賅,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親和母親的職責各有不同。母親給了孩子安全感,這是與生俱來的情感。而父親才是引導孩子成長的關鍵,「子承父業」這句話流傳了幾千年,自然有它存在的道理,孩子的觀念和意志80%源自於父親的影響。
  • 媽媽的壞情緒竟然對孩子影響這麼嚴重!
    很多人都不記得三歲前發生的事情,那麼三歲之前的那段時光對孩子有什麼影響嗎?答案是肯定的,因為一個孩子在三歲以前就已經形成了關於「自我」的概念。三歲以前的經歷,對一個人影響甚遠,這些經歷沉積於一個人的內在,甚至影響到他的未來。而一個人三歲前的經歷,大多和媽媽密切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