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羅雪珍 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
今天我們先來說一個關於糾結處女膜的故事......
還是做吧!
不要,我不想做
小姑娘,真的要做的!
疼嗎?醫生我怕!
你這個不做不行,可以全麻的!
我。。。我還沒有同過房。。。
這是一個24歲,未婚未育,沒有性生活史的病例。姑娘一直在糾結的,就是能不能做宮腔鏡?
第一次,拒絕宮腔鏡
2018年底,姑娘因為月經失調來就診,醫生給她做了B超。
B超提示:內膜厚4mm,宮腔內中高回聲9*8*4mm,彩色血流不明顯,宮腔下段中低回聲20*14*9mm,彩色血流星點狀。宮頸長度29mm。
這就意味著,不僅有佔位,甚至還有血流。
按照常規,最好是做宮腔鏡、取內膜病理檢查。但是姑娘因為沒有性生活史,拒絕了,醫生很不放心,交代她一定要來複查。
第二次,拒絕宮腔鏡
2019年初,姑娘終於在月經乾淨後來做了B超複查。
B超提示:內膜厚7mm,回聲欠均。
既然B超提示內膜不均,要麼宮腔鏡,要麼要服用激素類藥物,讓內膜徹底剝脫一下再細看。
但是姑娘覺得,既然沒有看到宮腔佔位,抱著「疾病不會找上我」的僥倖心理,沒有做宮腔鏡也沒有服藥物複查。
第三次,癌變了
直到2020年10月姑娘再次因為月經失調來就診。
B超提示:內膜厚度11mm,宮腔內高回聲區15*8*8mm,宮頸長度:54mm,宮頸管內中低回聲區54*47*41mm,彩色血流豐富。
核磁共振提示:宮底部內膜信號不均,宮腔下段不規則腫塊、突向宮頸管,考慮內膜惡性腫瘤,伴後壁肌層級宮頸間質受累不出除外。
這也就意味著宮腔裡的佔位,極大可能是惡性的。想知道腫塊被拖到了多大嗎?看圖。
女孩這才趕緊心甘情願做了全麻下宮腔鏡,由於全麻下比較鬆弛,而且使用了小鏡頭,並沒有用擴陰器,所以女孩的處女膜完全沒有損傷。其實,即便處女膜有損傷,術中也是可以及時做修補的。
但是術後病理卻如晴天霹靂:子宮內膜樣癌。而且很有可能已經浸潤肌層,連保育治療的機會都沒有了。
為了所謂的處女膜,姑娘後悔不已,為什麼不在一次又一次的預警信號後做檢查?
內膜癌的信號其實很明顯
1、異常子宮出血
其實,80%以上的子宮內膜癌都有前期異常子宮出血的情況,或是月經失調,或是老來紅。
即使是年輕女性,若連續超過3個月的月經失調,一定要及時就醫,該做檢查就趕緊做!
2、子宮內膜不均
如果是月經後期,由於分泌期的反應,內膜自然增厚、「土壤」變的肥沃,這時的內膜不均或欠均一般沒有意義。
而月經一乾淨時,內膜剛剝脫過,如果此時內膜厚度大於7mm,提示內膜不均或欠均,就要當心了!
3、宮腔佔位
就是宮腔裡凸起的贅生物,良性的、常見的有內膜息肉,但是也有可能是內膜過度增生造成的內膜病變,比如內膜不典型增生或內膜癌。若月經乾淨後依然持續存在,需要進一步進行宮腔佔位活檢了!
4、異常陰道排液
子宮內膜癌,尤其是晚期,合併有感染的情況下,不僅有大量排液,而且那種排液還伴有惡臭味。
內膜癌最愛和誰交朋友?
①有子宮內膜癌、結直腸癌家族史
②有多囊卵巢症候群病史
③有肥胖、糖尿病、高血壓等病史
當有以上求救信號或高危情況時,如果醫生建議子宮內膜活檢,即使是沒有性生活史的小姑娘,也不要猶豫、不要害怕,該做手術就做手術。
畢竟,跟處女膜比起來,內膜的健康才更重要!
作 者 介 紹
寧程程,主治醫師,擅長婦科常見疾病,尤其是內膜病變和宮體腫瘤的診治,對內膜癌和癌前病變的保育治療有深入研究,發表SCI文章9篇,最高影響因子9.7分。
審 核 專 家
羅雪珍,博士,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子宮內膜病變及內膜癌優秀團隊骨幹,主攻子宮內膜癌的臨床及基礎研究,擅長各種婦科常見病及良惡性腫瘤如子宮肌瘤、宮頸癌、卵巢囊腫的診治及腹腔鏡手術治療,同時擅長子宮內膜癌及各類內膜增生性病變、生殖內分泌疾病的診治。
門診時間:
周五全天(楊浦院區)
原標題:《月經不調兩年,癌變了,後悔沒做這件事!》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