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冰雪遊又進入旺季

2020-12-22 中國經濟網

【深度調查】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努力滿足最終需求,提升產品質量,加快教育、育幼、養老、醫療、文化、旅遊等服務業發展。文化旅遊是拉動消費、擴大內需的重要推動力。目前,冰雪遊又進入旺季,從11月15日開始,天氣一天天變冷,黑龍江雪鄉的旅遊卻一天天升溫,春節前後的床位已被預訂一空。一個地處「深山老林」的小林場為什麼如此「火爆」?原來名不見經傳的雪鄉緣何能吸引數百萬遊客遠道而來?雪鄉怎樣實現從第一產業「砍林」到第三產業「看林」的巨大轉變?帶著這樣的問題,記者來到雪鄉調研採訪,探尋「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熱能量」。

1.從「怕雪」到「盼雪」:冬季到雪鄉來看雪

過去,雪鄉人最怕下雪。大雪封山,當地人好幾天出不去,生活十分不方便,有時雪下得大,房門都打不開,鄰居們就互相幫著挖雪、開門。現在,最盼著下雪,下雪意味著遊客要來,生意好做。」經營家庭旅館「雪鄉第一家」的劉清林對比今昔:上世紀80年代,第一波到雪鄉來的是一批攝影愛好者,跑得最勤的一個攝影師一年來雪鄉21趟,他們就吃住在劉家,和劉清林的父親稱兄道弟。攝影師們不好意思老「白吃白喝」,劉家不好意思多收費,只象徵性收點錢,就這樣開始接待客人,開起了雪鄉第一批家庭旅館。從最初的3間客房到現在的24間客房,劉清林家能同時接待80名遊客,共有9名員工。

像「雪鄉第一家」這樣的家庭旅館,在雪鄉500公頃的核心景區共有138個。這些家庭旅館大多沿著雪鄉150米長、10米寬的主街道雪韻大街排開。旅館房頂的積雪,像一個個雪蘑菇、雪桌子、雪蛋糕,皚皚白雪將這裡裝扮成了銀裝素裹的世界。

雪鄉景區位於黑龍江大海林重點國有林管理局雙峰林場,距哈爾濱市約400公裡。雪鄉的雪是大自然「恩賜的」,貝加爾湖的冷空氣與日本海暖溼氣流在這裡交匯,形成了「夏無三日晴、冬雪漫林間」的奇特小氣候,雪量大、雪期長、雪質黏,厚達兩米的積雪,在風力的作用下隨物具形、千姿百態,造就了雪鄉獨一無二的冰雪世界,成為雪鄉發展旅遊業、增加收入的「金山銀山」。

雪韻大街是雪鄉最核心的區域,「全副武裝」的遊客不畏嚴寒在大街上來往嬉戲,有的三五成群在閒逛,有的在自拍,有的坐著狗拉爬犁在體驗,有的大人拖著坐滑雪板的孩子在玩耍……來自馬來西亞的遊客王素興奮地說:「這是我第一次看到雪,第一次看到『千裡冰封,萬裡雪飄』的場景,紅燈籠和白雪木屋像圖畫裡一樣漂亮,真是不虛此行。」

屋外冰天雪地,屋內熱氣騰騰,雪鄉室內外溫差能達到50攝氏度。普通家庭旅館的房間內,整潔的白床單、大花布茶几、獨立衛生間,乾淨整潔。普通旅館明碼標價,價格每間360元左右,高檔民宿價格每間600元左右,景區高等級酒店的價格在每間1000元左右,周末和節假日價格會浮動10%~30%。

「大炕上面擺酒桌,笨雞蘑菇大塊肉,大碗白酒對著喝」,生動體現了雪鄉的特色美食和東北人的熱情豪爽。《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記錄了「雪鄉八大燉」的做法,小雞燉蘑菇、豬肉燉粉條都是美味。家庭旅館中,遊客可以選擇40元的標準餐,也可以自己點特色東北菜。菜品價格適中,分量很大,一盤35元的餃子有28個。

「雪鄉的雪好,回頭客多。」今年51歲的孫淑傑是雪鄉一家客棧的老闆,她的手機裡存了很多客人的微信,每到雪季就會接到客人的電話或者信息。這時她就會到室外和客人視頻或拍攝一段視頻發給對方,讓遊客「等雪大了再來」,在她看來,經營民宿接待遊客講的就是誠信。

統計數據顯示,近期雪鄉女性遊客居多,佔60%以上;遊客第一大市場來自黑龍江和吉林省,第二大市場來自廣東,其他遊客大多來自浙江、江蘇、貴州、湖南等省。南方遊客專門選擇溫度最低時來感受北方的冷,用對雪鄉的熱情,挑戰嚴冬極寒,體驗與南方不一樣的氣候和文化。

2.從「苦寒之地」到「點雪成金」:小林場吃上「旅遊飯」

走進雪鄉的一處公廁,溫暖、整潔、乾淨,沒有一絲異味,一位50多歲的保潔員靜靜地站在水池邊,不時地抹去客人洗手後留下的水漬,偶爾還和客人攀談幾句。她今年剛到雪鄉做公廁保潔員,夫妻倆原來都在林場工作,由於要供養在外地上大學的孩子,壓力很大。從林場工人到公廁保潔員,她和丈夫經歷了一番思想鬥爭,要顧及自己的面子和周圍人的看法。「但公廁的工作總得有人幹呀,兩個人換班,一天工作7小時,不太累,不用風吹雨淋,還有2000多元的穩定收入。」閒談中,記者聽得出她已慢慢接受和適應這份新工作,只是最後問到名字時,她臉上仍掠過一絲羞澀說:「就叫我白姐吧。」

像白姐一樣,努力放下「身份」和「面子」,克服思想障礙,融入市場中,坦然接受在「公廁」工作的人還有很多。雪鄉的14個標準化公廁中還有27名來自林區的保潔員。像白姐一樣,從林業工人變成旅遊服務人員,轉變觀念、學習新技能,吃上「旅遊飯」的林區轉崗工人多達5500人。

雪鄉不僅僅是旅遊景點,更是林區轉型的示範。有人說,真人秀節目《爸爸去哪兒》、電影《智取威虎山》讓不知名的雪鄉聲名鵲起,其實雪鄉並不是「一炮而紅」,而是靠著森林工人的轉型、一點點投入改造,積累了整整20年,經歷了觀念的碰撞、轉型的陣痛、產業的升級,才迎來今天的大發展。

「雪鄉所在的雙峰林場,雪大、路遠、海拔高、山多地少,生產生活環境艱苦。」黑龍江大海林重點國有林管理局局長劉書賓講起了雪鄉的歷史:從1998年天然林保護工程開始到2014年商業性木材全面停伐,原來靠「砍林」為生的林場斷了生路。要解決「錢從哪裡來,人往哪裡去」的難題,林場不得不加快向「看林」轉型,保護好生態,發展旅遊產業。然而,冰天雪地不會自動變成金山銀山,需要精心培育。為此,雪鄉一直在探索創新,一直在改變,努力跟上時代、適應市場。

過去,東北人有「貓冬」的習慣,現在冬天卻是雪鄉人最忙碌的季節。不少勤快的老林業工人「身兼數職」:白天在家庭旅館上班,晚上加入老年秧歌隊,再掙20元。旅遊季結束後,春季植樹造林、上山採野菜,進行醃漬或速凍為冬季做準備;夏天摘水果、秋天採蘑菇,這些都在冬天賣出去,讓遊客嘗到「森林的味道」。

不僅中老年林業工人有了新的工作崗位,雪鄉還吸引了年輕人的回歸。21歲的任建鵬從哈爾濱學院畢業後回鄉,趕上景區上馬「智慧景區管理系統」,他正好「學有所用」。他告訴記者,這套系統在國內景區中為最先進的,遊客在網上憑身份證預約購買115元的門票,到達景區山門後,只需三秒鐘就可以刷臉進入景區。

林場原有的生產生活有了太多的改變,但改變中又深深打著林場的烙印,將雪鄉特有的森工文化和組織優勢傳承到新的市場機制中。比如,別的景區難以做到的統一配送和標準化服務,在雪鄉已經迎刃而解。通過成立統一的現代化洗消中心和配送中心,集中採購、統一配送,有效保證了質量。

在劉書賓的帶領下,記者走進洗消中心,只見5臺大型洗衣機轉動轟鳴,按牆上的流程,工人正對景區所有床單進行統一清洗消毒。按要求,民宿每間房2~3人,布草要一客一換;另一條清洗線,則對景區所有餐具進行清洗、消毒、打包,這樣來促進景區標準化建設,提高景區餐飲、住宿的衛生標準要求。走進配送中心,只見貨架上有糧油、食用菌、保健品、蜂產品、堅果、休閒食品、飲品、畜牧及水產九大類產品,商品齊全、平價銷售。

雪鄉的管理還吸取了不少原來林區積累的好辦法。在利益矛盾最尖銳的攤位分配上,採用林場木材採購中的「暗標」機制後,一切井然有序、利益各方心服口服。為平抑景區內物價,大海林局建設的「雪鄉民俗旅館」起到「蓄水池」和「穩定器」的作用。11棟極具林區特色的雪鄉民俗旅館,可同時容納1500人入住,標準間580元;在大食堂餐廳,10米多長的原木成為前臺,能容納400人用餐。這樣的規模和服務標準,既是其他家庭旅館的標杆,又起到平抑物價的作用。

經過這些年的探索,旅遊逐漸成為雪鄉的主導產業,雪鄉也從一個「苦寒之地」實現了「點雪成金」,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林場發展為知名景區。黑龍江大海林重點國有林管理局黨委宣傳部部長崔玉華介紹說,2011年到2017年,雪鄉共接待遊客302萬人次,年均增長28%;旅遊總產值25.47億元,年均增長49%。

3.從第一產業到第三產業:成長遇到新煩惱

今年雪鄉開始迎客,一個創新的舉動是規範價格,所有消費都明碼標價,可價格剛一公布,就有人誤把「最高限價」當成了「實際價格」,指責「明碼宰客」,讓雪鄉陷入輿論的旋渦中。記者來到雪鄉,只見廣場上大大的電子顯示屏,除了滾動播出當天的日出時間、溫度、遊客注意事項外,還明碼實價地公布餐飲價格標準;在每個旅館酒店,從住宿到飲食以及每個單獨景區的門票價格和遊樂項目價格,都張貼在醒目位置;每家店面的門口掛有「評價系統」二維碼牌,供遊客進行監督評價;雪鄉還推出「先行賠付」,打消遊客的顧慮;通過網絡也能明確知道雪鄉的消費價格,努力用透明去重建信任。

雪鄉最大的看點是這個地方「獨一無二」的雪,最大的矛盾也在於這個地方不可改變的空間限制,只有138個家庭旅館,共13987個床位,一天來兩萬遊客就達到了飽和極限,來5萬遊客就是「過度經營」,大大超出景區的承載量,必然會出現各種不滿意和投訴。「為此,今年雪鄉開通了『智慧旅遊系統』,精準了解信息。」黑龍江森工森林旅遊集團董事長沈廣春明確表示,當遊客達到1.2萬人後,系統就會提前預警、科學決策,不再銷售門票,防止「人滿為患」。

迅速躥升的知名度、蜂擁而至的遊客,讓雪鄉人措手不及,沒來得及擴建空間和完善設施,公共服務和景區管理上的軟肋也開始顯現。就這樣,「黑導遊」「不合理低價團」等旅遊市場時常出現的亂象開始侵擾這片潔白的雪地,一些遊客對服務質量不夠好、價格高昂的控訴,將雪鄉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雪鄉最初是林場,雪鄉的最大特點是旅遊服務從業者大多是林業工人轉型而來,最大的難點也在於此。伐木工、營林工等林業工人變身成民宿的經營者,從第一產業到第三產業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不可避免地出現了這樣那樣的問題。」沈廣春總結說,雪鄉旅遊粗放有餘、精細不足,產品的多樣化和服務的精細化還達不到消費者的需求。

從家庭旅館的名字就能看出南北差異,南方的民宿大多是詩意、精緻的名字,而雪鄉的家庭旅館大多用了老闆自己的名字:劉明文家庭旅館、梁富強家庭旅館、周大姐家庭旅館、杜運生家庭旅館等,簡單直接;就連美麗聖潔的雪山,也被叫作「大禿子山」,粗放詼諧。

「深山中的雪鄉,建設維護成本較高,雪鄉景區的旅館需要交納比周圍林區貴一倍的暖氣費,每月幾千元,全年供暖費達4萬元。」沈廣春坦言,雪鄉景區是林場靠自己的積累一點點改善的,整個景區的配套和檔次與現代化景區還有一定差距,還要繼續優化和完善。

「雪鄉的管理者和絕大多數老百姓是珍愛雪鄉的,正努力讓雪鄉成為一個更加規範的景區,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進一步提升自己,突破瓶頸。」龍江森工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李坤說:「遊客千裡迢迢地來到雪鄉,為了一睹美景,人生地不熟,我們要加強服務,善待每一個來到雪鄉的遊客,優化遊客的體驗,讓他們的口碑成為雪鄉最好的證言。」近期,雪鄉列出18個問題清單,從攤位的設置到燈光的布置,從秧歌隊的服裝到篝火晚會的節目,從公廁裡的手紙到無障礙設施,從旅遊大巴的停放到導遊的講解詞都要一一整改,給遊客更好的體驗、更美的記憶。

4.從「景區」到「全域」:推動旅遊延時擴容

2008年冬天,六名臺灣大學生來雪鄉途中,錢包遺失了,到雪鄉後僅剩100元錢。得知這一情況後,雪鄉的一位客棧老闆不僅為這些大學生免費提供了食宿,聯繫了回哈爾濱的汽車,還拿出600元現金作為他們回程的路費。大學生們在冰天雪地感受到了雪中送炭的溫暖,在這樣一個小山溝裡遇到真誠厚道、淳樸熱情的林區人,十分感動。從那以後,這六名大學生一直與雪鄉人保持聯繫,並推薦了很多臺灣的新遊客。

「冰雪遊不僅僅是欣賞自然風光,還要品味當地的風土人情;旅遊服務不僅僅要硬體設施好,還要軟體內容好,展示森林工人樸實豪放之美,豐富遊客的精神文化體驗。」在李坤看來,前看是樹,後看是樹,左右還是樹,中間一條道,遊客的復遊率必然很低。生態旅遊要有厚重的文化作積澱,冰雪遊要善於發掘森工文化,引發遊客的情感共鳴,才能進一步贏得遊客的信賴與口碑。

在雪鄉景區內,一幢灰色的舊房子用塑料布包裹著防風保暖,似乎與其他裝修精緻的家庭旅館相比有些「格格不入」,不做民宿、不開餐廳、也不做商店,還有森林工人自己居住著,用柴火取暖,保持著炊煙嫋嫋的「煙火氣」,保存著當年最初的樣子。李坤表示:「我們尊重森林工人自己的選擇,保留著這棟老房子,就是保留一段歷史文化、保留一個生活方式。」

當年,森林工人們不畏嚴寒、戰天鬥地,為國家發展建設貢獻木材。「現在,森工集團主動轉型,改革創新,20多萬人要一起進入市場。」李坤畫出「路線圖」:森工改革一方面是生態公益板塊,承擔起天然林保護的職責;另一方面是商業板塊,林區佔黑龍江生態旅遊資源的76.4%,要主打生態遊和冰雪遊,亞布力和雪鄉就是冰雪產業的領頭雁,應為林區木材停伐後職工轉崗分流、擴大就業拓展新路。

當前,河北張家口、吉林長白山、內蒙古阿爾山等地都在大力發展冰雪遊,冰雪產業正壯大為拉動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冰天雪地正在成為金山銀山。中國旅遊研究院研究員宋子千分析,冰雪旅遊景區面臨的共性問題是,如何延時擴容,延長旅遊產業鏈條,為景區注入可持續發展能力。他建議,雪鄉旅遊也應加強規劃,以雪鄉冰雪旅遊開發為核心,與周邊其他景點形成聯動,還要發掘夏季康養,發展四季旅遊,讓雪鄉旅遊延時擴容。

空間上,在雪鄉科學擴容升級上下功夫,核心區域「做減法」、全域旅遊「做加法」。打通雪鄉和亞布力景區,重點保護沿線生態資源,帶動冰雪畫廊、大雪谷景區、亞雪驛棧等景區發展,提升雪鄉全域旅遊新品質。

時間上,要擴容創新。目前雪鄉的經營期僅有120天左右,其餘時間基本是歇業狀態,實際上雪鄉夏季的生態條件非常優越,可以重點發展避暑、康養、森林親子等主題旅遊,緩解當前冬季單季經營的營收壓力;豐富周邊各景區「全季型」旅遊項目,盤活旅遊淡季閒置資產,通過以點帶線、從線到面,開創「大雪鄉」全域旅遊發展新格局。

旅遊產品開發方面,通過雪鄉把遊客吸引進來,其他林場為雪鄉進行旅遊配套,拉動種植、養殖、林下經濟等產業發展,帶動黑木耳、猴頭菇、沙棘汁、藍莓汁等東北特色產品的銷售。以林區裡的紅松松脂木為例,這些木材原來被林區群眾當作「油疙瘩」和引火柴燒掉了,近年來被開發為工藝品,並取名為「北沉香」,再請工藝美術大師雕刻成手串和工藝品,實現了變廢為寶,身價倍增。

雪鄉旅遊收入正從過去單純的門票收入發展為如今的「吃、住、行、遊、購、娛」綜合性經營,未來將向「商、養、學、閒、情、奇」全方位經營轉變。李坤堅信,只要珍愛雪鄉的品牌、全力培育雪鄉的產業,就一定能實現雪鄉旅遊業「興一業帶全局、興一業旺百業」的轉型發展目標。

(本報記者 張玉玲 魯元珍 劉文嘉 趙洪波 張士英)

光明日報

相關焦點

  • 習近平: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
    原標題: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 ◎內蒙古自治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為可持續發展留足空間,為子孫後代留下天藍地綠水清的家園。綠水青山是金山銀山,黑龍江的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黑龍江代表團審議時的講話 「北國風光,千裡冰封,萬裡雪飄。
  • 承德:讓「冰天雪地」變成「金山銀山」
    承德推動冰雪運動與旅遊產業融合發展讓「冰天雪地」變成「金山銀山」這是舉辦過第三屆全國雪地摩託越野錦標賽的承德御道口牧場。2019年冰雪進農村——冰雪冬令營、冰雪進社區——社區冰雪嘉年華、輪滑推廣——社區輪轉冰輪轉滑和冬季旅遊嘉年華等系列主題活動,讓冰雪運動走進平常百姓家,為冬季旅遊市場添把「火」。
  • 冰天雪地孕育「金山銀山」——代表委員熱議冰雪經濟
    冰天雪地孕育「金山銀山」——代表委員熱議冰雪經濟 2020-01-13 10: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哈爾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雕塑系教學...
    去年入冬以來,在習近平總書記「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號召下,哈爾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加強和改進實踐教學內容,改革人才培養培養方式,不斷探索總結新經驗,雕塑系全體師生全員參與、爬冰臥雪,積極參加國際、國內冰雪雕刻比賽,用實踐和創作成果檢驗教學,本學期初,頻傳捷報。
  • (經濟)黑河試車撬動冰天雪地裡的「金山銀山」
    新華社哈爾濱12月10日電題:黑河試車撬動冰天雪地裡的「金山銀山」 新華社記者王淮志 劉赫垚 馬知遙 不畏嚴寒、笑傲冰雪的黑龍江人,又撬動起一座「金山銀山」——寒區試車。
  • 冰天雪地變金山銀山 東北三省冬季旅遊邁向世界級
    近年來,在習近平總書記「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指引下,東北三省不斷努力發展冰雪旅遊,欲把冷資源變身熱業態,打造「世界級冰雪旅遊目的地」。數據顯示,去年東北三省冬季旅遊主要景區接待人數增長均超過20%,冰雪旅遊資源正在釋放活力,一個冰雪旅遊的時代正在到來!
  •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 2019四川冰雪和溫泉旅遊節在海螺溝開幕
    甘孜是雪山與冰川的世界,甘孜是冰雪與溫泉的世界,甘孜是美食與美人的世界。全域旅遊在四季,冬季旅遊看甘孜,我們將立足眾多世界級旅遊資源優勢,堅決貫徹中央和四川省委省政府關於發展冬季旅遊的決策部署,讓『冰天雪地』綻放『冰情雪韻』,讓『冷豔資源』變成『火熱經濟』!」
  • 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把綠水青山冰天雪地變成金山銀山
    停伐後,務林人不但沒有「餓肚子」,反而錢袋子更鼓了、致富路更寬了——把綠水青山冰天雪地變成金山銀山 11月的內蒙古大興安嶺,山林靜悄悄,白雪鋪滿了山體,仿佛一切都靜止了。克一河林業局有限公司食用菌培植戶王傑家中,卻是一派熱鬧非凡的場景。王傑和丈夫站在雪地裡,為準備明年種植食用菌的原材料而忙碌著。
  • [網連中國]多地巧打冰雪牌 讓冰天雪地變金山銀山
    說起今冬冰雪旅遊的熱度,遼寧一名雪場經營者的臉上綻開了自信的笑容。 根據攜程發布的數據,11月以來,滑雪主題的旅遊產品預定量增長超350%,其中滑雪的門票及玩樂產品的訂單量呈現爆發式增長。飛豬提供的數據也顯示,雙11期間東北目的地熱度大漲300%,滑雪等冰雪遊商品預訂量同比上漲110%。
  • 丹東:冰雪遊+溫泉遊帶火春節旅遊市場
    丹東:冰雪遊+溫泉遊帶火春節旅遊市場 作者: 2018-02-28 10:39   來源:丹東新聞網     2月27日,記者從丹東市旅遊部門獲悉,春節期間,宗裕金湯水世界每天最多接待遊客4000多人,同比增長5.8%;北黃海溫泉度假村共接待遊客1.1萬人,同比增長12.69%;天橋溝景區滑雪場最高峰接待人數3100多人,接待總量同比增長7.6%;黃椅山景區冰雪大世界共接待人數
  • 時值寒冬,國內冰雪遊目的地進入旅遊旺季
    冰雪是冬季旅遊的最大亮點,時值寒冬,國內冰雪遊目的地紛紛進入旅遊旺季。隨著北京冬奧的臨近,中國人對冰雪的熱情日益高漲,當冰雪運動遇上冰雪旅遊,碰撞出激情與活力。冰雪旅遊將成為中國冬季旅遊和冰雪經濟的核心引擎。冰雪遊迎來最熱季天氣愈冷,冰雪愈熱。
  • 冰雪「冷資源」迸發「熱經濟」 ——2020年洛陽嵩縣冰雪節暨冬季...
    登臨白雲之巔 飽覽北國畫卷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  「秉承『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搶抓『旅遊帶動』戰略的有利時機,嵩縣正著力破除冬季旅遊『堅冰』,打造文化旅遊的『暖冬』。值得一提的是,鄭西高速堯欒段將於本月底通車,去嵩縣旅遊將更加快捷、方便。」嵩縣文化廣電旅遊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本屆冰雪節是洛陽冬季文化旅遊消費活動的重要內容之一。
  • 旺季變淡季,生意全泡湯……冰雪旅遊怎麼「活下去」?
    不信你看,本該進入消費旺季的冰雪產業受到疫情影響,這個冬天基本處於歇業狀態。即使疫情好轉了,春天也來了,冰雪項目也無法復工復產……經歷了這次打擊,冰雪產業如何才能恢復元氣,出路又在哪裡?疫情的衝擊給全行業留下了哪些經驗教訓?冰雪產業怎麼做才能找回下一個旺季?讓我們通過吉林長春蓮花山冰雪大世界的故事一窺究竟。
  • 長春國際影都冰雪季激情綻放
    這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3億人上冰雪」的號召,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重要指示精神的具體行動,是檢驗我省競技冰雪運動水平、培養冰雪運動人才、為冬奧會備戰參賽作出貢獻的具體舉措,也是廣大人民群眾實現「冰雪之夢」的廣闊舞臺。
  • 冬在長吉圖|擁抱冰雪童話
    每年,在和龍市的老裡克湖景區都會舉辦賞雪活動。 在同樣以森林資源豐富而聞名的老白山雪村,神鹿山的自然雪景再加上東北民俗、木幫文化的助力,讓這裡的冬季遊十分火熱。今年老白山景區更新增了冰雪馬拉松,讓遊客的旅遊體驗更豐富。
  • 黑河試車撬動冰天雪地裡的「金山銀山」
    新華社哈爾濱12月11日電(記者王淮志 劉赫垚 馬知遙)不畏嚴寒、笑傲冰雪的黑龍江人,又撬動起一座「金山銀山」——寒區試車。
  • 樂享霧凇冰雪 相聚北國江城 第七屆「吉林發布」粉絲節活動在吉林...
    他說,吉林省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冰雪資源獨具魅力。近年來,吉林省委、省政府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搶抓機遇,乘勢而上,加快發展冰雪經濟,以「吉林北大湖」「萬科松花湖」「長白山國際」3家滑雪度假區綜合運營品質領跑全國,彰顯了「中國品質滑雪在吉林」的美譽;以冰雪裝備製造,冰雪科技、冰雪智慧、冰雪交通等相關領域協同推進,為冰雪經濟發展不斷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以「雪博會」全面展現冰雪經濟發展成果,已成為推廣營銷冰雪經濟和展示冰雪文化重要載體和平臺
  • 《我們走在大路上》第十九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4分鐘速覽 | 大型文獻專題片《我們走在大路上》第十九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  「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寧可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因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 黑龍江打造全季全域旅遊 推動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
    全省積極推動旅遊業與生態保護、鄉村振興、林區改革融合發展,打造全季全域旅遊,推動綠水青山、冰天雪地變成金山銀山。冰城夏都「兩季繁榮」盛夏時節,我國最北省會哈爾濱正用涼爽天氣、悠揚的曲調迎接中外遊客。在哈爾濱百年老街中央大街上,遊人如織。每當夜幕降臨,馬迭爾陽臺音樂會上樂曲聲如約響起。
  • 「網連中國」多地巧打冰雪牌 讓冰山雪山變金山銀山
    作為全國首列冰雪旅遊主題列車,自2019年底試運行以來,「亞布力雪國列車」已成為黑龍江熱門旅遊產品,同時也是亞布力旅遊的新晉「網紅」打卡地。遊客在「亞布力雪國列車」前拍照「打卡」。當記者問到為什麼選擇呼倫貝爾時,於先生說,他想帶著孩子領略草原不同季節的魅力,而且冬季去呼倫貝爾相比其他季節消費較低,機票是夏季旅遊旺季的五分之一左右,住宿也是夏季的一半,大大節省了開支。12月7日,大雪。在第二屆哈爾濱採冰節上,幾十名採冰漢子合力採出象徵著幸運與福氣的松花江第一冰。採冰漢子們合力運送松花江第一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