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童模被踢一腳算不算家暴?專家: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2020-12-17 騰訊網

  從小被暴卻覺得有理的壹讀君 | 彤 子

  最近,杭州一女童模被成年女性踢踹的視頻引起了網友公憤。

  商家對此作出回應:踢人者是女童的親媽。

  親媽為什麼要大庭廣眾忽然踢孩子?商家接受採訪時表示:「妞妞工作很繁重,當時有點累了,工作時不太配合,於是媽媽有些著急,就......」

  對此,杭州市婦聯法律援助律師表示,該踢踹行為有可能涉嫌家庭暴力。

  有網友感嘆:這就是涉嫌家暴了啊,那我爸媽小時候打我簡直就是謀殺了......

  然後這位網友就被反家暴的網友們各種網暴了。所以今天,壹讀君想和大家聊一聊家庭暴力。

  沉默的家庭暴力受害者

  一直以來,我們都認為女性是家暴的主要受害群體,並給予她們很多關注,後來一群男性表示自己也會被家暴。唯有一個群體從不自己發生,他們就是智力、身體尚未發育健全,不會舉證、不會報案、不知法律為何物的兒童群體。

  世界衛生組織調查發現,對兒童施加暴力的人,26%居然是父母。中國有句古話「虎毒不食子」,所以在中國,這個數據就變成了有七成親生父母對兒童施暴......

  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與研究中心曾對2008年~2012年媒體報導的429件未成年人家暴案件進行了調研,發現針對兒童家庭暴力的「主力軍」通常是親生父母。結果顯示:85.31%是父母施暴(生父生母75.52%,繼父母或養父母9.79%),10.46%是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它家庭成員。

  難怪那麼多人都痛恨家庭暴力,畢竟現在的成年人兒時或多或少、或輕或重都挨過家長打。

  但家庭暴力只有「打」嗎?

  內容豐富的家庭暴力

  由於兒童心智到身體都沒有發育健全,他們遭受家庭暴力的情況更特殊,形式也更豐富。國際上針對兒童家暴的權威界定有兩個:

  1. 世界衛生組織防止虐待兒童協會(Against Child Abuse)給出的定義:

  各種形式的軀體或精神折磨、性虐待、漠視、商業或其它方面的剝削,導致兒童的健康、生存、發展以及尊嚴受到實際或潛在的傷害。

  2.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第19條第一款內容:

  任何形式的身心摧殘、傷害或凌辱,忽視及照料不周,虐待或剝削,包括性侵害。

  根據上述定義,有學者將兒童家庭暴力的類型概括為以下六種:

  軀體暴力

  主要手段包括毆打、腳踢、殘害、捆綁、限制人身自由、抓、咬、掐、燙、燒和使其窒息等。

  言語暴力

  對兒童諷刺、嘲笑、挖苦、訓斥、辱罵、恐嚇或歧視;對子女極端的漠視和冷淡;過多幹涉甚至綁架未成年子女的思想,使其屈服於家長的意志。

  性暴力

  與兒童發生性關係、觸碰兒童性器官、給兒童看色情圖片或電影,強迫兒童賣淫或參與淫穢活動。

  精神暴力

  經常讓嬰幼兒獨自在家;不帶患重大疾病兒童就醫;忽略對孩子身體的照顧和護理;不提供兒童必要的食物、衣物、醫療及住宿條件。

  剝削壓榨

  兒童剝削指強迫兒童充當廉價勞動力,從事乞討、賣淫活動,甚至充當犯罪分子的助手,一切兒童剝削行為均涉嫌違法。

  間接家庭暴力

  即使沒有打過孩子的人,也可能對孩子施加過間接家暴,因為讓孩子目睹對其他家庭成員施暴過程也算是一種暴力侵害。

  那些「護犢子專業戶」最擅長:間接家庭暴力

  間接暴力和精神暴力一樣,能直接摧殘兒童的幼小心靈,使兒童長大成人後產生變態、畸形的心理。所以常年家暴,養出來的不是孩子,而是仇人,更有甚者還能養出怪物......

  那麼今天故事的主角妞妞,從事的非廉價工作算不算被剝削呢?

  有網友上傳

  疑似妞妞被其母用衣架「監工」視頻

  無論報酬高低,從妞妞消極怠工的「工作態度」,以及網絡上「創下過一天拍119件衣服記錄」的業績看,被強迫工作的「剝削式家暴」是沒跑了(妞妞媽媽為了達到強迫工作的剝削目的,還搭配了輕微的軀體暴力)。

  站著說話不腰疼的壹讀君,想對妞妞媽媽說:您這麼「勤快」,早晚會後悔的。

  家暴後的孩子會怎樣?

  世界衛生組織的研究表明,童年時期的受暴經歷,與成年後的心理不健康可能有因果關係。另有一些縱向研究發現,幼年遭受家暴的人,成年後更可能具有暴力傾向。

  以網友最看不過去的軀體暴力為例,有研究發現,經常受到軀體暴力的兒童,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不服從父母,甚至發展出更惡劣的攻擊行為。

  經常被打的12歲男孩弒母

  經常遭受軀體暴力還會導致精神和情緒不佳,焦慮加重,得抑鬱症,從此變得懦弱自卑。

  任何有腦子的動物,長期精神緊張、壓抑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精神問題。心理學家Seligman和Maier曾把狗關進籠子,在鈴聲響起時,對狗籠通電,無法離開通電牢籠的狗非常痛苦絕望,多次試驗後,實驗者把籠門打開,然後他們發現,鈴聲響起時,狗不但不會離開籠子,還會在電擊沒開始時就原地躺下,痛苦的哀嚎、顫抖。

  家庭暴力就像通電的狗籠,令人痛苦,又無法離開,使遭受暴力的人變成懦弱自卑的人,這種情況即使是成年人也經受不住。

  懦弱自卑代表人物《權利的遊戲》中的席恩

  家是人類的避風港,童年是人類最脆弱的時期,當最脆弱的時期遭遇不安全的避風港,人類會變成什麼樣子?壹讀君認為,兒童被家暴最糟糕的情況就是變成時而自卑時而暴力的「精分」,且為不穩定的自由切換狀態。

  「精分」代表人物《指環王》中的咕嚕

  家暴的危害,大家都明白,但很多家長面對「皮到沒有邊際」的熊孩子,也十分絕望:不能打、不能罵、不能漠視,家長還能做什麼?

  孩子應該怎麼管?

  曾經有位兒童教育專家曾經說:「不能把打孩子和虐待孩子混為一談。」然後他被罵得很慘,甚至刪了微博,今天壹讀君也鬥膽聊聊這個話題,招招罵。

  關於頻率

  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前面所有關於家暴的實驗都是建立在「經常」的基礎上的。人生本就充滿各種痛苦、挫折, 經歷痛苦、挫折不是壞事,過度經歷這些負面事件才會導致心理問題。

  關於原因

  2010年8月,中國人權發展基金會發布的《中國親子關係現狀報告》中指出,約七成家庭的父母曾對子女實施暴力,原因主要有4個方面:

  A. 撒謊

  B. 不服從父母命令

  C. 不懂禮節

  D. 成績不理想

  說句良心話,這四種原因都不值得動手打孩子。

  但是!在孩子自己作死(玩跳樓、上吊、割腕等「遊戲」),嚴重幹擾、侵犯他人利益,不遵守社會規範時,訓斥甚至毆打一下,有助於維護世界和平,更有助於保護孩子。畢竟孩子一直皮下去,總有一天會被人教訓,而那個人下手輕重,就不是各位家長能控制的了。

  一味縱容也算是一種慢性家暴吧......

  關於善後

  中國家長打孩子有個特點:打完就完了,活像是一種緩解壓力的運動。

  打這個行為其實是引起孩子的「注意」,在引起注意後,一定要讓孩子明白自己錯在哪裡,該不該被教訓,明白自己年紀再小也是社會一員,行為的自由是有邊界的,以後不可以再犯同樣的錯誤,這頓打才會有意義。

  我們身邊有很多人,包括壹讀君本人都在小時候被打過,但我們不會因為一、兩頓打就變得「精神分裂」。所以我們既不能漠視家暴的危害,也不能誇大打孩子的惡劣影響,凡是都要有個尺度。

  奧地利精神病學家阿德勒說 :「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希望逼妞妞「努力工作」而上熱搜的妞妞媽媽,能給妞妞一個可以治癒一生的童年。

  參考文獻:

  江瀅. 論我國防治兒童家庭暴力的難點及應對[J]. 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4(4):58-66.

  景春蘭. 家庭自治與針對兒童家庭暴力的國家幹預[J]. 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2):28-31.

  李秀華. 兒童家庭暴力幹預模式構想[J]. 中華女子學院學報, 2016(3):5-13.

  Gershoff, E.T. (2008). Report on Physical Punish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What Research Tells Us About Its Effects on Children (PDF). Columbus, OH: Center for Effective Discipline.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PDF) on 2016-01-27. Retrieved 2015-12-15.

  Durrant, Joan; Ensom, Ron (4 September 2012). "Physical punishment of children: lessons from 20 years of research". Canadian Medical Association Journal. 184 (12): 1373–1377. doi:10.1503/cmaj.101314. PMC 3447048. PMID 22311946.

  Zolotor, AJ (October 2014). "Corporal punishment". Pediatric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Review). 61 (5): 971–8.

  Gershoff, Elizabeth T. (September 2013). "Spanking and Child Development: We Know Enough Now to Stop Hitting Our Children". Child Development Perspectives. The Society for Research in Child Development. 7 (3): 133–137.

相關焦點

  • 2歲幼童被摔: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最近有一句話在網上很火: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而孩子幸運與不幸運的最關鍵因素,居然是父母對孩子的情緒!夫妻兩人吵了架,孩子往往成了最大的受害者;父母將憤怒和失控,都發洩到了無辜的孩子身上。
  • 「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什麼樣的童年是「好的童年」?
    文|精英爸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奧地利的心理學家Alfred Adler曾經說過:「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這句話受到很多人的認同,部分人曾經遭遇過童年的不幸,而他們的一生都在以治療曾經的不幸而努力。當然也有一部分非常幸運的人,他們出生在美好的環境中,即便家裡的經濟條件普通、父母也不是了不起的大人物,但是他從小獲得的愛與關懷卻能讓他滿足、有安全感。這樣的孩子無論今後遭遇了什麼不幸,都能憑藉美好的童年回憶以及性格中的樂觀自信度過。
  • 挨打、熬夜、節食...童模妞妞3歲沒了童年,換媽媽一生賺不到的錢
    這幾天,一個叫妞妞的3歲童模被踢,各種上熱搜。那麼妞妞腿上的各種傷,就不得不引人遐想了。這傷痕,是連美顏濾鏡都遮不住嗎?但這個年僅3歲的小女孩,讓人心疼的不光是挨打,而是每次挨打後,都會「瞬間」條件反射地擺出各種笑容燦爛的pose。
  • 《大明風華》胡善祥: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我曾經在網上看過一項科學調查報告:童年所經受過的巨大創傷,可能會改變一個人的DNA。我沒有研究過生物學,也沒有求證過這項研究報告是真是假,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童年所受的傷害,可能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所以就有了那句話: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 《火神被殺》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所謂性格決定命運,大概從童年時期就定下了,所以才有了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的說法吧。人的一生都在和那個本我進行著對抗,有的人經歷只是經歷,又或者因為經歷野蠻生長起來。
  • 「幸福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我從小是一個留守兒童,所以呢野蠻生長長到現在這個樣子我都不知道怎麼形容自己。有一位教育家是誰來著說過一句話「幸福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童年時候的一切的確對後來的人生有著巨大的影響,我父母對我是典型的打擊教育,就感覺我無用至極的那種,所以在我小的時候我有很長一段時間很自卑,一點也不自信,知道長大了有了自己的眼界及想法了,才慢慢好起來的。
  • 《都挺好》結局,幸運的人一生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治癒童年
    很早以前就看過這一句話:「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後來得知這是著名的奧地利心理學家阿爾弗蕾德-阿德勒的名言。而他也在各種心理學論點上,強調人的生活風格在兒童時期以往家庭環境中形成後,幾乎一生不變。
  • 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雖然《童年之謎:了解兒童內心世界心理學指南》這本書是專業的心理學書,但很建議父母能時常翻翻,慢慢悟道。弗洛伊德說過,一個被母親完全喜歡的人,終其一生,都會有一種作為勝利者的感覺,而這已成功的信心,通常會導致真正的成功。索蘭博士說,愛和工作或任何有創造性的事業一樣,都隱含了我們幸福的秘密。
  • 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人永遠走不出自己的童年,生命的底色總是在你不諳世事的時候就悄無聲息地打好了。《愛情公寓》裡曾小賢的一段話,道出了我們每個人身邊都存在的「別人家的孩子」。小區裡見到過一個爸爸,平時是他帶小孩,孩子還不到2歲,正是天真活潑好動的年紀。一天,幾個孩子在草地上追逐玩耍,那個小男孩也在旁邊,想要學哥哥們。
  • 《小鞋子》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記得小時候家裡條件有限沒穿過啥好看的鞋子,每當看到別的小朋友穿新運動鞋好是羨慕,時常都想自己要是能穿上一雙嶄新的運動鞋有多開心;可能是童年的影響,長大後可以少吃點也得買一雙自己喜歡的鞋。正如今天要給大家推薦的這部電影也是有關一雙鞋的故事。
  • 《都挺好》: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01「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這是著名的奧地利心理學家阿爾弗蕾德·阿德勒的名言。而他也在所發表的心理學著作裡,強調一個人的生活風格在兒童時期以往家庭環境中形成後,幾乎一生不變。所以說,我們凡在兒時受過的家庭創傷,都需要我們在成人後去艱難的面對,博弈,與之和解。
  • 3歲童模不僅被踹還被衣架打!更多視頻流出……
    點擊播放 GIF 0.3M視頻中的女孩只有3歲名叫「妞妞」她毫無戒心地將小籃子放在地上,而妞妞媽覺得女孩的速度太慢,>影響下一組視頻拍攝,於是上前踢踹一腳,「妞妞」被踹之後麻木的樣子令人心痛,很多網友猜測是不是「妞妞」已經習以為常了網友不接受媽媽的道歉踹人視頻持續發酵,昨天凌晨4點,一個自稱是妞妞媽媽的微博用戶,@妞妞媽-201009發了道歉聲明,表示:
  • 都挺好:願所有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而不是終其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童年的經歷往往是一個人人格塑造的重要時期,這個階段如果沒有得到足夠的來自家庭雙親的愛,就沒有得到所需要的感情連結這種情感匱乏會伴隨一生。阿德勒說過一句至理名言「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 幸福的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童年用一生來治癒。
    有人說​魏來是一個很狠的女生,她殺死了她的同學,連父母都覺得我的孩子從小到大都是乖乖女,可曾殺過人和社會上的一些人整天混在酒吧。直到警方到魏來家調查時,她的父母從未真正了解過他們的女兒,一致認為女兒不可能做出這殺人的事。然而值得我們思考的是,父母從未真正的了解過孩子。
  • 安家:徐文昌一生被童年治癒,而房似錦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安家:徐文昌一生被童年治癒,而房似錦一生都在治癒童年羅晉和孫儷領銜主演的都市職場情感劇《安家》正在熱播,劇中除了孫儷飾演的房似錦和羅晉飾演的徐文昌人物鮮活、形象豐滿之外,在安家天下靜宜門店的幾位家人更是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王子、小樓、老油條還有門店吉祥物朱閃閃4人都在訴說著生活的酸甜苦辣。
  • 幸福的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童年需要一生去治癒……
    著名心理學家,心理學界的開山鼻祖弗洛伊德認為童年時期習得的情緒經驗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就拿自卑這件事來說,對於一個成年人而言,他總是會在不同場合莫名其妙的感到自卑,這可能就與他童年時期遭受的經歷有關。
  • 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看懂這個故事教育孩子不再犯難
    每個人的童年都有快樂,同樣的也有著或大或小的陰影,童年的經歷確確實實影響著成年後的我們,很多時候的不幸,都是在童年時期埋下的因果。去年有個很火的故事,一個棄嬰,住在貴州福利院,被拋棄的她,沒有父母的她充滿迷茫,也十分怯生。圓圓的大眼睛裡透露著一種悲傷,看上去令人心疼。
  • 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
    童年陰影、創傷,往往是所有傷害中最難被察覺,影響最大和難以癒合的一種。時間久了,它們被我們遺忘,甚至我們都不知道這原來也是一種傷害,但我們終其一生在為它的影響買單。童年,也許是因為首次攝入世界的影像,才對任何傷害感觸很深;也許是因為年齡小,才那麼無助和無法承受。
  • 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同樣是去年的這個時候,江蘇一個九歲的小男孩被親生母親活活打死在家裡,看到這個報導,真的是讓人毛骨損然。很多夫妻在吵架過後,往往會把委屈和不滿轉嫁給身邊最親近的人,往往一般都是自己的孩子。因為一點瑣事就鬧得不可開交,夫妻雙方將家變成釋放情緒的垃圾站,把家人當成了自己的垃圾桶。失控之下,所有的壞情緒,最終都由最無辜的人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