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學實驗
實驗二:測量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
【實驗目的】
1.能用刻度尺測出物體運動的路程,能用停表測出物體通過這段路程所用的時間。
2.能根據公式v=s/t計算出物體在這段時間內運動的平均速度。
3.能寫出簡單的實驗報告。
【實驗器材】
小車、斜面、停表、刻度尺、木塊、金屬片(擋板)等。
【實驗準備】
1.本實驗的原理是什麼?v=s/t
2.如何讓小車通過的距離和時間同時;
3.如何改變小車運動的速度。
【器材準備】
教師(或者指導學生)組裝如圖所示的裝置。[可以視頻]
【同步實驗】
1.檢查實驗器材是否完好無損,按上圖組裝器材。
2.把小車放在斜面頂端,放手時同時按下秒表按鈕,聽到小車撞擊擋板時再次按下秒表按鈕。
3.用刻度尺測出小車從斜面頂端運動到斜面底端要通過的路程s,填入表格;觀察停表測量小車通過路程s的時間t,填入表格。根據測得的s和t利用公式v=s/t算出小車通過全程的平均速度v。
4.將擋板固定在斜面的中間,小車再次放在斜面頂端,重複步驟2、3,測出斜面上半程的距離s↓1和小車通過路程s↓1的時間t↓1,填入表格,根據測得s↓1和t↓1算出小車通過上半程的平均速度v↓1。
現象及數據記錄:
實驗結論:
比較小車在不同路程運動的平均速度可知,小車沿斜面下滑時在做______運動, 其速度變化情況是:______。
整理實驗器材:
【交流評估】
1.你的數據和其他同學相同嗎?為什麼?
2.如何得出小車在整段路程中後半段的平均速度?請將結果填入表格。
利用s↓2=s-s↓1,t↓2=t-t↓1算出小車通過斜面下半程時的路程s↓2和時間t↓2 ,並算出下半程的平均速度v↓2。
3.實驗中你還有什麼發現或疑問?
4.此實驗中,小車兩次運動的平均速度1、2不樣,你認為可能的原因是什麼?請簡要列出兩條可能的原因。
[視頻]
教師演示實驗1:https://v.youku.com/v_show/id_XMjgyODExNTcyNA==.html
教師演示實驗2:https://v.qq.com/x/page/f0612euch6i.html
學生實驗1: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DE1OTA3NTU4NA==.html
學生實驗2:https://v.qq.com/x/page/l0866bh7jvp.html
【考題賞析】
一、理化生實驗測試
用刻度尺測量圓形金屬片的直徑(2015年包頭市中考物理實驗操作考查試題)物理實驗7題(10分)
試題
實驗器材:長木板、小木塊、金屬片、小車、釐米刻度尺、停表
考查時間:10分鐘
考查內容和要求:
1、用長木板和小木塊組裝成坡度較小的斜面,把小車放在斜面頂端,將金屬片固定在斜面低端,用刻度尺測出小車通過斜面的路程s↓1,把s↓1和後面測得的數據填入下表中。
2、用停表測出小車從斜面頂端滑下到撞擊金屬片的時間t↓1。
3、根據測出的數據s↓1、t↓1利用公式算出小車通過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
4、將金屬片移至斜面的中部且固定,測出小車到金屬片的距離s↓2。
5、測出小車從斜面頂端滑過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時間t↓2,利用公式算出小車通過斜面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6、填寫數據:
7、整理器材
評分卡
(考題省份未知)
評分卡
二、中考試題
1.(2018內江)如圖所示,是某同學設計的測量小車在固定斜面上運動的平均速度實驗裝置圖。小車從帶有適當刻度的斜面頂端由靜止自由下滑,圖中的圓圈是小車到達A、B兩處時,電子時鐘所顯示的兩個不同的時刻,則:
(1)由圖可知,斜面上的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為____mm。
(2)該實驗原理是____。
(3)在實驗中,為了方便計時,應使斜面的傾角適當____(選填「大」或「小」)一些。
(4)由圖可知:小車在A、B兩點間運動的平均速度為m。
答案:2;v=s/t;小;0.03
點評:若要計時方便,應使斜面的坡度小一些,使小車在斜面上通過的時間更長。
2.(2014河南)如圖在斜面上測量小車運動的平均速度。讓小車從斜面A點由靜止開始下滑,分別測出小車到達B點和C點的時間,即可測出不同階段的平均速度。
(1)圖中AB段的路程s↓(AB)=____cm,如果測得時間t↓(AB)=1.6s。則AB段的平均速度v↓(AB)=____cm/s。
(2)在測量小車到達B點的時間時,如果小車過了B點才停止時,測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會偏______。
(3)為了測量小車運動過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學讓小車從B點由靜止釋放,測出小車到達C點的時間,從而計算出小車運動過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確嗎?_____,理由是:______。
答案:25;小;不正確;因為小車從斜面頂端運動到底端時,從後半段一開始就有一定的速度,而將小車從中間位置開始釋放時,後半段一開始的速度為零
【練習測評】
1.(2016鄂州)物理實驗課上,某實驗小組利用帶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車和數字鐘測量小車的平均速度,如圖所示,圖中顯示的是他們測量過程中的小車在甲、乙、丙三個位置及其對應時刻的情形,顯示時間的格式是「時:分:秒」。
(1)小車從斜面下滑過程中,其能量轉化情況是____。
(2)由圖可知,小車從乙位置運動至丙位置的平均速度是____m/s;
(3)小組同學們討論後認為實驗時斜面的傾斜度不宜太大,你認為這樣做的理由是______。(答案合理即可)
答案: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0.16;斜面坡度越大,小車沿斜面向下加速運動越快,過某點的時間會越短,計時會越困難
2.讓小車從斜面的A點由靜止開始下滑,分別測出小車到達B點和C點的時間,即可測出不同階段的平均速度。
(1)金屬片的作用是______。
(2)實驗時應保持斜面的傾角____(「較小」或「較大」);
(3)小車通過AB段時測得時間t↓(AB)=1.6s,則AB段的平均速度v↓(AB)=______cm/s;
(4)在測量小車到達B點的時間時,如果小車過了B點才停止計時,測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會偏____(選填「大」或「小」);
(5)根據你的實驗,你認為小車由靜止釋放,小車通過上半程的速度____小車通過下半程的速度(填「大於」「等於」或「小於」)。
(6)如圖所示,下列坐標圖象中能準確反映小車運動情況的是____。
(7)實驗完成後,有同學猜想物體從斜面上下滑的快慢可能與斜面的高度有關,於是他讓小車分別從斜面上不同高度處由靜止釋放,測出下滑時間。通過測量,發現每次下滑的時間不同,於是得出該猜想是正確的。請你指出該實驗過程存在的問題:____。
答案:便於記錄路程和時間;較小;25.0;小;小於;D;改變高度時,沒有控制長度一定(或路程不同,不能只通過時間比較運動快慢)
本文由「跟我一起學物理」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