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1月12日訊 杭州香山文化創意園晚峰書屋裡,紛飛的細木屑標識著這幢灰色建築的與眾不同。轟轟的打磨聲中,昂和鬥在工人手中切割成型,做好的鬥拱積木排列得像等待接受檢閱的兵士。
這是劉文輝為之奉獻和奮鬥的事業。說事業可能還不夠準確,他以一種虔誠在做鬥拱積木。「我們回不去古代,但是我們可以用有溫度的產品來傳承。」
去年5月25日,武義縣桃溪鎮陶村延福寺,在央視的鏡頭下,劉文輝用一塊塊木頭搭起了這座始建於一千多年前,五代十國時期的建築模型。這是他作為一個古建築愛好者的高光時刻,也是他作為以文化傳承為產業基礎,打造最「中國」文創產品實踐者的一個跨越式臺階。
用一年半時間還原佛光寺
中國文化的價值不該被忽視
晚峰書屋在香山文化創意園的廠房裡,擺放著一座榫卯結構、1∶40完整還原的五臺山佛光寺東大殿模型。面闊7間,進深4間,從柱子、鬥拱、門窗、匾額到屋瓦、瑞獸,全部由小小的木構件拼成,用手指推開殿門,可以看到寬闊的大殿內一字排開的柱子和柱頭鬥拱。用巧奪天工來形容也不過分。
劉文輝動手掀開了一大片屋瓦,露出大殿裡三角形人字架,層疊繁複。這座建築積木傾注了劉文輝的大量的心血。為了真實還原大殿,劉文輝已經記不清實地考察過了多少次。拍攝、測量、記錄……光測繪作圖就花費了一年有餘。「每個零件都和原建築近乎一致,包括屋簷上的小瑞獸。這是我們致敬古代工匠和建築藝術的『語言』。」
除了實地考察,劉文輝還翻遍了關於大殿的所有古籍資料。「每一塊鬥、昂、翹、升、栱,我們都必須精確掌握位置和數據。這方便於平衡鬥拱和立柱、梁架之間的結構時,可以打造更精準的模型進行測試。」
他偏愛佛光寺,除了因為是山西人,更源於佛光寺背後的故事。
1937年的6月底,梁思成和林徽因根據敦煌石窟中的一幅唐代壁畫,按圖索驥第一次來到佛光寺。在出簷深遠、鬥拱粗大的東大殿裡,他們發現殿內梁架上的題記和殿前石經幢上的文字記載著大殿建於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這座被遺忘了千年的大唐瑰寶,讓日本學者關於「中國沒有唐代建築」的論斷就此畫上了句號。
梁思成說:研究中國建築可以說是逆時代的工作。
而劉文輝覺得,「即使在流行文化充斥的當今時代,那些真正代表中國文化價值的東西也不應該被忽視。」
秉承古制,傳承創新
賣房賣車投入鬥拱積木開發
劉文輝經常反覆表達一個意思:每一名建築工匠都會把畢生所學融入建築中,體現對天地的尊重和對建築美學的極致追求。這種需要用盡一生時間的表達方式,透出的是歷史厚重感,以及中國古典建築藝術最純粹的美。氣勢恢宏的佛光寺,就是最好的證明。
而證明劉文輝對古建築的熱愛和對傳承中國文化實踐的初始,是開始做鬥拱積木,這是他理想照進現實的「首發」。
「2012年年底,我在上海逛博物館時,看到一座很大的中國古建築模型展品。當時的第一感覺是很可惜,如此精巧富有創造力的榫卯結構本該讓每個國人都可以切身觸碰,格物致知,而不是匆匆一眼後被遺忘。」
不過,古建築模型向來都是專業愛好者的領域,且需要極強的動手能力,因此市場小眾,不如在紛繁複雜的榫卯結構中選取一個代表性元素。劉文輝覺得,器物會潛移默化地影響人們的思考方式,如果把卯榫結構做成積木,既有美感又包含傳統文化,既能豐富中國的文化市場,也能提升國人的民族自信。
2013年,劉文輝開始涉足積木領域,製作了第一代積木——清代鬥拱,一共30套,每套售價600多元。「剛開始不會用淘寶,我們就在QQ群裡花了兩個月售罄。」雖然現在看來這套產品做工粗糙,但當時買家好奇又喜歡的反饋,給了劉文輝極大的鼓舞。
2016年,來到杭州的劉文輝做了兩件事:考取中國美院碩士、創辦晚峰文創公司,開始全職製造鬥拱積木。
做鬥拱積木,劉文輝投入的是全部身家,錢不夠,就賣房賣車。2020年,因疫情影響,劉文輝開始通過網際網路銷售鬥拱積木,目前線上產品銷售佔了六七成。隨著銷量的增加,鬥拱玩具也越來越接地氣,從大氣端莊的原木色,到粉紅粉藍,到幻彩,萌萌噠的鬥拱積木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目光。
鬥拱積木只是一塊「敲門磚」
浙裡可能會有一個「鬥拱樂園」
「晚峰」的歷代鬥拱積木,全都脫胎於歷史建築,唐式、宋式、清式……精緻小巧,結構嚴謹。在劉文輝的工廠裡,木匠師傅的工具書是東南大學出版社的《鬥拱》,師傅中有來自山西家中三代做古建築的。「每名師傅都會先接受半年培訓,反覆理解鬥拱積木的美感和質感,這是一個匠人應該具備的沉穩和紮實。」
如今,「晚峰」的鬥拱積木已經做到了第七代。不過,在劉文輝看來,相比古建築博大精深的文化,鬥拱只是領略此間風光的一塊「敲門磚」。他的心裡始終有個「小目標」:要把一整套古建築結構從鬥拱中延伸出來。一座完整的建築積木,需要成千上萬個零部件組成,如何在保留建築特色的前提下製作更多的通用零件,是他當下面臨的最大挑戰。
「晚峰」被人們稱作「中國版樂高」,劉文輝也欣然接受這個「別稱」。
「樂高有許多地方值得學習,例如怎樣讓產品便於大眾接受。」劉文輝買過多款樂高,希望吸納其中優點讓大眾更好地玩轉榫卯結構。目前,「晚峰」已經在浙江的商場、大學、書店組織了十餘場研學活動,參加者從六歲到六十歲不等,劉文輝希望藉此加深人們對中國古建築歷史和藝術的認知。
在2020杭州文博會上,「晚峰」展出的《千裡江山圖》山水積木令人嘆為觀止,和《千裡江山圖》積木齊名的還有杭州淨慈寺濟公殿鬥拱。「我們只做了六百套,沒想到搶售一空。」農曆年後,劉文輝計劃擴大產量、升級木料,打造兩款各量產一千套的鬥拱,他想讓更多喜歡玩鬥拱積木的人能有機會接觸。而另一款山水積木《富春山居圖》也將於今夏面世。「這是一種場景式體驗,房子、橋梁、動植物穿插其中,和鬥拱的結構式體驗完全不同。」
「其實,南方建築要比北方更精巧複雜,而且有更多的故事。」劉文輝的目光落在了寧波保國寺、武義延福寺、溫州廊橋,以及寧海境內的全木結構古戲臺上。
「古建築是個龐大的課題,一輩子都不可能做完。我力所能及的只有不斷創新,讓榫卯這項古老技藝升華為具有時代特徵的創新益智產品,在國人心中紮根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