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初來澳洲工作學習或者旅遊的華人們,可能都跟小編有著同樣的經歷:走進一家街邊的cafe或者是restaurant,如果負責點餐的是個local小哥/小姐姐,熱情地衝你說道:
「G' day how youse goin'?」
Pardon???
當然,如果你了解到,這是土澳人民(Aussie)們常用的打招呼方式,你就可以知道這句話的意思其實是「Hello, how's it going?」(哈嘍,怎麼樣?)
曾經有專家指出,Aussie們的口音的形成,跟他們的文化和歷史是分不開的:因為Aussie白種人們的祖先大多來自於英國和愛爾蘭,隔絕的地理環境和融合的外來文化,使得Aussie們雖然英語作為母語使用,口音和常用俚語卻跟我們在國內學習雅思和託福時學習的「美音」和「英音」都有著很大的區別。
比如說,下面的這句話,如果你不熟悉Aussie slang的話,即便你託福650,或者雅思4個8,可能都會一臉懵逼:
「After smoko I might go down the bowlo sarvo for a schnitty and bevvy with tommo.」
翻譯過來的意思其實是:「在抽菸休息後,我也許會到保齡球服務中心和託馬斯一起吃炸肉排喝啤酒。」
原來,是這個意思啊....
那麼,到底要怎麼跟Aussie們交流時避免因為不懂俚語而造成的尷尬呢?那就跟小編一起,來學習Aussie們神奇的俚語吧!
對於Aussie slang而言,簡而言之就是:讀/寫太麻煩了,說短一點吧!
相信大部分在澳洲生活的外來人口,尤其是華人們,都知道Aussie們簡直是「懶得出奇」。
不僅上班時間短,不喜歡加班還愛放假,Aussie們的「懶」,還體現在他們的日常口語上。只要是覺得拗口的單詞,Aussie們都一律會用簡稱帶過,如他們將McDonald稱為Macca's,就是覺得麥當勞的名字太拗口。
其實呢,麥當勞公司還挺喜歡這個暱稱的,不僅在13年的澳洲國慶節時,將當地的麥當勞改名為「Macca's」,還專門為了這個暱稱註冊了商標:
但如果你覺得Aussie只對外來品的拗口名字縮減,那就大錯特錯了。Aussie們甚至覺得自己的國名都很拗口,所以他們親切地稱呼自己國家為:Oz/Straya(Australia)
這可真是懶到極致了...
除此之外,一日三時,三時三餐,也被Aussie們簡化成了這樣:
Afternoon = Arvo
This Afternoon = S'arvo
Dinner = Din-dins
Breakfast = Brekky
Have an avocado = Avanavo
而關於食物的種類,偷懶的Aussie們是這樣說的:
Biscuit = Biccy
Chocolate = Choccy
(Choccy Biccy=Chocolate Bisucuit巧克力餅乾,吃貨們記住了!)
其他的日常用品還有:
Laptop = Lappy
Swimming costume = cozzie
Lipstick = Lippy
Sunglasses = sunnies
就連Facebook(臉書),Aussie們都偷懶的給它起了個暱稱,叫Facey.
連動物都有簡稱:比如說一種叫Roo的生物,其實指的就是澳洲的國寶袋鼠(Kangaroo)。《小熊維尼》裡還專門有以「Roo」為名的小袋鼠,長這樣:
當然,最為驚悚的動物暱稱,莫過於土澳人民將蚊子(Mosquito)簡稱為Mozzie(蚊子:誰還不是個寶寶了咋地!):
除此之外,還有形容詞的簡化:
Devastated = Devo
Definitely = Defo
Aggressive = Agro
Pregnant = Preggas
不同職業的暱稱也是千奇百怪:
垃圾工人 Garbage Man = Garbo
郵差 Postman = Postie
商人、店主 Tradesman = Tradie
消防員 Fireman = Firey
警察 Cop = Coppa
就連地名和當地人民都有暱稱!比如:
布裡斯班 Brisbane = Brissie,而布裡斯班所在的昆士蘭州的人民則被稱為Banana bender,因為那裡盛產香蕉(是你嗎小黃人?)
同樣被Aussie們以當地特產的還有紐西蘭人=Kiwi,因為Kiwi不僅是獼猴桃,紐西蘭的「國鳥」也叫Kiwi:
除此之外:
塔斯馬尼亞Tasmania = Tassie
臥龍崗 Wollongong = The Gong
內陸地區 Bush = Outback
而Aussie們除了自稱Aussie外,有時候也會把「暱稱」寫為Ozzie.
以上這些都屬於有跡可循的,而在Aussie English裡,還存在著一些「謎之代稱」。比如Pineapple(菠蘿) = 50澳刀,lobster(龍蝦) = 20刀。
Aussie們對於一臉懵逼的外國人們是這麼解釋的:顏色不都一樣嘛你看!
難怪很多Aussie們都是膀大腰圓的,從取名的品味來看,這都是一群吃貨啊!
當然了,如果說這兩個暱稱還比較好理解,其他的貨幣的「暱稱」就比較神奇了:比如500刀叫Monkey,1000刀叫大猩猩...據說,這是英國殖民者留下來的名稱...
還有一個比較血腥的謎之簡稱:Dead Horse(死馬),在中國可能有點「國罵」的意味,但在神奇的大土澳,這指的是番茄醬。
所以,不知情的小夥伴們,當你們到Aussie們的餐廳吃飯,美麗溫柔的服務員小姐姐給你一瓶Dead Horse時,不必驚慌,這不是死馬放的血,這只是番茄醬...
最近「老鐵」成了網絡熱詞,指的是北方話中的「哥們」。而在澳洲,有一個跟「老鐵」相近的俚語是「digger」。當然,這個暱稱跟挖掘機沒關係,而是來源於淘金者(Gold digger)...
當然,最匪夷所思的,莫過於這個「Struth」,這是什麼意思呢?其實就是「Is it truth」的簡寫啦。
當然,關於神奇的Aussie Slang,歐美人民也有整理出許多張對照表,供來澳洲生活學習的世界人民們參考;對Aussie Slang有興趣的同學們,可以觀看以下視頻,體驗一把純正的澳式英文!
別忘了,下次進到Aussie的店裡,被詢問「G'day how youse goin ?」,不用緊張,回答「Good,thanks.」就可以了!
(文中圖片,視頻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