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瀋陽12月12日電(記者孟喚)遼寧省大石橋市開展民營企業家到村裡任職、掛職活動,目前任職、掛職的民營企業家已有165名。
改革開放以來大石橋市民營經濟發展迅速,目前民營企業已有3000多家。在多年實踐中,許多民營企業家不僅積累了物質財富,也掌握了生產經營經驗,尤其是回報社會的感恩心理越來越明顯。為了發揮他們幫助農民共同致富的熱情,這個市今年3月全面啟動民營企業家去農村任職、掛職活動。大石橋市委書記王延東說,選派優秀的民營企業家進村任支部書記、副書記或掛職村委會副主任,有效破解了過去農村致富無門又無經濟實力的難題。這些先富起來的民營企業家積極為農民辦實事,不僅贏得了百姓的尊重和認可,也實現了他們回報社會的自我價值。
博源鎮太平莊村人多地少又缺資源,冠誠耐火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欒永傑到村掛職後,組織農民用工業化生產模式發展蔬菜大棚,生產反季蔬菜,走上一條生產標準化、規模化和集約化的路子,給村民帶來了實惠。今年這個村裡有30戶農戶生產反季蔬菜,平均增收超過萬元。
今年8月,一場暴雨把黃土嶺鎮紅峰村村路全部衝毀,兼任村主任的營口興東硼礦有限公司總經理李興東,馬上調動自己企業的工程設備,並投資100多萬元,損壞路段全部修復。他說,我有責任和義務為村民做事。
據統計,這些任職、掛職的民營企業家,已先後投入1億多元幫助農村引進項目85個,建設現代化農業基地39個;並安排了8200多名農村剩餘勞力就業。
民營企業家進村任職、掛職,也把先進的文化帶給了農民。大石橋市中燃化工物資經銷處總經理王餘義在賞軍村擔任黨支部書記,他先後投資30多萬元為村裡建起了文化廣場和文化室,成立了有百名農民參加的秧歌隊,還購買了100套演出服裝和樂器,使村民享受著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
截至目前,這些民營企業家已為任職、掛職村新建文化室、圖書室65個,購置圖書3萬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