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涅茲諾是波蘭西部古城,屬波茲南省 位於大波蘭平原的中部

2020-12-12 老王一直在路上

格涅茲諾是波蘭西部古城,屬波茲南省。位於大波蘭平原的中部,距離波茲南市東北50公裡。人口5.9萬 (1981)。公元八世紀時已興起,為波蘭歷史上最早的首都。工業中心,有電力、機械製造、印刷、皮革和食品加工等。

有古代建築和歷史文物。波茲南通往波蘭北部各地的鐵路幹線經此。波蘭第一個王朝在格涅茲諾市建都,這裡文物古蹟眾多,被譽為波蘭文化的發祥地。公元1000年時建立的獨立的大主教區,是波蘭第一個天主教大主教區。

據史料記載,在格涅茲諾的首次定都要追溯到公元前1000年。然而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公元940年左右,皮亞斯特王朝選擇了格涅茲諾作為政權的中心據點,格涅茲諾真正的歷史才由此開始。據考古資料分析,在8世紀末期,這裡建起了公爵領地據點和周邊的住宅區,它們被沙子和木頭鑄成的牆圍了起來。

從此,波蘭國家的歷史就從那裡開始了。梅什科一世(Mieszko I)以及隨後的博萊斯瓦夫(Boleslaw Chrobry)都為了使他們首都更加雄偉壯麗而擴張了這個中心據點。在波西米亞的Duke Brzetyslaw侵略期間,格涅茲諾最早的都城遭到了史無前例的破壞,隨後遷都至克拉科夫(Krakow)。

這座城市的建築面貌是法英七年戰爭遺留下來的結果。科山起義(kosciuszko Uprising)和拿破崙戰爭(Napoleonic Wars)導致格涅茲諾喪失了她的中古遺風並引發了一系列的變遷,最後徹底的破壞了這座城市。

1819年,一場大火結束了這座城市的莊嚴命運。然而,在謹慎細緻的普魯士人佔領期間,格涅茲諾重新獲得了一些建築上的榮耀。他們通過劃分新街道和公園,突出大教堂並推翻了原有的城牆等一些列措舉來重新設計並建立了市中心。

相關焦點

  • 波茲南,波蘭中西部城市,大波蘭省首府,臨瓦爾塔河
    波茲南,波蘭中西部城市,大波蘭省首府,臨瓦爾塔河,居大波蘭平原的中心,是波蘭最大的工業、交通、文教和科研中心之一。設有多種科研機構、大學、自然博物館、考古博物館等。工業部門眾多,以機械製造(工具機、軸承、機車車輛、精密機械等)為主,並有冶金、化學、橡膠、紡織等。
  • 明明是連成整體的一個平原,為什麼分西歐平原和波德平原兩部分?
    歐洲平原如果世界七大洲,從平原面積佔比來看,比例最高的大洲是位於亞歐大陸西部的歐洲,歐洲是世界上地勢最為低平的大洲,總面積約為1000萬平方千米,全洲平均海拔僅為340米,海拔在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形約佔歐洲總面積的
  • 雲林縣是臺灣省下轄縣,位於臺灣中部,地處嘉南平原
    雲林縣是臺灣省下轄縣,位於臺灣中部,地處嘉南平原,處於彰化與嘉義兩縣之間,東接南投縣,西臨臺灣海峽。屬南亞熱帶溼潤氣候,年平均溫度22.0℃,年降水量1500毫米。截至2010年,雲林縣轄1市5鎮14鄉,縣治設在鬥六市。除鬥六、古坑與林內鄉毗鄰山區外,其餘多屬平地。
  • 位於南美洲北部的「亞馬孫平原」,是不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平原?
    亞馬孫平原,也有稱為「亞馬遜平原」,這兩種說法只是翻譯的原因,都有使用,一般在正式地圖中多使用「亞馬孫平原」和「亞馬孫河」。亞馬孫平原位於南美洲的北部,東臨大西洋,北部靠蓋亞那高原,南部接巴西高原,西部與高聳的安第斯山脈相接,呈現北西南三面地勢高,東部向大洋開口的形態,亞馬孫平原內部地勢十分低平,平均海拔在150米以下。
  • 羅茲是波蘭第三大城市,羅茲省首府,位于波蘭中部
    羅茲是波蘭第三大城市,羅茲省首府。位于波蘭中部,維斯瓦河與瓦爾塔河的分水嶺上。羅茲位于波蘭中部,並因而得利。一系列的公司都在羅茲設立他們的物流中心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文化和科學事業發展很快,有綜合性大學、工業學院、醫學院等6所高等院校和歌劇院、圖書館、綜合體育館等文體設施。
  • 波蘭地接帶您遊歐洲中世紀的古鎮
    讓我們一起深層次探尋波蘭各個時代的思想文化,感受最波蘭古老城市之一的時代變遷波茲南遊覽波茲南老城廣場,這裡是波茲南城區最重要的景點群,各條道路的交叉口,擁有可觀數量的博物館群。通常都是在號稱波蘭最美麗的音樂廳,亞當密茨凱維支大學的「新文藝復興禮堂」。出色的視聽效果世界知名藝術家的表演,一定會讓你記住這個美妙的周五夜晚。波茲南60KM/1H 格涅茲諾早餐後,驅車前往格涅茲諾。
  • 北美洲地形特徵:中部大平原貫穿南北,地勢東西兩側高中部低
    關於北美洲的地形特徵北美洲主體位於西半球、北半球,北美大陸北臨北冰洋、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南臨大西洋的邊緣海墨西哥灣,幾乎被三大洋所包圍,僅通過中美地峽與南美洲相連。北美洲海岸線曲折漫長,總長度超過6萬千米,多島嶼、半島和海灣,其中位於北美洲東北部的格陵蘭島是世界面積最大的島嶼。
  • 北美洲地形特徵:中部大平原貫穿南北,地勢東西兩側高中部低
    北美洲地形圖北美洲的地形明顯分為三個南北縱列帶,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中部為廣闊的平原,東部為低緩的山地和高原。北美洲的西部山地貫穿南北,形成了北美洲地形的脊梁,特別是中部部分面積巨大,巨大而寬廣的西部山地,阻擋了大部分來自太平洋的水汽,使之不能深入內陸地區。
  • 華沙是波蘭的首都,全國最大城市和政治,文化的中心
    華沙省省府位於華沙平原中部,跨維斯瓦河中遊兩岸。面積485.3平方公。人口467萬多城市地勢低洼,平均海拔100米左右。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雨量適中,氣候溫和,冬暖夏涼,年平均氣溫為6~7℃,年平均降水量為500毫米,華沙全年有一半是雨天,加之所在的維斯瓦河一納菜夫河流域土地肥沃,因此是波蘭的魚米之鄉波蘭設立華沙省(稱為首都省),華沙市又稱首都市。
  • 關於平原,你知道多少?
    位於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之間。北起嫩江中遊,南至遼東灣。南北長約1000公裡,東西寬約400公裡,海拔大多低於200米,面積達35萬平方公裡,是中國面積最大的平原。東北平原土層厚,土地肥沃,耕地廣闊,是中國主要的糧食產區。
  • 內蒙古中部有哪些荒廢的古城?
    NO.3 荒廢的塞北古城(內蒙篇) 文/圖/輯| 寒山憶雪 之前講過塞北東部(也就是現在的東北地區)一些荒廢的古城。這一篇,我們再來看看,塞北中部(也就是現在的內蒙古中部)的草原上,有哪些荒廢的古城。
  • 2019初中世界地理:歐洲西部
    · 初中地理歐洲西部 歐洲西部: 西歐地區包括歐洲西部瀕臨大西洋的英國、法國、荷蘭、比利時、盧森堡等國家。這裡是歐洲大陸最富饒的地區之一,也是全世界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西歐地區地處自然條件優越的平原地區,溫和的海洋性氣候滋潤了這裡的土地。
  • 皮亞斯特王朝、天主教、封建制與波蘭的起源
    1000年,他來到格涅茲諾,朝覲了阿達爾貝特的聖墓。奧託三世這位新皇帝當然不只是為了拜謁他的聖徒朋友的陵墓而來。他需要評估波蘭的國力,從而在神聖羅馬帝國體系內確定相應的位置。在波蘭所看到的一切讓奧託三世印象深刻,他決定波蘭國家不能像那些附庸公國一樣,而是應成為獨立的王國,和德意志、義大利一樣。
  • 波蘭的自然條件,決定了波蘭的果樹生產
    大家好,波蘭位於歐洲中部波羅的海與喀爾巴所山脈之間,面積312,680平方公裡。境內北部和中部屬於中歐平原,南部沿喀爾巴阡山脈有少量丘酸和山地,最大的河流維斯瓦河縱貫南北,河東為大陸性氣候,河西屬海洋性氣候。可小編不是來給大家講地理的,這些前言都是等會兒種植的重要鋪墊。
  • 歐洲地形特徵:以平原地形為主,海拔最低的大洲,海岸線曲折漫長
    關於歐洲的地形特徵歐洲位於亞歐大陸西部,東部以烏拉爾山脈為界與亞洲相鄰,北臨北冰洋,西臨大西洋,南部隔地中海與非洲相望。從經度範圍來看,歐洲位於20°W往東至60°E,位於東半球,從緯度範圍來看,歐洲位於40°N至70°N之間,地處北半球中高緯度地區。
  • 巴爾幹半島之旅二走進波蘭遊波茲南攬勝華沙
    雨後天睛(攝影:馮贛勇)波茲南初建於公元九世紀,後曾一度為波蘭首都。如今這座波蘭的中西部城市為波茲南省首府,臨瓦爾塔河,居大波蘭平原的中心,是波蘭最大的工業、交通、文教和科研中心之一。波茲南設有多種科研機構、大學、自然博物館、考古博物館等。
  • 華沙,波蘭首都,15世紀馬佐夫舍省省會
    大家好,我是白紅磊,今天給大家說說《華沙》華沙華沙是波蘭首都,全國第一大城市,位于波蘭中部瑪佐夫舍平原上,維斯瓦河中遊西岸,面積450平方公裡,人口約165萬。華沙古城始建於13世紀,14世紀初具規模。15世紀成為馬佐夫舍省省會。1611年定為波蘭王國都城。18世紀後半葉成為波蘭文化啟蒙運動中心。1806年被法國佔領,拿破崙在此建立華沙公國。後來,又長期被俄國佔領。歷史上曾最遭戰亂破壞。1918年華沙成為重新獲得獨立的波蘭的首都。第二次世界大戰使波蘭變成一片廢墟,85%的建築被毀,居民死亡人數超過60萬。
  • 資料:波蘭概況
    位於中歐東北部,北瀕波羅的海,西鄰德國,南界捷克、斯洛伐克,東北和東南與白俄羅斯和烏克蘭相連。海岸線長528公裡。地勢北低南高,中部下凹。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約佔全國面積的72%。主要山脈有喀爾巴阡山脈和蘇臺德山脈。較大河流有維斯瓦河(長1047公裡)和奧得河(波蘭境內長742公裡)。最大的湖泊是希尼亞爾德維湖,面積109.7平方公裡。全境屬於由海洋性向大陸性氣候過渡的溫帶闊葉林氣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