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玫芸說,智高有全球專利的「1凸5凹」結構積木,獨特單點橋接結構,根據數學家 Kevin L. Gong 的研究,僅用16 個顆粒,即可創造約6百億種變化,由此衍生664個功能積木及100多項世界專利。在智高總部的辦公室中,有一棵「智高樹」,它是由智高A至G系列的積木組件群所組成,也就是說,智高所有的積木組件都能共享,而且能做出多種不同的功能。
智高實業大中華區業務處副總經理林玫芸從學生時代賣積木,畢業後進入智高積木王國,落實」玩具教材化、教材玩具化」的創意營銷模式,嘗試用創新、趣 味、學習、樂齡的方式,讓積木不只是積木。
多年來,智高囊括金頭腦獎、臺灣精品獎、美國第六屆全球發明博覽會銅牌獎等多項大獎。如今,智高更與學校、醫院合作,將教學實驗與積木做結合,讓教學更容易。
目前全球有38個國家導入智高積木,智高也與20 幾所學校合作,為了達到寓教於樂的目的,2010 年智高推出「智高實驗室」,除了開發玩具硬體之外,也設計教案及課程,分別發展出創新、趣味、學習、樂齡四個系列產品,目前已累積了20 個主題、440 堂課。
針對幼兒園小朋友的創新實驗室(Creative Lab),以刺激創意發想為主;趣味實驗室(Fun Lab)則針對課後安親班、補習班設計電學、電磁、氣動等教材;學習實驗室(Learning Lab)則針對小學到國中學童,從美術、機構、綠能到程序編碼,為學校打造 STEAM的完整方案。
不僅如此,智高也與彰化基督教醫院合作三款教材教具,發展樂齡實驗室(Senior Lab)銀髮族積木,讓銀髮族透過遊戲的方式動腦,防止老年失智,更是拉近人與人距離的方式,也能讓小朋友跟老人家互動與溝通,未來將與智榮基金會合作,將積木帶進樂齡養老中心。
為了提供師生們創意舞臺,智高舉辦「世界機關王競賽」,每到7月的暑假,來自各個國家的學生齊聚一堂,用積木及馬達打造出各式的機關設計或機器人,這項競賽智高已連續辦了13年。
此後,為配合各年齡層的需求,智高又陸續開辦了「機器人任務賽」、「小小結構大師賽」及「積木創客杯賽」等不同的競賽。配合教學大綱,智高積木也推出了「邏輯編程機器人」,讓低年級的學生不需使用平板或計算機,只要透過跟模型的互動與任務挑戰,就可以學習程序邏輯概念。
林玫芸說,智高的積木包括組裝型跟科技型,組裝積木能讓孩子自己打造機關、蓋動物園等,科技積木則可做出各類機器人,中高年級的小朋友可以從中學習電動類的齒輪、馬達、綠能、感測陀螺儀等科技原理。智高也規劃建立一個社群平臺,讓老師們可以交換教案、分享信息。
在翻轉教室的過程中,智高用STEAM 學習+智能積木,以「做中學」的方式,讓孩子懂得「用」知識,發展出解決問題的能力,成為未來國家最需要的人才。
註:以上部分內容來源於臺灣刊物《黑趣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