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70%的LP想跟投?| 出類

2020-12-15 出類
圖片 | Pixabay

原創首發 | 出類

編輯 | 孫策

編譯 | 劉姝睿

校對 | 馮玉娟 七寒谷

2018年麥肯錫發布了私募股權投資市場LP調查報告,報告顯示超過70%的LP有意參與跟投(即Co-investment),以此來降低成本,但有意參與直投(即Direct investment)的LP卻很少。廣義上來說,直投包括直投(Direct investment)和跟投(Co-investment)兩種主要類型,直投(Direct investment)是指LP直接向項目投資,獲得項目股權;跟投(Co-investment)通常是指LP和其已經出資的GP聯合投資某一個項目,實質上也是實現直投的一種方法。

自2012年以來,LP跟投的成交額逐漸增長,至2017已增至1040億美元,為2012年成交額的兩倍。LP直投表現則相對平緩,歷年基本維持在100億美元左右。而且在過去五年裡,參與跟投的LP數量從42% 上升到55%,而參與直投的LP數量幾乎沒有變化,僅從30%增長到31% 。

Cambridge Associate在2019年3月發布的LP跟投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底,全球私募股權投資基金Call款達到2660億美元, LP跟投市場規模達到600億美元,佔整個市場的20%,這意味著LP跟投已經成為一種不容忽視的投資方式了。

本文重點從交易規模和增長幅度最為明顯的LP跟投進行分析和梳理,希望可以給中國機構LP提供一種多元化投資的方式,也給GP帶來另一種審視自我的角度。

一、LP為什麼要跟投?

Preqin在2015年調研了主要分布在北美、歐洲和亞洲地區的320家GP和222家LP機構,調查結果顯示吸引LP選擇跟投的兩大主要原因是高收益和低成本,同時也有通過跟投可以增強GP關係、擁有更多控制權、獲取優質創業項目等優點,因此越來越多的LP選擇參與跟投。

根據海外多家研究機構的調研報告,出類總結了以下5點LP選擇跟投的主要原因:

1、追求更高的回報

Preqin對沒有參與過跟投的LP做了調研,讓LP對跟投的預期回報進行期望預測,36%的LP希望跟投收益可以比子基金收益高出5%,34%的LP希望可以高出2.6%-5%,僅有30%的LP希望可以達到2.5%。

Preqin對已經參與跟投的LP的研究顯示,80%已經參與跟投的LP投資收益要高於傳統意義上投資子基金的收益,17%參與跟投的LP投資收益和投資子基金的收益相當,只有3%的LP在跟投項目的收益低於投資子基金的收益。

在80%通過參與跟投獲得更高回報的LP中,有46%的LP跟投項目收益比投資子基金的收益高出5.1%。面對這個樂觀的調查結果,很多LP表示,給LP跟投這種資產配置方式的回報下定論還為時尚早,這個問題需要長期跟蹤反饋。

2、更低的管理費用、更低的Carry分配

調研結果顯示,GP對LP跟投採取"no fee,no carry"的比例分別達到49%和48%,減少fee和carry的比例分別是36%和27%,堅持2%的fee和20%的carry比例僅有16%和25%。

減免或者減少的管理費以及carry也直接降低了LP成本,節省的成本將會轉化為額外的收益,從而提升LP跟投的整體投資業績。

3、平滑J曲線

私募股權基金在基金存續的早期階段(也叫投資期),整體回報為負(由於管理費的支出和投資項目的投資成本),經過幾年的發展,隨著項目逐步退出,基金進入退出期,整體回報提升,形成J曲線效應。LP通過跟投可以有效的平滑J曲線,儘早將投資期的回報提升為正值,讓J曲線更加平緩。

國際知名母基金Harbour Vest的一項研究中對比了LP跟投基金和傳統PE基金的J曲線效應差異,假設這兩種基金規模都是10億美元,每年投資2億美元,連續投資5年,最終都達到了2.25倍的回報,LP跟投基金可以節省53%的管理費和Carry分配,累計比傳統PE基金至少多獲得2.15億美元回報。

4、增強GP關係,提升投資專業力

和GP一起跟投,可以讓LP的投資能力獲得多方面的提升:

獲得更多相關的專業知識,能夠更好地評估跟投項目;提高其作為優質LP合作夥伴的聲譽,吸引更多GP來尋求合作;加強與GP的關係,讓LP進一步了解GP;能夠進行更嚴格的盡職調查,減少潛在的投資風險;也可以藉此觀察GP的投資過程和投資行為,為LP在今後決定是否繼續投資GP新基金時提供參考。5、降低「盲池」風險,提高參與優質項目的確定性

盲池(Blind Pool)通常是指LP決定出資GP的時候,GP未來幾年中將要投資的項目處於不確定狀態,LP對GP的投資存在盲區。LP跟投可以有效的降低「盲池」風險,提高確定性。

LP可以根據自身的特點,對感興趣行業、地區、階段中的優質項目進行投資,這樣LP除了已經投資的子基金之外,還有大量優質的投資項目可供選擇,LP可以更好地控制投資節奏,及時改善投資組合,而且在退出的Timing上有更加靈活的選擇。

二、LP跟投有哪些挑戰?

調查顯示,LP不參與跟投首當其衝的原因是缺少足夠的可投資優質項目標的,其他原因還有減少投資的分散化(因為會投資本來子基金就已經覆蓋到的項目,會導致投資的資產重疊)、回報不達預期、相關法律法規的缺失等,但也有19%的LP表示對跟投不感興趣,以及8%的LP並沒有將跟投列入投資計劃中。

表面上看,參與跟投似乎很簡單,因為LP只需做三件事:1、告訴GP,你想要參與跟投項目;2、評估所有的跟投項目;3、投資那些最具有吸引力的項目。說起來簡單但是做起來難,出類結合多份報告和研究,將LP跟投面臨的挑戰進行了梳理分析:

1、要有豐富的可投資項目源

LP跟投和GP直投有很大的區別,在篩選可投資標的時候,通常由GP提供可投資的跟投項目,LP決定是否參與跟投的,因此LP是無法預知何時會有好的跟投項目,也就意味著LP要設法在進行跟投之前找到豐富的可投資項目源(deal flow)。

很多時候,GP會因為手頭資金有限而開放LP跟投的大門,資金有限往往出現在募資期內或者投資期結束,甚至超出單筆最大出資額度的時候,那麼為了獲取優質的可投資標的,LP需要和GP建立良好的關係,並且提供差異化的優勢給到GP,GP也往往願意選擇對項目所在行業及未來發展有重要幫助作用的LP進行合作。

2、 要有投資項目的專業能力

與選擇投資哪只基金所需的專業知識不同,進行跟投所需的專業知識不僅涉及具體的行業,還有企業運營和管理知識,想要跟投的LP在開始投資之前,需要正確評估自己是否具備直投的專業能力。如果沒有這種專業能力,LP應該選擇與外部投資顧問或專家一起合作,還是招募具有直投經驗的人才加入到現有的投資團隊來?總之,在相應的專業投資能力不具備的情況下進行跟投,往往並不能帶來預期的回報。

3、要有在更短時間做出決策的機制

在決定投資一個項目之前,GP可能對其已經調查研究了6-12個月,當LP得知有跟投機會的時候,往往只有短短1-3周時間來決定是否參與。

一旦GP決定投資,那麼有意向跟投的LP可能需要在很短的時間裡審查項目相關信息,從投資專業性和合規合法角度評估此次機會,然後決定是否跟投,並且還要確保能否得到內部投決會的支持。如果沒有在GP規定的時間內做出決定,或者已經承諾的沒法按時兌現,這可能會影響到GP未來合作的意願,長遠來看是「殺雞取卵」的行為。

因此LP應該提前建立評估和投資決策機制,以便在機會來臨時,能夠在短期內完成相關評估和投決工作,這樣才能抓住跟投機會。

4、要考慮GP的逆向選擇風險

LP應該意識到逆向選擇(Adverse selection)風險,即GP可能(有意或無意)不會提供最好的投資機會給到LP,不是每個GP提供的跟投機會都能夠有好的收益。但是GP通常有讓人無法拒絕的理由:比如這是一個經過專業評估的很棒且很具吸引力的投資機會,比如希望與合作的LP分享有潛力的跟投機會,而不是競爭對手,以及希望與LP建立良好的關係,以便今後LP投資他們的基金。

因此面對GP提供的跟投項目時,LP應該對其謹慎評估,再做出決定是否投資。

LP和GP投資同一個跟投項目,雙方既是競爭對手,又是合作夥伴,所以LP應該明白只有和GP利益保持一致,才能使GP更願意主動分享最好的跟投項目,才能在更長期的維度獲得更大的收益。

有趣的是,在新基金募資和開放LP跟投權關係的調研顯示,9%的GP認為開放LP跟投權對募資成功來說極為重要,35%的GP認為很重要,僅有17%的GP認為極不重要。

在當下中國私募股權的大調整階段,LP跟投和直投的能力提升,也反向加速GP行業的洗牌,也是金融脫媒的重要表現。實力不強的GP會逐漸FA化,實力強勁的GP同步會反向LP化,進行母基金業務的嘗試。

當LP的項目直投能力逐年增強,手握更大規模的資金,逐年加大直投比重的情況下,所有的GP都應該認真地審視自己存在的價值,並對未來的複雜形勢未雨綢繆。

參考數據及報告來源:

Cambridge Associate: Making Waves: The Cresting Co-Investment Opportunity

,March 2015

Cambridge Associate: Ready, Steady, Co-Invest ,March 2019

McKinsey:The rise and rise of private markets ,March 2019

Harbour Vest:Co-investing 101:Benefits and Risks ,February 2019

Preqin: Private Equity Co-Investment Outlook,November 2015

Makena:Co-investment white paper,January 2019

PEI:The problem with co-investing,October 2018

Family Capital:The Many Forms of 『Direct Investing』 and 『Co-Investing』,August 2018

版權聲明:

中文版為 出類 原創編譯稿件,僅供行業交流學習,不得用於商業用途,經授權後方可轉載,請務必註明原文出處、出類首發及編譯人員名,謝謝合作。

相關焦點

  • 前11月直投子基金數同比減半 LP越來越強調跟投權 資管類AMC異軍突起
    投中研究院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直投子基金數量與2019全年相比幾近腰斬,這與LP投資風偏趨緊不無關聯,甚至已經出現從過去參與基金投資向參與跟投的趨勢邁進。從數據來看,近5年隨著LP跟投不斷增加,LP直投基金的數量及規模連續下滑。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LP做直投在全球範圍內都是一大趨勢,LP把越來越多的資金用於直投,而不是交給GP管理。據投中研究院分析,在募資中,一些LP越來越強調跟投權,甚至常常超過對基金本身的關心。
  • 深度|地產跟投之癢
    又比如,在跟投人員所輻射範圍方面,萬科的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均不能參與項目跟投,而碧桂園是全員可以參與。在跟投金額上,萬科沒有統一的標準,各城市公司均存在差異性;而碧桂園實行高管定額跟投,普通員工跟投則規定不高於20萬元。
  • 山東普通類志願投出202730人,計劃完成率達99.99%
    夏季高考分普通類、藝術類、體育類三類,按類別分批次進行錄取;春季高考分18個專業類別及技能拔尖人才特殊類型,分批次進行錄取。目前已經順利完成了普通類提前批和特殊類型批、藝術類本科提前批和本科批首次志願、體育類提前批、春季高考本科提前批和本科批首次志願的錄取。提前批共錄取26542人提前批各類別錄取工作已於8月15日結束。
  • 山東普通類常規批首次志願投出考生202730人 計劃完成率達99.99%
    記者從現場獲悉,截至目前,普通類常規批首次志願投出考生202730人,參與高校1020所,投滿高校1017所,3所高校共剩餘17個計劃,其他高校全部完成計劃,計劃完成率達99.99%。夏季高考分普通類、藝術類、體育類三類,按類別分批次進行錄取;春季高考分18個專業類別及技能拔尖人才特殊類型,分批次進行錄取。目前已經順利完成了普通類提前批和特殊類型批、藝術類本科提前批和本科批首次志願、體育類提前批、春季高考本科提前批和本科批首次志願的錄取。提前批各類別錄取已於8月15日結束。
  • 山東普通類常規批首次志願投出考生202730人,計劃完成率達99.99%
    夏季高考分普通類、藝術類、體育類三類,按類別分批次進行錄取;春季高考分18個專業類別及技能拔尖人才特殊類型,分批次進行錄取。目前已經順利完成了普通類提前批和特殊類型批、藝術類本科提前批和本科批首次志願、體育類提前批、春季高考本科提前批和本科批首次志願的錄取。提前批各類別錄取已於8月15日結束。
  • 高考|山東普通類常規批首次志願投出考生202730人,計劃完成率達99.99%
    夏季高考分普通類、藝術類、體育類三類,按類別分批次進行錄取;春季高考分18個專業類別及技能拔尖人才特殊類型,分批次進行錄取。目前已經順利完成了普通類提前批和特殊類型批、藝術類本科提前批和本科批首次志願、體育類提前批、春季高考本科提前批和本科批首次志願的錄取。提前批各類別錄取已於8月15日結束。
  • 40 天投出 400+ 簡歷,0 面試的復盤
    雖然沒時間去統計一個準確的總數,但這幾個平臺合計,10月25號前投出的簡歷肯定是超過400份的。11月27日BOSS直聘截圖用漏鬥模型來概括,作者在職場轉型中遇到的一個問題是:從投遞簡歷到進入初面的轉化率為0,40天裡投出超400份簡歷,竟然沒收到哪怕1個面試。
  • 2020山東普通類常規批首次志願投出考生202730人 僅3所高校剩餘17個計劃
    夏季高考分普通類、藝術類、體育類三類,按類別分批次進行錄取;春季高考分18個專業類別及技能拔尖人才特殊類型,分批次進行錄取。目前已經順利完成了普通類提前批和特殊類型批、藝術類本科提前批和本科批首次志願、體育類提前批、春季高考本科提前批和本科批首次志願的錄取。
  • 山東文理類二本投出124099人 錄取時間截至8月7日
    其中,文科參與投檔院校670所,投滿539所,投出考生32474人;理科參與投檔院校833所,投滿700所,投出考生91625人;春季高考參與投檔院校220所,投滿190所,投出考生11563人。二本投檔中的文科最高分為583分,被山東財經大學摘得;理科投檔最高分為630分被河北大學摘得。
  • 泡泡瑪特天使投資人:我為什麼7年前就投了王寧?
    傅哲寬: 它現在就是一家潮玩(潮流玩具)公司,未來可能是一個文化娛樂消費平臺,它想打造成中國的迪斯尼。很多原來文化類的行業、企業都把玩具當做衍生品,先做玩具再開始慢慢往文化方向轉型。混沌大學: 泡泡瑪特的主要用戶哪類群體?
  • 為什麼迄今為止我一個月只投一個項目?
    在這樣的投資環境下,本文作者任寧,一個設計出身的投資人,如何做到一個月只投一個項目?他投資項目的標準又是怎樣的?投資過程中又有哪些心得?任寧將在文章中給出答案。我叫任寧。我在4個國家的6個大學輾轉7個專業以後,在美國金融界工作,然後回國辦了一個叫ONES Idea的設計公司,為創業公司做設計。
  • 員工跟投 旭光電子是否涉嫌利益輸送
    根據公司員工跟投管理辦法的規定,「員工通過公司跟投平臺對目標公司進行投資,公司跟投平臺為合夥企業」。據悉,公司董事劉衛東、張純、崔偉參與跟投。按照《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相關條款,公司與公司跟投平臺共同投資設立旭瓷新材料公司,構成「與關聯人共同投資」的關聯交易。  公司稱,旭瓷新材料從事的氮化鋁陶瓷製備業務符合國家的產業發展政策,未來具有廣闊的市場應用前景。
  • 旭光電子:在川股中率先「試水」員工跟投
    根據公司員工跟投管理辦法的規定,「員工通過公司跟投平臺對目標公司進行投資,公司跟投平臺為合夥企業」。據悉,公司董事劉衛東、張純、崔偉參與跟投。按照《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相關條款,公司與公司跟投平臺共同投資設立旭瓷新材料公司,構成「與關聯人共同投資」的關聯交易。
  • 為什麼你投了簡歷沒回復?真相有點殘酷...
    後臺有人問我,為什麼投了一些簡歷沒有回覆呢?這個問題我記得剛做公眾號那會兒就回復過很多次,HR每次收到幾十甚至幾百封簡歷,光看簡歷就要花大把功夫,他是沒有時間去給每個人都一一回復的。一般招聘網站也都是只通知簡歷合格的求職者。一般投簡歷20天之後沒有回音,就可視為沒有希望了。
  • 科創板新股破發跟投倒逼投行模式轉型
    科創板給券商帶來了巨大的財富機遇,在保薦跟投創新機制下,券商如何平衡左手的承銷費和右手的跟投資金,成為一大矛盾。 截至11月28日,56家科創板上市企業背後涉及47家承銷保薦商,獲得了超過39億元的承銷費。其中,頭部券商「三中一華」(中信建投、中信證券、中金公司、華泰聯合)拿下三成,行業「馬太效應」趨勢明顯。
  • GP、LP有話說
    北京大興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何麗:GP不應只要給錢就要第一,我們始終相信什麼人能幹成什麼事,我們首先看的肯定是團隊,可能見兩次一個人就能判斷出絕大部分東西。政府的一些訴求跟其他的LP不太一樣,有些GP很好溝通,知道你想要什麼,我們也很關注。
  • 寶哥隨筆:淺談冠蘭類和龍婆添碰派曼粉的由來
    ),其實我是建議大家買這類的東西一定要慎重,特別是小白。這是一枚 lp tim挖啦行賴的路翁如果賣家就這樣說要賣 ,也沒錯,但實際上他只是如下圖,近期 lp tim廟挖啦行賴出的 新款,裡面的確有派股慢粉 也的確是lp tim當年加持的粉,只是又加了很多東西重新再做。但如果換個殼,再賣出去,誰能說是假的,冠蘭類的聖物,就是有這麼多弔詭的地方,陰暗之處 就是鬼魅藏身的好所在。
  • GP和LP最想問對方的十個問題:IRR要求多高?什麼條款最不能接受?
    我們在過去投一些基金時,其實選擇的GP就兩類:1.頭部基金;2.在細分領域行業裡面能夠深耕細作的基金。另外,如果是從產業機構出來,或者從原來頭部基金GP核心團隊裡面出來創業的,這個成功率相對比較高。反思一下,為什麼有一些達到基本條件的GP我們不特別想投資?因為我們投了一批小的GP,後來發現這個GP也有一個從初創、成長到成熟的過程,他自己本身內部的管理、內部的風控和內部的決策都是在不斷的優化過程中。
  • 向北大投出74人!山東2020年普通類和體育類常規批第1次志願投檔情況公布
    山東2020年普通類常規批第1次志願投檔情況山東2020年體育類常規批第1次志願投檔情況初步統計,普通類常規批第一次志願,山東向北京大學的25個專業類投出74人檔案,最低分687分;向中國人民大學的9個專業投出
  • 當你投出100份簡歷,卻得不到任何回應,這是為什麼?
    很多人有疑問,為什麼自己投遞簡歷後,一直沒有回應,簡歷也是處於未被查看的狀態。這個到底是什麼情況?在後臺就能看到很多基本情況,你的簡歷不必被打開看就知道不符合要求。這樣也就解釋了,為什麼有些人的簡歷,投遞後一直沒有被打開。你打電話問HR,我們也沒有印象。此時,如果你的經歷非常優秀,只因出身背景受限,打電話提醒HR,我們是會去搜索你簡歷名稱。這樣你的簡歷才有機會被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