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艾倫——中學時代遇到了比他小2級但對計算機同樣痴迷的比爾·蓋茨。為了實現編寫商業軟體的夢想,兩人先後輟學共同創立微軟公司。
一直以來,人們只知道他和比爾·蓋茨共同創立了微軟,卻忘記了正是他把比爾·蓋茨引入到軟體這個行業。而就是這樣一個軟體業精英,一個富於幻想的開拓者,一個為玩耍一擲千金的豪客,一個總是投資失敗卻成功積聚巨額財富的商界巨子,卻在創造著一個傳奇———他有取之不盡的財源、獨樹一幟的投資理念,也有與眾不同的成功標準與創新意識。
人們評價他的投資是——似抓起一把骰子,隨意拋向空中,無管得失。這樣的評價似乎並不過分。
因病離開微軟的艾倫,在信息高速公路、多媒體、有線電視及數字電器、音樂、航天科技等,幾乎涉及各個領域市場頻頻投入巨資。他本人投資掌控的公司和組織甚至超過150家,被人稱作為高科技最活躍的投資者之一。
艾倫每年都有30筆以上的投資,平均每筆500萬美元左右。但尷尬的是,他的這些投資卻很少成功,其投資回報也少得可憐。
接連不斷的敗績也使得媒體重新對他定義:「一不留神成了億萬富翁」、「隨心所欲的失敗的投資者」、「最差經理人」,甚至嘲諷他只是因為早年幸運地與蓋茨共創了微軟,才積累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財富。
或許對於保羅·艾倫而言,與蓋茨的雄才大略相比,他的確算不上是一個出色的管理者或經營者,因為他優先考慮的不是業務,而是對技術本身的痴迷。他要告訴人們的是:他非常樂意享受已取得的成功,這是一種用不同的成功標準所衡量的與眾不同的成功投資,他對這種現狀很滿意,因為他從事著的是一種非同尋常的或高風險的投資,這種投資能讓美國強大,能讓人類一點一滴探索自然與宇宙的奧秘。就像他自己寫的一首歌的歌詞一樣:「我所做的一切也許都是錯誤的,但我仍然會鬥志昂揚。」
中國人一直在思索為什麼美國人總是站在世界科技最前沿,引領世界科技發展方向,成為帶路人,下面這短一段小故事也許可以回答這個問題。
一群美國人尋找一片古蹟,經過一條兇險無比的河,河水中隱藏著兇殘無比的尼羅鱷,歷經風浪與生死達到河岸,發吃腳下寸草不生,滿目荒涼,但美國人依舊手舞足蹈,無比興奮,充滿徵服感……
這段故事說明,探索未知除了需要勇氣與毅力,還需俱備不怕失敗的樂觀心態。事實上,人只要不能過度看重功利,任何大小追求都能收穫到一種奮鬥的激情,一種開拓進取的成就感。
正是因為美國有無數似保羅·艾倫這種渡河人,向市場頻頻投入巨資,從不優先考慮回報,僅是對技術本身的痴迷,或是只為探索自然的神秘,或是只為實現年少的夢想。
因為有這種投資,美國中小企業得以源源不斷壯大,變成新的領域的探索者與開拓者,變成新技木新行業的創新者和領跑者,因而帶動美國科技的整體的創新,發展與擴大。
這點,真的值得中國的企業家和投資人好好反省與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