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客戶端北京7月15日電(記者 張尼)近期,中辦、國辦印發的《關於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的指導意見》就鄉村治理提出了總體目標和主要任務,引發關注。
14日,由中國小康建設研究會、寧波市鄞州區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鄉村全域治理體系研討會」在北京舉行。如何加強新時代鄉村治理理論研究、創新農村社區治理的路徑措施等議題成為焦點。
資料圖:寧波市鄞州區 (中國小康建設研究會供圖)
專家:發揮農村多元化社會組織作用
《關於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提出,到2020年,現代鄉村治理的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農村基層黨組織更好發揮戰鬥堡壘作用,以黨組織為領導的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明顯加強,村民自治實踐進一步深化,村級議事協商制度進一步健全,鄉村治理體系進一步完善。
農村的基層黨組織在鄉村治理方面能否真正發揮戰鬥堡壘作用,成為會上專家關注問題。
「農村老齡化、空心化、家庭離散化的發展趨勢,並沒有從根本上發生改變。村莊人去地荒,鄉村失去了生氣這種現象也是普遍存在的。這給建立現代農村治理體系帶來了不小的挑戰和難度。」十三屆全國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副主任李春生在會上分析了目前農村的現狀。
他強調,鄉村治理真正實現有效管用,很重要的前提要把基層黨組織抓實建強。
李春生強調,不少地方也都在探索經驗,比如一些地方基層黨組織強化帶頭作用,通過助貧富民、調節矛盾等日常工作,隨時隨地為農民提供服務。
此外,在李春生看來,農村多元化社會組織能否在鄉村治理當中的鄉村經濟、社會事物中發揮調解、溝通、協調作用也非常重要。
他以農民合作社舉例分析說,合作社在組織開展生產運營,發展公共事業,協調事物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這對於化解矛盾糾紛,促進和諧有序是非常有益的。
在會上,中華全國供銷總社監事會副主任王韓民強調了衡量鄉村治理到不到位的指標。
他認為,這其中包括三個硬指標,三個軟指標。硬指標包括:農業強、農村美和農民富。三個軟指標包括:農民的文明素質素養有提升;農村的農民遵紀守法,法治建設有提升;鄉村和諧穩定。
「三個軟任務在今天鄉村全域體系裡邊更為重要,也更為緊迫。」王韓民強調。
14日,「鄉村全域治理體系研討會」在北京舉行。(中國小康建設研究會供圖)
聚焦地方經驗:鄞州鄉村治理實現全覆蓋
此次研討會上,地方政府也分享了本地區鄉村治理的經驗。
寧波市市委常委、鄞州區區委書記褚銀良在會上介紹稱,鄞州鄉村治理目前的一大特點就是全覆蓋。
他解釋稱,全覆蓋主要體現兩方面:一是鄉域全覆蓋,即把傳統的鎮村治理,延伸到每一個平臺、合作社,深入到每一個組織、群眾,延伸到每一個網絡、網民,做到網上網下的全覆蓋;二是領域全覆蓋,即鄉村治理應該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五位一體」的大格局的治理。
褚銀良強調,鄞州採取了多重具體措施。例如,鄞州大力加大第一書記的選派,結合村黨組織帶頭人整體優化提升行動,採取全脫產任職、全日制住村的方式,把部門優秀年輕幹部下發到攻堅任務重、矛盾複雜村,去摸爬滾打、與老鄉同吃同住同勞動。
此外,鄞州還開展了全媒體矩陣「局長問政」,讓群眾當考官、讓局長來答題,通過現場提問、當場答覆、下場整改,倒逼公共服務、環境整治、交通出行等問題的有效解決。
探索鄉村治理的有效模式也是各地都在推進的工作。據此前農業農村部消息,中國已啟動鄉村治理試點示範和鄉村治理示範村鎮創建活動。
據介紹,活動將在全國選擇100個縣(市、區)作為首批鄉村治理體系建設的試點單位,選樹100個示範鄉鎮和1000個示範村。
農業農村部合作經濟指導司司長張天佐在研討會上表示,選定一千個村、一百個鄉鎮作為鄉村治理比較有特色的示範村鎮,旨在讓大家身邊有可學、可借鑑的環境。(完)