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的壞情緒竟然對孩子影響這麼嚴重!

2020-12-02 J媽育兒分享

前兩天收到閨蜜發來的微信:這次去海南旅遊的體驗感真是太差了!女兒時時要抱,時刻也不能分離,我上個廁所她都會暴哭,根本不讓別人抱。

我問她為什麼會這樣?按理說孩子們去海邊都很開心啊。她說:「因為我去第一天就到了生理期,全程不能下水,有可能我自己也有點煩躁,對她也沒什麼耐心。」「那可能是你的情緒影響了她,她覺得你不開心,她也會沒安全感,粘著你。你就更加煩躁,形成惡性循環。明天試試好好陪她一天。」

昨天他們度假回來了,問及後面兩天情況怎麼樣,閨蜜說好多了,她試著調節自己的情緒,耐心陪著女兒,女兒也玩的開心,最後兩天才享受了度假的閒適。

所以媽媽的情緒對於孩子,究竟意味著什麼?

很多人都不記得三歲前發生的事情,那麼三歲之前的那段時光對孩子有什麼影響嗎?答案是肯定的,因為一個孩子在三歲以前就已經形成了關於「自我」的概念。三歲以前的經歷,對一個人影響甚遠,這些經歷沉積於一個人的內在,甚至影響到他的未來。

而一個人三歲前的經歷,大多和媽媽密切相關。嬰兒出生時就有一套情緒機制基礎,但是嬰兒並不會管理自己的情緒,他們需要依靠撫養者(多數情況下是媽媽)去教導他們如何管理這些情緒。剛出生的嬰兒沒有關於「自我」的感知。

在生命最初六個月,嬰兒感覺自己和媽媽是一體的,他們不能準確的區分自己和媽媽的界限。所以媽媽的情緒很容易的影響到自己的孩子,而孩子也通過情緒將自己的感受傳達給媽媽。這是一種共情的感覺,這是一種連接的感覺,一種「有人可以和我共鳴」的感覺。

當一個嬰兒開始能夠「管理」自己情緒的時候,他的「自我」就漸漸開始形成。但媽媽不僅僅只是做孩子情緒管理的「模範」。孩子和媽媽之間的互動、交流,情感的連接,也在為孩子塑造大腦的神經連接。

如果媽媽不能回應或者不會回應孩子的情緒時,孩子會覺得不舒服時沒有人會來安撫他,恐懼的感覺會蔓延,他會感到世界非常可怕。在自我形成之初,這對他的影響非常大,沒人教他如何管理情緒,如果他不能「像媽媽一樣」管理情緒,他會覺得痛苦。

而如果媽媽是一個情緒化的人,很焦慮,或者很冷漠,或者時而對孩子很好時而又不顧孩子感受,孩子將會覺得未來非常不可預測,也不安全。媽媽在孩子生命之初與孩子共建的情緒互動,為孩子之後的情緒管理提供了基礎。

心理學上有一個非常有名的實驗——靜止臉實驗。

研究者先讓一個媽媽先和孩子互動。孩子非常開心,積極響應。然後媽媽換成一個沒有表情的臉,無論孩子怎樣做,媽媽都一直面無表情。

這個實驗中,孩子是如何表現的呢?

1、實驗之初,媽媽與孩子正常互動,孩子很開心。

2、靜止臉實驗開始,媽媽面無表情。孩子發現不對勁,開始想辦法引起媽媽注意。

3、孩子繼續嘗試讓媽媽與自己互動,但是媽媽仍然面無表情。

4、最後孩子開始崩潰哭泣。

當我看這個實驗進行的時候,幾乎是屏住呼吸的。直到媽媽最終開始回應孩子,我才長籲一口氣。可是對於孩子來說,他不僅僅是鬆了口氣,在媽媽對他毫無反應的這段時間,他心跳加速,體內壓力激素增加,如果持續下去,他會感到很痛苦。

孩子一開始會持續嘗試吸引父母的注意力。他們會不斷的重複這一個過程,失敗了以後會走開,感到悲傷,無可奈何,然後他們又會從頭再來一次。

一次又一次嘗試,失敗,再嘗試。

這個過程太揪心。

那些常常被忽略甚至被虐待的孩子,他們會開始形成自我安撫的行為——比如啃指甲,抓自己,然後不再理睬父母。

但還有一些嬰兒可能會變得特別沮喪以至於他們根本沒辦法安慰自己。比如在孤兒院的一些嬰兒,雖然吃飯穿衣都有人照料,但是沒人和他們說話、玩耍,也沒人安撫他們,這些孩子發育特別遲緩,甚至有更嚴重的後果。

所幸的是,那些成長於忽略環境甚至虐待環境的孩子,如果能進入一個充滿愛和支持的環境中,他們的心理狀態和情緒發展就會改善。

媽媽的情緒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所以任何時候,請不要停止對孩子愛和支持感的建設,讓我們再多陪伴他們一會。

相關焦點

  • 你的壞情緒正在壞掉孩子,平和的情緒是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愛
    你的壞情緒會傳遞給孩子關於父母情緒對孩子的影響,心理學教授埃德·特洛尼克曾經做過一個非常有名的「靜止臉」實驗:當嬰兒面對一個笑盈盈的媽媽,他也會非常開心,配合著媽媽手舞足蹈,咿咿呀呀的說話,激發出各種積極歡快的情緒。但當媽媽突然板著臉,面無表情時,孩子首先會感到困惑,之後想辦法吸引媽媽的注意,變得躁動不安。
  • 孕期對孩子的性格影響竟然這麼大
    實際上孩子的性格除了後天環境的影響之外,媽媽在懷孕期間的心情狀態,也會影響到孩子的性格。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聊一聊,孕期孕婦的心情狀況,和孩子性格之間的聯繫。情緒變化相信不少媽媽在懷孕的時候,都聽到過身邊人這樣告誡自己:孕期一定要保持好心情,這樣生出來的孩子才會好看。
  • 爸媽壞脾氣會遺傳給孩子嗎?論情緒對孩子的影響
    爸媽壞脾氣會遺傳給孩子嗎? 論情緒對孩子的影響身邊總有一些這樣的朋友,總是生氣,愛和人打架,擋也擋不住。&34;如果你這麼說你兒子,也許你是對的,因為壞脾氣可能與遺傳有關。有些孩子從小就有壞脾氣,拿不到想要的東西就喜歡砸東西;玩了以後哭了,這些壞反應可能真的跟小時候的脾氣有關。有關遺傳的話題是很多科學家研究的對象。侵略性會遺傳,這是幾十年前就提出的概念。《認知神經科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表明,壞脾氣來源於一個重要因素——&34;的相關基因。
  • 父母的情緒對孩子一生命運的影響
    身為父母尤其是媽媽,無法控制的情緒對孩子來說是場災難,這場災難足以讓孩子心裡的安全堡壘土崩瓦解,堡壘的建起需要極大的努力,而瓦解只需大人的情緒災難。而長久的情緒風暴,給孩子帶來的是性格的缺陷,或懦弱,或暴躁,或膽小,或自閉,甚至可能直接釀成惡果。
  • 淺談父母情緒控制對孩子的影響
    李媽媽又焦慮又茫然:「我付出這麼多辛苦只為孩子能學好,為什麼會這樣呢?」而自己一旦反駁,媽媽的情緒就變得特別不穩定,眼睛睜大,呼吸急促,嘴一張,一連串的指責就跑出來了。在他還小的時候,父親和他溝通過,讓他學會包容媽媽的暴脾氣,媽媽每天上班很辛苦,很不容易。可是,雖說可以包容父母,但是媽媽的這種脾氣對他的性格還是造成了不良的影響。
  • 別讓你的壞情緒影響孩子
    每個人在生活中都不可避免的會有一些壞情緒,各種事情都有可能導致心情不好。心情的好壞往往會寫在臉上,脾氣暴躁的家長有可能會將情緒發洩在孩子身上,脾氣溫和一些的也會與平時不同。年紀小的孩子會覺得家長情緒古怪,不可信任,甚至不值得尊敬,從而疏遠父母,看不起成年人,性格孤僻、高傲。
  • 媽媽 "河東獅吼",娃有樣學樣,你的壞情緒正潛移默化影響著他
    很要面子的媽媽這種媽媽一般比較在乎孩子的言行給自己帶來的影響,生怕孩子的不良行為,讓別人對自己產生質疑,成為一個不合格的媽媽,所以,事事要求孩子做到優秀,並且過多拿孩子的短處和別人孩子的長處作對比,甚至怨天尤人,對孩子產生厭煩心理。
  • 孕期媽媽的情緒對寶寶影響竟然這麼大!
    我們會發現,很多爸爸媽媽性格都是很外向的,但是生出來的寶寶性格卻是內向、膽小的,這是為什麼呢?其實這和媽媽在孕期時候的情緒有很大的關係。孕媽媽長期心情不好,會容易導致寶寶大腦發育不良,出生後情緒不穩定、愛哭鬧、沒有安全感、容易生病。
  • 媽媽輔導孩子作業被氣哭!家長的壞情緒,對孩子的殺傷力有多大
    前幾天,河北保定一位媽媽給幼兒園兒子輔導作業被氣哭的視頻走紅。孩子爸爸稱,孩子正在上幼兒園,媽媽教孩子寫字,讓孩子空格寫,可是孩子怎麼都學不會,非要挨著寫,急得直抹眼淚。媽媽看孩子哭,又生氣又心疼,也忍不住和孩子一起哭了起來。
  • 教育最大的死敵,就是媽媽的壞情緒
    作為媽媽,你總能為自己的種種行為找到各種理由。所以,對孩子吼叫,你給自己找到了一個非常能說服自己的理由——「因為媽媽愛你」。研究證明,經常被媽媽亂發脾氣大吼大叫的孩子容易優柔寡斷、缺乏自信、膽小懦弱、缺乏安全感,嚴重的親子關係變得疏遠,長大以後,他/她也會對自己的孩子大吼大叫亂發脾氣。
  • 父母情緒對孩子的影響
    父母對孩子的情緒影響,是一代代複製下去的。當我們能夠理解我們過去是如何在今日啟動時,我們對自己的行為、習慣、脾氣就更容易理解了。父母對待孩子的方式決定了孩子的性格,孩子的性格又決定了他一生的命運。1、如何發現父母情緒對孩子影響
  • 媽媽經常情緒失控,對孩子會有什麼影響?種種危害讓人後怕
    畢竟,當媽後哪個寶媽帶娃情緒不失控呢?那麼,媽媽經常情緒失控,對孩子到底會有什麼影響?以下這幾點危害確實讓人後怕。性格陰鬱,生活態度消極其實,跟孩子待在一起時間最多的還是媽媽,媽媽的行為對孩子影響最大。
  • ​媽媽的情緒對孩子成長至關重要
    一、媽媽的情緒對孩子的影響小強媽媽把孩子接回家當孩子做錯事情、不聽話、不寫作業的時候,往往很多媽媽會表現出生氣憤怒,並做出不適當的行為,如:責罵、批評、甚至大吼大叫、打罵等。其實這些行為是媽媽的情緒管理出現了問題,而且還可能對孩子造成傷害,甚至像小強一樣產生了厭學的心理。這些壞的情緒短期內可能暫時奏效,但是很快就會反彈,你會發現你越吼孩子,孩子就會越糟糕。
  • 父親一直「忙」,竟然對孩子的影響
    亂發脾氣孩子一不如意就哭鬧,一不開心就發脾氣,亂扔東西……如果爸媽對孩子的壞脾氣妥協很多孩子怕生,一見陌生人就躲到大人背後,從小膽小害羞,長期一直保持這樣的情況就會導致自卑,進而對智力發展、情緒、語言交流等方面產生障礙,成為問題兒童。
  • 「鬼屋沒有媽媽可怕」:媽媽情緒穩定,是家裡最好的風水
    很多孩子描述的媽媽都是「炸毛的貓」「老虎」……可見媽媽發脾氣對孩子的影響有多深。其實,孩子的性格養成和家庭密不可分,不會控制情緒的父母,長此以往,對孩子造成的影響不可估量。媽媽的壞情緒導致我怯弱、不敢反抗,初中時總是被同學當面嘲笑。
  • 情緒轉移定律:警惕!壞情緒會影響"運氣"
    樂觀者一開始滿懷信心的工作,也因壞情緒的到來,而嚴重的影響了工作效率。可見,僅半小時時間,壞情緒的傳染性有多快,對人的影響有多壞。情緒轉移定律還有一個值得我們重視的地方,也是很多人常常犯錯的地方,就是如果你想要家庭裡充滿歡聲笑語,一定要在下班回家的路上把一天忙碌後所產生的消極情緒,在到達家門前時儘可能的清除乾淨,即使沒法做到全部清理,但也要時刻提醒自己,不能向你愛和愛你的家人傳達消極情緒,不然也會讓她們變得消極,這樣整個家庭氣氛都會陷入壓抑中,特別是這樣的氛圍,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非常不利。
  • 媽媽不掩飾自己的壞情緒,是給孩子培養高情商的第一步
    ,但是又沒有辦法對孩子隱藏起來,常常在無意之間把一些壞情緒傳導給了孩子,雖然媽媽內心當中不希望是這樣的,但實際上這種情況已然發生。2、影響孩子對情緒的認知我們經常強調的就是一個人不管是壞的還是好的情緒他的產生我們都應該平靜的看待,只有平靜看待他們,接納他們,不試圖隱藏他們,人才能更好的處理情緒。然而我們是想這樣教給孩子,但是家長的做法往往只有這個想法相悖。
  • 7歲女兒半夜發高燒,嘴裡卻念叨文具盒壞了,媽媽打開後情緒失控
    甚至有些家長還會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將自己的情緒發洩在孩子身上,虐待孩子。7歲女兒半夜發高燒,嘴裡卻念叨文具盒壞了,媽媽打開後情緒失控。7歲女兒半夜發高燒,嘴裡卻念叨文具盒壞了,媽媽打開後情緒失控。小路打開紙條一看,上面寫著:「爸爸,不要打我了,我很疼。我會很聽話地,請你不要再打我了。」直到此時,小路才明白原來小張一直是在他面前演戲,女兒是因為小張的毆打才會變得這麼內向。頃刻間,小路的情緒一下子失控了,忍不住痛哭起來。
  • 總是忍不住對孩子發脾氣,試試這麼處理情緒
    看了很多的書,都說不能總是對孩子發脾氣,也聽很多的教育專家說,長期以往的話,孩子也會情緒不穩定,易怒,暴躁,會形成孩子的認知,影響孩子的生活,孩子在遇到問題時,也會複製和遺傳父母的處事方式:發脾氣!我也不知道自己當時在想什麼,後來仔細的回想,才發現,每當對孩子發脾氣時,心裡的念頭全都是對孩子深深的怨恨,正是心裡對孩子抱怨的念頭太多,進而才會引發自己行為上對孩子發脾氣,但在當時的情況下,整個大腦都被抱怨所填滿,是覺察不到自己內心的念頭的,覺察到時,大多情況下也都是在事後冷靜下來之後了,才會想起來,我剛才怎麼會那麼的情緒失控呢?
  • 孕期媽媽的情緒會影響胎兒嗎?
    情緒會影響腹中的胎兒,對媽媽的情緒也一樣感同身受。壞情緒對胎兒有什麼影響呢?準媽媽在懷孕期間出現焦慮,抑鬱,孩子出生以後可能會有情緒問題,極端的負面情緒會造成嬰兒大腦結構甚至大腦功能的改變。有一位媽媽在整個孕期大部分的情緒很焦慮,低落,壓抑,不開心,在女兒出生到2.5歲時候,非常愛哭,情緒很容易崩潰,缺乏安全感也很敏感,準媽媽焦慮的情緒對孩子是有影響的,也容易讓媽媽們成為產後抑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