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探究」(力學實驗)實驗二:測量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

2020-12-12 跟我一起學物理

力學實驗

實驗二:測量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

【實驗目的】

1.能用刻度尺測出物體運動的路程,能用停表測出物體通過這段路程所用的時間。

2.能根據公式vs/t計算出物體在這段時間內運動的平均速度。

3.能寫出簡單的實驗報告。

【實驗器材】

小車、斜面、停表、刻度尺、木塊、金屬片(擋板)等。

【實驗準備】

1.本實驗的原理是什麼?vs/t

2.如何讓小車通過的距離和時間同時;

3.如何改變小車運動的速度。

【器材準備】

教師(或者指導學生)組裝如圖所示的裝置。[可以視頻]

【同步實驗】

1.檢查實驗器材是否完好無損,按上圖組裝器材。

2.把小車放在斜面頂端,放手時同時按下秒表按鈕,聽到小車撞擊擋板時再次按下秒表按鈕。

3.用刻度尺測出小車從斜面頂端運動到斜面底端要通過的路程s,填入表格;觀察停表測量小車通過路程s的時間t,填入表格。根據測得的st利用公式vs/t算出小車通過全程的平均速度v

4.將擋板固定在斜面的中間,小車再次放在斜面頂端,重複步驟2、3,測出斜面上半程的距離s↓1和小車通過路程s↓1的時間t↓1,填入表格,根據測得s↓1和t↓1算出小車通過上半程的平均速度v↓1。

現象及數據記錄:

實驗結論:

比較小車在不同路程運動的平均速度可知,小車沿斜面下滑時在做______運動, 其速度變化情況是:______

整理實驗器材:

【交流評估】

1.你的數據和其他同學相同嗎?為什麼?

2.如何得出小車在整段路程中後半段的平均速度?請將結果填入表格。

利用s↓2=ss↓1,t↓2=tt↓1算出小車通過斜面下半程時的路程s↓2和時間t↓2 ,並算出下半程的平均速度v↓2。

3.實驗中你還有什麼發現或疑問?

4.此實驗中,小車兩次運動的平均速度1、2不樣,你認為可能的原因是什麼?請簡要列出兩條可能的原因。

[視頻]

教師演示實驗1:https://v.youku.com/v_show/id_XMjgyODExNTcyNA==.html

教師演示實驗2:https://v.qq.com/x/page/f0612euch6i.html

學生實驗1: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DE1OTA3NTU4NA==.html

學生實驗2:https://v.qq.com/x/page/l0866bh7jvp.html

【考題賞析】

一、理化生實驗測試

用刻度尺測量圓形金屬片的直徑(2015年包頭市中考物理實驗操作考查試題)物理實驗7題(10分)

試題

實驗器材:長木板、小木塊、金屬片、小車、釐米刻度尺、停表

考查時間:10分鐘

考查內容和要求:

1、用長木板和小木塊組裝成坡度較小的斜面,把小車放在斜面頂端,將金屬片固定在斜面低端,用刻度尺測出小車通過斜面的路程s↓1,把s↓1和後面測得的數據填入下表中。

2、用停表測出小車從斜面頂端滑下到撞擊金屬片的時間t↓1。

3、根據測出的數據s↓1、t↓1利用公式算出小車通過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

4、將金屬片移至斜面的中部且固定,測出小車到金屬片的距離s↓2。

5、測出小車從斜面頂端滑過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時間t↓2,利用公式算出小車通過斜面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6、填寫數據:

7、整理器材

評分卡

(考題省份未知)

評分卡

二、中考試題

1.(2018內江)如圖所示,是某同學設計的測量小車在固定斜面上運動的平均速度實驗裝置圖。小車從帶有適當刻度的斜面頂端由靜止自由下滑,圖中的圓圈是小車到達AB兩處時,電子時鐘所顯示的兩個不同的時刻,則:

(1)由圖可知,斜面上的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為____mm。

(2)該實驗原理是____

(3)在實驗中,為了方便計時,應使斜面的傾角適當____(選填「大」或「小」)一些。

(4)由圖可知:小車在AB兩點間運動的平均速度為m。

答案:2;v=s/t;小;0.03

點評:若要計時方便,應使斜面的坡度小一些,使小車在斜面上通過的時間更長。

2.(2014河南)如圖在斜面上測量小車運動的平均速度。讓小車從斜面A點由靜止開始下滑,分別測出小車到達B點和C點的時間,即可測出不同階段的平均速度。

(1)圖中AB段的路程s↓(AB)____cm,如果測得時間t↓(AB)=1.6s。則AB段的平均速度v↓(AB)____cm/s。

(2)在測量小車到達B點的時間時,如果小車過了B點才停止時,測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會偏______

(3)為了測量小車運動過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學讓小車從B點由靜止釋放,測出小車到達C點的時間,從而計算出小車運動過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確嗎?_____,理由是:______

答案:25;小;不正確;因為小車從斜面頂端運動到底端時,從後半段一開始就有一定的速度,而將小車從中間位置開始釋放時,後半段一開始的速度為零

【練習測評】

1.(2016鄂州)物理實驗課上,某實驗小組利用帶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車和數字鐘測量小車的平均速度,如圖所示,圖中顯示的是他們測量過程中的小車在甲、乙、丙三個位置及其對應時刻的情形,顯示時間的格式是「時:分:秒」。

(1)小車從斜面下滑過程中,其能量轉化情況是____

(2)由圖可知,小車從乙位置運動至丙位置的平均速度是____m/s;

(3)小組同學們討論後認為實驗時斜面的傾斜度不宜太大,你認為這樣做的理由是______。(答案合理即可)

答案: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0.16;斜面坡度越大,小車沿斜面向下加速運動越快,過某點的時間會越短,計時會越困難

2.讓小車從斜面的A點由靜止開始下滑,分別測出小車到達B點和C點的時間,即可測出不同階段的平均速度。

(1)金屬片的作用是______

(2)實驗時應保持斜面的傾角____(「較小」或「較大」);

(3)小車通過AB段時測得時間t↓(AB)=1.6s,則AB段的平均速度v↓(AB)=______cm/s;

(4)在測量小車到達B點的時間時,如果小車過了B點才停止計時,測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會偏____(選填「大」或「小」);

(5)根據你的實驗,你認為小車由靜止釋放,小車通過上半程的速度____小車通過下半程的速度(填「大於」「等於」或「小於」)。

(6)如圖所示,下列坐標圖象中能準確反映小車運動情況的是____

(7)實驗完成後,有同學猜想物體從斜面上下滑的快慢可能與斜面的高度有關,於是他讓小車分別從斜面上不同高度處由靜止釋放,測出下滑時間。通過測量,發現每次下滑的時間不同,於是得出該猜想是正確的。請你指出該實驗過程存在的問題:____

答案:便於記錄路程和時間;較小;25.0;小;小於;D;改變高度時,沒有控制長度一定(或路程不同,不能只通過時間比較運動快慢)

本文由「跟我一起學物理」原創!

相關焦點

  • 「初中物理」熱學、電學、電磁學、力學、光學實驗匯總
    電磁學四《探究電磁鐵磁性強弱與什麼因素有關》【初中物理】實驗——光學一《探究光的反射時的規律》【初中物理】實驗——光學二《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初中物理】實驗——光學三《探究光折射時的特點》【初中物理】實驗——電學一《連接串聯電路【初中物理】實驗——電學二《連接並聯電路【初中物理】實驗——電學三《練習使用電流表》
  • 測量物體的平均速度實驗考點你必須記住!
    一、主要實驗器材及作用用刻度尺測量小車運動的路程,刻度尺讀數時一定要有估讀。用秒表或者停表測量小車運動的時間。用金屬片確定終點的位置,便於測量運動時間斜面的作用是:使小車獲得速度。如果斜面的坡度過大,小車在斜面上運動的平均速度較大,其運動時間較短,不易測量時間;如果斜面的坡度過小,小車在各階段的平均速度太接近。
  • 力學中常考的幾個重要實驗探究
    一、探究二力平衡實驗1,在探究究二力平衡問題時,什麼因素影響實驗結果?答:摩擦力2,你認為下面兩個圖哪個實驗更合理?答:甲,應為乙物體受到的摩擦力大,對實驗效果影響大。3、如何判斷物體是否處於平衡狀態?
  • 「實驗探究」(力學實驗)實驗四:測量鹽水和小石塊的密度
    力學實驗實驗四:測量鹽水和小石塊的密度【實驗目的】1.學會量筒的使用方法,會用量筒測量液體和固體的體積(一是用量筒測量液體體積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測量不規則形狀物體體積的方法先把適量的沙倒入量筒搖平,記錄體積V↓1;然後把物體埋入沙中搖平,記錄體積V↓2,則被測物體的體積V=V↓2-V↓1。3.如果是一個規則物體除了用量筒可以測量它的體積外,還可以用什麼辦法?
  • 2020中考物理實驗專題各個擊破——「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
    ◎ 核心考點:【實驗目的】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設計和進行實驗】(1)實驗器材:小車、斜面、長木板、毛巾、棉布等;(2)實驗步驟:讓小車從同一斜面上的同一高度由靜止自由滑下,運動距離越遠 ;【實驗結論】①運動物體受到的阻力越大,運動的越近,阻力越小,運動得越遠。
  • 「實驗探究」(光學實驗)實驗二: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實驗二: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實驗目的】1.觀察平面鏡成像的情況,找出成像的特點;2.感受並體會什麼是「虛」像。2.實驗中要求玻璃板如何放置3.標記:鏡前物體A,物體在平面鏡中成的像A',鏡後物體B,平面鏡一般用MN表示。
  • 「中考探秘」河南中考實驗探究題探析(三)
    近五年河南省中考實驗探究題選編實驗探究題作為河南省物理學業水平考試的常規題型,從數量和分值上一直保持穩定。主要綜合考查科學探究中除「提出問題」和「猜想與假設」外的其他五個要素、儀器的使用和讀數、科學方法等。
  • 「經典習題周周練」第一章 機械運動 第4節 測量平均速度
    「經典習題周周練」第一章 機械運動第4節 測量平均速度測量物體的平均速度【解題依據】從公式可知,如果測出物體運動的路程和通過這段路程所用的時間,就可以算出物體在這段時間內運動的平均速度。題目一如圖在斜面上測量小車運動的平均速度。讓小車從斜面A點由靜止開始下滑,分別測出小車到達B點和C點的時間,即可測出不同階段的平均速度。
  • 分組實驗: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關係
    實驗: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律【實驗原理】1.打點計時器是一種使用交流電源的計時儀器,它接在頻率為50Hz的交流電源上使用時,每隔0.02秒打一次點,因此,紙帶上的點就表示了和紙帶相連的運動物體在不同時刻的位置
  • 「名師在線」初中物理實驗中為什麼要進行多次測量?
    這是一種最基本、最簡單的方法,通常這種方法用於測定某個固定的物理量,如:① 測量某物體的長度(多測幾次長度);②測量某物體的速度(多測量幾次路程和時間);③測量某電阻的阻值(多測量幾次電壓和電流二、多次測量尋找普遍規律,避免偶然性通過分析實驗數據尋找普遍規律,是研究物理問題的常用方法。
  • 物理課:測量平均速度——吳文昌(臺江一中)
    2、平均速度反映的是物體在               運動過程中的運動快慢二、學習目標1.  學會使用秒表、刻度尺正確地測量時間、距離,並會求平均速度.2.  體會設計實驗、實驗操作、記錄數據、分析實驗結果的總過程.3.
  • 【初二物理】實驗:測平均速度
    本節課內容《測平均速度》,就是分組實驗。【實驗目的】測量小車運動的平均速度【實驗原理】V=S/t測出路程S和所用的時間t,根據公式:V=S/t算出平均速度。【實驗器材】斜面                   小車
  • 滑動摩擦力與哪些因素有關-實驗探究
    如果猜想滑動摩擦力的大小還與接觸面積大小、運動速度的大小有關。如何設計實驗來探究?會得出什麼結論?提示:①探究滑動摩擦力與接觸面積的關係。思路:保證壓力和接觸面粗糙程度、物體運動速度不變,只改變接觸面積的大小。
  • 「中考複習」題型示例與解析(四)實驗探究題
    四、實驗探究題科學探究包含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設計實驗與制定計劃、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七個要素。大多數探究試題只涉及部分要素的能力目標,也有個別試題涉及難度較大的開放性設計。
  • 《實驗: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係》說課稿
    本節課出自高中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2節的知識,本節課的內容主要是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係的實驗,該實驗是安排在牛頓第一定律之後,學生能定性地分析力與運動的關係,指明了本節課的探究方向,同時,學習完這一實驗之後,能得出物體加速度與物體質量成反比,與受力成正比的結論,為下一節學習牛頓第二定律打下了基礎,所以這一實驗在教材安排上有著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
  • 初中物理乾貨之七:平均速度,測量平均速度
    首先運動是分為運動方向與運動速度的,方向的話當然是直線最簡單,速度的話當然是速度不變時最簡單。由此,勻速直線運動的定義如下:物體沿直線且速度不變的運動稱為勻速直線運動。然後說第二部分:測量平均速度首先,明確一個概念:平均速度。我們知道日常生活中基本不存在速度不變的運動,那我們把沿著直線速度變化的運動稱為變速直線運動,我們怎麼去描述變速直線運動的快慢呢?
  • 《實驗: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係》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理解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關係的實驗設計思路,知道加速度與力成正比,與質量成反比。【過程與方法】:經過實驗的操作和測量過程,以及通過圖像處理實驗數據的過程,體驗減少實驗誤差的方法,提升實驗設計與操作能力。
  • 【課程標準】學生必做實驗13:探究光反射時的規律(含實驗視頻、中考要求)
    (1)用刻度尺測量長度、用表測量時間;(2)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3)用天平測量物體的質量;(4)用常見溫度計測量溫度
  • 2020中考物理實驗專題各個擊破——「 探究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
    3.實驗步驟:(1)探究浮力的大小與浸沒在液體中的深度的關係:①測量物體在空氣中的重力,如圖a;②把物體浸沒在水中不同深度處,分別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如圖c、d所示;③測出物體所受的浮力(2)探究浮力大小與物體浸在液體中的體積的關係:①讓物體浸在液體中的體積逐漸變大,分別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如圖b、c所示;②測出物體所受浮力。結論二: 。
  • 2022高中-理化生實驗視頻高清實景實驗匯總​
    U盤視頻內容簡介一、物理學科1.力學部分 / 用打點計時器測量平均速度2.力學部分 / 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規律3.力學部分 / 羽錢管實驗(牛頓管實驗4.力學部分 / 觀察桌面的微小形變5.力學部分 / 彈性形變與彈力的關係6.力學部分 / 探究求合力的方法7.力學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