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錦裡湖西、水岸山房、夕拾鄉村……在楠溪江,一批民宿正加緊籌備,即將陸續揭開面紗,這些民宿也將以「美宿」的形象呈現。
永嘉民宿的美,令很多人嚮往。今年4月份,溫州首屆「美宿」評選出爐,永嘉縣楠溪花開、青箬山房、楠溪隱舍、十一間·清苑、悅庭楠舍、梔子花開6家民宿入選我市十大「美宿」。近年來,永嘉民宿迅猛發展,成為當地的一張金名片,也是我市民宿發展的風向標,永嘉獲評全國首批民宿產業發展示範區。但民宿賠本賺吆喝、盲目大規模發展的聲音也不少,永嘉民宿,是否一如看上去這麼美?
土生和外來
一棟房點亮鄉村之美
永嘉民宿和楠溪江密不可分,作為我國唯一以田園山水風光見長的國家級風景區,楠溪江山水的美,以及帶來的客流,催生了永嘉第一批民宿就地萌芽。
永嘉林坑,作為楠溪江古村落的典型代表,吸引著大量的寫生、攝影愛好者到來,早在2000年左右,村民們將自家閒置的房間收拾出來,為有需求者提供住宿和早餐。
「民宿有不同的類型,基本上可以分為基於家庭情懷的生活性民宿、資本運作的商業性民宿兩類,民宿的基本要求就是傳遞生活美學、彰顯主人情懷、體現主客共享,永嘉的林坑和嶺上人家,應該說是我市最早嘗試經營民宿的一批村居,從某種意義上沿襲了永嘉界坑、山坑小渠、碧蓮下村、溪下羅垟、巖坦溪口、沙頭高浦、渠口石柱等歷史以來楠溪江沿岸的古道驛站、農家客棧或農商旅館,只是開始對環境、衛生、設施、服務有了基本的規範要求。」市文化廣電旅遊局資源開發處處長胡念望表示,這一模式,十分契合民宿最初的概念,傳遞生活美學、注重主客共享。
農民開發民宿,有得天獨厚的屬地優勢,但資金短缺往往成為共性的問題。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工商資本下鄉,永嘉商業民宿近年來表現亮眼。鄉土和外來,競相生長。
墟裡,便是早期探索者。墟裡一號選址依託大景區,但是又遠離最熱鬧的區域。墟裡一號入選了全國十大最美民宿、全國首批白金級民宿。鄭山村、茗岙梯田通過墟裡這扇窗,也有了更通達的「外出」路徑。遠在北京、上海等地的遊客,慕名墟裡等民宿前來。
在橋下鎮鄭山村,這個原本偏居一隅的小村,永嘉人也鮮少涉足。墟裡通過改造,柴房搖身一變,成了玻璃落地房,原本廢棄的老宅顯得溫馨唯美。
墟裡收集鄉村生活的細枝末節,鄉村的一谷一物,一花一樹,都成了墟裡美好的註解。收穫季節一到,墟裡也在線上幫助村民銷售柿餅、紅薯幹、大米等農產品,為村民們種植的滯銷獼猴桃吆喝。
目前,永嘉有近30家精品民宿。隨著越來越多民宿進入永嘉鄉村,像墟裡一樣,不少精品民宿,通過新建、或者一棟舊房改造,不僅讓自己成為風景,也在重新點亮發現鄉村之美,原本籍籍無名村莊有了另一番景致。
地氣和高雅
滋養培育鄉土文化
在大若巖鎮的楠溪若舍,民宿房間分為中式房、日式房和大炕床房三類,客房均以書作命名,該民宿裡因為一座有萬冊書籍的圖書館,民宿成了新版的書院。
依託永嘉耕讀文化基因,不少民宿,把文化融入賣點,也在嘗試激活撬動鄉村文化。但對於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的村民而言,高雅文化,確是陽春白雪。
位於大若巖鎮大元下村的楠溪花開民宿,吸引了李星野、匡俊宏等知名吉他演奏家前來,在楠溪江畔,就能享受古典吉他的「音樂森呼吸」,民宿裡將「民宿+音樂+咖啡+書吧」元素融合。「讓大夥每每想到古典吉他,那便是『楠溪花開』,這個品牌就是與其他民宿最大的不同。」楠溪花開老闆陳憲敏介紹,音樂會吸引了不少古典吉他迷們驅車幾個小時,專程過來聆聽。
相比在楠溪花開賞樂的村民寥寥無幾,在鶴盛鎮上日川村,村民對入村的藝術漸漸有了參與感,或許將成為鄉土文化培育裡,探索的突破口。
畫家周建朋將自家三層的老宅打造成「箬溪精舍」民宿,以民宿為入口,他旨在打造永嘉山水寫生基地。
「村民們的祭祖活動還是可以在這裡開展,平日都是對村民們免費開放的。」上日川村的祠堂裡掛滿了書法作品,宗祠已變身「箬溪書法館」。「箬溪精舍」管家葉微介紹,村民剛開始是感到新奇,而在村莊藝術氛圍薰陶下,如今也開始討論哪幅字畫更好,一些村民更是表達了要參與藝術村建設的想法。
「箬溪環境整治專項基金會」就是村民們自籌資金創立的,首批26萬元基金用於村內綠化、牆繪等。在民宿帶動下,「箬溪藝術村」呼之欲出。周建朋聯合村民,將農房改造成民宿,20幢民宿有200多張床鋪,其中有7幢民宿提供書畫創作,中國書法館、箬溪畫廊、箬溪油畫館、箬溪酒坊等逐一落地生根。周建朋還投資1.3億元建設了楠溪書院項目,並計劃申請打造「中國傳統文化復興基地」。
不解和理解
為鄉村融入新生元素
商業民宿入村,大手筆投資建設,和村莊村民們相處如何?在鶴盛鎮箬嫋村,青箬山房是一座日系風格的民宿,被不少客人稱「小京都」。它的主人徐成龍,從小在楠溪江長大,曾在日本生活多年,回溫後,他回到了青箬山房。
山房一期投資1200萬元,其前身,是廢棄的小學。「我在京都呆過三年,那裡的亭臺樓閣、紅白相映、竹籬雅舍、石徑柴門都有楠溪古風的影子,我很喜歡,所以我把它們都帶進了山房。」大徐把自己對生活、住所的思考融入到建築裡。
推開山房的木柵門,踩在青石板上,置身庭院,時光,仿佛也變得溫柔繾綣。山房的生活依託鄉村,又和楠溪江鄉村原有的生活大不同。在永嘉山區還能吃到地道的日料,不少人大為驚訝,驚訝之後才緩過來有些驚喜。
箬嫋村臨近樂清,能採購新鮮的海鮮,而村裡特產的箬葉,成了山房日料「綠葉」,村民們供給的農產品,被做成了精緻菜品。對於山房的到來,一些村民們的態度,從好奇、不理解、到接受,山房逐漸融入村莊。而這種新穎生活方式,也在小村裡紮根發芽。
蘇曄原本是市區某五星級酒店客房部經理,從市區跳槽到山區,她直言,吸引她的是君蘭雲上的自由舒適,想不到山區裡的工作更舒心。君蘭雲上的到來,對鶴盛鎮上日川村塘家灣自然村的村民而言,也是「想不到」。
「起初在村裡建這樣的房子,一些村民不理解,也有村民擔心村裡的錢,讓『外人』給賺了。」村民周碎茂說,隨著君蘭雲上開業,小村打開知名度,村莊吸引了大量關注和支持,如今整治建設力度在加碼。而未來,村民的房子,也將入股君蘭民宿建設布點,「外人」將帶著村民一起經營民宿致富。
記者手記
期待民宿與鄉土「美美與共」
民宿經過近年來的快速發展,新鮮感逐漸褪去。可以欣喜地看到,原本蘊藉於楠溪江山水之中的永嘉民宿,正在快速成長,甚至成為點亮山水之美、引領鄉村生活方式、挖掘復興鄉村文化的重要依託,一路走來,從依託風景到自成風景,楠溪江美宿,仿佛寫意山水畫卷。
永嘉民宿美,但作為鄉土上開出的一朵「新花」,作為村莊的一部分,能夠美美與共,才能夠獲得旺盛的生命力。商業民宿投資者,如今是永嘉民宿發展的「佼佼者」,他們如何讓客人感受鄉村的風土人情,融入村居,還原民宿的「初心」,作為「外來人」,他們還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同時,在鄉村振興中,民宿作為一種新生產業,如何讓民宿更好地成為鄉村建設的切入口,目前的嘗試,才剛剛起步。
分享點讚,是對我們最大的鼓勵
投稿郵箱:yjnxj01@163.com
來源:溫州日報
記者:金朝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