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美國人總是站在世界科技的最前沿

2020-12-16 騰訊網

保羅·艾倫——中學時代遇到了比他小2級但對計算機同樣痴迷的比爾·蓋茨。為了實現編寫商業軟體的夢想,兩人先後輟學共同創立微軟公司。

一直以來,人們只知道他和比爾·蓋茨共同創立了微軟,卻忘記了正是他把比爾·蓋茨引入到軟體這個行業。而就是這樣一個軟體業精英,一個富於幻想的開拓者,一個為玩耍一擲千金的豪客,一個總是投資失敗卻成功積聚巨額財富的商界巨子,卻在創造著一個傳奇———他有取之不盡的財源、獨樹一幟的投資理念,也有與眾不同的成功標準與創新意識。

人們評價他的投資是——似抓起一把骰子,隨意拋向空中,無管得失。這樣的評價似乎並不過分。

因病離開微軟的艾倫,在信息高速公路、多媒體、有線電視及數字電器、音樂、航天科技等,幾乎涉及各個領域市場頻頻投入巨資。他本人投資掌控的公司和組織甚至超過150家,被人稱作為高科技最活躍的投資者之一。

艾倫每年都有30筆以上的投資,平均每筆500萬美元左右。但尷尬的是,他的這些投資卻很少成功,其投資回報也少得可憐。

接連不斷的敗績也使得媒體重新對他定義:「一不留神成了億萬富翁」、「隨心所欲的失敗的投資者」、「最差經理人」,甚至嘲諷他只是因為早年幸運地與蓋茨共創了微軟,才積累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財富。

或許對於保羅·艾倫而言,與蓋茨的雄才大略相比,他的確算不上是一個出色的管理者或經營者,因為他優先考慮的不是業務,而是對技術本身的痴迷。他要告訴人們的是:他非常樂意享受已取得的成功,這是一種用不同的成功標準所衡量的與眾不同的成功投資,他對這種現狀很滿意,因為他從事著的是一種非同尋常的或高風險的投資,這種投資能讓美國強大,能讓人類一點一滴探索自然與宇宙的奧秘。就像他自己寫的一首歌的歌詞一樣:「我所做的一切也許都是錯誤的,但我仍然會鬥志昂揚。」

中國人一直在思索為什麼美國人總是站在世界科技最前沿,引領世界科技發展方向,成為帶路人,下面這短一段小故事也許可以回答這個問題。

一群美國人尋找一片古蹟,經過一條兇險無比的河,河水中隱藏著兇殘無比的尼羅鱷,歷經風浪與生死達到河岸,發吃腳下寸草不生,滿目荒涼,但美國人依舊手舞足蹈,無比興奮,充滿徵服感……

這段故事說明,探索未知除了需要勇氣與毅力,還需俱備不怕失敗的樂觀心態。事實上,人只要不能過度看重功利,任何大小追求都能收穫到一種奮鬥的激情,一種開拓進取的成就感。

正是因為美國有無數似保羅·艾倫這種渡河人,向市場頻頻投入巨資,從不優先考慮回報,僅是對技術本身的痴迷,或是只為探索自然的神秘,或是只為實現年少的夢想。

因為有這種投資,美國中小企業得以源源不斷壯大,變成新的領域的探索者與開拓者,變成新技木新行業的創新者和領跑者,因而帶動美國科技的整體的創新,發展與擴大。

這點,真的值得中國的企業家和投資人好好反省與深思。

相關焦點

  • 世界科技前沿發展態勢
    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大歷史機遇期,誰抓住了這一戰略機遇,就能站在世界發展的潮頭,將發展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裡。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9月11日的科學家座談會上要求我們,「不斷向科學技術廣度和深度進軍」。科學技術的廣度和深度,深刻揭示了世界科技前沿不斷向宏觀拓展、向微觀深入的趨勢和特徵。愛因斯坦也曾預言:「未來科學的發展,無非是繼續向宏觀世界和微觀世界進軍。」
  • 為什麼每次獲諾貝爾獎的科學家總是少不了美國人?
    美國毫無疑問還是在科技上領先於世界,因此他們的科學家跟多都奮戰在在科學的前沿領域,因此她們更榮譽創造出從無到有的成績。美國科研具備了基礎雄厚的優勢,美國的科技整體水平還是世界第一,大量的科研人員都是著名大學的教授,他們有各種所需要的資源,學校的實驗室,學校圖書館等等,還有很多出現疑問可以討論開拓思路的人員,大學是各種科技的最初發源地。
  • 組圖:美國10大科技最前沿機場一覽
    圖:哈茨菲爾德-傑克遜亞特蘭大國際機場   作為美國最繁忙、最大的機場,哈茨菲爾德-傑克遜亞特蘭大國際機場提供與其規模相匹配的高科技體驗。  圖:芝加哥奧黑爾國際機場   作為美國最繁忙的機場之一,芝加哥奧黑爾國際機場持續擴展其高科技服務以滿足全球旅客需求。通過與FlySmart和B4YouBoard兩款app合作,奧黑爾機場能夠將新鮮飲食提供到你所在的登機口,它還提供許多其它導航功能、特別服務以及航班動態更新。
  • 華中科技大學「造星」秘籍:讓研究生站到創新最前沿
    之前也有學生提出為什麼實驗室不把研究重點轉向熱門的方向,這樣相對而言更容易出科研成果,學生也更好畢業。但是,實驗室就是「不走尋常路」,不盲目追隨科研熱點。實驗室的老師們堅持立足於傳統的主攻方向——「存儲」,再向外延伸,他們堅信這樣可以保持實驗室的核心競爭優勢。
  • 數學很爛的美國人,為什麼科技水平一直能排第一,而我們卻相反?
    現在的網絡上,經常有一些國外的視頻或者是文章,會說美國人數學很差,嚴重程度甚至會說他們連基本的加減乘除都一竅不通。然而,現實中,美國的科研科學力量卻是世界第一,而且按照現在來看,暫時是沒有國家能輕易超越其科技水平。
  • 分析:法國人為什麼總是和美國對著幹?(附圖)
    深度報導  在當代國際關係中,法國人為什麼總是和美國對著幹?這個問題實際上要從兩個角度來理解,第一個角度指的是法國當權者在國際關係、國際經貿交往中對美國的抵制、抗衡;第二個角度指的是為什麼一般而言,今天的法國人總是對美國人不滿。
  • 中國應站在新能源發展的最前沿
    儘管氫能源發展之路仍還會面臨成本高、安全性差等坎坷,但是日本發展氫能源的科技攻關步伐依然在提速,開發決心也顯得更為執著。再說中國。中國是世界能源第一消費大國。然而能源消費結構卻不盡人意:煤炭60%,石油19%,天然氣7%,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等14%。與各能源消費大國相比,煤炭消費佔比過高,能量轉化效率偏低,這是中國能源發展的最大軟肋。
  • 耳朵人藝術教研:老師要站在前沿藝術的高度去指導學生
    近十年來,耳朵人藝術不斷強化師資團隊素質的提升,因為只有保證老師站在足夠高度,教學理念才能得以順利貫徹。本文將帶你一窺耳朵人藝術的教研實況。,不斷開拓眼界 「今天的藝術,最前沿的藝術,到底正在發生什麼,作為美術老師我們不了解也不懂,那我們只能停在低級的層面教孩子畫畫,然後停止在所謂的美術基礎的層面讓孩子畫模式畫、樣板畫。」
  • 美國CES電子展:最前沿科技產品
    CES國際消費電子展作為全球第一大消費電子展,每年都匯集了來自全世界各地的科技前沿產品,並吸引了大量的企業、媒體、科技愛好者前往參觀
  • 國際物理學家談中國對撞機:「將成為世界最前沿」
    原標題:「一旦建成,將成為世界最前沿」   ■本報記者 王佳雯   2012年,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宣布大型強子對撞機(LHC)發現了「上帝粒子」——希格斯粒子,將其預言者送上了2013年諾貝爾獎領獎臺, 並隨之開啟了粒子物理學研究的新時代
  • 晶牛打造新材料傳奇:憑藉微晶闖入世界科技前沿
    走到世界科技前沿說起微晶,不得不提到位於河北省邢臺市的晶牛微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晶牛」)。這家公司前身是邢臺玻璃廠,成立於1956年。該廠曾一度因經營管理不善成為河北省的虧損大戶。為了扭虧,當時擔任副廠長的王長林四處尋找出路。
  • 深圳宣布最新布局:4大科學城正式亮相,瞄準世界科技前沿
    當前,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科技創新已成為影響和改變世界經濟版圖的關鍵變量。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大歷史機遇期,誰抓住了這一戰略機遇,就能站在世界發展的潮頭,將發展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裡。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9月11日的科學家座談會上要求我們,「不斷向科學技術廣度和深度進軍」。科學技術的廣度和深度,深刻揭示了世界科技前沿不斷向宏觀拓展、向微觀深入的趨勢和特徵。
  • 兩名中國博士被美國趕出,留美的華人科學家們,還能在前沿待多久
    引言美國作為世界第一大國,自然是有很多吸引人的地方的。我國很多在高等院校讀完本科後就直接出國留學了,美國很經典的一句話就是「科學無國界」,很多中國高材生被「騙」去了美國。不過最近,據了解,美國已經趕走了兩名中國博士,而很多人則關心女神顏寧在美國前沿還能待多久。
  • 《自然》雜誌指數報告:中國將成科技強國 美國在前沿科學領域「節...
    Robert Lawrence的報告表明,隨著美國、歐洲和日本的研究資金下滑,中國正在強勢前進,並將很快在世界排名中名列前茅。二戰後,隨著冷戰在西方出現,基礎科學研究成為美國的頭等大事。Nature是世界上最早的科學期刊之一,也是全世界最權威及最有名望的學術雜誌。在過去的三年裡,Nature指數衡量了國家和機構在自然科學領域最著名的82種出版物中所佔的比例。2017年的數據於今年6月發布,顯示美國繼續遙遙領先於其他所有國家,就像過去一個世紀的大部分時間一樣。中國、德國和英國緊隨其後,但這三個國家去年對科學的貢獻仍不及美國。
  • 專家:美國網際網路公司挑戰科技前沿,中國巨頭為何與菜販一較高下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必刪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聶輝華表示,美國的網際網路巨頭谷歌、蘋果、亞馬遜都在不斷挑戰科技的最前沿,創造出全新的產品,為什麼中國的網際網路巨頭偏要跟社區菜販子一較高低
  • 站在科學前沿的華中科技大學「偶像」!你粉了嗎?
    面對未知的領域依然堅持不懈、砥礪前行努力破解科研難題在華中科技大學有這樣一群人豐厚的成果見證了他們辛勞的汗水快隨小科了解了解近期站在科學前沿的華中大人吧電信學院尹海帆教授團隊破解5G移動性詛咒移動性詛咒(Curse of Mobility)被稱為5G中「最難啃的硬骨頭,近年來工業界投入了大量的科研力量,但始終無法有效解決。
  • 美國當下最前沿的教育理念:Tinkering,修補式學習
    善於修補的人,會把變革看作機會而非風險,能隨時調整自己適應環境。這無疑是科技快速迭代的今天,人們最需要的能力。英文 Tinker 既是動詞也是名詞,名詞是修補匠、什麼都會幹一手的人,動詞的意思就是修補。
  • 為什麼美國不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國家?
    憑藉一張伶牙俐齒的嘴,他經常一針見血地揭露當今美國的弊端。有次受邀到一所大學演講,一位學生提問: 「為什麼美國是最世界上最偉大的國家?」 現場三位老師有人說是自由,有人則認為是多元化和機遇。
  • 為什麼總是「邊緣人」在改變世界?
    我見過很多創業者,他們創造了能夠改變世界的產品,但卻為「我沒有漂亮的商務名片、我的辦公場地看上去很low」這類的瑣事而焦慮。而這個過程,很多創業者也都經歷過。 而這正是我想去探討的:偉大的新事物往往來源於「邊緣力量」,而發現他們的人,卻往往低估了這種力量。我想要探討的是,為什麼偉大想法都來自於邊緣?它們具體是些什麼樣的想法?
  • 美國前沿科技控股有限公司與中國數貿集團籤署合作協議並進行深度...
    北京時間3月26日,美國前沿科技控股有限公司與中國貴州數貿跨境電商產業發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達成多項戰略合作意向,雙方就《全球區塊鏈社交生態項目》、《玲瓏貓產品》(前沿科技後備產業)方面達成共識並正式籤署《合作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