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寫:師生重聚憂樂參半——一名英國教師眼中的開學日

2020-09-10 新華社

新華社倫敦9月9日電特寫:師生重聚憂樂參半——一名英國教師眼中的開學日

新華社記者張代蕾

英國斯塔福德郡蒂滕索爾第一小學9月初全面複課的第一天,三年級授課教師肖恩·艾倫決定把下午課程用於和學生討論新冠疫情。

「我們暢談各自在疫情期間的經歷,不是為了傳播恐慌,而是希望孩子們直抒胸臆,幫助他們從對疫情的憂慮中解脫出來。」艾倫告訴記者。

艾倫已有5個多月沒有看見一個完完整整的班級。從英國中小學3月因為疫情關閉,到6月學校對部分年級學生重開,再到暑假期間英國政府明確規定9月所有中小學全面複課,許多孩子在秋季學期開課第一天才真正第一次重返校園。

「開學第一天,學校老師們都有點擔心。當父母們把孩子們送到校門口時,我們能感覺到一些家長同樣也在擔心,」艾倫說,「在疫情下重返學校,這的確令人不安,但與此同時,你又非常高興能看到所有孩子時隔幾個月後集體返校。」

蒂滕索爾第一小學現有100多名孩子就讀,開學第一天全體學生無一缺勤。對艾倫而言,開學重聚的感受是憂樂參半。「這些5到9歲的孩子和老師、同學得以重聚,大家都欣喜若狂,但同時,社交距離限制意味著我們在學校的互動方式受到極大限制。」

在艾倫看來,英國政府的防疫規定和安全建議改變了校園生活,讓學校同以前相比「看起來一樣,但又有很大不同」。教室重新布置,課桌不再圍成一圈而是面向黑板,儘量避免學生們在課堂上「面對面」交流。校園裡安裝了額外的洗手池和手部消毒裝置。教室裡隨時備有消毒紙巾以擦拭書桌。

艾倫說,不斷提醒孩子洗手、消毒、保持距離,成了老師們新養成的「本能反應」。而如何合理協調班上34個學生在有限的午休時間裡輪流去上廁所、洗手、用餐,是他開學後每天都要重複面臨的挑戰,令他有點頭疼。

按照英國政府的防疫建議,英格蘭大部分學校都把學生分組,同組內成員可共同行動,但不能和其他組互動,以減少傳播和感染風險。不少學校師生和家長都曾表示,在有限的校園空間裡要求學生保持人際間距「不現實」。

艾倫說,開學幾天來,他和同事們正慢慢適應這些新變化和新要求。「開學第二天,老師們心態比第一天略放鬆,我們開始有時間考慮如何更好實施一些(防疫)程序,如何應對新出現的問題。」

在開學第一天下午的課堂討論中,艾倫最深切的感受還是學生們對學校課堂的懷念和珍視,疫情期間被迫停課讓孩子們意識到學校的重要性。「失而復得,會更覺得珍惜,即便他們還只是7、8歲的孩子,我依然能從言談中感到他們在學校關閉期間有多失落,有多想念學校。」「現在孩子們上課更專心、更自覺,這與以前有所不同。」艾倫說。

英國首相詹森8月表示,學校全面複課是「國家要務」,從社會、經濟和道德層面講都至關重要。英國政府兒童事務專員也曾提出,如果英國疫情持續嚴重導致出現二次大規模「封城」,學校應該是最後一個關閉的公共設施。

英國各地近期陸續開學以來,每日新增感染病例數迅速上升,多所學校出現小規模集中感染。一些老師病毒檢測呈陽性,教師的安全成為英國媒體熱議話題。對此艾倫告訴記者:「我做了自己認為所有必要的防護,不會為此過分擔憂。」(完)

相關焦點

  • 喜憂參半,高三是先開學了,可復讀生們怎麼辦?
    喜憂參半,高三是先開學了,可復讀生們怎麼辦?我國疫情逐漸好轉,學校也即將陸續開學,尤其是高三學生,多地已明確表示高三將率先開學。畢竟有高考的壓力擺在那兒,高三率先開學也在情理之中。高三是要開學了,但復讀生們可著急了,因為培訓機構不得開展任何線下活動,而復讀生們都在補習學校上課,自然就沒法開學。不少復讀家庭都希望都是高三,都要參加高考,希望能一視同仁,公平對待。但復讀學校畢竟不同於正規學校,人員流動性更高,教學點的分布也比較散亂,如果開學UI防疫工作的要求將更高,防疫工作將更加難做。所以正是考慮到這些因素,復讀學校的開學才變得難以實現。
  • 複課後的第一節課就是一場辯論賽,「田導」的課堂上沒有一名學生被冷落
    武漢晚報8月26日訊(記者向潔 通訊員陳克茂)田燕碩士畢業後擔任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師至今,一改傳統印象中道法教師刻板說教的形象,學生們親切地喚她「田導」。在江夏區大橋中學田燕老師的道法課堂上,沒有一名學生被冷落,每個人都能在課堂中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8月10日,武漢市15.8萬名初中學子返校復學。
  • 我們開學啦!鐵西區11萬餘名師生迎來秋季新學期
    9月1日,秋季開學第一天,鐵西區各中小學校門口格外熱鬧,孩子們迎來了期盼已久的新學期,這是疫情防控常態下的第一個學期。鐵西區99所學校不僅努力堅守師生的健康平安,還精心準備了新穎別致的開學典禮。全區11萬餘名師生帶著希望、帶著憧憬共同走進「開學第一課」。
  • 特寫:直擊武漢百萬中小學、幼兒園學生開學首日
    圖集 新華社武漢9月1日電 特寫:直擊武漢百萬中小學、幼兒園學生開學首日新華社記者廖君、田中全、喻珮「長江之濱,青山巍峨,撥響青春之歌的篇章……」武漢第四十九中學校歌又一次在操場上響起;湖北省武昌水果湖第一小學的學生們背著書包走進校園,排隊測體溫、洗手之後,才能進班上課;在武漢蔡甸區直屬第二幼兒園校門口
  • 布布晉級12強喜憂參半,王嘉爾說出了「喜」,黃瀟說出了「憂」
    文/娛樂圈出品《這就是街舞3》全國12強終於誕生了,雖然比賽的賽制讓人感覺有些不太公平,在晉級的選手中有一些選手的實力還不如被淘汰的選手,但是依然還是恭喜晉級了全國12強的每一位選手,對於晉級了全國12強的選手來說,能夠晉級應該是一件喜事,但是對於布布來說,晉級全國12強卻是喜憂參半
  • 少兒編程教育喜憂參半,家長面對現狀難以抉擇
    少兒編程教育是近些年國內家長們討論的熱門話題,對於這個新的夥伴,家長們似乎是喜憂參半,一些家長認為少兒編程教育未來發展前景很好,而且孩子也比較愛學,所以很樂意報名,但是還有一部門家長認為,少兒編程教育不過是類似美術,音樂這樣的興趣班,可學可不學,而且國內的培訓機構收費普遍比較高,所以不願意自己的孩子去接觸。
  • 我們的開學日......
    為此,新塘完小積極採取現場勘察最優路線和方法、與交警緊密聯繫、教師親自護送等一系列的安全措施,成功化解了這一安全難題,解決了家長們的心頭之憂。此次門衛安保培訓的主題是:把好出入校門關,築牢校園安保第一道防線,確保學校師生平安。通過對《學校保安人員管理制度》《學校保衛室制度》和《學校安保人員職責》的學習,該校保安人員進一步認識到保安工作的重要性和嚴肅性,他表示:一定嚴格履行自己的職責,確保全校師生有一個和諧、平安的校園學習、生活環境。這次培訓為該校的保安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 喜憂參半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喜憂參半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張大仙在高考前夕直播間被官方封禁,很多網友都說是因為他發了一條高考祝福的視頻才遭到封禁,這種說法顯然安是片面的,主播積極向上平臺當然喜歡,從哲學方面來說一切問題的來源都是經濟問題,很明顯是張大仙觸及了官方的利益。
  • 遠赴人間驚鴻宴,老君山上吃泡麵,一個段子讓老君山喜憂參半
    遠赴人間驚鴻宴,老君山上吃泡麵,一個段子讓老君山喜憂參半最近這些天,老君山又火了,只是這次火和以往不同。之前都是正面影響,這次似乎被打臉了。一個段子,可真是讓老君山喜憂參半,喜的是一大批遊客前往老君山,坐在山上吃泡麵,感覺很瀟灑。如此一來,老君山的知名度無疑提高了不少,景區收入自然也跟著提高。憂的是由於管理不當,老君山因垃圾遍地而衝上熱搜,這會給很多人留下不好的印象。事物發展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偏差、錯誤,敢於承認錯誤,積極改正,人們依然樂於接受,更何況老君山是名副其實的美,讓人去了還想再去。
  • 教育部通知,九年義務教育大改動,學生憂喜參半,但還有好消息
    可是只有在集體和教師首先看到兒童優點的那些地方,兒童才會產生上進心。哈嘍,我是大橘,今天又來找大家聊天啦,義務教育起源於德國,最早提出這個概念的人叫做馬丁路德。1619年德國魏瑪公國公布的學校法令規定家長應該送6到12歲的子女入學,這是最早的義務教育。
  • 這一趟直播旅程,讓我歡喜讓我憂。
    轉眼間,從3月2日開始上網課,到現在,即將一個月的經歷了。期間,由陌生到熟悉,備課、上課力求寓教於樂,讓學生有樂趣,有興趣。一路走來,喜憂參半,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當然,也成長好多,收穫不少!漸漸掌握基本教學流程,距離學校規定2月25日提前試播的時間,我慢雀早飛了兩天,於23日就在一個學生群裡發布事先錄好的史鐵生的《合歡樹》。除了聲音不是很大之外,學生還算滿意。這對我第一次在網上教學也是莫大的鼓勵。
  • 構建「師生融樂」新型師生關係 引導教師潛心育人
    「師生融樂」是一流大學的魅力所在。近年來,華中農業大學抓住「師生關係」這一師德師風建設關鍵點,著力構建「師生融樂」新型師生關係,堅持育人者先自育,引導師生平等交流、自由互動、深度對話,探索「師生融樂」的場域從課堂教學拓展到學術活動、文化活動、實踐活動、體育活動,做到人人事事時時處處皆育人,不斷深化教育共同體、學術共同體、價值共同體建設。
  • 高翅:構建「師生融樂」新型師生關係,引導教師潛心育人
    12月4日,教育部召開全國高校師德師風建設工作經驗交流視頻會議,總結交流《新時代高校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頒布以來師德師風建設取得的成效和經驗。教育部黨組成員、副部長孫堯出席會議並講話。
  • 教師高額年終獎背後的喜與憂
    教師高額年終獎背後的喜與憂2020年是「義務教育教師工資不低於或高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水平」落實年,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在今年3月發出通知,要求2020年底實現這一目標。鑑於此,各地各顯神通為教師加薪而努力。
  • 南京貝賽思國際學校開學外籍教師98%返校率
    南京貝賽思國際學校開學了,是國內幾所貝賽思國際學校最早開學的,另外,2020年招生工作也已啟動,有意報讀的學生可聯繫學校招生部門申請報名,報讀的外籍綠卡身份問題可以聯繫科領移民諮詢。近日,南京貝賽思國際學校開學之際校長發出一封公開信,以下為公開信內容。
  • 關於師生戴口罩開學及相關問題的回覆(楚教涵20018號)
    楚陽中學校委會:你校戴蔻皂同志來信,反映師生戴口罩開學及相關問題,我局現作如下回覆:1.停止向學生家長和社會倡議購買口罩,是我局在綜合研判國內外複雜局勢的基礎上做出的重大決策。要教育廣大人民教師相信組織,相信黨。2.針對全國口罩生產和銷售當中存在的資金和原料困難,各校要發動教職員工,激活校友人脈,熱情牽線搭橋,為黨國分憂解難。
  • 徐州市小學語文線上教學自主學習單《自主寫作:成長中的樂與憂》(五年級)
    江蘇省徐州市小學語文教師團隊精心設計了以「記錄生活,記錄成長」為主題的系列自主寫作微課,引導學生通過兒童詩、書信、成長日記、故事等多種方式展開寫作,為兒童的自主表達提供了專業而溫暖的支持。張明星,中共黨員,大學本科。
  • 鐵西區:11萬餘名師生迎來秋季新學期
    【瀋陽廣電記者:趙穎】9月1日,秋季開學第一天,鐵西區各中小學校門口格外熱鬧,孩子們迎來了期盼已久的新學期。這是疫情防控常態下的第一個學期。鐵西區99所學校不僅努力堅守師生的健康平安,還精心準備了新穎別致的開學典禮。
  • 師生重溫《開學第一課》
    9月2日,紅糟房小學師生重溫《開學第一課》。(記者 郭思雲 文/圖) 9月1日晚8點,2020年《開學第一課》在央視CCTV綜合頻道與全國中小學生見面。我區廣大師生自發收看後紛紛表示深受鼓舞,將努力工作、學習,為國家、社會作出更大貢獻。據了解,今年央視《開學第一課》圍繞「少年強,中國強」這一主題,邀請了「共和國勳章」獲得者鍾南山,「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張伯禮、張定宇、陳薇,以及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過程中作出突出貢獻的代表人物張文宏、吳尊友、毛青等,共同講述感人至深的抗疫故事,弘揚抗疫精神。
  •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範仲淹
    正因為是這樣,他才能寫出那千古名篇《嶽陽樓記》,真正實現了那「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偉大抱負。也正因為他這樣關注民生,在民眾的心目中,他是一位能與人民同憂樂的賢人和名臣。範仲淹去世後,除當代名人歐陽修、富弼等,及隨後的王安石、蘇軾等人寫詩作文讚頌他、紀念他,朝廷褒獎他之外,後世也多稱頌其賢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