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南陽種植艾草24萬畝,3萬多貧困群眾因「艾」脫貧——看艾草緣...

2020-12-19 人民網

圖為在桐柏縣一艾草加工扶貧車間內,工人們正在加工艾柱。資料圖

一種常見的「野草」,搖身一變成為脫貧致富的「金草」,在醫聖故裡——河南南陽,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了。這種極為常見、漫山遍野生長的「野草」名叫艾草。

據統計,南陽市艾草種植面積超過24萬畝,建設4個艾草產業園,註冊企業1529家,年銷售額80億元,已成為全國最大的艾製品加工基地和艾葉集散地,全國市場佔有率高達70%;帶動了10多萬農民從種植、採收、加工、銷售中收益,其中貧困群眾達3.1萬多人,整個艾草產業呈現出一片蓬勃生機,成為當地農村扶貧開發的優秀項目之一。

艾草變身「黃金葉」

在許多農技人員和種植戶眼裡,自帶綠色生態「屬性」的艾草,是發展扶貧產業的「最佳拍檔」,艾草種植面積大,農民種植熱情高。為此,南陽市還成立了艾產業協會,出臺了鼓勵艾產業發展的措施,各地按照農民自願、利益聯結、互利互惠的原則,引導組建艾草專業合作社和合作聯社,培育艾草種植大戶,「艾農」因「艾香」走上致富康莊大道。

「全國艾草看宛艾,宛艾最好數桐柏。」桐柏縣毛集鎮熊寨村貧困戶殷哲華說起艾草頭頭是道。殷哲華不僅種植艾草,還利用閒暇時間到附近的艾草加工廠打工,可以說正是發著「艾」財奔小康。「丈夫去世得早,家裡有兩個孩子,前幾年日子過得緊巴巴的,去建築工地乾重活是經常的事。自從家門口建起了艾草精準扶貧就業基地,我就不再去建築工地幹活了,現在自己種艾草,還到工廠裡加工艾條,活兒輕鬆了不少,一個月下來不少掙錢。」殷哲華高興地說。

南陽中醫藥文化底蘊豐厚,在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中有6個處方使用艾草,在《金匱要略》中,用艾草的方劑有20多個。每到端午時節,大街小巷飄動的香囊,就是艾草製品的活廣告。隨著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健康需求越來越迫切,艾草作為純天然產品備受青睞,艾草產業也成為南陽最具特色的朝陽產業和最有活力的富民產業。

如今,南陽市轄區的鄧州、桐柏種植的面積達到4萬多畝,唐河、社旗、南召、臥龍、宛城等縣區種植面積均在萬畝以上。在南陽,像殷哲華一樣,越來越多的貧困戶通過種植艾草、加工艾草找到了致富門路。

數據顯示,目前,南陽市開發出艾草產品已達六大系列160多個品種,遠銷「一帶一路」沿線56個國家和地區,產值200多億元。2017年以來,連續兩屆全國艾草產業大會在南陽舉行。

拉長富民產業鏈

在唐河縣桐寨鋪鎮新莊村,「艾草產業扶貧基地」的標牌尤為矚目。這裡是南陽大艾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3000畝優質艾草種植基地。「我們採用『公司 合作社 貧困戶』的模式,為貧困戶提供種植、技術等一條龍服務,並籤訂回收協議,對帶動當地經濟發展、促進農民增收成效明顯。」公司負責人介紹。

種「艾」增收,因「艾」脫貧。「從種植、鋤草到後期的收割、晾曬及葉稈分離等,我都全程參與,真沒想到,這艾草每個月都能給我帶來1000多元的收入。真帶勁!」說起艾草,在南陽大艾生態農業公司內打工的貧困戶李玉富喜笑顏開。

在宛城區紅泥灣鎮金田地農優產品合作社艾製品加工車間,堆積成山的快遞箱子吸引了記者注意。「淘寶、京東上很多店鋪都是從咱們這裡走貨!」合作社負責人自豪地說,「店家接單後把買家信息發過來,我在廠裡直接把貨發往全國各地,店家零庫存,也縮短了物流鏈,雙贏!」

近年來,隨著市場需求的擴大,艾草收購價格逐年上揚,農民開始種植優質艾草,以艾草加工、艾灸醫療養生保健為特色的艾草產業呈現出日益紅火的勢頭。據南陽艾草產業協會統計,目前艾草畝均年效益可達3000元,艾草種植使當地農民經濟收入獲得極大提高。

以艾草為抓手,參與「精準扶貧」項目,幫助貧困戶脫貧增收只是南陽市艾產業飛速發展的一個縮影。據介紹,南陽市正積極培育壯大艾草產業,加工增值,拉長鏈條,註冊「宛艾」商標,打響品牌,使艾草產業在產業扶貧方面發揮最大效益。

政策護航穩增收

艾草是中國特有的、豐富的中醫藥資源,也是潛力巨大的健康旅遊資源。近年來,南陽市委、市政府把發展艾草產業作為全市大健康產業重點內容進行統籌規劃,相繼出臺了《南陽市生命健康產業行動計劃(2015-2020)》《南陽市「十三五」中醫藥發展規劃》《張仲景健康城重大專項實施方案》《南陽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實驗區建設實施方案》及相關扶持措施,建設艾草產業園區,大力扶持艾草加工企業,利用張仲景醫藥節和全國艾產業大會推介艾草產品。

在位於社旗縣橋頭鎮的全國特色農業艾草循環經濟示範基地內,南陽綠瑩艾草生物製品有限公司所種植的艾草長勢正旺。以綠瑩艾草生物製品公司為龍頭的艾製品生產加工企業,發掘出了南陽道地艾草含絨量高、揮髮油含量高的特性,研發出傳統艾條、無煙艾條、艾絨、艾粒、艾葉精油系列、迷你灸系列等近百十種產品,產品遠銷日韓、東南亞、歐洲等幾十個國家和地區,年產值達數億元。

在當今社會人們對艾草的運用,已經不再局限於複製傳統中草藥文化,科研人員而是在不斷突破並研究它的新價值。以南陽醫專的「南陽市艾製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南陽理工學院的「張仲景方藥與免疫調節省級重點實驗室」為科研平臺,通過校企合作,組建艾草產業研發團隊,不斷推動科技成果轉化。

坐落於社旗縣大馮營鎮和橋頭鎮之間的南陽國醫仲景艾草產業集團,經營範圍涵蓋艾草種植、艾草製品研發、國內外貿易等,公司旗下擁有十餘家子公司,其中國醫仲景公司現種植艾草面積超過5000畝,是國內最大的艾草種植企業,帶動了1500多名鄉鄰就業,創造經濟效益的同時不斷盡著社會責任。

艾草飄香已千年,產業興盛在今朝。如今,南陽艾草產業正以前所未有的蓬勃勢頭,走好綠色發展、生態脫貧之路,在豫西南大地上奮力書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光輝篇章。

相關焦點

  • 2600多畝艾草「艾」香襲遠 1020戶農戶因「艾」生「財」
    初夏,興義市捧乍鎮2600多畝艾草進入了收穫季,「艾」香襲遠;1020戶農民戶因「艾」而生「財」。近日,捧乍鎮2018年度的第一季艾草成熟了,走進艾草地,空氣中到處散發著醉人的艾草香味兒。在這裡,每天都會有大量的群眾參與收割艾草,鐮刀切割艾草的聲音與人們的歡聲笑語交相輝映,共同演繹出一曲曲動人的田園牧歌。捧乍鎮堡堡上村村民劉邦快家的6畝土地都流轉給了合作社種植艾草,她說:「土地租給公司,400塊錢一畝,一年能拿到2400塊錢。平時到合作社做工,150塊錢一天,每天供一頓飯,收入還是可以的。」
  • 汝陽萬畝艾草種植基地籤約儀式暨三才艾業開業典禮隆重舉行
    喜賀萬畝艾草種植基地項目正式啟動【河南三才艾業有限公司】推進鄉村振興,助力脫貧攻堅9月9日,汝陽萬畝艾草種植基地籤約儀式暨河南三才艾業有限公司開業慶典在汝陽縣劉店鎮隆重舉行。汝陽縣政府項目組與河南三才艾業有限公司一同籤訂了戰略合作協議,標誌著汝陽萬畝艾草種植基地項目正式啟動。
  • 艾草飄香已千年 產業蓬勃在今朝——南陽市艾草產業發展透析
    全市野生艾草年開發利用12萬畝,艾草種植面積24萬畝,建設4個艾草產業園,註冊企業1529家,年銷售額80億元,已成為全國最大的艾製品加工基地和艾葉集散地,全國市場佔有量高達70%;傳承創新並舉,成立了河南省艾草開發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南陽宛艾產業協會及黨支部,連續3年承辦中國艾產業發展大會,艾草產品已達六大系列160多個品種
  • 小艾草如何長成「扶貧樹」
    端午節前後,第一茬艾草陸續收割。今年價格如何?市場前景怎樣?小小艾草能否承載貧困群眾的期望?記者到南陽、洛陽等地進行了走訪。    成本低見效快「燎原之勢」漸成    從黃河之濱到淮河之畔,從豫東平原到豫西山區,曾經無人問津的艾草,如今在全省各地已成燎原之勢。其中又以南陽、洛陽等地種植規模最大。
  • 明水縣艾草進都市 鋪就脫貧希望路
    艾草不僅能製作艾條供艾灸用,還能製作艾茶、艾香皂、空氣清新劑等百餘種產品,產業鏈式發展前景十分廣闊。而種植繁育艾草又有投資少、見效快、市場需求量大,能解決大批農村閒置勞動力務工難題等優勢,因此年初以來,我們就確定了充分利用這一資源稟賦,引進艾草種植深加工產業項目,積極發展健康產業,為脫貧攻堅助力的新思路。」
  • 南召艾草「金枝玉葉」富萬家
    在外闖蕩的李偉擁有先進的銷售理念,創辦公司後就組織銷售人員在淘寶、拼多多上開網店,讓家鄉的艾製品通過電商平臺飛向全國各地,聖艾堂的艾製品遠銷年交易額300多萬元。 王莉是一個典型的農家女。3年前是一個電商的門外漢,對電商銷售產品一竅不通。
  • 貧困村百畝荒地種上了艾草,貧困夫妻年收入過8萬元
    >百畝荒地種上了艾草 王燕常告訴記者,在駐村工作隊帶領下,村「兩委」及村中致富帶頭人經調查研究、實地分析,認為團山村土壤比較適應艾草種植,如果以艾草基地為核心發展中草藥產業,且具有較大的發展前景。 為進一步了解艾草種植和市場需求,去年12月中旬,工作隊長王燕常帶領蔡家榨街經管站負責人、村書記和村致富帶頭人赴河南南陽考察艾草種植項目。
  • 黃蒿灣萬畝高原艾草產業園項目專家劉孜瀚博士:艾草產業將成為榆中...
    劉孜瀚(甘霖 攝)中國甘肅網10月28日訊 據蘭州日報報導 談及艾草產業園發展現狀,劉孜瀚博士對記者說,目前,黃蒿灣已建成西北乾旱地區最大的艾草半野生化種植基地,也是西北地區唯一一家校企結合產學研一體化艾草全產業鏈項目
  • 湖北蘄春縣:小小艾草助增收
    端午節前,在河北唐山開中醫診療館的李亞群急匆匆地去蘄春收割艾草。蘄艾被稱為「蘄春四寶」之一。李亞群在診療過程中發現,蘄艾的療效非常好,但市面上很難買到正宗的蘄艾。經過考察,她在蘄春縣蘄州鎮席盤石村流轉了350畝土地開始自己種艾草。
  • 讓「野草」變「金草」 ——記南陽藥益寶艾草製品有限公司創始人...
    這都多虧了村裡脫貧帶頭人李紅文。與艾草結緣李紅文是七裡園鄉達士營村的一位村民。1987年結婚後,迫於生計,她和丈夫查洪付外出打工。2009年一次偶然的機會,李紅文遇到廣州的一個老闆,對方銷售的各類艾草產品用的竟然是家鄉南陽的艾草,這令她驚訝不已。南陽地處中原,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孕育了豐富的中藥材資源和中醫藥文化。
  • 點「艾」成金 蘄春三萬人脫貧致富
    田群,一個蘄春土生土長的農家子弟,在5年多的時間內,把一株「艾草」做成了扶貧的支柱產業,不僅先後開發出了200多種蘄艾產品,還拿下了100多項國家專利,僅2017年的營業收入就突破1.5億元,帶動7000餘戶貧困戶、30000餘名貧困人口脫貧。  5月1日,蘄春縣蘄艾協會會長田群當選為湖北省勞動模範。
  • 艾產業助力精準扶貧 首屆世界艾草產業大會在蘄春舉辦
    艾產業已經成為當地農民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據統計,目前蘄春全縣涉足蘄艾的貧困戶達1.2萬餘戶近4萬人。 此次產業大會由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主辦、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支持,北京大醫堂集團和蘄春縣蘄艾產業協會聯合承辦。來自國內外中醫藥歷史文化研究者、外交使節、漢學家、醫藥學者聚集一堂,探討如何讓中醫藥傳統文化服務「一帶一路」國家戰略、造福全世界人民。
  • 蘄春艾草帶動3萬人脫貧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江卉 通訊員 陳鈺「種艾草,有賺頭!」10月10日,蘄春縣管窯鎮荷林村村民張桂鳳領到今年的蘄艾收購款。老伴去世、兒子智障,2015年張桂鳳被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在村幹部的幫襯下,她種了十幾畝蘄艾,賣艾葉每年收入過萬元,2019年脫貧摘帽。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之十一:「艾」經濟 富農家
    呂店鎮王村致富帶頭人張巧珍心繫家鄉,在老家組建艾草種植加工廠,發展艾草經濟,吸收農戶加入艾草種植,在傳統制艾的基礎上,引入現代自動化設備深加工,振興鄉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探索出一條特色產業種植,發展「艾」經濟的新路子。
  • 湖北大冶市:艾草飄香助脫貧 稻蝦養殖促發展 金牛鎮西畈村打造脫貧...
    水產養殖網  出處:雲上大冶        瀏覽量: 1788 次 我要評論 湖北大冶市金牛鎮是省級插花貧困鄉鎮,原有建檔立卡貧困村7個,於2016年已全部脫貧出列。4月29日下午,記者在西畈村艾草種植基地看到,一片片綠油油的艾草長勢喜人,20多名工人正在忙著鬆土、除草。就連空氣中也瀰漫著濃濃的艾香味兒,令人心曠神怡。
  • 小艾草種出脫貧「黃金葉」 ——霍山大力發展艾草產業側記
    小小艾草,起初看起來很不經意,但是經過一道道工序後,像被施了魔法一般變成了各種艾製品,令人嘖嘖稱奇。記者了解到,在引導農戶特別是貧困群眾種植艾草的同時,霍山縣著手對原料進行深加工,以增加產品的附加值,以加工帶就業。
  • 艾草渾身是寶,市場供不應求,黃河灘區農民靠種植它脫貧致富
    位於黃河邊的河南濮陽縣王稱堌鎮孟樓村,曾是當地的一個深度貧困村。全村700多人,貧困人口佔比最高時接近九成,村民謀生的途徑僅限於大田種植和外出打工。「窮帽子」,孟樓村戴了一代又一代,成為村民揮之不去的夢魘。
  • 安徽省明光市發展艾草生產助推農戶脫貧致富
    為確保艾草產業的穩步發展,明光市把中南部崗區規劃為發展艾草基地,計劃用5年的時間,使艾草產業在國際市場佔有一席之地。今年已種植面積達2萬畝,2019年達到5萬畝,2020年達到10萬畝,最終達到15萬畝的生產面積。目前,全市在澗溪鎮、石壩鎮等10個適宜種植艾草的鄉鎮建立艾草種植示範片近50個,示範面積近5000畝,其中石壩鎮建立近2000畝的連片種植基地。
  • 汝陽:艾草清香「充溢」脫貧之路
    近日,走進汝陽縣靳村鄉魚山村艾葉種植基地,一股清香撲面而來,成片的艾草在烈日下長勢喜人,滿眼綠色。  一大早,貧困戶王紅亮撂下飯碗就扛著鋤頭來到地裡,給自家種植的艾草清除雜草。  王紅亮今年43歲,妻子和兒子都有智力障礙,老父親70多歲,長年患病。他家裡的幾畝地一直種的是小麥、玉米,靠天吃飯,僅能餬口。
  • 小艾草品牌價值達百億 蘄春3萬人傍著蘄艾產業鏈脫貧
    小小艾草身價逐年看漲。如今,蘄艾全產業鏈帶動10萬人就業,幫助3萬多人脫貧。2019年,蘄春縣蘄艾產值已達50億元,品牌價值超過百億元。一望無際的艾草隨風搖曳,辨識性極高的艾香四處瀰漫。「好聞吧?」8月25日,看到中央媒體記者們走進赤東鎮蘄艾種植基地,61歲的宋菊花滿面笑容地打了個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