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醫的角度來講,人體正常出汗能夠起到調節體溫以及排出體內毒素的作用,是一種正常的生理表現。但是如果身體健康出現問題,就會有不正常的出汗情況。
所以,有經驗的中醫能夠根據出汗的情況,來判斷健康問題。那不同的出汗情況代表什麼問題呢?
1、自汗
如果在天氣涼爽且沒有其他外界因素影響的情況下而出汗,就屬於自汗。這類人往往稍微一動就會出汗,這主要就是因為肺氣比較虛弱所導致的,這類人除了出汗之外,還會感覺四肢無力、喘氣費勁等等。另外,患有甲狀腺機能亢進的人也可能有這種情況出現。
2、盜汗
盜汗往往代表一個人在睡覺的時候就會出汗,而在睡醒之後就恢復正常。這種情況主要就是因為陰虛造成的,除此還會伴有失眠、口乾、心煩等表現。若有這樣的情況出現,應及時去醫院檢查,排除是在肺結核浸潤期的可能。
3、戰汗
戰汗是指在熱性病發病期間,全身戰慄之後出的汗。這種現象一般就是自身與疾病對抗的一種反應,在出現戰汗之後,身體就會慢慢恢復,是康復的一種表現。如果在出汗之後反而感覺煩躁,而且感覺身體比較冷,那就表示身體比較虛弱,要及時進行治療。
4、絕汗
一般重症患者在病危時也會有出汗的情況,這個時候所出的汗被稱為絕汗。除此之外,還會伴有脈搏微弱、呼吸較急的症狀,是陽氣弱的一種表現,一般心衰患者此類症狀表現比較明顯。
5、頭汗
頭汗聽名字就知道這是只有頭部出汗的一種情況,一般都是因為體內溼熱導致的。而不同年齡段的人,出現頭汗代表不同的症狀。若中老年人在生病之後呼吸不暢而且頭部出汗,往往是體虛的表現,而小孩子頭部出汗卻沒有其他表現,則是正常情況。
6、冷汗
冷汗一般是因為怕冷造成的。在出汗前沒有發熱的情況,但是精神狀態不好,大便也比較稀,這往往就是寒症的表現。一般出冷汗的原因多是陽虛造成,也可能是因為受驚導致。
如果自己平時出汗比較多,一定要好好分清楚狀況,看看是因為什麼原因造成的,如果是因為疾病導致出汗過多,一定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及時去醫院進行檢查治療,這樣才能夠將病情進行控制,也能夠防止出現其他健康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