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世界沉浸於追逐速度和變革,博物館仿佛是時間和文明的結界,以藝術化的方式,留存下一片哲思之所。」
藝術作為開啟精神世界的通道之一,對兒童的藝術視野培養自然也就備受家長們的關注。領著孩子出入於博物館、美術館成了一種風尚,讓孩子感受著匯聚人類歷史文化精華之所在。
羅浮宮博物館,遊客正在欣賞安格爾的《大宮女》
與此同時也伴隨著一個問題?面對眾多的藝術作品,如不具備良好的藝術知識儲備,大多也只能是淺嘗輒止、流於表面,而不能為孩子帶來作品背後的故事與內涵。
但對於一個藝術家來說,這似乎就不再是一個重要的問題了。
此前,有一個藝術家就親自帶著數十位孩子和家長遊歷於法國各大美術館,見證傳說中的經典之作。
1、藝術家「解說員」
遊學結合的藝術遊學之旅
經過近十年的時間,耳朵人藝術一直深耕於藝術啟蒙領域,以視頻教學的方式極大的開拓了耳朵人學員的藝術視野。
2019年7月,耳朵人藝術開啟了世界藝術行的第一站·法國藝術行。
出發前,重慶機場午夜12點,田老師帶領孩子們畫畫
為了讓每一個學生和家長不虛此行、遊有所得,整個藝術行的路線設計與帶隊全過程,均由耳朵人藝術創始人、當代藝術家田太權親力親為。
從世界最古老博物館之一的羅浮宮、到擁有最龐大的歐洲現代與當代藏品的蓬皮杜藝術中心、再到聚集了法國近代藝術精華的奧賽博物館。讓歐洲古典、近代、現當代藝術作品以及西方藝術史的發展脈絡呈現在孩子們視野之下。
知其然還需知其所以然,了解過一幅作品的背後故事與內涵,將不再會是走馬觀花似的遊走、浮光掠影般一瞥而過,而是有情感的釋放、有共鳴的產生,這也是耳朵人藝術的遊學與一般遊學最大的區別所在。在耳朵人藝術平常的藝術啟蒙課程中,孩子們早已熟悉的梵谷、達利、杜尚、空間主義、抽象主義、表現主義等等,真實地出現在眼前,就成一場完完全全的視覺盛宴。
瑰寶級雕塑作品前,孩子與家長們的震撼
「看現場的那種視覺的衝擊,跟你看書裡的印刷品是完全不一樣的,不僅是細節,還有感覺。怎麼說呢,就好像你電視上看偶像,跟你看到真人肯定是不一樣的,真的是很激動的那種朝聖一樣的心情。」有家長形容。
藝術行,不止讓平時只在屏幕上藝術作品真實的呈現在孩子們眼前,拓展藝術眼界;還讓孩子們在嶄新的文化碰撞和藝術刺激下,汲取新的藝術營養,產生新的創作衝動。
2、藝術啟蒙到藝術遊學
目的都在於提升兒童的藝術素養
「工業時代是知識驅動,知識的競爭;而數據時代,是智慧驅動,是創造力和想像力的競爭,是領導力、擔當力、責任的競爭,是獨立思考的競爭。」
兒童藝術教育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啟發兒童的創造力,想像力,還有對於生活的探索與感知能力。
然而大多兒童美術教育中,家長與老師都關注孩子在繪畫技法技能上的學習與提高,而忽視了對兒童藝術素養的培養。在耳朵人藝術看來,兒童美術應是培養兒童創造性思維、創造力的重要載體。通過這個載體,提升孩子的藝術素養、改變意識和自由創作能力,這也正好對應於耳朵人藝術教學體系的藝術啟蒙、改變繪畫和自由創作三大板塊。
奧賽博物館,田老師為孩子和家長們講解藝術知識
藝術啟蒙,作為耳朵人教學體系的第一個環節,也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近十年時間,作為藝術家的田太權遊走於全世界各大美術館、博物館拍攝與搜集藝術家原作素材,然後自編自導自演製作成一部部有料有趣小視頻。
耗費如此巨大的精力與時間,目的都在於用孩子喜歡的一種方式,了解到世界那些最深刻的藝術作品和藝術家背後的故事,從而極大激發孩子對藝術的熱愛。
法國藝術行的一個孩子媽媽曾感慨:「終於知道耳朵人為了藝術啟蒙真的付出了很多,我們光是逛都覺得很累了,再想想田老師他們每次都是帶攝影器材來拍攝,這麼多年,世界各地的這麼多作品,回去還要一一剪輯……真的體會到耳朵人的課件做得確實不容易。」
最真實直觀的現場藝術感受
3、藝術素養不是教出來的,是長久的浸潤
耳朵人每次的藝術啟蒙課程都會介紹一個不同的藝術家。從古到今,由中及外。
你可能會疑問,一個幾歲的孩子,人生如一張白紙,他又怎麼會體會到藝術家的深邃思想呢。這就需要一個善於引導的老師,耳朵人藝術的老師會引導孩子主動的觀察,以提問的方式進行互動,互動的對象不僅是孩子,還包括家長。
當孩子在耳濡目染中了解作品創作的過程與故事,創作者的人生經歷與社會背景。那作品本身就已經被賦予了情感,能夠讓每一個用心與它對視的人產生精神的共鳴,讓孩子從中汲取到藝術營養。
瑰寶級雕塑作品 維納斯
耳朵人的每一次藝術啟蒙課程佔總上課時間的40%,其目的不僅在於提升孩子們的藝術認知,也極大豐富孩子們的視覺經驗。這些豐富的視覺經驗與藝術營養,將潛移默化影響他們在繪畫的表達。
很多人看耳朵人藝術孩子們的作品都感覺與眾不同,正因為這些孩子在藝術啟蒙等課程中,長久持續地受到的浸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