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從事著教師職業,但看到的卻是不一樣的風景。
生活在大城市的教師有編制,可以享受事業單位工作待遇;如果能評上高級,工資待遇翻一番。上課地點在寬敞明亮的教室,休息在獨立整潔的辦公室。透過窗戶,外面是鋪好的一大片塑膠操場。
如此簡單的生活方式,最基本的福利待遇,在另一個地區卻是一種奢侈。
庹必龍,雲南鎮雄縣牛場鎮羅漢壩小學的一名代課教師,身體帶有殘疾的他,在這裡已經教書15年。他沒有大城市人那種風花雪月的理想,踏踏實實的教學是他唯一的目標。
踏著清晨的薄霧,大山深處的孩子們結伴來到校院。這所藏在大山深處的學校,需要孩子們趕好幾裡山路。只有三間低矮的房屋,與普通的農戶家沒有任何區別,只有高高掛起的五星紅旗才能證明學校的身份。走進校園,滿是泥濘的操場根本讓人無法落腳。
兩間教室加一間教師宿舍,再加一間雜物間,這就構成了這所學校;
全校一共三個年級,分別是二四六年級,這是學校的全部生源。其中二四年級佔據一間教室,六年級佔據一間教室。
清晨的第一堂課是從老師喉嚨間明亮的一句「上課」開始的,數學、語文、英語,全部由一個老師教,所以庹必龍老師經常穿梭於兩間教室。
殘破的桌椅、脫落的牆皮,泛著黃色的牆面,這就是教師的教學環境,太陽的光線充當著照明燈。鏡頭下的孩子們都在安安靜靜的學習,沒有吵鬧,沒有調皮搗亂,他們對知識的渴望與環境形成的強烈對照,或許會讓太陽也為他們流淚吧。
這些孩子相聚這裡,是家長的需要,是政府的需要,是社會的需要,讓庹必龍堅守在這裡,一幹就是15年。即使是這樣的條件,庹老師依然教出了好幾位走出山裡的大學生。
和庹老師的盡職盡責形成反差的是他微薄的工資,1500元的薪資對於他來說已經不算太艱難,和以前一個月工資135元相比,現在好了很多。
3個年級的工作,所有的科目都由一個人承擔,這工作量對於任何一個老師來說都是沉重的,是什麼讓他能夠堅持下去。
有的人會說,是退休後的福利待遇。47歲的庹必龍現在還是一位代課教師,因為政策上的原因他沒有辦法轉正。
沒有風花雪月的理想,踏踏實實的教學或許是他一生的寫照。
傍晚,濃霧還沒有散去,同學們背著書包消失在了濃霧之中,等待他們的依然是明天的光明。
群山霧靄旗杆揚,
高低起伏的背影,
兩間教室來回穿,
1500的薪資,沒有待遇錢不高,
山裡殘破的學校,
只有一人來教學,
堅守教學15年,
不怕困難不怕苦,
一個平凡小人物,
小到群山將你略,
小到星空看不見,
但是孩子需要你,
開開心心把學上,
內心萬次把您誇,
您的故事很偉大,足以撐起一片天,
高過群山和星空,
太陽墜落群星起,
太陽升起時萬物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