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淨土修行詳細方式方法,唱念原則,止淨功夫十念打坐

2020-12-16 禪淨密實修

念佛人,很少真正信願求往生,心中還貪念著世俗中的一切人事物和財產。再者眷屬重利益,無法幫助亡者往生。這是每位念佛人,都要面對的話題。念佛法門,是佛法中的特別法門,是可以仗佛慈力,現生往生西方的二力法門。如果未肯生真信,發切願,至誠懇切念佛,如何感召阿彌陀佛前來接引?平時更要殷切地接引眷屬學佛念佛,令知助念的殊勝利益與功德,否則冤親眷屬,來要債的,多於來報恩的,如何切斷宿生糾葛的孽緣?又如何趁此生了脫生死,永斷輪迴?所以注重方法很必要。

淨土念佛的唱念原則;南北地處不一樣,念唱贊子,板眼一樣,調子不一樣,有南派北派。這些算老佛教徒了,學了二三十年,板眼很好,板眼是真不錯,唱出來比出家人唱得還好,喉嚨好唱出來就好,講佛理就不多言。我們注重佛理,唱得多麼好,也唱不出一朵蓮花來。六字佛恭敬,四字佛簡單。南無是皈依、恭敬辭。念六字或四字,這個看情形,看你的時間,也不必跟人家一樣,人家怎麼念咱就怎麼念。

時間感覺到不行,就念短,這個都好。要緊在心不往外跑,定住,千言萬語是一個定字。戒定慧,要得定,不得定,念一輩子沒用。他們有定功課的,一天念多少是日課,日課十萬聲,若念六字念不出來,因為多二個字,算算多兩個字時間。四字就好,這個看情形。佛七開示;修行要講開示,打佛七止靜時,就預備講開示。重心在念佛上。

為什麼講開示?為著不能得一心,念佛不如法。所以,開示只準講念佛的方法,不能在這裡講經,講實在要緊的話。四十分鐘,感覺少,再加長了,也不好,千言萬語都是得一心的方法。重心就在這個萬德洪名相應上。止靜功夫;回向就是發願,這個是必須的。禮佛也是必須的。咱們見見面,注重禮貌,何況是請佛念佛,禮貌這是應該的,其餘的都能收住心,就是六字洪名最要緊。

再說止靜,禪家的止靜,跟淨家的止靜不一樣。禪家的止靜是參這一句話頭,一參話頭,就跟淨土一樣了。參話頭,心亂不好治,參不住,他也是念「摩訶般若波羅蜜」。念般若波羅蜜,念阿彌陀佛,定在這個音上,都在這上頭用力。參不下去,就念摩訶般若波羅蜜法,心永遠在這裡。佛七止靜時,講開示,這裡頭有好消息。什麼好消息?就是六個字南無阿彌陀佛。

淨家止靜時,大家都不出聲念了,心裡還得念,心裡沒斷,淨念要相繼,跟禪家止靜不一樣。修哪一種法門有哪一種的用法。止靜時,嘴裡不出聲,或金剛持,心裡沒斷,心裡想著這六個字或四個字,這四字就念念不斷。這麼續下去,時間長最好,就是學這個火候。十念法;從前大官僚五更起來早朝,也很緊張,規定十念法,念十口氣。十口氣十念法,祖師說:一口氣不許超過五句以上,不要因你年輕,一口氣拖得長,呼吸長就拼命多念幾句,總而言之得輕念。

念四字,不必念六字佛。念到第五句用第二口氣再念。十口氣很短,十念法也行,只要心在那裡,就行了。萬法在心誠,心誠一問訊一頂禮也行。心不誠,四十八拜、九十六拜,拜得喘氣,心裡煩煩躁躁,倒不如不拜,不是這麼呆板的。一問訊,十口氣念完了,就回向「願生西方淨土中」。全在心誠上,萬法唯心。是個佛教徒,但在外表很少看出個什麼來。念佛打坐;念佛打坐,身體搖動,這是心臟的關係。有人說:「身體有變化,你不要管他,你只要求一心就行。」

這話咱不同意,因為心要是穩定了,身體就不動。心定而身不定,沒這道理。念十口氣,為的是讓一心不亂。這十口氣,心就是定在「阿」字,接著不斷,心裡不想別的,一口氣念完,不叫你想上其他雜念。念十口氣,不必著相,站在那裡也行,行住坐臥都能辦,也不定呆板板的坐著。沒有一定的事,一個人一個樣,有的人站著感覺安穩,有的人認為坐著安穩,隨個人感覺,哪種方法舒服就用哪種方法。

是坐著慣了,不做功課寫東西,在寫字檯上就盤上去了,坐習慣了。這是習慣的關係。能雙盤,就雙盤。不能,就單盤。單盤也辦不到的,就隨易盤,只要心裡靜了就妥當,這個不一定。雙盤感覺舒服,這是習慣了。別勉強別人跟你一樣,人家有人家的辦法。

佛法是圓融無礙,佛有八萬四千法門,為什麼不都叫念佛呢?放不下,是許許多多念佛人的盲點。有財的,面對家業、房產、鑽石、翡翠,總是念念不舍,可惜的是,大限來到,一丁點也帶不走。有家眷兒女的,總覺兒女們有的還沒成家,有的沒立業,心中諸多牽絆,真的放不下,然而古今中外,黃泉路上有哪位家人,可以結伴相隨而行?

相關焦點

  • 佛教:普通人念「南無阿彌陀佛」,有什麼用?
    學佛的人都知道,念佛是淨土宗修行的一種方式,也是人們認識佛教最重要的方式之一,那麼,作為普通人,我們念佛,即念「南無阿彌陀佛」,有什麼用呢?其實普通人念「南無阿彌陀佛」,並不是全是為了往生「西方淨土」,更多的是為了種植「善根福德因緣」,求得當下安寧。也就是說,念「南無阿彌陀佛」的功德儘管不可思議。但是對於 普通人來說,安寧更加重要,這或許是很多人熱衷於念佛的真正原因吧!
  • 元音老人談淨土宗的修法,平淡中顯出真味!
    釋迦牟尼佛和孔子差不多都是出生在周朝時期,佛教是在東漢時傳到中國來的。佛教最初傳到中國的是禪宗,禪宗是佛教至高無上的正法門,淨土宗是橫超三界的方便法門。淨土宗其實是很容易方便實行的,就是念一句佛號:「阿彌陀佛」。
  • 近代四大高僧之一印光大師的「十念計數法」
    印光法師(1861—1940),即釋印光,法名聖量,字印光,自稱常慚愧僧,又因仰慕佛教淨土宗開山祖師——當年在廬山修行的慧遠大師,故又號繼廬行者,民國四大高僧之一(四人分別是虛雲老和尚、太虛法師、印光法師和弘一法師
  • 打坐參禪時,正確調整呼吸的方法
    只要我們認真地去使用這些方法,其效果立竿見影,非常明顯。希望各位行香、坐香、吃飯、睡覺,二六時中不要打失了念頭,不要忘記用功夫。在這麼好的條件下不知道用功,等將來有一天醒悟了,再想用功修行,就怕來不及了。
  • 修行之人念佛時應該出聲念還是默念?兩種念法哪種效果更好?
    念佛是佛教的一種修行方法,佛教有很多修行法門,念佛也叫念佛法門。有稱名念佛、觀想念佛與實相念佛三種方式。阿彌陀佛在過去修行的時候曾發下四十八大願,念佛的意義就在於憑藉著阿彌陀佛誓願之力,往生極樂淨土。念佛分為兩種方式:心中不出聲想念、出聲稱念。通俗來說也就是默念和出聲念。
  • 泰國也有「念佛修行」——yitiposo佛隨念的特別用法
    泰國也有"念佛修行"——yitiposo佛隨念得特別用法一提到國內的佛教信徒,大家腦海裡的第一印象,可能就是遍布大街小巷的念佛老太太。不過作為方便法門,淨土宗的存在和意義還是很關鍵的,畢竟解放前老百姓的識字率連百分之五都沒有,你讓他們去了解華嚴,楞伽,那不是開玩笑麼?法華經除了普門品和普賢行願品,剩下的經文不也流傳不廣?老百姓看不明白嘛。那可是連六祖慧能都不識字,只能靠自悟的古代。實際上,上座部佛教裡面,也有念佛修行的法門。他就是yitipiso佛隨念。
  • 佛教:「淨念」二字,如何理解?
    學佛的人都知道,念佛是講究「淨念」的,也就是說,唯有「淨念」,你所念的佛號才有用,否則,你念再多的「南無阿彌陀佛」,也是沒有意義的。那麼,淨土之中,「淨念」二字,如何理解?其實所謂的「淨念」二字,有淺和深二種說法,往淺的說,初入佛門的人,能夠攝心念佛,做到持續不斷,中間沒有任何雜念或昏沉沉的念相摻入,就可以稱為「淨念」相繼了。也就是說,念佛能夠做到沒有世間五欲與人我是非等的塵垢之念,就可以說是「淨念」。
  • 打坐與念佛,哪種修行方法更好?
    這個世界上,修行的方法有無數種。其中被人們普遍知道的,大概只有幾十種左右。真正的修行方法,多數都選擇的單傳獨修。因為很多修行方法,不講究普度眾生,也不願意被別人知道,就一直以尋找徒弟的方式流傳。談起修行方法,最主要的分為兩大類,一種是打坐,一種是不打坐。而不打坐的修行方法中,現今最為流行的就是念佛。特別是在很多地區都有「家家觀世音,戶戶阿彌陀」的說法。也許有的人會問,打坐與念佛這兩種修行方法,哪一種更好呢?如果從修行的本質上來看,一個人只要能通過某種修行方法,達成自己的修行目標,至於用什麼方法,則沒有分別。
  • 南懷瑾老師:把這個字擺在第一位,修行就上路了
    念佛就是把這感覺執著的作用轉化成念佛佛在《阿含經》告訴我們,修行的方法,總的歸納起來,有「十念法」。「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十念最後一個重要的是「念死」。我常常告訴大家,真修行是倒轉來的,第一是念死。能夠念死才能念佛。你們都聽過吧,這一代提倡淨土宗的印光法師,他的關房沒有佛像,牆壁上大大一個「死」字,就是念死。要發這個懇切心,隨時隨地覺得是死。
  • 印光大師十念計數法與慈雲懺主晨朝十念法
    如果你拿那個珠子,你念了十句你就掐一個珠子,念完這一圈就是1080。這就是那個。這是一種方法。你不掐珠也可以,你用什麼方法?你就是用最快的速度,你用掐珠計數方法記一個小時能念多少,比如能念6000,於是你就把這6000作為一個單位時間數量。單位時間數量,然後放下念珠,你就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只要這種方法念到一個小時,你就算6000。
  • 佛教:學佛的人最大的難題,此心難「定」
    佛教的三無漏學「戒定慧」,是以「定為中心」,沒有戒,修行就沒有基礎,沒有戒律,絕不會得定,沒有定力,一定不會開悟,一定不會開智慧,沒有定力,我們還是被思想流轉,成為妄念的奴隸,做不了自己的主。何謂「定」?怎樣算是定?
  • 念佛為何不念本師釋迦牟尼佛,而是念阿彌陀佛,看了你就知道了
    此後,不斷積聚功德,而於距今十劫之前,願行圓滿,成阿彌陀佛,在離此十萬億佛土之西方,報得極樂淨土。極樂世界之美、極樂世界之善,說之不盡。世尊在「淨土三經」中對西方極樂世界的描述,僅以眾生心識所能解者,舉其大概,令十方眾生,起欣羨之心。一、國無惡道:極樂世界沒有三惡道(即畜生、餓鬼、地獄)。
  • 佛教:淨土宗的修行心法,只要記住淨空法師給的這十個字就夠了
    所以各位師兄,能夠信佛學佛乃是不知道多少世修來的福報,但一定要找到正路才行,這最好的方式當然是直接看佛經,聽佛陀本人是怎麼說的;其次就是讀過去高僧大德的註解和詮釋,但一定要找那些公認的大法師,比如各宗各派的祖師們。
  • 佛教:該念「阿彌陀佛」還是「南無阿彌陀佛」?看完你就明白了!
    其中淨土專修念佛,並且在近幾百年的時間內,「持名念佛」逐漸成為主要修行方式。寫作本文的緣起,是同參師兄的一個疑問,想必很多人也曾遇到過類似的問題,或者正在被困擾。師兄講自己最初學念佛,念的是六字洪名,後來改念四字佛號。經過一段時間的修持,又覺得四字不如六字攝心,於是又改回念六字洪名。
  • 阿彌陀佛的「阿」字,究竟念「a」還是念「e」?
    眾所周知,佛家八萬四千行門,淨土宗專修念佛。「阿彌陀佛」是萬種功德、四十八大願的結晶,念佛則是乘佛願力的方便法門。念一聲佛號,無量功德便會由彌陀功德海,流注到我們的八識心田。所以印光祖師說:「一聲佛號,成佛有餘。
  • 禪師教你在禪修靜坐時如何調息念「阿彌陀佛」聖號
    我們平常的心念,頃刻千裡,最難降伏。因此我們修心的人,每每苦於無從下手,以致流而忘返,痛苦浩然。而禪修靜坐中淨土宗的念佛法門,是收攝萬念,最易下手,且最為穩妥的一種方法。這一法門以深信、切願來執持一句彌陀聖號為綱要,不但下手簡易易學,隨時隨地提起就可以修行,便於任何人的學習,而且即淺即深,能圓攝一切法門。我們念一句彌陀聖號,若能至誠懇切,驀直念去,不管妄想紛飛,一念提起則一念覺,念念提起念念覺,久而久之純熟自然,就能使煩惱妄想潛移默化。徹悟禪師曾說:「清珠下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入亂心,亂心不得不佛。」
  • 佛教:雖然淨土法門修行很簡單,但很多人不願意念,為什麼呢?
    「難中之難,無過此難」,《無量壽經》通過前面四種難(可以翻開之前的文章看)和最後一種難的對比,來說明淨土教法是難中之難,比什麼法都難信,是最難相信的法門。如果按我們普通凡夫的角度來理解,覺得好像也沒那麼難,其他法門反而覺得更難一些。
  • 心靈迷失or純潔之念?慧能認為「無念」是禪宗最基本修行法門
    針對這種情況,對於迷誤的克服就不是藉助其他什麼方法,而只是依靠消除心靈的迷失。慧能指出:「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緣心迷,不能自悟。須假大善知識,示導見性。當知愚人智人,佛性本無差別,只緣迷誤不同,所以有愚有智。」雖然人人都有自性,但迷誤的人沒有發現它,所以是愚蠢人;反之,開悟的人獲得了它,所以是智慧人。
  • 佛教:「一心念佛,往生極樂」淨土宗
    所謂淨土,是佛教所信仰的一種美好世界,是聖者所住之國土。因為沒有我們這個紅塵世界的五濁之垢染,所以稱為淨土。淨土也還有「佛國」、「佛土」等很多其他的名稱。但是事實上,西方淨土只是淨土中的一種,佛經上提到的淨土還有彌勒淨土、靈山淨土、密嚴淨土、琉璃淨土,等等,非常多。只是因為淨土宗的巨大影響,使西方淨土成為中國佛教最有影響的淨土信仰。淨土宗,就是認為專修念佛即可往生阿彌陀佛淨土的中國佛教宗派。念佛不光是口宣佛號,而是禪觀的一種,是要通過念佛使心念安定達到禪定(三昧)的境界。
  • 慧淨法師|要當一個偉大的和尚,必須走遙遠的路途
    01.投機心理,禪淨並修出家前,我所修的法門有兩門:一門是禪,一門是淨。當然修禪時並沒有經過禪師的教導,都是自己看禪宗的語錄,平時打坐、思維;而另一門就是淨土——念佛。02.反省自己,選擇淨土反省過後,就決定專依淨土、專修念佛。當時有關淨土教理方面的書籍很少,只有《淨土十要》、《印光大師文鈔》、《精華錄》、《嘉言錄》,還有毛凌雲的《念佛法要》,道源長老的《佛堂講話》。當時弘揚淨土比較著名的法師有:道源長老、煮雲長老與妙蓮老和尚,居士就是李炳南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