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臨終遺言,讓後人提防一個國家,終於應驗,不是日本

2020-12-11 圓啊哈

在中國歷史上,李鴻章是甚有爭之人,時伊藤氏亦嘗言之,其為大清所能與列強一爭長短之人,然在中國,其負之而罵名,喪權辱國,秦檜在等,其名雖於今亦有人說,然而不可易者李鴻章在中國近代一變矣古者。

李鴻章,安徽合肥人,其在位舉洋務動,舉有才之人能臣,於時之朝,有半者皆華人,此在一朝歷史上所罕見之,其左季高,曾文正,張之洞等皆一代名臣,然李鴻章以白洋水師之滅,定了《馬關條約》,為後世罵上百年。

當時之李鴻章於定約之時,則嘗言,我若在此條約上書,則百年之罵將載在史書上,永不得翻,此喪權辱國,乃賣國之行,讀古李鴻章自知之,然清政府須一人背鍋俠,李鴻章惟千古罪人。

西列強於今之覬覦,李鴻章直看在眼,1900年六月,八國聯軍侵華,慈禧使李鴻章掌言,而賠銀四萬億五千,分年償39,在言後,李鴻章遂不能支,嘔血而死,為清政府外交上之代言人,李鴻章臨死前,亦嘗遺言。

李鴻章曰:觀西列強,只可謂中國為大害者沙俄,英法美等國去中國數萬裡,而沙俄咫尺,且有力謂大患,以後必備沙俄,日本雖亦有力,然李鴻章不以蕞爾能脅中,而李鴻章確估了沙俄,而低估矣日本。

相關焦點

  • 李鴻章臨終前讓國人警惕一個國家?不是日本,那是哪個國家呢?
    因為清政府的無能,國家危在旦夕,內亂不斷,外敵無力抵抗。因此,中國失去了無數的利益,這個曾經光彩奪目的國家成了一片廢墟。清末時,李鴻章為外交大臣,竭盡全力勸說朝廷要振作精神,但大臣都是大臣,無法控制權勢和掌權者的決定。又一次,慈禧貪生怕死。這樣的情況才會出現。根據慈禧的決定,李鴻章被迫代表慈禧籤署各種羞辱國家的條約。
  • 解讀歷史:李鴻章臨終前讓後人警惕一國,中國要強大必先滅了它,並非日本
    ,內部動亂不止,外敵無法抵擋,被迫割地賠款令我國損失的利益不計其數,令曾靜十分輝煌的國家破爛不堪,百年來都未緩過氣。晚清的時候,對於這種窘境,身為外交大臣的李鴻章,想方設法的勸告朝廷要振作,但臣就是臣,沒有辦法左右權力者的決策,而慈禧本就是一個十分貪生怕死的人,這才有著之後局面的出現,李鴻章被逼無奈只能當代表前去籤署各種喪權辱國的條約,導致背上了千古罵名,依照李鴻章身處位置而言,絕對能夠找一個人去背這口黑鍋,但他卻並未如此做。
  • 7個被絞死的日本甲級戰犯,留下8句臨終遺言,一人祝福中國韓國
    7個被絞死的日本甲級戰犯,臨終遺言祝福中國的是誰,別的戰犯遺囑中說了什麼?日本是近代對中國傷害最大的國家,準確地說,英國和法國等帝國主義只是扯下了大清臉上神秘的面紗,真正把中國拉下神壇且催動連綿恨意的,還是東瀛島國日本。作為一衣帶水的鄰居,日本對中國人心理上造成的傷害是無法用語言去形容的,一個頭腦清醒的中國人是不會遺忘日本對中國曾經的侵略事實。
  • 十大元帥的臨終遺言,一個比一個震撼!
    提醒:點擊上面藍字  即可免費訂閱    20世紀,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歷程中是一個充滿曲折和輝煌    開國元帥們,為創立新中國建設新中國,無私奉獻了自己的畢生,他們彌留之際的臨終遺言」高度濃縮了他們一生叱吒風雲,致力於革命、建設事業的信念和追求,字裡行間體現了他們對黨的「忠心」、對事業的「熱心」、對信仰追求的「恆心」、對人民群眾的「愛心」、對權力恪守的
  • 「臨終遺言」也能模擬?
    這樣的「臨終遺言」是一群高二學生在一片黑暗中,借著手中的小手電的一點亮光撰寫而成的。前天晚上,交大附中510名高二學生通過「寫人生最後一封信」的模擬活動上了一堂生動的生命教育課。(10月19日國際在線)  中國人都富於創意,讓高中學生寫「臨終遺言」,這大概也是交大附中教師的一種創意吧。國外教育形式十分豐富,但卻從未聽說過有寫「臨終遺言」教育。相信,在國內也是率開「先河」。
  •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10位名人的臨終遺言,別有意味,值得收藏細品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10位名人的臨終遺言,別有意味,值得收藏細品文/詩綠鳳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歷史上這10位名人在他們行將仙逝前,給我們留下了意味深長,暗含很多人生哲學況味的臨終遺言。米勒:我真想記錄一下一個垂死的人的思維和感受,以便後人研究,但這是辦不到的。這些臨終遺言,細細品味,或對死亡無可奈何;或帶著心滿意足的心情安然離世;或臨死前還在操心自己的身後事;或對死亡飛升天堂充滿期待,細品飽含了他們對人生的無奈與留戀,值得我們活著的人們深思,珍惜寶貴的每一天,過好當下的日子,這樣才不負美好的人生!
  • 歷史名人臨終遺言:貝多芬最傷感,馬克思最風趣,唯有此人最大氣
    人們一般會在臨終前向家人囑咐一些事情,名人也是。名人們的臨終遺言總是被賦予一種特殊的意義,而且他們的遺言被公開後會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要是他們的遺言有些奇葩,那就更能引發人們討論的興趣了。耶穌在十字架前說的最後一句話是:「事成了。」
  • 著名政治人的臨終遺言 看看他們對人生最後一句話
    李鴻章1823-1901遺言:「可恨毓賢把國家害到如此地步!皇上和太后不肯回來啊!」張之洞1837-1909遺言:「望你們無忘國恩蔡鍔1882-1916遺言:鍔以短命,未能盡力為民國 黃興1874-1916遺言:
  • 英語名言:Famous Last Words 名人臨終遺言
    Famous Last Words 名人臨終遺言   1. Truth sits upon the lips of dying men.   人之將死,其言必真。——Matthew Arnold阿諾德   2.
  • 李鴻章臨終之作,一首古詩無限悲情,拳拳愛國之心不容置喙
    之前求學的時候學到歷史,對於晚清重臣李鴻章沒有什麼好印象。那些不平等條約幾乎都是李鴻章籤字的,這樣一個人,不就應該遺臭萬年人萬人唾罵嗎? 但是此人在國際上得到的評價非常之高,他和曾國藩,張之洞,左宗棠並成為中興四大名臣,與俾斯麥、格蘭特並稱為「十九世紀世界三大偉人」。
  • 中國歷史名人臨終遺言都是什麼,最後一位大家都知道
    談到遺言這個話題,想必大家都還蠻感興趣的,特別是歷史上的那些或悲涼或有趣或無奈的遺言,更是讓人生出了許多想法,對歷史人物,和他生活的時代,會有更立體的認識。下面是一些歷史上的名人臨終時所留下的遺言,這些或孤獨或溫情或悲壯的臨終遺言,最打動最震撼你的是哪一句呢?伍子胥:抉吾眼縣吳東門之上,以觀越寇之入滅吳也!
  • 晚清首富胡雪巖,臨終前告誡後人:勿近白虎
    晚清首富胡雪巖,臨終前告誡後人:勿近白虎 導語: 世人常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而此處的「善」並非是善良,而是吐露真言。所說的話或許是對後世的勸告,或許是自身的感悟,又或許是對後人的告誡。畢竟,死亡是每個人早晚都要面對的事兒,而晚清時期的胡雪巖在臨死之前,回首了自己的一生,並告誡子孫四個字:「勿近白虎」。
  • 7個被絞死的日本戰犯,臨終遺言都說了啥?只有1人再提中國
    7個被處絞刑的日本戰犯,臨終遺言是啥?
  • 李鴻章是非功過:為何外國人誇他悲情英雄,後人卻說他是賣國?
    後人詬病李鴻章最多的是他曾作出的錯誤決策,以至於後世人們提到他總是會想到「賣國賊」、「千古罪人」。其中爭議最多的對外戰爭極力妥協,壓制愛國軍民的反侵略熱情,殘酷鎮壓太平天國農民起義,對外戰爭後籤訂《中法新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等,給中華民族帶來了極大的災難。
  • 學生網上求助暑假作業「一份臨終遺言」答案
    奇葩派作業:寫一份「臨終遺言」  雖然暑假作業的奇葩題目只是全部作業中的一小部分,但總能吸引最多的眼球。此前引發關注的「腳-鞋襪+草地=?」、「三分之二青蛙=?」、「一個噴嚏+一個噴嚏+一個噴嚏=?」、兔子排隊、模擬聚會祝酒等題目,讓不少網友慶幸「幸虧畢業得早」。
  • 【靈修】大衛的臨終遺言:自立自強,認清職分1/10
    大衛的臨終遺言:自立自強,認清職分1/10(撒下20章)2「我現在要走世人必走的路,所以你當剛強作大丈夫,3遵守耶和華你 神所吩咐的,照著摩西律法上所寫的行主的道,謹守他的律例、誡命、典章、法度。這樣,你無論作什麼事,不拘往何處去,盡都亨通。
  • 千夫所指:袁世凱的臨終遺言到底是什麼
    原標題:千夫所指:袁世凱的臨終遺言到底是什麼   1912年3月10日 (農曆正月廿二),袁世凱在京就任臨時大總統。 革命黨人的軟弱妥協、袁世凱採用又拉又打的兩面派手段、帝國主義國家對袁世凱的大力支持,這三者是「讓位」的重要原因。應該說,「讓位」在當時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是不可避免的,歸咎於孫中山個人的失策是不公允的。
  • 歷史上有哪些有名的臨終遺言?「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人在臨終時,只要還能喘口氣,總是要交待幾句的,這便是遺言。便是阿Q,也要學人大喊一聲:「老子二十年後還是一條好漢!」這樣的遺言,徒供旁觀者發噱。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然後他說:「這樣,在臨終的時候,他就能夠說:我已把自己整個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這一句話,看似分為兩段,其實講的都是一個意思:我們一切奮鬥,都是為了能在離開人世時能安然闔上眼睛,道一聲:這一世,沒白來!保爾的這句話在特定的時期,激勵了整整一代人。
  • 一代顛僧一休哥的臨終遺言,說出了大部分人的心聲
    一休哥來自日本動畫片《聰明的一休》,他的原型是日本室町時代禪宗臨濟宗的著名高僧。一休是他的法號,他本人沒有名字,只有小名:千菊丸。據說他是北朝後小松天皇的私生子,母親是被打敗的南朝大臣的女兒。因此一休的母親被當時的幕府將軍足利義滿趕出皇宮。小一休也被送進了寺廟出家,訓名:周建。
  • 【史海】千古謎團:民族英雄林則徐臨終大喊「星鬥南」是何意義
    林則徐長子林汝舟隨侍,勸他先把身體養好再上任,林則徐慨然道:「我被流放西域時,二萬裡冰天雪窖,也只是獨自西行,沒有言苦,現在國家危急時刻難道還怕辛勞嗎?」 並且還吟誦自己流放西域途中所做詩句中的一聯: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