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人藝術教研:老師要站在前沿藝術的高度去指導學生

2020-12-12 新財網

導語:

「美術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塑造美好心靈具有重要作用。你們提出加強美育工作,很有必要。」這是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給中央美術學院老教授回信中提到的內容。

過去數年的兒童美育,雖然已經從在學校美術課學畫畫的單一形式,逐步在市場的推波助瀾下轉變得多元化。但大部分家長甚至老師,都只關注到表面的美術教育,而缺失了對兒童人格的塑造。兒童的藝術教育是浸潤,而不是教;是感知,而不是灌輸。而在這中間起著決定性作用的,就是美術老師。

近十年來,耳朵人藝術不斷強化師資團隊素質的提升,因為只有保證老師站在足夠高度,教學理念才能得以順利貫徹。本文將帶你一窺耳朵人藝術的教研實況。

01 關注當下世界的動態,不斷開拓眼界

「今天的藝術,最前沿的藝術,到底正在發生什麼,作為美術老師我們不了解也不懂,那我們只能停在低級的層面教孩子畫畫,然後停止在所謂的美術基礎的層面讓孩子畫模式畫、樣板畫。」

這是耳朵人藝術創始人田太權老師在周二的老師教研例會上的一句話。要求每個教學老師具備持續學習、迭代與視野不斷拓寬的求知態度。

要具備指導孩子跳出禁錮孩子思維的樣板畫、模式畫的能力,老師的眼界就得足夠開闊。僅僅熟知過去的藝術已經不足以滿足當代兒童美術教育的需求,緊跟當下藝術變化的腳步,了解最新藝術前沿的動態,成為耳朵人藝術教學老師的必修課。

就拿藝術啟蒙課程來說,如何讓幾歲的孩子深入藝術作品的背後,探尋真諦。作為兒童藝術教育的引路人,老師的格局與眼界就極為重要,正所謂「法乎其上,得乎其中」。

翠西·艾敏霓虹燈作品

在每次藝術啟蒙主題的例會都會介紹一位藝術家,以保證老師的持續輸入與思考,也是為教學實踐中如何有效引導孩子,有著重要意義。

比如這次培訓會介紹的就是英國當代藝術家翠西·艾敏(Tracey Emin)。

為什麼這個藝術家要用霓虹燈作為媒介來創作?藝術家以及藝術形式的背後深層原因?為什麼她會創作這一系列作品?這位藝術家的人生經歷是怎樣的?藝術的本質、特質是什麼?當下藝術正在發生什麼?孩子們在今天、明天以及未來,他們會面臨什麼。如何與當代當下的藝術進行對接?

翠西·艾敏作品《床(The Bed)》

田老師會以問題角度引發老師們思考與交流。

知其然還需知其所以然,研究當代藝術家對藝術表達的個案,這就是開眼的過程。只有老師在全面立體地了解創作的背後,才能在教學中引導孩子感知到藝術作品的內涵。

02 只有做到深入。才能做到淺出

老師需要眼界的開闊,更需要足夠深度以應對教學實踐的需要。只有知其深,才能讓老師從不起眼的地方,產生思想層面的思考,從而影響到學生的思維。

耳朵人學員創作的數繪作品

「中國這麼多的美術機構,為什麼很少有孩子創作出這樣的作品。而我們的孩子會創作出來。這也說明老師的眼界、個人的能力就決定了學生的眼界和能力。」在面對孩子獨立創作出的數繪作品,田老師引出這個行業高度的問答。

作品中空間感又是怎麼出現的?田老師用iPad做了一個具有超現實特質、意義作品的範例。而在傳統的方式下,要想做出空間感是很難的事情,但用iPad很短時間就能做出來,這就是科技的力量。具備藝術的表現能力,科技的力量將被數倍放大。

看著簡單的過程,需要的是不斷輸入與輸出的過程。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少兒美術教育需要老師用淺顯的方式引導孩子領悟到深刻的道理,就需要美術老師在教學、思想等層面的不斷打磨。

03 教學的過程,也是重新學習的過程

不同的格局,表現的反應也完全不同。

老師需要具備多角度看待事物的能力,才能從容面對教學中各種不同喜好、不同表現方式的孩子,並在不破壞孩子自我表達的同時給予一定的指導。

在老師實際教學中,又該如何去準備?如何去面對現在這些代表著未來的孩子?這些是老師需要不斷探索的內容。

田老師引用了另一個藝術家的案例,把母親表現成蜘蛛的雕塑家——路易絲·布爾喬亞(Louise Bourgeois)。

路易絲·布爾喬亞作品

在大多數人的認知中,蜘蛛?媽媽?是怎麼也關聯不上的。但這位藝術家就把母親的形象賦予到了蜘蛛的身上。

「《媽媽》這件作品是為母親製作的頌歌。她是我最好的朋友,她聰明、耐心、整潔,受到傷害,敏感如蜘蛛,總是辛勤地在織錦機前勞作。」這是這位藝術家的自述。

如果孩子長大後,進入到美術館,面對這蜘蛛的作品,難道只是簡單的生理反應嗎?因此不能讓當今兒童還停留在單一的認知中,耳朵人的藝術啟蒙就是讓孩子們大開眼界、培養藝術素養。因為他從小就有所了解、有所感知,當他真正面對這些作品時,首先的會是敬畏、興奮、會有強烈的共鳴,因為他知道為什麼這個藝術家會創作這個作品。

英國藝術史家貢布裡希曾表示,「在欣賞偉大的藝術作品時,最大的障礙是不肯擯棄陋習和偏見。」

格局不同,角度就不同,關注點也不同。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也就是重新學習的過程,了解到每個孩子不同的內心與看世界的角度。

教研例會上老師發表想法

04 常態化教研,讓教研與教學緊密結合

耳朵人藝術的教研,是老師每周常態化的工作內容,每周都將在耳朵人藝術線下進行集中的學習、討論與交流。這個過程就是不斷總結教學經驗,發現教學問題,研究教學方法的過程。

比如這次的案例,背景是一位剛來到耳朵人藝術的八歲小孩,在同齡人具有優秀表現力的對比下,自信受到挫折,這種情況下是如何處理的呢?原因又何在?

分析實際教學案例解決方式,完善教學不足。讓老師在理論與實際案例的強化下,不斷提高師資團隊的整體素質,也不斷向兒童美育行業輸出個體的價值。

田老師在老師例會上講課

從事少兒美育,需要老師不滿足於當前的知識,不止步於當前的眼界,不斷的學習與迭代。

只有一個個高眼界、高水平的美術老師不斷耕耘,才能讓那些代表未來的孩子們成為真正的自己、獨立的個體。

新財網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讀者應詳細了解所有相關投資風險,並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本文內容版權歸新財網投稿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耳朵人藝術」敲響了中國,也叫醒了世界
    這是田老師創立耳朵人的初衷。他希望通過他的理念和他的教育方式,以及結果去影響、改變千千萬萬的人。在田老師看來,改變了什麼,這就是一個意識,意識到學畫畫,不是單純地學技能、技術、技巧,而是通過繪畫這個載體,這個工具去做改變,意識的改變和創造性思維的提升。在傳統教育的大環境下,耳朵人的教育理念也並非孤芳自賞。
  • 耳朵人田太權:最好的藝術教育,就是潛移默化的引導
    顛覆性的少兒美術教育理念主持人:田太權在2011年創辦了耳朵人,把他的事業發展到了兒童教育領域。而這對父子今天的故事,必須要從耳朵人開始講起。耳朵人藝術兒童工作室位於解放碑的一棟寫字樓,當我們來到這裡的時候,發現教室裡上課的不是孩子而是一些成年人。
  • 3天暢聊耳朵人藝術,對話兒童美育
    2020年10月1日,如往年一樣,耳朵人藝術開啟了為期3天的「耳朵人藝術·國慶節全國私享會」。 重慶,解放碑,國慶節長假讓這個網紅地人流如潮。 位於在解放碑旁的創匯首座一層,耳朵人藝術教室內,卻整整齊齊坐了滿教室的人。他們中有美術老師、有校長、有家長、有設計師、也有美院學生,甚至還有一個研究心理學的。在今年這個中秋國慶雙節的特殊時間,聚集到耳朵人藝術參加私享會。 那,又是什麼吸引這些老師從大江南北來到重慶,在耳朵人藝術線下教室匯聚一堂。
  • 打破傳統少兒美術教育方式,「耳朵人藝術」引領少兒美育回歸本質
    耳朵人藝術把當代藝術實驗性融入兒童美術教學,鼓勵學生隨心創作,打破了傳統美術基礎教育中,以技法、畫法為主導的美術基礎教育。耳朵人藝術不教素描、不臨摹範本,而是用獨創的《改變繪畫》等課程,鼓勵孩子邊畫邊改變,培養孩子改變意識,提升孩子的創造性思維,激發孩子們的內在潛能。
  • 【杭州童畫•教研】摺紙藝術進課堂
    2017年4月10日,杭州童畫總校楓林晚校區的三十餘位老師匯聚一堂,進行教研活動。
  • 從藝術啟蒙到世界藝術行,耳朵人踐行的兒童美育
    2019年7月,耳朵人藝術開啟了世界藝術行的第一站·法國藝術行。  為了讓每一個學生和家長不虛此行、遊有所得,整個藝術行的路線設計與帶隊全過程,均由耳朵人藝術創始人、當代藝術家田太權親力親為。通過這個載體,提升孩子的藝術素養、改變意識和自由創作能力,這也正好對應於耳朵人藝術教學體系的藝術啟蒙、改變繪畫和自由創作三大板塊。
  • 耳朵人藝術田太權:教育是讓孩子自我挖掘、自我完善的過程
    10年前我開始做耳朵人,我也告訴所有的孩子,來到這裡你只畫你喜歡的,就是不要照著老師畫。這就出現了一個問題,比如要畫一個杯子,他不會畫,但這又是他自己喜歡的,怎麼辦呢?然後我就告訴他,你不會畫沒關係,但是你可以畫你想像中的那朵花,畫你想像的某個人、畫你想像的一切。
  • 上海市高校創業指導站風採——上海視覺藝術學院
    今天,小海將繼續為大家介紹48家院校中上海視覺藝術學院的創業指導站特色和服務以及創業指導站優秀導師的風採,快跟著小海一起來看一下吧!實行「三級服務體系」上海視覺藝術學院創業指導站堅持改革「滿堂灌」的傳統教學模式,以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為目標,開設「創新創業訓練項目」,以專業為基石,以興趣為驅動
  • 改變繪畫打開腦洞—2020年耳朵人藝術學生作品秋季展開展
    >改變繪畫打開腦洞—2020年耳朵人藝術學生作品秋季展開展2020-12-01 16:42:45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近期,耳朵人藝術《改變繪畫 打開腦海》2020秋季線上展已拉開帷幕,展覽延續耳朵人以往教學理念:兒童天生就是藝術家。
  • 耳朵人藝術1次直播,5個孩子,11萬獲贊
    這位直播的藝術家老師名為田太權,是耳朵人藝術的創辦者,近十年來一直致力於將當代藝術融入兒童美育。而這5個參加直播的孩子,都是耳朵人的「老生」了,隨田老師學習多年,深受田老師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的影響。據耳朵人的老師所說,(陶飛羽)在他自己決定的基礎上,老師會對他進行引導和輔助,指導他選擇哪種材料更加適合自己的畫面效果,選擇什麼技法能達到自己想要的效果。他把自己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迷戀轉化為了個人創作力的催化劑。
  • 市藝術學校孟李仲老師上央視《群英匯》
    孟李仲老師是我校音樂教研組長、溫州市教壇新秀、溫州市園丁獎獲得者、浙江省優秀指導師。自2007年從上海華東師範大學藝術學院音樂系畢業至今,孟老師指揮校合唱團榮獲省內外獎項20多項,其中一等獎9次;其指導的學生,多人考入上海音樂學院、上海戲劇學院、中央民族大學、首都師範大學、新加坡萊佛士音樂學等中外藝術高等學府,現今,陳粵彬、楊豐豪、周立等學生,已經在國內外的藝術舞臺中嶄露頭角。
  • CGS的制勝之道:如何培養學生考入世界著名音樂、藝術學院
    ,以指導各藝術學科的教育教學,並把必修課與選修課相結合,充分照顧學生的特長與興趣發展。▲部分中國課程音樂生與老師合影★ 確保藝術創作場地開放,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我們引導學生按照需要提出專業功能室申請,指導學生建立合理的時間管理與分配觀念,學校藝術教室全天候開放給需要進行專業創作的學生
  • 專家解讀:藝術教育的「成」人之美
    把握好藝術教育的「專業」與「通識」,就是不斷探索藝術教育的「通途」,既要培養有紮實文化基礎的藝術專業人才,也要引領更多人以藝術的眼光,欣賞和創造世間的美好。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院長關玲實踐教學要站在前沿‍選拔藝術人才,需要一定才藝,而不僅限於才藝。
  • 縣城的孩子不能學藝術,因為藝術不能餬口,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選擇紮根縣城,就是要把最前沿的藝術教育理念、課程帶給身邊的孩子們,讓他們即便在縣城也能獲得優質的藝術教育資源,幫助他們獲得藝術成長。為此,我不斷的去微博、各大藝術網站上尋找創意靈感,也不斷的去各地參加學習,去知名美術教育品牌考察課程和教學模式,希望把最前沿的教學和課程帶給我身邊的孩子們。
  • 走進藝術,走進英國頂級藝術學府——英國伯恩茅斯藝術大學到福州...
    福州八中劉劍副校長,德育處譚躍龍副主任,團委副書記林瀚老師、美術教研組長柯建老師等接待了客人。   這次訪問的目的之一,是為今年7月在英國舉辦的第一屆中英國際青少年美術大賽優秀作品聯合畫展,頒發參展證書。經由福州八中選送的十副素描作品,在英國伯恩茅斯藝術博物館進行了為期一周展覽。
  • 紅杜鵑少兒藝術學校美術考級圓滿結束
    1月13日,紅杜鵑少兒藝術學校美術考級圓滿舉行。為了方便廣大學員,中國美院合肥考級站進行了人性化設置,分別在站西路校區和黃山路校區設立兩個考點,一共64名美術班學員參加考試。中國美院美術等級測試監考官餘老師在工作對接群裡由衷地讚嘆說,「紅杜鵑少兒藝術學校的孩子們真棒,紀律真好!」下午2點半黃山路校區的37名學員「接受檢閱」為了讓孩子們以最好的狀態迎考,教務老師提前半小時講空調打開,考場內溫暖如春。
  • 藝術留學機構選哪家比較好?這篇文章告訴你
    如果有專業導師進行科學指導,會有驚人的產出;3.專業輔導:組織的核心競爭力必須是專業輔導。導師不僅有自己的申請經歷,完整的留學經歷,還有行業經驗;4.強有力的監督體系:教務老師會監督學生的出勤和作業完成情況;教學老師掌握作品集進度,幫助學生規劃語言,規範考試時間,改善背景等。後期老師也會控制學生的申請時間。
  • 藝術淺談:舞臺美術設計藝術,很多人都不會設計舞美藝術!
    現階段,接受過舞臺美術專業教育的人雖然能夠容易讀懂舞美藝術,但很多都不會去設計舞美藝術,因為他們把舞美藝術理解為舞臺技術了。簡單來說,就是把藝術理解為技術了。我們的舞臺美術設計師在創作舞臺藝術作品的時候先想到的是,根據劇本的提示和舞臺導演的要求,我們應該表現什麼,然後在想怎麼表現,用什麼途徑去達到目的,這時候才到技術層面——具體到材料的使用和表現手段。如果象使用應試教育的方式來指導舞臺美術知識的老師而言,那只能是算個藝匠而已。因為他們學的是技術,而不是設計藝術。
  • 耳朵人藝術2020秋季展學員蘭明陽
    作品名稱:《太空梭》作者:蘭明陽(北京)年齡:9歲耳朵人學齡:8個月老師採訪他不僅僅去描繪真正的飛機,而且還將自己的想法和創新也融入飛機裡面。他不管是畫的什麼,都會有自己熟悉飛機的影子,但是這些飛機不一定是一整架,可能是拆解開的,可能是某一個零件,他會跟我講每一架飛機怎麼構造,一些專業術語,飛機怎麼進行售賣,怎麼進行組裝。
  • 美育共同體 | 幼兒園藝術領域「種子教師」培育計劃
    通過與各園所、老師深度對話,我們發現:很多幼兒園藝術教研之所以難以有效持續地開展,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幼兒園老師擔心自身沒有經過系統專業的藝術學習,幼兒園中缺少對藝術領域了如指掌的「領航者」,因而直接或間接影響幼兒園美育教育教科研的成效。為此,我們特在「美育共同體」大框架下推出幼兒園藝術領域「種子教師」培育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