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商界,曾經輝煌不算什麼,風光過了還能全身而退才是真的了不起。
1988年,聯想在香港註冊了貿易公司,從賣漢卡轉入了代理AST品牌電腦,這是聯想進入PC業務的開始。
而與此同時,在幾千裡外陝西西安一條街的車庫裡,一個大學老師帶著幾個人,組建了一家計算機技術研究所,幹起了安裝、維修電腦的生意。
幾張破桌子,幾臺舊電腦,沒有人看好他們的夢想,但讓人意外的是,僅僅幾年後,他們竟然踏進了電腦行業的頂端,與聯想同在一個碗裡搶食。
又過了幾年,老師登上陝西首富的寶座,而且一坐就是7年,胡潤百富榜是1999年誕生的,至今不過21年,相當於1/3的時間裡,這個老師都在陝西首富的位子上。
這個「最牛」老師的名字叫榮海,他締造的商業帝國叫海星,雖然人和公司都已從媒體的視線裡消失了很多年,但如今回想起那段傳奇,還就像發生在昨日。
1957年,榮海出生於陝西安康,父親做過農業局局長,母親是老師,這樣的家庭組合下,榮海的童年是幸福的,至少不用為吃穿發愁。
高中畢業後,他和所有同齡孩子一樣下鄉當了知青,一連吃了兩年多的紅薯,所以現在一看到紅薯,榮海就反胃。
1976年,19歲的榮海上大學了,那時高考還沒恢復,他能被推薦進大學,全憑一場氣勢磅礴的發言。
1975年,他作為知青積極分子參加陝西全省代表大會,發言的題目叫《翅膀沒硬也要飛》,一舉俘獲了在場領導的芳心,第二年,就被推薦進了西安交大無線電系計算機專業。
在70年代,計算機被普遍認為是看不到前景的專業,因為整個中國都沒有多少計算機,而榮海也是這麼認為的。
書念得怎麼樣不得而知,但大學裡的榮海在文藝上倒是挺活躍,沒事就給校刊寫點詩、投點稿,以至於畢業時學校就想把他留下來當校刊編輯。
但榮海不樂意,一心想要去當兵,最後學校破例開了口子,提出讓他留在系裡當老師,榮海這才放棄了去部隊的想法。
或許在榮海的內心深處,他是喜歡老師這個職業的,否則,不會為了站上講臺,寧願捨棄自己一直夢想的軍營。
學校為了留住榮海,對他也是照顧有加,沒過兩年就把他公派到了復旦大學進修,並獲得了碩士學位。
學成歸來後的榮海再站上講臺完全跟以前不一樣了,一開口就滔滔不絕,枯燥的計算機專業課,被他講得像武俠小說,每節課學生們都聽得津津有味,榮海是也樂在其中。
不過,講臺上的日子很豐滿,但每個月的工資太骨感,眼看著曾經的同學幹個體戶都發了,自己嘴上不說,但心裡卻是躁得很。
1988年,一個偶然的機會出現,一家單位需要一套計算機繪圖的輔助設備,榮海果斷地接下了這個活,找來了一個工程師朋友,二人合作下,很快給對方交了差。
最後的報酬著實嚇了榮海一跳,足有3萬元,兩個人一人分了1萬5,在那個以萬元戶為夢想的年代,這無異於一筆巨資。
拿到錢的那一晚,榮海請幾個同事大吃了一頓,觥籌交錯間榮海下定了主意,自己要到商海去闖一闖。
一個月後,在西安慶興路的一個車庫裡,榮海的公司誕生了,取了一個又長又拗口的名字「西安海星計算機控制與接口技術研究所」。
用現在的眼光來看,這是個失敗的名字,太難記了,但在那時卻凸顯了專業,尤其是「研究所」三個字,就給人一種官方背書的感覺。
至於「海星」,源自於復旦詩刊《海星星》,榮海在復旦大學進修的時候,曾給它投過稿,加之自己的名字就帶有「海」,於是就拿過來用了。
不過,高大上的名字背後,幹的只是給人安裝、維修電腦的活,當然,彼時的電腦也不像現在,任何人都可以傻瓜式安裝、調試,榮海吃的也算是技術飯。
就這樣,榮海告別講臺,正式開始了自己的商旅生涯。
都說創業是艱辛的,但榮海的路子似乎走得都挺順暢,第一次騎著自行車出去推銷單子,就碰上了一家銀行要安裝計算機處理系統。
面對榮海的毛遂自薦,本來對方是信不過的,但巧合的是,現場一個銀行員工的電腦正好出了問題,而榮海很快就幫他弄好了,憑手藝換來了第一份合同。
有了銀行做樣板,榮海的生意也就很快推開了,僅僅兩年的時間,當初一萬五的資產就變成了300萬,其中有100多萬還是現金。
於是,海星計算機公司成立,而辦公地點也從車庫搬進了和平門的辦公樓,或者可以把那時的和平門稱為西安的「中關村」。
1991年,聯想代理的AST電腦正席捲全國,而這一年,榮海也成為了康柏電腦在中國西北區域的代理商,這是榮海進入聯想賽道開始。
僅僅一年之後,海星又升為康柏電腦中國區總代理,年總產值超過1個億,一度被康柏電腦評為「全球最佳代理商」,而榮海也成了「陝西十大新聞人物」。
1994年,聯想自己品牌的電腦量產上市,而榮海也沒慢多少,1995年,與英特爾合作的海星品牌計算機上市,當年海星的總產值飆升到11.5億。
有人說,如果榮海一直就順著PC這條路往下走,說不定聯想的發展史就不是現在這樣了,但當時的榮海是另一種看法,他認為:雞蛋放一個籃子裡風險太大了。
於是,提前就打通了進軍房地產、零售、食品、物流等多個行業的路。
按照很多企業的案例,多元化一般就是衰敗的開始,但榮海的海星卻走出了不一樣的步伐。
房地產方面,初涉江湖就在西安繁華的西華門建起了海星智能大廈,當時一度是西安IT行業的一大象徵。
食品方面,從1995年起,「榮氏」果汁出現在西安街頭,1996年迅速風靡西安城,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一款非常成功的網紅級產品。
而零售方面,榮海在幾年內就開出了20多家海星連鎖超市。
就在所有業務一片欣欣向榮的態勢下,1999年,榮海帶著「海星科技」敲響了上交所的鐘聲,曾經的大學老師一夜之間成了億萬富豪。
也就是在這一年,英國人胡潤首次推出了胡潤百富榜,不過,前兩年被老鄉吳一堅拔了頭籌,榮海登榜是從2001年開始的,那一年,榮海以25億的身家首次問鼎陝西首富。
大家沒想到的是,榮海一坐上去,幾乎就沒下來,在接下來的8年時間裡,有7年的陝西首富都是他,直到2009年海星科技賣給了格力地產後,榮海才走下神壇。
為什麼要賣,因為長期的多元化雖然做大了規模,但卻沒掙到錢還負債纍纍,海星科技也因為連續兩年虧損而披星戴帽,走到了退市的邊緣。
但榮海的傳奇就在於,他與其它富豪的狼狽退場不一樣的是,他「撤」得很坦然,從籤協議到最後賣出,慢條斯理地拖了2年多。
而另一邊,格力地產卻急著要借殼上市,供需發生了逆轉,於是,榮海把海星科技這個殼賣了個好價錢,根據媒體報導,榮海至少賺了22億。
2010年初,海星科技正式更名為「格力地產」,但實際上,榮海早在2008年就已經辭去了董事長的職務,然後就從媒體的視線中消失了。
有人說,榮海也沒逃脫墜落的命運,但實際上,榮海是這場資本遊戲裡的最大贏家,平了債、拿了錢,還洗去了所有的塵垢,堪稱一場教科書式的「撤退」。
而回望榮海徵戰商海這20年,1/3的時間都在當首富,已在陝西商界創造了一個難以打破的傳奇紀錄。
榮海曾說:
「做生意的,要學會看天氣。」
榮老師覺悟非凡,這「天氣」二字所包含的意思可能不只是「陰晴雨雪」。
當然,如今的榮海還在商業場,但已遠離了資本的喧囂,更像一個局外人,站在圈外,笑看雲起雲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