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各種家電逐漸普及之後,基本上家家戶戶都裝上了冰箱,尤其是現在氣溫一天比一天高,夏天已經來了,家裡也許可以沒有空調,但一定不能沒有冰箱。不過,既然用上了冰箱,各種問題也就隨之而來了:哪些東西必須要放冰箱?哪些東西不能放冰箱?剛炒好的菜,還熱著,但是很久之後才會吃,能立刻放進冰箱嗎?冰箱會壞嗎?
相信最後這兩個,是大部分人都比較糾結的問題。生活中比較常見的做法是,等熱飯熱菜放涼了之後再短進冰箱,據說這樣「對冰箱好」。這麼做的朋友確實挺會為冰箱著想的,因為冰箱的職責,就是通過製冷系統的運轉,把食物中的熱量帶走,從而把溫度降到冷藏溫度,然後再保持冷藏溫度,所以需要帶走的熱量越多,冰箱的「負擔」就越大,所消耗的電也就越多。而且如果熱菜沒有密封,還會有大量的水汽蒸發,凝結在冰箱的冷凝管上,這也會影響冰箱的運行。
這樣的擔心固然沒錯,但是更值得我們關心的,應該是自己和家人的身體吧。我們都知道,生的食材中可能含有很多壞細菌,而加熱是殺死細菌的有效手段,所以對於多數食物,我們都需要把它們做熟了再吃。但是,有的細菌很「頑強」,簡單的烹飪並不能把它們完全殺光,尤其是那些快速炒熟的菜,可能會有相當多的細菌還「活著」留在上面。
而且當我們把菜炒好後,在空氣中放涼,空氣中還可能會有一些細菌掉在食物上面。假設我們剛炒好的飯菜正好是100℃,當食物的溫度降到60℃以下,就有細菌開始生長;到了40-30℃之間,細菌們正「漸入佳境」,會大量繁殖;一直降到7℃,大多數細菌消停下來,會進入休眠狀態。這時當我們把食物再放進冰箱時,由於一般冷藏室溫度在4℃左右,所以冰箱的低溫能抑制細菌的生長。
需要注意的是,冰箱的功能只是「抑制」,而不是「殺死」,所以那些已經生長出來的細菌還停留在食物上面,而且有一些「吃苦耐勞」的細菌在冰箱中仍然能夠生長。另外,跟直接放進冰箱相比,熱菜在空氣中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放到「涼」,那麼食物就會有更長的時間處於適於細菌生長的溫度,細菌們在最適合生長的溫度下,有的可能不到半個小時就能增加一倍。
因此,如果要用冰箱安全地保存食物,就必須做到兩點:儘量減少食物中的細菌;儘量縮短保存時間,在那些頑強的細菌「成氣候」之前把食物吃掉。而先放涼再放進冰箱,與直接把熱菜放進冰箱相比,降到相同溫度時食物中含有的細菌顯然更多。
更何況,把熱菜直接放進冰箱,雖然確實對冰箱有影響,但是影響並不見得有多大。冰箱的「負擔」並不僅僅取決於食物的溫度,而是取決於需要帶走的熱量。而需要帶走的熱量由食物的溫度、比熱和總量決定,同樣一盤菜,總量肯定是一樣的,不同物質的比熱隨溫度變化的改變在這裡可以忽略不計,所以最關鍵的就是食物的溫度了。
那麼假設熱菜是80℃,「放涼」之後是30℃,而冰箱的冷藏溫度是5℃,雖然熱菜直接放進去需要降75℃,而「放涼」後放進去需要降25℃,看上去「負擔」是3倍,但是如果你同時放進去3盤30℃的冷菜,冰箱的「負擔」一樣也是1盤冷菜的3倍。既然夏天到了,假設1盤菜有1斤重,那麼放入一個任意溫度的10斤重的西瓜,冰箱承受的負擔就是1盤冷菜的10倍。
所以這麼一來,直接把熱菜放進冰箱,對冰箱造成的影響微乎其微,除非你的冰箱質檢不合格,而把飯菜放涼後再放進冰箱,對我們的身體造成的影響可就日積月累、越積越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