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慶日報記者 崔義鑫
入冬以來,省內出現了境外輸入和本土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市民該如何做好日常防控?大慶日報今日起推出系列報導,邀請市疾控專家,結合具體案例,有針對性地科學指導市民做好當前各項防控舉措。
在某市的一棟居民樓裡,有3戶人家(按照樓層從低到高分別為A、B、C)感染了新冠肺炎。調查中,專家發現3戶人家為同一單元同一側住戶,但是互不相識,沒有往來,毫無接觸。最先發病的A為居住在低樓層的住戶,B、C則是後發病的。專家再經過深入調查、流行病學分析以及多項研究後,排除了電梯傳播等可能。
「前幾天,有的城市要求使用過某處公共廁所的所有人,及時向社區報備,儘快參加核酸檢測,道理也是相通的。」王璟說,在傳播途徑方面,新版診療方案明確,在糞便及尿中可分離到新型冠狀病毒。為此,在日常防護過程中,一定不要忽視下水道。但市民也不要過於擔心,做到在馬桶衝水時蓋好蓋子,防止高壓時產生的氣溶膠擴散;地漏在平時不用時,可用裝水的塑膠袋覆蓋地漏,達到水封效果。
想必大家對「氣溶膠」三字並不陌生。可你知道嗎,下水道也可能會產生氣溶膠,傳播病毒。12月15日,市疾控中心傳染病防治科副主任醫師王璟介紹了一個典型案例,提醒市民日常防護一定要重視下水道,馬桶要蓋好蓋子再衝水,地漏不用時水封最安全。
編者按:
在對3戶人家可能存在的關聯分析時,專家發現3戶人家的下水管道和排氣管道是相通的,於是將染色劑投入到下層A住戶抽水馬桶中,衝水使用後發現,大慶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細微的染色顆粒不僅在患病的B、C住戶家中被發現,在沒有人居住的其他人家中同樣發現了染色顆粒。經過分析,當按下抽水馬桶的瞬間,由於壓力很大,會產生大量氣溶膠,含有病毒的氣溶膠順著下水管道,被擠壓後通過相通的排氣孔到達上層住戶家中。該實驗證明了,居住在低樓層的A住戶感染新冠肺炎後,使用抽水馬桶時,含有病毒的氣溶膠通過相通的排氣管道傳至B、C住戶家中。這也就是說,存在著下水管道傳播新冠肺炎的可能。
原標題:疫情防控典型案例系列報導①
馬桶要蓋好蓋子再衝水 地漏不用時水封最安全
「水封不僅能有效防止多種病毒的傳播,密封后還能防異味。」王璟提醒廣大市民,重視下水道很重要,同時也要做好個人防護,堅持勤洗手、規範洗手和手消毒。
【來源:大慶市人社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