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幼兒學習的本性

2020-12-14 中國教育新聞網

■課程建設·關注國家級教學成果獎

一直以來,幼兒園教育實踐中或多或少存在著課程內容和實施對幼兒的學習特點呼應不夠、支持幼兒學習的課程資源開發利用不充分、保障課程高質量運行的機制不完善等問題。為破解這些難題,基於「幼兒是如何學習的」這一學前教育本源性問題的思考,「十一五」期間,我園藉由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展開了對幼兒「經歷學習」的研究。

回到學習的本源,深入思考經歷對幼兒的意義

「經歷學習」是幼兒自然的綜合性學習方式,它融於幼兒生活,注重身心合一的過程體驗

我們常常發現,課程實施中存在這樣一些問題:教師對幼兒學習中的直接感知、親身體驗等特點認識不足,用成人繪製的「認知地圖」代替幼兒獲得經驗的「旅行」,使幼兒的學習經歷一定程度地被壓縮、安排和替代。課程資源形式與結構單一、幼兒參與開發的主體價值不凸顯、教師資源意識和開發能力欠缺、資源「靜態化」缺乏更新、資源整體規劃和有效利用不足。此外,還存在對保障機制的重要性認識不充分、對機制的創建缺乏專門研究、對機制的運作疏於優化改進等問題。

為了深層變革我園的教學實踐,並為上述問題的解決提供有價值的實踐經驗,我們借鑑杜威的經驗觀,從詞性的角度將experience分解為「經驗」(名詞翻譯)和「經歷」(動詞翻譯)兩個維度來理解。其中,經驗的過程就是經歷。強調「經驗」概念的動詞性質,是為了突出幼兒學習的親歷過程。因此,我們將「經歷學習」界定為: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在親歷事件的過程中體驗多種情感、積累知識經驗、習得多種技能、發展多方面能力的身心合一的綜合性學習過程。

對幼兒來說,經歷不只是身體的參與和在場,更是心靈的參與和投入。在經歷的過程中,幼兒外在的行動過程和內在的心智過程協同和轉換,造就了幼兒的發展。幼兒正是通過各種經歷獲得具有生活意義的、完整的生活和學習經驗。

因此,「經歷學習」是幼兒自然的綜合性學習方式,它融於幼兒生活,注重身心合一的過程體驗。每一個經歷都蘊含著多種學習經驗,幼兒作為「經歷學習」的主體與教師一起開創班級共同生活。資源的豐富程度影響著幼兒「經歷學習」的質量,教師、幼兒和家長是資源的共同開發者和利用者。

明確「經歷學習」的實踐特點,完善活動實施理念

「經歷學習」的展開過程既是幼兒的真實生活,也是師幼協同開創共同生活的過程

理想的幼兒「經歷學習」具有以下特點:一是真實情境。依託幼兒的日常生活場景、利用真實的生活事件,創造提供豐富的「經歷學習」機會,讓幼兒獲得多樣的真實經歷。二是整體融合。打破學科、時段、組織方式的限制,圍繞幼兒發展所需的核心經驗,各類活動互相滲透、互為推助、互相補充,使每個經歷具有多種發展可能。三是協作對話。建立師幼間、同伴間的協作學習,在高質量的互動對話中分享彼此的興趣、問題、感悟和經驗,助推幼兒的深層次學習。四是自主表達。尊重幼兒的學習差異,將幼兒自主活動與教師個別指導相結合,支持幼兒個性化的探索和表達,使幼兒獲得具有個人意義的學習經驗。

基於以上認識,我們進一步完善了「經歷學習」活動的實施理念:幼兒園生活旨在為幼兒創造豐富的「經歷學習」機會,「經歷學習」的展開過程既是幼兒的真實生活,也是教師和幼兒協同開創共同生活的過程,活動中注重幼兒的主動參與和個性化表達,讓「經歷學習」彰顯兒童意義。

緊扣關鍵問題,探索多層次立體化支持系統

打破生活與學習的界限,突破時空與組織方式的限制,重整、規劃幼兒的學習活動

為了深入解決學習特點呼應不夠、資源開發利用不充分、機制不完善等問題,實踐中我們將幼兒作為「經歷學習」的主體,讓「經歷學習」貫穿於幼兒在園的一日生活中。追隨幼兒的學習特點和需要,充分開發利用園內外資源,打破生活與學習的界限,突破時間、空間與組織方式的限制,對幼兒的學習活動加以重整、規劃,使學習發生在幼兒需要的時間和地點,讓幼兒在豐富而深入的經歷中獲得完整經驗。具體策略包括:

第一,優化策略,充實經驗。「經歷學習」課程以經歷性主題活動和經歷性區域活動為主,經歷性領域活動和經歷性生活活動為輔。這四類活動之間互相滲透,互為推助。如:主題活動會延伸至其他三類活動中,其他類型的活動也能引發、推進主題活動。

良好的活動實施策略決定著幼兒「經歷學習」活動的質量。在「經歷學習」理念統整下,「經歷學習」活動的各項實施策略彼此關聯,互相支撐。這些策略包括:與幼兒共創「經歷學習」過程——基於共同生活,在傾聽、觀察、協商的基礎上師幼共同設計、展開活動。以核心經驗為綱統整各類活動——重整、規劃幼兒的一日在園生活,形成以經歷性主題活動和經歷性區域活動為主、其他活動為輔的課程結構,並將「經歷學習」理念融入到幼兒生活活動中。重構幼兒的活動空間——創設動態的、前後時間境脈相連的「經歷學習」活動場域。彈性化安排活動時間——賦予教師靈活安排的自主權,讓幼兒有充足的時間去感知體驗、發現探索,保障幼兒的學習過程充分展開……

第二,規劃資源,豐富經歷。就資源類型來說,幼兒的「經歷學習」資源不僅有支持幼兒活動的各種物質性材料、設施和空間,還包括影響幼兒活動質量的教師資源、同伴資源、園所文化等非物質資源,更包括師幼共同營造的、包含多種學習機會的各類活動情境。

「經歷學習」資源的規劃利用過程包括:

一是基於幼兒學習的需要,確立「經歷學習」資源的開發理念。教師和幼兒都是「經歷學習」資源的開發者和使用者;資源的開發過程應以幼兒的生活經驗為基點,以「師幼共同生活」為背景;資源的規划過程也是「經歷學習」課程完善的過程;支持幼兒學習的「經歷學習」資源應具有多樣性、整合性、動態性、生成性等特點;資源的豐富程度決定著幼兒「經歷學習」的質量;資源的開發運用和分析過程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階梯。

二是明確資源開發利用的主體,提升幼兒參與的主體性價值。幼兒作為積極主動的學習者,幼兒的好奇、興趣以及生活經驗都是「經歷學習」資源開發利用的拓展點。教師在過程中扮演著資源開發者、運用者、評價者的多維角色。

三是圍繞核心經驗,建立動態的資源分類積累方式。按「來源、性質、經驗指向」三個維度,建立資源分析框架,對園內外資源進行開發、梳理、分類。在深度開發園內外「經歷學習」資源的基礎上,圍繞幼兒發展所需的核心經驗,通過需求分析、資源調查、資源評估、資源規劃、整合轉化、動態生成等資源開發利用策略,發掘、梳理、分類、利用各類「經歷學習」資源。建立動態積累的「經歷學習」資源庫,讓有序、充足、活化的資源持續豐富幼兒的「經歷學習」。

第三,建立機制,保障實施。完善的機制是「經歷學習」課程高質量運作和不斷自新的保障,我們在機制創建、機制運作、機制優化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為幼兒的學習提供常規化、持續化的支持。其中包括:「分層審議、積累更新、分享拓展」的資源開發利用機制;「運用、凝練、創生、評價」的活動實施策略機制;「骨幹培帶、現場研討、專題研訓」的教師研修機制;「參議參評、培訓指導、志願服務」的家園共育機制。

隨著「經歷學習」研究成果的全園推廣,「經歷學習」相關理念已成為教師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的教育信念,「經歷學習」活動實施理念和實施途徑已成為我園活動設計、實施、評價的主要依據,資源的深入建設、機制的優化運行也使課程整體質量得以顯著提升,幼兒明顯表現出了「有想法、會規劃、善表達、樂探索」等積極的學習品質。

課程故事

造我心中的幼兒園

無錫市實驗幼兒園

升入大班,幼兒具備了一定的獨立學習和合作學習能力,他們的自主意識越來越強,渴望探索更廣闊的空間,了解周圍更多的人和事,需要更開放的空間來表達所想所感。教師也發現,三年的在園共同生活,幼兒園裡許多地方給孩子們留下了深刻的記憶,承載著他們的特殊情感。所以,教師與孩子們一起,圍繞「深入探索幼兒園環境,運用多種方式表達對幼兒園環境的認識和情感」這一核心經驗,開展了「經歷性主題活動:我們的幼兒園」。

幼兒園裡還有哪些沒去過的地方也想去看看?孩子們帶著好奇和疑問開始了前期的調查。調查前,教師跟孩子們一起設計了記錄單,列出了「你最想了解的是哪裡?」「你發現了什麼?」等記錄內容。出發後,孩子們分散進入自己想深入調查了解的區域自主進行細緻的實地觀察和記錄:「原來大舞臺上面有那麼多燈!」「通往天空操場的樓梯一共有3個呢!」「老師們有個資料庫,就在頂樓!」……孩子們的記錄方式也豐富多樣且富有個性。有的會用寫生畫畫出這個區域的真實特點和細節;有的用故事回憶手法,畫出曾經在某個地方玩耍時留下的美好故事和記憶;有的則用透視圖、俯視圖、剖面圖的方式,準確記錄重要位置……

孩子們在自主調查中表現出來的熱情和投入感染著教師。我們不禁思考:孩子們每天都生活在幼兒園,他們最喜歡幼兒園的哪裡,又為什麼會喜歡?可以通過什麼內容和途徑真正地讓孩子們充分表達內心對幼兒園的關注和喜愛呢?我們根據「經歷學習」理念,與孩子們一起生成各種關於幼兒園的「經歷」。

首先,教師跟孩子們一起展開了談話活動,孩子們熱烈地闡述著自己喜歡的地方和喜歡的理由:「我最喜歡二樓的大舞臺,因為那裡能讓我穿上漂亮的衣服上臺表演。」「我喜歡沙池,每一次我和朋友在一起挖沙都很快樂。」「我最喜歡小花園,小花園的池塘、水車、樹木、草地上的螞蟻,都可以讓我去探索發現。」「我最喜歡天空操場,我能在上面踢足球,滾輪胎,想怎麼玩都行……」不難發現,孩子們最喜歡的地方與他們的天性息息相關,這也是最真實自然的表達。

交流中,孩子們產生了想要製作表現自己喜歡的幼兒園一角的想法。他們投票選出了想要製作的內容,如沙水池、山坡草坪、自行車公園、紫竹庭院等。隨後,孩子們根據製作內容組成了不同的項目小組,與教師、家長一起搜集各種各樣的材料,還跟同伴一起規劃生成區角場地:「沙池放在地墊區,這樣沙子不容易撒出來;小花園就放在美工區,有陽光照進來;舞臺就放教室門口吧,門口的廊燈跟舞臺的射燈很像,做好以後就是我們的小舞臺啦!」然而,教室空間不夠大,呈現不了每個孩子的想法。於是,他們開始商量、合作,打通相鄰兩班的空間,甚至拓展到教室旁的室內體育館,讓每個小組都有了足夠的創作區域。

孩子們按照之前的實地調查,小組合作、設計、製作自己喜歡的幼兒園一角。他們不僅用自己喜歡的獨特方式表現自己調查的結果,還加入了自己的創意和設計:「三樓大舞臺有燈、幕布、音響、話筒;小花園裡添上風車小屋更有趣;沙池的遮陽棚變成五彩的更好看……」教師會定期邀請孩子們說一說今天活動中有什麼新發現或是遇到了什麼問題,以及接下來有什麼設計和計劃,需要哪些材料等。通過組織共同討論、經驗分享、增添工具材料等方式,支持他們進行多樣化的表徵創作。在熱情高漲的活動中、在教師的支持下,孩子們從一開始的情境再現,到後來的創意構想,作品越來越鮮活靈動,極具智慧。

「我們的幼兒園」以幼兒情感為依託,基於幼兒在園生活經驗,用更為開放和個性化的方式來支持幼兒表達多樣化的經歷。這個過程中,個性化的創作貼合幼兒對幼兒園的情感及生活經驗,充分體現了幼兒的個性化表徵,幼兒個體的興趣、情感和經驗得到更充分的表達和滋養。

《中國教育報》2019年06月23日第3版 

相關焦點

  • 王陽明:決定一個人的強大,不是金錢的多少,而是來源本性的回歸
    如果一個人想要持續強大,最根本的不是向外求,而是回歸自我的本性,當我們回歸本性的時候,我們內心就會越來越強大。他的意思是人的本性天然是具有智慧的。一個人的本性所包含的智慧,往往能夠指引我們做出良好的行為和決策。但是許多時候,我們的本性被外界的東西所遮蓋,我們失去了與自我的連接。我曾經在很多篇文章中曾講述,每個人都是一個小小的宇宙,在這個小宇宙中,我們是有能量的。
  • 王陽明:決定一個人內心強大的,不是金錢的多少,而是本性的回歸
    如果一個人想要持續強大,最根本的不是向外求,而是回歸自我的本性,當我們回歸本性的時候,我們內心就會越來越強大。 對生命的成長渴望是我們本性的力量,本性十足也強調是這個意思。當我們能夠和本性十足的我連接的時候,我們內在的力量感就越強大。
  • 不要與真理背道而馳:拒絕異化人性,回歸感知本性!
    理性生活並非是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幻想式生活,理性首先是與存在的本質相一致,是符合存在目的和存在規律的生活,是源於存在本態的倫理邏輯,是人類智慧與理性的本質性回歸。因為人具有不可更改的生物屬性,人只能具有相適應的理性,人類的智慧與文明必須以自身的生物本性為前提,不違背自身生物本性的文明才是永久的文明。
  • 淺談如何激發幼兒學習英語的興趣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教學日記>正文淺談如何激發幼兒學習英語的興趣   導讀:以培養幼兒英語學習興趣為目的的幼兒英語教學活動,只有適應幼兒年齡特點,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
  • 學習有本性 思想歸本位
    第二、高中學習是動態的理性學習,理性思維理所當然。初中的學習是以形象思維為主的經驗型水平,高中的學習是以抽象思維為主的理論型水平。高中課程的深度、內容的難度、教學的速度、模式的跨度、學習的強度,以及現代教育體制下考察的廣度和高考試題所處的高度,再加上高中知識的體系性、綜合性、實踐性和實戰強度極大,如果不下苦功淨化心靈、穩住人心、專心攻讀、系統總結,難以增強知識駕馭能力和學科核心素養的爆發力,穩不住高中理性學習的性質本位,形不成屬於自己的理性學習套路,理性思維學習將是一句大話,後果極為嚴重。
  • 發揮遊戲的作用促進幼兒學習和發展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教學日記>正文發揮遊戲的作用促進幼兒學習和發展   導讀:因為遊戲是幼兒自主性極強的活動,當遊戲順利進行時,教師的介入才可謂是雪中送炭,遵循了按需介入的原則
  • 遊戲追隨幼兒 課程回歸本真
    在角色遊戲「小神龍俱樂部」開展的過程中通過與幼兒反覆協商、討論,最終確定遊戲的名稱,為了了解恐龍的種類、外形特徵,通過幼兒間的恐龍繪本圖書分享,家長帶幼兒去博物館的實地參觀,幼兒的討論交流等,幼兒了解到許多有關恐龍的知識。
  • 從觀察到發現 幼兒園自主性遊戲視頻案例研修活動在杭州市鳳棲幼兒...
    ,關注幼兒學習方式的變革,堅持幼兒園「以遊戲為基本活動」的理念。  回歸兒童本性,回歸教育本源,發現兒童的力量,讓老師們享受精彩的「哇時刻」!  一、科學「觀察」  參會教師共分成六組,分別為由專家領銜的先導「陽光」組和骨幹教師們自主組成的「戰車」、「太陽聯盟」、「和諧」、「元成長」、「藍色妖姬」組。
  • 知識可視化:有效促進幼兒在生活環節中的學習與發展
    中國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提出:「還給孩子生活的本來面目,給孩子生活原貌,讓他們在生活中學習」,而《指南》中指出,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遊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要診視遊戲與生活的獨特價值,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做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幼兒的學習來源於生活,最後還要回歸生活。
  • 幼兒日語網上
    幼兒日語網上。
  • 知識可視化:有效促進幼兒在生活環節中的學習與發展
    中國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提出:「還給孩子生活的本來面目,給孩子生活原貌,讓他們在生活中學習」,而《指南》中指出,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遊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要診視遊戲與生活的獨特價值,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做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幼兒的學習來源於生活,最後還要回歸生活。學習在其日常的吃、喝、拉、撒、睡、玩、交往、探究等活動中發生著、進行著。
  • 日本幼兒日語課程
    兒童時期針對外語學習十分的靈敏,因而在兒童階段外語學習是非常有優勢的,日文作為火熱的小語種是非常多家長的首選,下面就詳細介紹一下日本語啟蒙培訓的一些事兒。一、日本幼兒日語課程啟蒙方法詳解1、樂趣培訓,玩學相結合。常言道,興趣愛好是兒童最好的教師,幼童本性喜歡玩好動,所以父母們最好貪玩調皮,因而家長們最合適就是讓兒童在遊戲中學習。
  • 當一名幼兒日語老師
    當一名幼兒日語老師。
  • 幼兒日語日常對話
    幼兒日語日常對話。
  • 經典幼兒日語歌曲
    經典幼兒日語歌曲。
  • 幼兒日語課程簡介
    幼兒日語課程簡介。
  • 淺談幼兒學習英語興趣的重要性——米教兒童英語
    幼兒的特點是好動、愛表演,樂於接受新的、有趣的東西,而教學方法的好壞直接影響他們的學習興趣。利用有趣的教學方法,儘可能地將枯燥乏味的語言變得讓幼兒樂於接受。生動有趣的學習形式,使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為幼兒創造一種良好的語言交際狀況,這樣,有利於幼兒的英語學習,同時也培養了幼兒各方面的素質。二、 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提高幼兒對英語的興趣。
  • 線上幼兒日語
    線上幼兒日語。
  • 祝福幼兒簡短生日語
    祝福幼兒簡短生日語。
  • 「解讀幼兒行為 支持幼兒深度學習」
    隨著江蘇省「課程遊戲化」項目的不斷推進,對於幼兒來說,學習不再是最終結果,而是一種深入探索的過程,「深度學習」的理念也就應運而生,並受到了廣泛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